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农耕用油价格_聊城农耕用油价格多少
1.莘县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2.2019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来历介绍
3.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荐
4.聊城姜堤乐园有什么游玩项目
5.杨凌有多少人
莘县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莘县好玩的景点有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韩氏家族墓地、聊城莘县草莓采摘园、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和莘县西瓜博物馆等等。
一、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
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东升路,主场馆包括蔬韵高科、菌倾天下、农耕年华、南果蜂情、花彩盛宴、鱼水情莘、百草养堂、青牧时光等十大主题场馆。馆内空间设计以方便游客观赏与活动为原则,以伊尹文化、雁塔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为纽带。以科技农业为导向,融入山东省优势产业元素、景观小品与互动体验项目等,布局精巧、内容丰富。
二、韩氏家族墓地
韩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积280000平方米,是唐代魏博节度使韩允中与其父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韩国昌的家族墓地。韩氏家族墓地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莘县境内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称为“韩王墓”。
三、聊城莘县草莓采摘园
聊城莘县草莓采摘园位于莘县东升路北段东侧,拥有现代连栋温室16000平方米,其中草莓种植面积4000平方米。园区草莓包括奶油草莓、四季草莓等多个品种,所有草莓采用槽式、袋式、管式等无土立体栽培模式种植既保证绿色无公害又方便游客采摘。
四、明清圣旨博物馆
明清圣旨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心,与光岳楼相伴,同东昌湖、山陕会馆、海源阁相邻。展馆外观为二层仿古建筑,总面积一千余平方米。馆内分四个区域:一个藏品展示区、一个藏品库管区、一个技术保护区、一个服务办公区。所收藏文物具有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价值。
五、莘县西瓜博物馆
莘县西瓜博物馆位于莘县董杜庄镇钱楼村东、临观路西侧。莘县西瓜博物馆规划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有博物馆主馆、现代农业观光台、科技种苗示范棚、科技创新推广中心、生态农业观光区五个功能分区。先后被市、县授予“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农业产业振兴先进乡镇”“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2019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来历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来历介绍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龙抬头那天属蛇的和属龙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气。另外一说法: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夏历二月初二,传说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龙王抬头。意味今后雨水就会多了起来,有利于耕种。一种说法是龙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儿,因此总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从海底抬头出来,望着失去女儿的方向,以寄思念。
历史沿革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山东滕州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滕州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节日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想象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动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荐
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荐。山东聊城,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这里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食材丰富四季常熟。聊城人追求美食,更追求养生。所以,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山东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一、聊城呱嗒
呱嗒是聊城市的传统名吃,其实呱嗒这个词是一个象声词,形容这种食物吃到嘴里的响声演变而来的。沙镇呱嗒走出了聊城几乎根本吃不到,绝对算是聊城的封闭小吃。有肉呱嗒、素呱嗒、鸡蛋呱嗒、肉蛋呱嗒等等,再配上一碗现冲的鸡蛋汤,刚好完美!
