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下跌对中石油.中石华和中海油哪家更有利?

2.国际油价对中石油影响如何?

3.民营加油站4块钱一升的油价,有什么不靠谱的地方?

4.中石油与中石化油质的比较

油价下跌对中石油.中石华和中海油哪家更有利?

中石油最低油价保护-中国石油保底价

什么油啊?

看来楼主说的石油

这要看三家在采油、炼油两大环节上的产值比重。还要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当前成品油价格是限制的,比国际市场低。这样一来,石油价格一旦下跌,由于

中海油基本上不炼油只是采原油卖原油,所以油价下跌对他不利;

中石油虽然也炼油也采油,但是它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采油,他有石油是出口的,也有很多卖给了中石化,所以石油价格下跌对中石油也是不利的;

中石化大约60%的缘由是进口或者购买中石油、中海油的,而其炼出的成品油的价格是国家限定的,其炼油的数量又不能太少,所以石油价下跌会使其炼油环节的成本降低,而炼油收益不变,所以炼油环节是要变好的,至于采油环节由于他采的油都是自己用,所以价格变化对其几乎没有影响。(不知道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按什么征收)所以总体而言,中石化的状况要变好。

来自:山东大学反垄断与规制研究中心

国际油价对中石油影响如何?

3月9日,中东地震,原油价格暴跌.到了3月23日,国际石油价格已经连续第四周下跌,美国原油价格创下了1991年以来最大周的下跌幅度,一次破坏了20美元/桶,直到投稿,美油下跌了1.72%,报告22.24美元/桶.石油价格变动迅速传导到国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3月17日发布文件,从2020年3月17日24点开始,国内汽车、柴油价格每吨下降1015元和975元.折合涨价,92#汽油降0.8元/升,0#柴油降0.83元/升,国内许多地区汽油进入5元时代.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国际石油价格对中石油的影响

两桶油在疫病期间咬牙紧张了两个月的脸,一下子没有紧张,流下了眼泪.

据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中石化、中石油的成品油销量仅为上年春节同期的20%左右,但仍需正常运营.销售额急剧下降也要开始,这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但是,对2桶油的打击最大的是,最近的原油价格急剧下跌-每月至少损失750亿美元.中石化2018年纯利润为630亿美元.

什么是什么?成本越高利润越大

现在的两桶油,油田业务萎缩,以炼油和销售为中心的企业.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732万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6亿吨,进口原油只有锦上添花的效果.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4.62亿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原油依赖度超过70%.

也就是说,现在两桶油的炼油和销售业务,使用的原油以进口油为主.自产原油远不能满足国内疯狂增长的燃料需求.

据两家公司年报报道,截止到2018年底,中石油共有2家.18万个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兆元,销售额1.77亿吨,损失64.5亿元中石化有3万个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5兆元,销售额1.98亿吨,利润234.64亿元.

从收益构成来看,两家公司已经严重相同,以炼油、销售为主.了解两桶油的主要业务,看看油价的影响.既然以精炼销售为中心,进口石油价格便宜,炼油成本不是很低吗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理解,可惜这个理解放在两桶油上,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原油从进口、储存、精炼到销售,有很长的时间窗口.这意味着两桶油要满足国内巨大的销售需求,必须确保大量库存.根据最新财报,两桶油的账面库存接近3800亿元,其中原油(含途)超过1500亿元.2桶油的库存周转天数平均为1个月左右,这些原油的成本价格可以在1月前估计为60美元左右.保守一点,即使按30美元/桶的原油新价估算,也要计提50%的库存损失.也就是说,这个月,两桶油损失了750亿美元.

750亿是什么概念?2桶油2018年的总净利润也只有1500亿美元.但更糟糕的是,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零售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结合-2桶油一个月前以60美元/桶进货,现在加工后以30美元/桶的价格销售.

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个价格机制对2桶油非常有利:前期的低价库存可以卖出高价,相反,原油价格急剧下跌的情况下,这个价格机制对2桶油造成了灾难.

还得忍耐!石油类股票一路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6年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成品油零售价格和国际油价联动机制的生效区间为40美元-130美元.也就是说,40美元以下,无论怎样下降,两桶油的零售价格都不会下降.那样的话,不是不稳定地赚钱吗

事实上,类似的保护价格从2009年开始公布(实际上更早),当时的保护价格是80美元-130美元-当时国际油价普遍较高.但是,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规定,价格联动机制的价格不是真正的零售价格,而是最高的零售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低于地板价格,国内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降.

