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简单说一下中国石化涪陵气田的勘探开发状况?

2.页岩气的技术进度

3.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谁能简单说一下中国石化涪陵气田的勘探开发状况?

重庆页岩油价格表_重庆页岩油开采

涪陵页岩气田的诞生,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重大突破

2014年7月8日至10日,中国石化集团提交的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焦页1-焦页3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的探明地质储量报告,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的评审。这是我国诞生的第一个优质大型页岩气田,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提前进入大规模商业性开发阶段。同时,也为中石化在该地区2015年建成50亿立方米产能,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100亿立方米产能页岩气田,提供了资源保证。

涪陵页岩气田主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坝镇,属山地-丘陵地貌。这次评审通过的探明储量区为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的一部分,探明含气面积106.45平方公里,提交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66.88亿立方米、探明经济可采储量134.74亿立方米。随着该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推进,还将陆续提交页岩气储量。

涪陵页岩气相关研究报告

2014-2018年版光伏太阳能项目商业计划书

2014年9月

2014-2018年中国铬钼钒合金管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

2014-2018年中国镀锌导线管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4-2018年中国常用有色金属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

1

2

3

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田。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稳定、埋深适中,中间无夹层,与常规气藏明显不同,具有典型的页岩气特征,与北美典型海相页岩各项指标相当。

涪陵页岩气田具有“两高”、“两好”的特征。一是地层压力高,天然气组分好。储气层平均埋深2645米,地层压力系数为1.55,气体甲烷含量高达98%,二氧化碳含量低,不含硫化氢,属于中深层、超高压、优质页岩气田。二是气井产量高、试采效果好。试采单井产量高,稳产时间长。截止2014年6月30日,29口试采井合计日产气320万立方米,累计产气6.11亿立方米。其中,第一口探井焦页1HF井按日产6万立方米定产,已稳产一年半,累计产气3769万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的诞生和规模化开发,给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新的春风,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进一步表明我国页岩气资源富集条件和页岩含气量与北美相比,我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储量毫不逊色。我国已初步掌握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诸如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分段压裂试气工艺等技术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只要我们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真正投入力量、务实工作,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一定会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由页岩气领跑的我国非常规能源资源大开发时代就在眼前。

涪陵页岩气田诞生的成功经验在于:决策部署到位,注重理论创新,攻关了核心技术

涪陵页岩气田作为我国第一个提交页岩气探明储量并通过国家评审、率先形成产能的大规模气田,走出了一条中国人自主勘探开发页岩气的新路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决策部署到位。中国石化涉足页岩气始于2008年,首先从页岩气基础研究开始。2009年,中国石化集团成立了专门的非常规勘探处,统一组织实施上游页岩油气勘探,并与埃克森美孚、康菲等国际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展页岩气勘探合作。集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2011年6月明确提出: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要走在中国前列,要用非常规的思维实现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并明确了非常规领域会战的部署和目标。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和研究方面,中石化敢于投入,5年来已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其所属的上游企业在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完成了40余口页岩油、页岩气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和研究成果。其中,以焦页1HF井获得商业页岩气为标志,取得了中国页岩气开发历史性突破。

注重理论创新。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在重庆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项目—“中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带优选”项目,吹响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号角。中石化在勘探南方分公司成立了页岩气勘探项目部,正式启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2010年,国土资源部设立“川渝黔鄂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在以海相地层为主的上扬子川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湖北省(市)的部分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进行先导性试验,中石化承担了其中的“川东南、渝东、鄂西地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项目。2011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与有利区优选”项目,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联合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省煤田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其中之一的“上扬子及滇黔桂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项目。中石化在所承担的国家项目中,认真组织实施,主动配套经费,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研究,历时数年明确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主控因素,建立了海相页岩气高产富集理论认识。

通过学习借鉴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理念和经验,深入研究国内外页岩气井资料,开展扎实的野外调查、分析化验以及老井复查工作,开展页岩气测井模型建立及解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页岩气富集研究,逐渐摸清了泥页岩发育和展布规律。以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埋藏深度和硅质矿物含量为主要评价参数,优选出南方海相和四川盆地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通过一系列研究和钻探评价认为: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含气性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自此,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始向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聚焦,深化涪陵焦石坝页岩气藏地质研究,进一步明确页岩气藏特征和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层系作为重点,从找规律入手,优化页岩气微观评价预测,积极开展涪陵页岩气构造特征、层系沉积特征、地化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在焦石坝部署了焦页1HF井,并获成功。总之,页岩气理论的突破、气藏认识的深化,为抓好开发试验,实现页岩气商业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攻关核心技术。涪陵焦石坝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溶洞多、暗河多、裂缝多,浅层气多、地层出水,易发生井漏、井喷,针对涪陵焦石坝地区勘探程度低的情况,开展了包括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长水平井段压裂试气工程工艺技术以及“井工厂”钻井和交叉压裂的高速高效施工模式的协同攻关,形成了水平井簇射孔、可钻式桥塞分段、电缆泵送桥塞、连续油管钻塞等配套工艺技术。