二、魏氏熏鸡
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地方传统名吃,别看黑糊糊油乎乎,外地朋友尝过的都说好吃,这个熏鸡不能当扒鸡这样大口吃,不齁到才怪,应该撕成鸡丝下酒慢慢吃,或者煲汤用,如果觉得硬,可以上锅蒸,又香又有味道又有嚼劲儿。
三、高唐老豆腐
高唐老豆腐是山东聊城高唐风味名吃之一,食用起来滑嫩爽口,豆香、料香、卤香、辣香、油香更加丰富,小编我每次每次回家必喝,咸的豆腐脑上一撮葱花是点睛之笔,茶叶蛋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再配上一个刚出炉的烧饼,加上秘制的卤汁,好吃极了。
四、八批果子
八批果子是聊城市的传统名吃,是咱常见的油条,由八根油条组成,而得名“八批果子”,它比我们吃的油条不一样,具体吃法要配上吊炉烧饼,拔开烧饼把油条夹在烧饼里面吃,特别带劲有嚼头,再来碗豆腐脑,这是聊城当地人清晨的特色早餐。
五、临清烧麦
临清烧卖是聊城临清的地方传统名吃,与南方烧麦糯米甜口不同,临清烧麦为馅烧麦,烫面和面、走捶擀皮、精选鲁西黄牛肉、秘制配方调制肉馅,味道更加鲜美,轻薄的烧卖皮,肥美多汁的羊肉,一口下去肉汁溢出,小麦的甜味在口中回甘,十分具有特色。
六、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是聊城临清地方传统名吃,卖豆腐的人将托盘中酷似白玉的豆腐切成如麻将大小的条状,手拿木托板,吸溜着将豆腐“喝”进嘴里!这样的吃法对豆腐要求很高,如果再抹上一层红红的辣椒,这样吃起来味道才好,热乎乎的早上来一碗,别提多香了,小编我小时候家里开过豆腐坊,这滋味我懂,你们都吃过吗?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山东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你还知道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记得留言评论哦。
聊城姜堤乐园有什么游玩项目
聊城姜堤乐园游玩项目推荐:沁芳园、樱花园、水上石林、云中漫步高空玻璃天桥、乡村记忆农耕文化体验馆。
1、沁芳园。
是游客进入园区后的第一个景区,也是进入其他游玩观光场所的必由之路。分布着假山、影壁、喷泉、雕塑等,在鲜花绿树中点缀着石凳石几,其布局和建筑装饰都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气息。
2、樱花园。
与日本友人共建的大型樱花园,是两国人民眭邻友好夙愿的具体体现。在园内游人可欣赏到异域的特色风情,一年一度的樱花节也将在这里举行。届时国内外友人将前来参加樱花节活动。
3、水上石林。
水上石林景区充分体现了奇石“瘦、漏、透、皱、奇、丑、怪”的特色,园中奇石峭拔雄伟,鬼斧神工!从南门而入,沿水上汀步缓缓而行,一块块巨石巍然挺立,七级叠水的天池、美丽的龙凤瀑布,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在景区北面,是气势磅礴的花果石山,曲径通幽的山洞。
4、云中漫步高空玻璃天桥。
长60米,高20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踏在玻璃桥上,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东赏樱花浪漫,西赏石林俊秀,行走其上仿如御风而行,惊险无比。高空滑梯飞一般滑行,惊险刺激。
5、乡村记忆农耕文化体验馆。
“乡村记忆”农耕文化体验馆主要以“展现农业特色,传承农耕文化”为主题,具有农耕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文化交流中心与活动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姜堤乐园
杨凌有多少人
杨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16万,其中城市人口8万人,批准的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
杨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文明史。《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可以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共有10家农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农林水方面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世界上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荷兰的瓦格涅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杨凌称作“农科城”。岚清同志1996年来杨凌看了后,说“只能算个农科乡”。因为当时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条件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
也正因为条件太差,以及体制上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示范区成立前的几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干人才。为了稳定人才,发挥农科教优势,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岚清同志的亲自推动下,于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陕西省与国家14个部委(现已调整增加为19个)共同领导和建设,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陕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
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
在、以及共建部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8年多的努力,示范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教体制改革、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示范辐射、农民增收、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岚清同志评价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体来看,8年多来,示范区成功地完成了快速启动和初始创业,正加快推动二次创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初步改变了“农科乡”的面貌,构建了一个现代化农科城的雏形;二是推动完成了区内科教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科研和教学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四是积极实施科技示范,对内对外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效益进一步扩大。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3.0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亿元,年均增长24.6%;技工贸收入从数百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56亿元,年均增长40%;外贸出口从零起步,达到2005年的5700万美元,在陕西省各市中位居第三;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1369万元增加到1.78亿元,增长了近12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年均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继2003年实现了岚清同志提出的在1997年基础上的“翻番”目标后,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3517元,年均增长12.2%。
主要进展情况是:
(一)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是示范区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在国家共建部委、省委、省政府及省内各共建厅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建成了包括30多万平方米高标准安居工程,孵化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条件一流的标准高中、小学和幼儿园,亚洲首屈一指的水上运动中心,三甲标准的示范区医院,4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省内唯一的用于集中供热的天然气热电厂,新建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城市供热中心,等等。老城区排水管网部分实现了雨污分流,对大多数老街道进行了翻新修缮和美化、亮化,周边群众的居住、购物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在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三分之一的村内道路实现了硬化。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5.3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8.4平方米,增长了6倍多。城市绿地率达到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4平方米增加到11.7平方米,增长了1倍。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认证和省级卫生区验收,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电力、供热、金融等一些瓶颈问题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杨凌正在由一个落后的乡间小镇,向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转变,人才流失的势头得以遏制的基础上,高层次人才开始回流。
