1.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时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地位?

2.秦汉时期名将武器

3.和虎有关的文物有什么?

4.西安旅游必去景点攻略

5.秦汉美术有什么特色?

6.先秦青铜器图画与秦汉画像砖图案的区别是什么

7.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时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地位?

秦汉青铜鎏金价格_秦汉青铜鎏金价格表

青铜工具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

青铜器分成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三大类。铜器花纹是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为当代中国创立十大铜建筑,其中,灵隐铜殿、桂林铜塔、杭州雷峰塔及钱王铜殿,代表了中国现代铜艺术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扩展资料: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在器物的造型设计和纹饰结构上均有许多新突破,放弃了青铜器纹样对称构图的规律,变具象图案为抽象纹样,大量采用天马行空的连续构图方法,使得装饰图案更为活泼,开辟了青铜器文化的新天地。

同时,在冶铸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块模、活块范、一模多范和开槽下芯法制作铸型,采用铸铆和“自锁”结构联结器物附件的新工艺,把中国青铜器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青铜 延续千年的文明

百度百科-青铜文化

秦汉时期名将武器

秦汉时期名将武器

由于冶铁业的发展迅速,自秦开始,秦弩兵器就实行了机械化生产。而汉时,汉剑的剑体日益变得轻薄窄长,且剑锋更尖锐。东汉时期,钢铁剑彻底取代了青铜剑。作为最后在战场上使用的剑,汉剑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秦弩

秦弩是秦代的弩,“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源于弓。威力又远远大于弓。

霸王弓

霸王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弓之一,弓身乃玄铁打造,重127斤,弓弦传说是一条黑蛟龙的背筋。

这把弓乃是当年楚霸王项羽的随身之物‘霸王弓’,威力无比,相传项羽15岁那年,乌江中有黑蛟龙作恶,危害四乡。项羽听说后,当夜单枪匹马来到乌江,找到黑蛟龙。与黑蛟龙搏斗了一天两夜,把黑蛟龙杀死,取得此筋搓股为弦。黑蛟龙乃至寒之物,坚韧异常,故此弦不畏冰火,不畏刀枪。”

天龙破城戟

项羽的戟被称为“天龙破城戟”,长一丈二尺三寸,为天降陨石所制,重一百二十九斤。

赤霄剑

赤霄剑,十大名剑之一,是帝道之剑。汉高祖刘邦所得,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长三尺,刘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

梅花枪

“梅花傲雪香奇绝”,这是对霍去病长枪的赞誉。因此该长枪也叫“梅花枪”,还有相传的名字叫做“丈八平蛮枪”。

四驱马车

中国古代的马车用于战斗之中。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

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锥形盾

锥形盾可以在作战时向下扎进土里,在盾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架上长兵器,可以成为临时的防御工事。

圆形盾

圆形盾的体积较小,以灵活著称,适合骑兵使用。圆盾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盾牌,也可以绑在小臂上,让士兵解放双手来拿武器。

燕尾形盾

燕尾形盾,俗称盾牌。用轻质硬木制作,宽——尺,高约五尺,上平、下呈燕尾状,正面中间略突,形如鱼背,绘有龙虎神怪等彩画,反面有系带和挽手,便于抓握。是一种手持格档,掩蔽身体,抵挡对方兵刃矢石的防御兵械。

梯形盾

梯形盾属于塔盾的一种,上下不均等的造型解决了传统塔盾可能遮挡视线的问题。

皮甲胄

皮甲胄都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三部分构成,并都配有l件由甲片编缀的皮胄。其中,长而厚重的甲裙,不利于长程步行战斗,而适用于站立在战车上作战。这和当时的作战方式也是吻合的。

铁甲胄

到了西汉,铁甲胄已经较为普遍了。一个例证是广州象岗山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时发现在西耳室随葬有卷放的铁铠甲一件,由709片甲片组合而成。

从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至少在西汉文帝至武帝时,王侯和军中将帅都装备有精良的铁铠,禁卫皇宫和帝陵的士卒,以及驻守边防要地的士卒,也普遍装备钢铁材质的个人防护装具。这一方面得益于冶炼和锻造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和日益成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有关。