但现在国内大部分加油站都没有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国际油价下跌的时间稳定的话,零售价格应该下跌还是应该下跌.自2009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蓝曲线)和上海92#汽油零售价格(红曲线)的变化对照图显示,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上与原油价格一起变动——国际油价上涨时,两桶油的利润更高.

更能反映原油价格对两桶油的影响,是资本市场.在香港股市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股价从3月9日开始下跌,其中海油股价暂时下跌幅度超过40%.从国际环境来看,原油价格的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两桶油来说,痛苦的日子还得忍耐一会儿.

民营加油站4块钱一升的油价,有什么不靠谱的地方?

这段时间加油幸福吧!就我个人来说,把自己车子那55L的油箱加满,能比以前省下几十块!

在国家发改委最近的一次油价通知,国内油价已经从原来最高的130美元/桶,跌到40美元以下/桶,已经触底。目前国营“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92/95号汽油都恢复到5元时代,一些民营油站甚至已经来到4元时代!

4块多的油价,能加吗?

在一些加油APP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超低油价的油站信息,相比国营“三桶油”,它们基本维持在4块多的水平,相当吸引人。估计许多人跟我的反应一样,它们能加吗?值得信赖吗?与国营“三桶油”有何区别?

我们的油价其实受控于国家发改委的限定,国营的“三通油”就会跟上发改委的节奏来走(其中中海油会稍微低一点点),而民营油站为了抢得部分市场,它们会根据自身的运营成本自行定价,所以看到这类“低价油”其实不奇怪,大家更关心的其实也就是民营油站的油品是否值得信赖。

民营油站油品与国营“三桶油”区别在于,国营都是旗下大型国营炼油厂规模生产,而民营油站是规模中等或偏小的地方炼油厂。但无论规模大小,它们的成品油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监控,检验合格之后才可销售,理论上,它们的油品是合格的,是有保障的。

为何它们可以把油价降这么低?其实原油价格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前段时间,美国WTI原油价格一桶报26.84美元,布伦特的原油价格报收也就28.82美元/桶,大体都处在30美元左右/桶(一桶原油≈159升),那么一升原油约0.19美元,也就是大约1.34元/升,虽然还有运输成本、加工成本、储存成本、损耗成本以及税费等,但平摊下来成品油的成本也不会高到哪去,所以利润幅度可控程度是很高的。

而且,国营炼油厂所生产的成品油一般由自己的大型油库储存,再统一调配到各个国营油站,而民营油站可以直接从地方的炼油厂对接,运输成本省了不少,这一部分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

此外,民营油站运营成本也不高,一般只需一个老板,再加上几个员工即可运转,而这些员工的工资不高,甚至你还可以看到许多油站工作人员是兼职或是暑假工,相关的员工福利非常少。

而“三桶油”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国企,体制结构非常庞大且复杂,员工工资成本也高,这些运营成本会平摊到消费者身上,油价偏高也是正常的。

合格又便宜,都去民营油站加就好了!

虽然受到国家严格监控,油品质量也合格,但并不是所有民营油站油品质量都是一样的。

我国地方炼油厂超过140多家,有些大型炼油厂会根据国家的环保要求,升级自己的设备提炼出高品质的成品油。有些规模较小,设备升级不快的炼油厂还依旧会按旧的标准来生产,虽质量合格,但有些会在汽油里加醇基燃料,用低标号来冒充高标号汽油,因此质量就被拉低了。

估计有些车主深有体会,在一些不正规的民营油站加完油后,总感觉这箱油不禁烧,跑的公里数也明显比以往更少。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成品油掺杂了其它物质,虽然加满的升数是够的,但是成品油的密度热值却降低了,所以它们并不能完全放心。

那哪些能加?哪些不能加?

大型连锁的民营油站放心程度更高,比如中化、中信能源、众诚连锁、壳牌(Shell)中国、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道达尔(Total)、中油BP、加德士(Caltex)、德士古(Texaco)等品牌加油站。

这些油站都有跟国营油站合作,比如壳牌在国内目前都与“三桶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部分壳牌油站的油品供应上,它们也会与国营油站一样,取自同一大型油库,同时壳牌还会把国外的技术优势引进,所以质量上会比较放心。

但这类大型连锁的民营油站,价格优惠并不多,跟“三桶油”的油价处于同一水平,不如其它民营油站让利多。

有些人说,我自己的城市存在这些大型连锁品牌的加油站并不多,那其它民营油站就不能加了吗?那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里有个技巧,一般民营油站要想自身发展起来,全靠民众口碑的积累,所以此类加油站的老顾客会比较多,存在时间比较久远。

