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_新能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解读
1.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什么变化
2.油价下跌,补贴退坡,你还有什么理由买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什么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存在很好地解决了油价上涨、消费者买不起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当新能源技术具备时,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新能源的发展。而且,新能源不仅在汽车领域,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也是如此。今天,边肖汽车需要向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简介:鼓励技术进步
补贴低减高补,进一步鼓励技术进步。在的新补贴中。提高技术门槛需要需求。作为第一个方案,明确指出要鼓励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车辆应用,大幅向技术水平较高的车辆倾斜补贴资金,保持燃料电池补贴额度不变。这说明,在萌芽、启动、规模提升之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升级换代期,行业主管部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综合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简介:按环节过渡
按环节过渡,为车企预留准备和切换时间/空。与以前的补贴政策不同,这个补贴有&ldquo第一次。循序渐进。管理思想。简而言之,它包括实施不同补贴政策的三个步骤。这种做法有几个原因:第一,政策是2月才出台的,之前的政策空是白色时期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的新做法,但说走了(先后联系);第二,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旧补贴政策才一年多一点,车企频繁调整带来的压力真的很大。第三,新车型技术指标的调整和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调校测试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无论如何,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新政策能够有效地从车企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灵活的调整。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简介:简单明了。
化繁为简、简政放权,降低了汽车企业行政审批的压力和成本。由于补贴政策、公告目录、推荐目录、免征购置税目录等政策文件关系密切,车企在产销过程中必须进行广泛的申报、审核和调整。某汽车公司负责目录申报的负责人曾私下表示,一年内,光是这一项工作就需要专门动员人加班,而且往往是一场突击战(目录一早就能拿到补贴)。显然,新的补贴政策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实际情况,因此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细节:第一,&ldquo符合目录中调整后补贴技术条件的车辆可直接纳入新目录。&rdquo也就是说,你可以不重复整个申报过程;第二&ldquo地方不得要求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查。即车企可以明确免除地方下一次检查的额外需求和无意义行为;是&ldquo对《汽车制造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所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等给予免限行、限购、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等措施支持;,也就是大公告给出的&ldquo全国通行。对,不用每个产品型号到每个省份做单独的应用测试。只有这三项才会为车企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而且是必须表扬的简单管理和分权措施!预计这一管理思路将有望正常运行。
以上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边肖汽车向朋友们简单介绍的。政策中提到了很多方面。边肖汽车提取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供朋友们分享。
百万购车补贴
油价下跌,补贴退坡,你还有什么理由买新能源车?
开篇我们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没有补贴和送牌,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2.如果油价越来越便宜,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从2009年登场以来,新能源补贴政策历经10年,到2019年6月26日起正式退坡,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同时地方补贴退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整体超过70%,超出业内预期。
在退坡后,部分车企比如广汽、比亚迪选择了补贴消费者不提价,但大部分还是很诚实的。比如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曾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上调了补贴后售价,从原来的13.58万-16.58万元调整至15.58万-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万-3.4万元;零跑汽车也在去年6月将全系产品售价上调1万元,调整后的补贴价格为11.99万-15.99万元;蔚来车型的补贴也均有明显降幅,ES6车型的补贴从3万元降至2万元,长续航版车型从3.6万元降至2.5万元,而ES8的补贴则从4.05万元降至1.15万元。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在去年大多选择了降低优惠幅度的方式,可见补贴退坡对新能源车的价格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今年开年,新能源车更是苦不堪言。首先在1月遭遇了例行的销量下跌(淡季),2020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43339辆,同比大降52.5%,其中纯电动车批发30855辆,同比降57.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批发12484辆,同比降34.4%。二月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的产销量更是跌到了9951辆和12908辆,同别下降82.9%和75.2%。
疫情总会过去,但补贴不会再回来,同时新能源市场又面临了一个对行业影响不大但对消费者决策影响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油价越来越便宜了。
3月9日,欧佩克大手一挥,原油价格暴跌。到了3月23日,国际油价已经连续第四周下跌,美国原油价格更一度击穿20美元/桶。国内油价也重回5开头,笔者在油价下跌后去加油,一箱整整省了50元。
再回顾开头的问题,想必看到这里,大部分人的答案是“NO”。为什么呢?