环首刀

环首刀诞生我国汉代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促成了匈奴分裂西迁。

和虎有关的文物有什么?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西安旅游必去景点攻略

这个我知道!我特别喜欢旅游,上次去西安旅游的时候,收集了西安一些必去的景点资料。现在我把西安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介

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从远古人类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精华,被誉为“华夏珍宝库”,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电话

4000923806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交线路:271/701/527/5/19/24/26/27/路至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交站下车,步行约300米即可到达。

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小寨站下(东北口)

门票

免费

tips:

1、所有票均需通过博物馆官方预约,未预约现场无法领取票或买票。实行“免费不免票”,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6000张,发完为止。

2、散客(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3、预约7日内(含当天)门票免费,预约当日及次日门票收费。

开放时间

08:30-18:00;停止入场时间:16:30 (3月15日-11月14日 周二-周日)

09:00-17:30;停止入场时间:16:00 (11月15日-次年03月14日 周二-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2、西安博物院

简介

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一个展览区域。小雁塔就在这里。

收藏了历史文物近13万件,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多件,大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朝代。

通过主题陈列“古都西安”,让你从历史的演变以及古文物的变化感受历史的变迁。

院内还有从周至明清时期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够看出历代都城的规模、布局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电话

029-87803591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1.公交:乘坐游29路、18路、32路等到小雁塔站下车,步行可达。

2.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地铁5号线在南稍门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免费

tips:

*需提前进行预约参观,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09:00-18:00 (03月15日-10月31日 周一,周三-周日)不对外开放 (03月15日-10月31日 周二)

09:00-17:30 (11月01日-次年03月14日 周一,周三-周日)不对外开放 (11月01日-次年03月14日 周二)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

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简介

是秦始皇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以兵马俑为基础,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

出土的兵马俑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每个陶俑的五官神情各不相同。原本都有彩绘,但因火烧和浸泡,大多已掉色脱落。

铜车马展厅展出的青铜车马,使用了大量金银,制作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对秦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电话

029-81399174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交:乘坐临潼602路/临潼826路/临潼游613路/游5(306)路/临潼617路/307路/914路,至兵马俑公交下车,步行约530米即可到达。

西安汽车站有兵马俑直通车,且路上有导游讲解。

门票

普通票:全价票120人民币/学生票6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学生证。

免票:1、65岁及以上老人;

2、由家长携带的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

3、现役军人、消防员、残疾人凭有效证件。

tips:

门票采取的一票一人的实名制,所以建议预约购票,并且将身份证明随身携带好以便检票

成人院校、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均不享受优惠

开放时间

08:30-18:30;停止入场时间:17:00 (03月16日-11月15日 周一-周日)

08:30-18:00;停止入场时间:16:30 (11月16日-次年3月15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

4、骊山国家森林公园

简介

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毗邻华清池,如今两个景点已经合并。

分为东西绣岭,西绣岭集中了多数景点,其中包括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和中的“兵谏亭”。

骊山脚下就是著名的“华清池”,傍晚在“晚照亭”俯瞰华清池,就是著名景色之一的“骊山晚照”。

电话

029-83812003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公交307/临潼601/临潼602路至华清池(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免费

tips:

门票包含在华清宫景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07:30-18:5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环城东路3号

5、荐福寺小雁塔

简介

又名荐福寺塔,始建于唐代,现位于西安博物院内。

小雁塔环境清幽,经受了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和70余次地震的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

塔内现今还保存一座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钮为双獬豸造型,钟上有铭文约千字,多为经咒语。此钟钟声宏亮,“雁塔晨钟”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电话

029-87568966;029-87803591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公交203/204/218/21/224/229/258路至小雁塔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门票

免费

tips:

免费但需预约

开放时间

09:00-18:00;停止入场时间:17:00 (3月15日-10月31日 周一,周三-周日)不对外开放 (3月15日-10月31日 周二)

09:00-17:30;停止入场时间:16:30 (11月1日-次年3月14日 周一,周三-周日)不对外开放 (11月1日-次年3月14日 周二)

tips:

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为准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