根据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好、孔隙发育、含气性好、可压性强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压裂的思路和做法,以树状裂缝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适合焦石坝地质特点的压裂工艺,压裂排量逐次增大,液量根据井眼规模该大就大,砂比根据地质需要合理增减,形成了“主缝加缝网”的压裂工艺理念和三段式压裂液体系、三组合支撑剂体系,有力提升了压裂质量。其中,焦页12-4HF井成功完成了2130米水平段、26段超大型压裂,创造了国内页岩气水平井井段最长、分段数最多、单井液量最大、单井加砂量最大等新施工纪录。同时,研制并成功应用了抗180摄氏度高温低摩阻强携砂油基钻井液,实现了同一平台两井交叉钻完井作业,具备了“一台六井式”井工厂标准化设计能力,编制了13项页岩气工程技术标准,为页岩气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加强国产压裂装备和完井工具的研发制造,页岩气商业开发的装备和工具研发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3月,自主研制的3000型压裂车,代表了压裂装备技术世界先进水平,已在涪陵焦石坝地区批量投入使用。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了“连续施工、大负载、长时间”的页岩气压裂需求,技术水平、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压裂装备保障。其中,高压系统检测设备、气密封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有效保障了施工生产。自主研发的安全泵送易钻电缆桥塞也已取得成功,并在现场试验中实现了桥塞簇射孔联作工艺,与国外水平相当,具备了工业化应用条件。该项技术彻底打破了国外专业化公司在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的技术垄断,有效降低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成本,也为开拓非常规油气市场打造了尖端武器。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还注重优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保护环境

优化管理模式。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实践中,中石化注重探索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管理模式。由集团公司油田事业部高效协调,采取会战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重大问题集中决策、统一协调、统一指挥,通过有效组织管理,使自身的各方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勘探研究方面,由勘探南方分公司、江汉油田、华东油气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等单位抽精兵强将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承担科研任务,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成果共享,难题共克,形成了对该区页岩气理论的新认识和开发试验的技术思路,确保了涪陵焦石坝地区勘探开发井成功率100%。在钻井施工方面,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等队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摸索钻井新工艺、新流程,在钻进施工中取得了包括防漏失、防井塌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在地面工程建设方面,各单位共同研究地面工程建设方案,落实施工进度,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质量要求进行建设,实现了各项工程施工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在试采工程建设方面,江汉油田与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紧密配合,加快工作节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土地征用、工农关系协调、试采方案编制、技术准备等工作,采取边建设边试采方式,实现从测试到投产的无缝衔接。

涪陵页岩气田建设注重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资质高、业绩优、信誉好的队伍引入工区,促进了提速提效,确保开发质量和效益。对申请进入工区页岩气施工的300多家国内外施工单位,通过建立公开、公正、规范的市场运行体系,严格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对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审查,采取公开招投标、合同审核等多种措施,为240多家合格施工单位发放市场准入。

强化安全环保。中石化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环境。一是水资源合理利用。针对页岩气开发压裂用水量较大的特点,利用当地工业园现有供水设施从乌江提水保障压裂施工,避免影响当地生活、生产;钻井液、压裂液等做到循环利用减少耗水量。二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在井场建立油基钻井液回收中转站,实现了油基钻井液的完全回收、重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效保护环境;钻井岩屑、污水集中回收处理,工业“三废”零排放。三是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及时完成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评价,并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增加导管下深,封隔浅层地下水;严格区分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施工完成后临时占地全部恢复原貌。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保证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勘探初期就提出了“勘探发现是第一要务、安全环保是第一责任”等安全环保工作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体现在施工设计、承包商管理、监督检查、风险管理、应急建设、责任追究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措施中,实现安全勘探和绿色勘探。编制了涉及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以及钻井、试气作业等多方面内容专业技术标准。针对焦石坝地区地下溶洞众多,暗流纵横,地下水系发达且埋藏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的情况,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地下水,在确定井位前,由专门的水文勘测队对地下100米内暗河、溶洞的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勘测,然后按照既能满足地质条件又能避开暗河、溶洞的要求确定井位。钻进到地下水层时,一律用清水钻进;钻过地下水层后,用套管将水层严密封固。压裂返排液则通过技术处理达标后,被重新配制成压裂液,用于下口井施工,实现循环利用。不断总结环保经验,全过程控制各类污染源。各施工单位对钻井、试气废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取污水重复利用和节水减排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水产生。工区所有井场按照最严格环保标准建设污水池、清污分流沟、截水沟等设施,经过防渗承压实验后方投入使用。