(二)通过科教体制改革,科教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999年9月,经批准,把原十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经过6年的探索,已初步构建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两所大学的规模、水平和实力明显增强,在校本专科生由合校时的1万名增加到2.7万名,各类研究生从合校前的760名增加到4900名。新体制和新机制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小麦杂交育种、生物制药、体细胞克隆、人体干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相继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了45%,一大批科教人员走出校门,创办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一批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同时,示范区与两所大学密切协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在此基础上,正合力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科技示范。
(三)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示范区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推动成果转化和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区内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累计注册企业849家,其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0家,外商投资企业22家。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27亿元,同比增长23%。
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迅速,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环保农资和良种繁育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杨凌医药产业的聚集度已仅次于西安高新区,位列全省第二。现有医药企业18家,其中11家家通过GMP认证。亨通光华年产500吨泰乐菌素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800吨,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动物抗生素生产企业。岱鹰生物、富万钾、博迪森等三家高科技企业陆续在美国和香港成功上市,恒兴果汁与新加坡佳福集团成功合作,标志着示范区入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环保农资领域,以富万钾、博迪森为代表的农化企业达47家,杨凌已成为西北最主要的环保农资生产基地。亨通连锁、秦丰连锁两家大型农资连锁企业销售网已覆盖全省主要县区,网点达2000多个。在绿色食品领域,有食品加工企业38家,年销售收入约8亿元。年生产能力18万吨的恒兴公司已跃居全国三大苹果汁加工企业之一,李华葡萄酒、当代蜂产品、圣桑饮料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
依托杨凌在动植物生物育种、转基因、胚胎遗传、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旱作节水农业、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岱鹰公司2000年作为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进入示范区创业中心孵化,经过短短5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控股两家国内制药企业,与美国、马来西亚多家著名大公司合作,推出多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我们通过强化激励机制,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发动全员招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2005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8亿元。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加强,创业中心孵化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89家,累计毕业企业29家。
(四)区内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灯下黑”得到初步解决,并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从1997年以来年均增长12.2%,增幅分别高于同期全省7.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0个百分点。2004年,省委安排省委政研室专门就杨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调研,并将有关经验向全省推广。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主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以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和以无公害蔬菜杂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并探索总结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新模式,使市场、企业、农户与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专门从事安全猪肉生产的本香集团,以“公司+协会+农户”形式,先后在宝鸡、咸阳、西安、汉中等地建立养殖基地30多个,推行科学养殖技术和先进的分割加工技术,带动杨凌及周边5000多养殖户增收致富。专门从事无公害果蔬生产加工的绿嘉公司,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区内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农民收入增加明显。注重发挥专业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19个。此外,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也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显露身手,兴办创办企业。农民企业家蒋卫锁,从35万元起步,一手与广大奶农连接,一手与奶业公司联手,推行机械化挤奶,收购鲜奶价格每斤高出市场价格0.3元。仅此一项,一年为奶农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沼气、改厕、自来水入户、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清运、村容绿化美化和农村文化、医疗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农村公路141.5公里,建成沼气池2100口,实施家庭改厕5000户,41个行政村已实现自来水入户,有线电视入户2100户,建立了30个信息示范户和2个农民网吧,建成生态文明示范村23个。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有7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三是狠抓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培训。近年来,示范区基础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高中升学率达到60%以上,小学入学率连续多年实现100%。全区农村小学由49所撤并为25所,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通过了省“普及教学实验区”验收。整合区内大学、科研单位、各类职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培育资源,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2005年度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农民培训150余期,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