6、大雁塔北广场

简介

市区内最著名的广场,每晚都有亚洲最大

表演,是游人及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及广场南端设置多处景观。

东侧是陕西地方特色的戏曲大观园。园中有戏曲彩绘雕塑、地方戏曲铸铜浮雕等雕塑群。

西侧是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大观园,活灵活现的雕塑如:皮影、陕西八大怪、踩高跷、农村嫁娶及白鹿原系列等,展示了陕西各地的民俗风情。

电话

029-85527958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公交189路、224路延点区间、271路至大雁塔北广场站(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乘坐地铁3/4号线至大雁塔(地铁站)下车,B/C口出站步行可达。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芙蓉东路3号

7、华清宫

简介

华清宫自古以来就是皇家游览沐浴的胜地,据说曾经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相传西周的周幽王就曾在这里建离官。

这里遗留有比较完整的周、秦、汉、唐、明、清等历代文化遗址、园林景观、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等文物资源。

尤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的爱情故事和震惊中外的“”而蜚声天下。 秦、汉、隋各代先后进行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电话

029-83812004;4000299989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交:

乘坐307/临潼602/临潼游613路公交车至华清池公交站下车,即可到达

地铁:

乘坐地铁9号线至华清池地铁站下车,即可到达

门票

大门票:成人票120人民币/儿童票60人民币/学生票(大学生票)6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身高1.2米(含)以上或6周岁(含)-18周岁(不含)未成年人

免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65周岁(含)老年人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在华清宫景区木华水清门登记入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及省级以上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持本人有效证件;残疾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在华清宫景区木华水清门登记入园

开放时间

07:30-18:00 (01月0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

8、西安钟楼

简介

中国古代遗留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每天都有6场编钟表演。

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

站在钟楼上,能够看到从钟楼延伸出来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钟楼周边西安最繁华的商区、及不远处的鼓楼。

在游玩钟楼时,还能欣赏到美妙的访古表演,每天日间6场,在钟楼和鼓楼之间为钟鼓楼广场,有音乐喷泉。

电话

029-872720;029-87214665

用时参考

1小时以下

交通

公交:市区乘坐4、12、235、600路等公交车至钟楼北(公交站)下,步行约210米可达。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钟楼(地铁站)下车,步行约220米可达。

门票

钟楼门票:成人票30人民币/优惠票1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有效证件;

2、6周岁(不含)以上-18周岁(含)的未成年人。

免票:1、身高1.2米及以下或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2、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现役军人、残疾人、全国院士凭有效证件。

tip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30-18:00;停止售票时间:17:30;停止入场时间:17:30 (10月1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

9、大慈恩寺

简介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

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

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电话

029-89554298;029-85527958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交:乘坐22/23/24路至雁塔西路东口公交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地铁:乘坐地铁3号线/地铁4号线至大雁塔地铁站下车,向南步行约1000米即可到达。

门票

门票:成人票40人民币/学生票2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tip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30-18:00 (03月01日-10月14日 周一-周日)

09:00-17:30 (10月15日-次年02月28日 周一-周日)

tips:

*开放时间仅供参考,详情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慈恩路1号

10、秦始皇陵

简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陵区内已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由于考古技术有限,秦始皇陵墓尚未进行考古挖掘,游人只能看到一座被峰峦环绕的高大封冢。

电话

029-81399127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临潼602路公交在标缝集团(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门票(秦始皇陵+兵马俑):120人民币 (12月01日-次年02月28日 周一-周日)

半票: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本人有效证件;

免票:1..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现役军人、残疾人、导游凭有效证件;

门票(秦始皇陵+兵马俑):150人民币 (03月0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半票: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本人有效证件;

免票:1..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现役军人、残疾人、导游凭有效证件;

tips: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共用一张通票,不可单买任意一个景点的门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30-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tip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景点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

秦汉美术有什么特色?