1.很简单,补贴退坡、油价下跌,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购买、使用成本完全是“此消彼长”。
2.城市的增量市场枯竭、汽车市场正在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车有什么能力从传统的燃油车嘴边抢肉,让传统燃油车的用户去换一台新能源车呢?要知道大部分城市居民是没有充电条件的(老小区飞线这类不值得提倡),新能源车对没有稳定充电条件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个负担,实用体验极差。
当然我们今天标题中的问题是“新能源车还有必要买吗?”那我们就在下文中继续探讨一下,有些什么能够诱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理由。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欧美的情况,今年一月,欧美国家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增幅,美国同比增长80%,德国同比增长134%,法国同比增228%,英国市场同比增143%。
雷诺ZOE
其中欧洲的增幅主要来自于“最严”环保法规的落实:2020年欧洲新车销售量的95%其平均CO2排放要低于95克/公里,达不到标准车企就要交罚金。其次,德国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提高了50%,法国给碳排放量(低于20克/公里)给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购车补贴,可以说欧洲的增长来自于政策。
特斯拉Model3
而美国近年随着页岩气开技术的成熟摇身一变成为产油国,大排量发动机也开始逐渐复兴,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车的销量依然能增长呢?唯一的理由就是“开挂”的特斯拉。一月特斯拉Model3在全美卖出了6500台,整整翻了第二名本田Clarity?PHEV将近6倍,旗下3款车的销量占了全美当月新能源市场的60%,可以说美国的增长来自于特斯拉车型强大的产品力。
那么答案很明显了,有什么理由能让消费者去购买新能源车?1.政策扶持?2.够强的产品力。
1.政策扶持
国内的新能源政策扶持包括了路权红利以及补贴。
路权红利在一线城市绝对是可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上海、广州的新能源车直接送牌,就能决定大量不愿意拍牌、摇号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新能源车;而北京每放出一个新能源指标基本等于新能源车销量+1。在二月底,为了提振新能源车消费,北京率先有了动作:
2月26日,北京释放了54200个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在北京这样的限购城市,每个指标的背后就是一位持币待购的准车主,释放54200个指标等于是增加了54200台新能源车的销量。而在上海和广州,免拍牌/摇号的红利依然持续散发着诱惑力。?
补贴则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在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无疑也是让各大车企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正当人们开始期待2020年市场表现时,肺炎疫情暴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带来不小打击。
而在车市销量断崖下跌的2月,以佛山、广州为首的不少城市、地区都快速反应、接连出台了刺激车市的政策;而在三月,广州、海南、湖南等地都相继出台了系统性的新能源扶植政策,包括补贴车价以及加强基础建设。
消费者都是用脚投票的,实惠有了,路权有了,市场就自然有了。
2.产品力
特斯拉为什么能够在油价便宜的美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力和品牌价值。相比传统燃油车,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极简的设计、强劲的加速性能、以及“苹果式”的品牌效应都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它的重要理由。
同样,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汽车势必要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得从燃油车手里抢蛋糕。如果不能解决充电便利性、续驶里程焦虑、二手车残值以及电池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势必还只能躺在政策上吃饭。
奥迪e-tron
而去年的补贴退坡,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养狼”。补贴退坡后大众、奥迪、日产、两田等合资品牌大举进场,特斯拉这样的全球领先新能源制造商也引进国产,新能源车市场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也能倒逼自主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并逐渐淘汰一些躺在政策上吃饭的“蛀虫”。中国能不能孕育出自己的特斯拉?就看车企们争不争气了。
写在最后: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年无疑是出师不利的一年。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消费者一度“陷入迷茫”:还有没有理由买新能源车呢?
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如果按照2500万辆的保守汽车市场总量预估(2019年为2576.9万辆),25%意味着625万辆新能源汽车,而2019年新能源车的全年销量为120.6万辆,整整需要翻五倍!
如此之大的野心,是不是预示着接下来会有更加诱人的消费刺激政策呢?无论如何,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只要够实惠、够方便,为何不买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