四是关心农村弱势群体生活。在全区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年收入1000元为标准,建立了农村低保。使所有农村独生子女、双女绝育户及特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免费,近三年全区中小学无一例因贫困辍学的学生。用了2年时间,投资200万元,解决了200多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问题。加强了对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的有效保障机制。
(五)积极开展对外科技示范,带动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
示范区和两所大学分工协作、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已经确立,促进了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科技示范的合力。2005年在省内外新建示范推广基地11个,累计达到140个,共引进、推广国内外名优动植物良种1700多种,培训农民400多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农林作物良种示范推广面积近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入区企业在20个省(市)建立科技示范点1200多个,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每年示范效益120亿元。
一是示范推广模式的探索创新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并获得科技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设立了杨凌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公司+科教人员+农户(基地)”的示范推广模式进一步完善,科技示范主体(大学、企业)与农户之间有效结合的利益机制更加优化。杨凌乾兴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杨凌一流专家组织起来,依靠网络技术实现了“农民不出门,专家请到家”,探索出了市场化与网络化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即“动态专家+公司+客户(包括农户、企业和政府)”的“乾兴模式”,为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入户难”问题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杨凌电视台开展的“百县联播送科技”活动,首批与周边10个县电视台签订了农业科技节目联播协议,直接受益群众达500万人。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跨区域合作不断扩大。近两年与省内几个市的示范合作成效初步显现。同咸阳签订的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协议成效初显,已经实施项目65个,使咸阳十多个县区的农民广泛受益。杨凌的恒兴果汁等32家企业先后在咸阳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或成果示范基地,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专家大院”形式为主,与宝鸡市的农业科技合作有效带动了宝鸡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与宝鸡、安康、汉中、渭南、商洛等市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已全面推开,启动合作项目83个。省外先后与甘肃平凉、天水、青海黄南州、宁夏固原、广西百色、山东聊城、新疆昌吉、伊犁等省外20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了科技示范合作协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新疆昌吉米泉生物制药公司进行了多年合作,并利用杨凌的技术,和该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动物保健品厂,年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2005年初开始,杨凌乾兴公司与宁夏中卫市政府合作,在当地建立了20多个远程终端,开展远程农技干部专业技能培训,已开展远程培训和咨询活动10多次,培训乡镇干部300多名。
三是积极开展面向区内外的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从2003年起,我们每年安排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去年,我们制定了《杨凌示范区农民培训规划纲要》和《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成立了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培养农技员、农技师及高级农技师。两年来,组织编印农民培训实用教材18种,开展培训150余期,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培训满意率达到86%。2005年开展了两期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向陕西、福建、海南、山东4省10市的284名农民技术员颁发了技术职称证书。一部分经过培训的农民先后被上海、山东、新疆等地聘用,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杨凌农科”品牌初具知名度。
四是农高会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省部联办的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12届,已成为我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前12届农高会累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科研及中介机构及95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特别是近四届,每届参会人数超过100万人次;项目投资及技术产品交易额累计1057亿元;组织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百名专家咨询活动,咨询培训人数超过30万人次。通过农高会,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得到扩散和辐射。
(六)坚持改革创新,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示范区成立之初,就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只设六局两办、60名公务员。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工作人员录用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干部任用主要依据绩效考核;在全国较早实行了会计代理制,实现了部门经费使用透明和有效监督;所有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有形市场,公开招标;大宗公用物品购买,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中层干部的公务用车和所有工作人员的通讯费用,实行货币化分配,基本体现了公平分配原则,降低了行政开支,同时有效克服了公务用车可能滋生的腐败问题;服务、办事推行首问责任制,努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等等。逐步建立健全了生产要素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设立了企业孵化、人才交流、证券交易、专利信息、信贷担保、投资咨询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吸引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着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从2003年开始,推行了以政府作表率为核心的“服务承诺制”和社会诚信建设活动。全区所有的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保障单位,涉及的职能职责、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时限、违诺处罚、举报投诉方式等,全部具体、明确地向社会公开,郑重做出承诺,并切实按照“有诺必践、违诺必究”的要求进行督查和测评。政府部门和执法单位,重点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企业主要通过“保护品牌,创立名牌”活动,从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信守合同、杜绝假冒伪劣、保护劳动者权益五个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面向社会的诚信建设,重在提高全体公民的文明素养,培养形成新的观念文化。2005年,入区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6.8%,社会各界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群众对治安环境的满意率连续两年名列全省11个市区之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