汉代的工艺美术中,青铜器也仍占了一定的位置。汉代漆器、丝织和陶瓷等都成为美术史上值得重视的项目。

汉代青铜器的类型,与战国及其以前相比,大大减少了。壶(或称“钟”)是汉代青铜器的流行样式。一般的是朴素无饰,仅只鎏金。有些比较华丽的,有细如发丝的线刻的流云或人兽等纹饰。汉代也流行作成羊、驼等形状的镫和各种形状的香炉。有一种炉,通称为“博山炉”,上部作成山岳的样式,岭峦间并且有树木和野兽,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据记载, 汉成帝时长安有巧匠丁缓,所作华美的作品中,就有紫金的香炉及雕镂奇禽异兽的九层金博山香炉(《西京杂记》)。汉代青铜器中,铜镜十分发达。

汉代的铜镜,其背面装饰和瓦当一样,在汉代的装饰美术中占重要地位。所以也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汉代铜镜装饰,是在圆形的平面范围内,以镜钮为中心进行的构图设计(只除了东汉末的“阶段式镜”,即把许多神仙人物的浮雕形象一横排地平列起来,不是适合着有中心的圆形构图),这种构图的多样变化,体现了多种艺术意匠。

战国时代的以镜钮为中心,云气及神话动物的纹样组成的旋转式的构图,在西汉初年仍继续流行。战国末年和秦汉之际的铜镜尚难区别。西汉时代较多的构图是向外放散式的:镜的外缘是相连结的向内的若干圆弧(八弧、十二弧、十六弧者较多),镜钮四周是动物及云气的纹样(“螭形镜”及“星云镜”),或者是在上下左右四方向外伸出的若干草时形瓣状的纹样(称为“草叶镜”)。西汉时代的一种“云雷连弧文镜”是汉镜构图最简洁单纯的一种。很善于利用疏密,有规律的变化及闪光程度不同的对比。西汉末和东汉初的“规矩镜”,因图案中夹杂着“T”“V”“L”等形状的纹样而得名。在“T”“V”“L”等形状之间有极其疏朗的细线组成的写实风的动物形象,其外围以铭文及齿纹圈,最外缘是一圈曲线的云纹等。整个构图,除中间一圈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外,是由许多同心圆组成的,收到稳定而严谨的效果。这种镜发展到东汉后期,动物形象浮雕化,而且加入人物神仙等;外缘的云纹复杂化,更自由、灵活;齿纹或圈数增多;规矩纹消失(神兽镜、龙虎镜、画像镜等)。东汉未及三国时代,在浙江绍兴一带出土的铜镜(可以称为“绍兴镜”),以东王公、西王母相会见为题材,处理手法风俗化,浮雕的高低层次简化成不同的平面。

汉代铜镜装饰中局部的各别纹样的差异很多。钮和钮的形状,铜镜的断面,也都成为判断时代的根据。

铜镜上铸有句数不等的三言或七言铭文,西汉以后的铜镜,铭文中有制作的年号,镜文多作吉利语,如:“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凤朱鸟,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云中敖,四海长保,二亲子孙福寿如金石,为国保。”边地各族人民、的青铜器也丰富了汉代美术的成就。

古代西南部族的各种青铜美术品曾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发现。其甲区第一号墓的出土随葬品有丰富的装饰,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有一鼓形的飞鸟四足贮贝器,盖上铸有十八个小铜人,表现一女隶主监视奴隶们从事织布及其他劳动的情景。又有一贮贝器,盖上有四十一个小铜人,似是举行祭祀铜柱(柱上立一虎、柱身为二蛇缠绕)的仪式。鼓身上为阴线浅刻的人形八个。手中各执武器作追逐的姿态。另外有一四足器,器盖上中央有一小铜鼓,鼓上有巨角的野牛及其他六头牛。器腰上有立雕虎形的耳,并阴线浅刻云形带状纹三道。同墓出土还有铜质立在杖头上的兔、鹦鹉、鹿、人物等形象。又有一高约四三厘米的女像。以上这些人及动物形象都很生动真实。人的形象都富于地方的及种族的特色,并具有生活的内容。虎的形象与常见的中原地区的相似。

墓中发现的铜鼓是西南一带及越南北部过去不断发现的各种铜鼓中的一种。鼓上的装饰有船、羽人及鸟、牛等。铜鼓是西南部族的重要的文化艺术遗物。晋宁石寨山各墓发现的铜兵器,和过去四川发现的很类似。四川发现的都是所谓“巴蜀文化”的遗物。矛和戈的样式还沿袭中原一带较早时期(殷及西周初年)的形式,但上面的装饰却很独特。斧钺的刃部则发展成自己特有的月牙形。“巴蜀文化”铜器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系统。