它们一般都在闹市区里,会比较规矩,如果油品有问题或是短斤缺两,在车主圈里其实扩散得很快,一个电话工商部门就会上门检查,甚至是查封,因此在一个地方存活几年的,生意又很好的民营油站,一般问题不大。

所以,可以去问问朋友口中的这类口碑较好的民营油站。而刚提车的小白朋友,一般都有区域的车友群,也可以问问你的车友们。

比如我个人就是经常去广州一家民营油站,不是连锁品牌,也没有跟“三桶油”合作,但每次去加油时总是爆满。原因除了价格低之外,这家油站在广州也已经做了很多年生意,口碑一直在流传。

说完能加的,我们再来说说,哪些最好不加或者谨慎点加,当然这个问题不是绝对,车主们还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判断。

第一类便是这几年经常存在“山寨加油站”,比如这样的:

亦或是这样的:

先不管油品质量如何,这些油站品牌已经有嫌疑,如果你不能确定它们油品质量如何,那就最好谨慎点。

这几年这类加油站也查封不少,因油品掺假和群众投诉过于频繁,主要投诉集中在加油短斤少两,无法开正规发票,而且出事之后,维权之路相当艰难。不过由于管控,这类“山寨”加油站目前已经很少了,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城郊或是高速路附近,大家多加注意即可避免。

第二类就是“半价”油站,虽然原油价格低下,但油价还没有到能对半挣钱的时候,当看到对半砍的油价时,这时候你要注意,这些可能就是人们常说土炼油。

个体户通过各种渠道购得炼油设备之后,在自家大院或是地里挖个地沟,从二手贩子手里采购的废机油、废旧轮胎放入铁罐,通过加温蒸馏或是不明手段炼出劣质柴油或汽油,再销售给此类“半价”油站。

这类油生产工艺极差,不能对油品进行分层提炼,脱硫脱水的水平极低,一旦进入发动机,损伤可想而知。“半价油”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小心谨慎为好。

最后

虽然说了这么多可怕的地方,但民营油站这两年的确规范不少,且现在国内民营油站数量占比也在不断提高,部分民营油站也自立连锁品牌,它们优惠幅度高,同时还拥有比“三桶油”更高的效率和更优质的服务,甚至吸引不少“三桶油”的团队学习观摩。

所以说,在有效的监督下,民营油站向好的方面发展是肯定的,车主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现阶段,我们只要选择一些口碑较好、规模较大、品牌连锁的民营油站加油,一般都问题不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石油与中石化油质的比较

  我的摩托车一直是用中国石化的93#汽油的,但是昨天去加了一次中国石油93#的汽油,觉得石油的油比石化的油味道臭、车子停在那里很远就闻到油味了,以前叫中国石化的油,就没有那么大的气味。不知道是什么问题,都不知道那个的有比较好。

中国石化的油质好吧,毕竟他以前的老本行就是炼制原油的,油质好,油质纯,汽车、摩托车驾驶起来就会给力。

  再说,初看上去,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便不断涨价,此乃“与国际接轨”,似乎顺理成章;即使每吨上调500元,国内油价仍低于国际油价,仍有上涨空间。作为中国消费者一方面要明白处于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羽翼保护之下是何等幸运,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油价上涨。

  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其数量、供求关系,还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同样一吨成品油,较高质量的就该卖高价,较低质量的就该卖低价。而眼下,国内成品油的品质要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油品”没能与国际接轨,奢谈什么油价与国际接轨?

  我这样说并非无根无据。有资料显示,按照目前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无铅汽油的这两项标准分别是不得大于0.02%、20%。连中石化华北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也认为,目前我国的汽、柴油质量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差距(《经济日报》2005年6月30日)。国内汽车使用的汽油质量较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汽车吃“粗粮”。汽车吃“粗粮”不仅导致尾气排放量增加,增加了污染,而且对车辆造成了较大损伤――目前我国的汽车故障中有6%是油品问题直接引起的。

  问题很明显,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成品油存在着较大的质量上的差距,二者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至少,当石油巨头们谈及油价倒挂时,有意无意地回避、掩盖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国内成品油质量较低,至少可以表明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每提炼一吨成品油,所耗生产、加工成本较国外石油化工企业低。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所耗水、电、煤等的价格也比国外低,以及作为国有垄断企业的他们还享受着一系列政策优惠待遇。如此一来,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品油的成本,其实要远低于国际水平。

  总而言之,以目前国内成品油较低的品质,以国内石油化工垄断企业所处的国情,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国内油价要与国际接轨,那么首先应该做到“油品”与国际接轨,否则就是一种以次充好的商业欺诈,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