内蒙古西部河套以南鄂尔多斯旗一带,曾发现大量古代匈奴族的小件青铜器,也是有待研究的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镂空的以狩猎为题材的铜板和柄端装饰着兽头的小刀等。这种铜器因为有自己的特殊风格,一般称之为“鄂尔多斯铜器”。又因为他们和南西伯利亚(例如明诺辛斯克地区)以及黑海沿岸发现的“斯基泰”(古代的游牧部族)的青铜器相似,也通称为“斯基泰艺术”。内蒙西部的古匈奴族的铜器,从题材上和与北亚、西亚的联系上,可以看出其狩 猎、游牧生活的特点。它们的铜器中的柄上饰着兽头的小刀,在河南安阳殷墟遗物中也有。

“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动物题材和战国及汉代流行的狩猎、人和野兽搏斗(如虎咬马,怪兽食羊等)等题材有关,其动物形象的处理非常简洁而单纯。

汉代精美的工艺美术的主要制作者是当时官府的工匠,他们的名称及姓氏保留在铜器上的很多。铜镜上时常有“尚方”(主管工艺美术的官府)、“西蜀”、“广汉”(设有工官的手工艺中心地区)等字样。据文献记载,这些工官每年花费很大,例如:西蜀和广汉的工官每年要耗资五百万钱;用作少府所属的右工室、考工室及东园匠三部分,每年要五千万钱。这些官府工场的制成品的一部分,可以由官府出售。

漆器也是官府工场出产的工艺品之一种。

长沙出上战国时代和西汉初年的彩绘漆器,现在还很难划清时代界限。东汉末的漆器发现于朝鲜平壤附近(汉代乐浪郡故地)和河北省北部怀安等地的,与西汉的基本类似,但是制作和装饰皆有进步,彩色种类增加(红和黑之外黄和绿使用很多,红色除了深红,也有橙红)花纹更活泼,风格更接近写实。

平壤出土的漆器上面,都有文字注明:出产于四川,是广汉郡或蜀郡的皇家工场的出品,工匠的名字和他们所负责的工序都写在上面。制成一个夹纤漆盘要经过九种工序才能完成。

平壤出上的漆器中最可注意的是彩筐,上面画孝子故事(如丁兰,老莱子等)和历史故事(如纣王等),人物比例虽不相称(头大,为了眉目清楚),但面部表情,神态,都极生动。

漆器上比石刻上更便于表现云气的飘荡和在云气中飞走的动物。具有这种装饰的漆盒、漆盘等,都曾在河北怀安及朝鲜平壤等地发现。装饰着同样题材的金银错铜筒,除了山西阳高汉墓出土的以外,在平壤附近也曾发现。

汉代关于丝织工艺设有专门的工场。山东临淄及其附近的齐郡,是自战国以来天下驰名的工艺中心,在汉代特别以丝织负盛名。齐郡的丝织品有各种名目,例如:平织的“纨素”,轻而薄的“绢”,纠织有孔的“ ”,提花的“绫”等等。齐郡也有刺绣。陈留郡的襄邑(今河南开封附近)的织锦也是被称道的。

新疆曾发现汉代的成匹的绢。绢端上注明产地、长度和重量,可知是齐郡产品,作为商品贩往国外的。

根据蒙古及新疆、甘肃各地发现的汉锦,可见有很进步的技术。有提花菱纹地的绢,更有色彩丰富的锦和“织成”。汉锦上运用了红、褐、黄、青、蓝等多种颜色,织出了多种花纹;有的较简单,有的很复杂,如云、龙、动物等,甚至织出了字句,如“延年益寿”、“长乐明光”、“登高”(即《邺中记》所说的“大登高锦”或“小登高锦”)、“韩仁绣交龙,子孙无亟”(即《邺中记》所说的“大交龙锦”或“小交龙锦”)、“新神灵广成寿万年”、“云昌万岁宜子孙”、“君时于意”、“鹄群下”等。汉代的“织成”(即后世的刻丝,是中国丝织的一种特殊技术,织时用小梭,可以模仿绘画织出自由的花样),能织出山、树、云等花样。汉代丝织加工技术中,己出现了“钉线”的绣法。

汉代的陶器中,在黑色陶器上涂了殊色和在灰色陶器上敷了白粉,再涂绘以黑色和红色的装饰花纹的,占有一定数量。这些陶器现在可知是模仿铜用具或其他生活用具的明器。汉代陶器中有两种特别值得重视:铅釉粗陶和透明釉炻器。

低温烧成的铅釉陶器是中国流传很久的一种陶器,现在发现的汉代这种陶器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遗物。这种陶器表面敷釉,釉中含铅质,烧成温度为摄氏八百度左右。釉的颜色,最常见的是绿色,其他有黄、褐、白、蓝等各种色泽。汉代的铅釉陶器的形状有多种。绿釉或桔黄釉的壶,上面有凸起的浮雕式的狩猎纹装饰,可以看出完全是仿铜器形式的。

汉代的透明釉炻器(半陶半瓷),浙江富阳曾发现很多,可能是西汉时期的圆盒及洗之类的陶器。而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是有永元十一年(公元九九年)年号的墓砖及一同出土的六件器皿,发现地点是河南信阳。后于此的是在杭州发现的有永康二年(公元一六八年)年号的墓砖和同时出土的飞鸟楼阁等复杂装饰的器物。另外,在广州发现西汉初年带釉的陶尊和东汉时期有釉斑的明器(考古学家意见也可能是自然釉,不是人工有意的加工)。在相距如此遥远的地点都发现了釉陶,这说明釉陶在汉代的出现已不是偶然的了。这种釉陶的共同特点是器胎较薄,较坚实,扣之有声,烧成温度在一千度以上,釉透明,如玻璃质,暗绿色或草绿色。广东发现的釉陶,透明釉垂流积厚则呈不透明的浊白色以及暗蓝色(如宋代的钧窑釉色)。杭州发现的汉代的这种釉陶,已经可以认为是南北朝隋唐以来流行的青瓷的真正开始。

三国时期的青釉器物在浙江绍兴一带和南京附近都发现很多,其中有孙吴年号的墓砖,也有附有年号的器物。可知在三世纪中叶,这种青色釉的色泽已经是不复带浓厚的黄味,这显示在烧制技术上,瓷釉中铁的还原已大大进了一步。

汉代的漆、丝织、制陶等工艺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它们已经形成了南北朝隋唐以来工艺传统的若干基础。汉代工艺及其以后的发展继承关系已很明显

先秦青铜器图画与秦汉画像砖图案的区别是什么

1、先秦青铜器的图案多为简洁的几何图形和动物图案,较少表现人物形象,常常在器身上以凹陷凸起的方式浮雕呈现。青铜器的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有宗教、祭祀、纪念等功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2、秦汉画像砖则主要表现人物形象,以墓葬内部的陶砖为载体,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突出人物的神态、服装和冠饰等细节来表达时代特点。画像砖的图案和青铜器相比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

秦汉青铜器艺术是秦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历程

中最后的一个闪光点。这个时代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青铜艺术品,其中不少艺术品还被誉为中国雕塑史和工艺史上的经典之作。秦汉青铜雕塑较前代有重大突破,大型独立性圆雕层出不穷,雕塑语言简洁畅达,风格质朴大方,生动传神。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有以下主要特点:

金银与镶嵌工艺。两汉初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已有的错金银与镶嵌技术的传统,

还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工艺更加精湛。此时,一些王室和诸侯王等贵族葬墓内出土的金属细工铜器可称得上是奇珍异宝。

鎏金与镶嵌技术。青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两汉时发展到高峰。鎏金工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金粉和汞的合金涂在青铜器的表面,经过烘烤,汞即蒸发,金就留在器的表面了。经过鎏金处理的青铜器不但器物外表色泽金灿美丽,而且鎏金本身对保护青铜器,使其不氧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铜器上细线刻纹的发展。青铜器上细线刻花纹早在春秋时代就已萌发。到了战国时,这种线刻图案发展起来,多装饰在铜匜、铜鉴等器物上。青铜器上的这种工艺手法,到了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后期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得更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