页岩气的技术进度

全球对页岩气的开发并不普遍,仅美国和加拿大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美国已进入页岩气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加拿大商业开采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页岩气开发有80多年的历史,参与的石油企业从2005年的23家发展到2007年的64家。2000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为122亿立方米,而2007年,仅Newark East页岩气田的年产量就达217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总产量接近5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量的8%以上。

但来自美国能源情报署网站的数据显示: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产量比例从2007年到2011年分别是8.07%(2007),11.09%(2008),15.19%(2009),21.69%(2010),29.85%(2011)

专家表示,美国页岩气发展速度之快,离不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先进的开发技术,而这也是至少在2015年以前中国所不具备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在《能源意外获利法》中规定非常规能源开发税收补贴政策,而得克萨斯州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页岩气的开发不收生产税。另外,美国还专门设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基金。可以说,美国政府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视为页岩气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对页岩气这个新生事物而言,有利的政策支持无疑会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刺激页岩气的发展。

随着页岩气产量迅速提高,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

美国能源当局则预测说,页岩气将取代煤炭而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美国第二大能源资源,而且可能改变美国能源生产格局。

至2012年,页岩气产量增加已经拉低了能源价格,已成为美国振兴制造业的一大法宝。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许多国际大企业将一些制造项目迁入美国,看重的正是当地低廉的能源价格。

此外,得益于页岩气革命中的“水力压裂”技术,页岩油(一种石油)的产量也飞速增加,使美国石油产量强劲反弹,导致2011年,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精炼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国际能源署认为,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总裁瑞安·兰斯表示,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将不必进口石油。

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降低了煤炭以及其他能源的消耗比例,也减少了对中东国家石油能源的依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页岩气开发革命。 国土资源部2009年10月份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这标志着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中国正式开始这一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将对中国新型能源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在中国油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3月20日,壳牌公司已经与中国石油签署了一份产品分成合同,将在中国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及生产。两家公司对页岩气的开发还处于勘探阶段,暂并未进入实质性开采。2012年9月24日 ,全国首个页岩油气产能建设项目——中石化梁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及产能建设示范区8个钻井平台全面开钻

2012年11月13日-16日,为期四天的2012年中国国际页岩气大会在重庆召开,主题为“促进投资与合作,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商业化发展”。200多名全球各地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商、购买商、贸易商、技术支持方、油田服务及设备供应商、顶尖的页岩气产业研究专家以及政府顾问人士参会。而重庆瑞博、埃克森美孚、三菱商事、西门子等多家外企和三一重工、山东能源集团、华电重工等国内公司也到场,寻找挖掘潜在的页岩气装备项目机会。

会上,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喜透露,多项扶持页岩气产业化的政策正在酝酿中。这一系列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页岩气市场化定价政策,同时页岩气利用方式可以灵活;二是监管体系强调一级管理,实际又分为二级三级监管,即让各省各级参与管理的监管体系,使整个监管过程向下延伸到页岩气井;三是税收上将多数利税留给地方,以对企业和地方都有利。

尽管业界对我国页岩气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但日前参与“2012年中国页岩气发展论坛”的业内专家认为,我国页岩气开发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技术准备、资源储量评价、政策研究到开发模式等方面,都需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涉及油气特种装备制造的公司包括杰瑞股份、石油济柴、江钻股份、神开股份、宝德股份、海默科技、惠博普、吉艾科技8家机械制造公司。李玉喜在会上透露页岩气开发三大利好后,这8家机械设备制造商全线飘红。

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财富CEO高峰论坛上,中外能源行业的专家就能源世界新格局进行了探讨。此次探讨中,各方专家逐步形成一致观点:中国页岩气开发应当推进,更应当保持谨慎态度。相关专家表示,中国的页岩气储藏深度远远高于美国,而且地质复杂程度也超过美国,加上多数页岩气开发地区人口密集,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来讲,开发难度都很大,应当谨慎推进。由于开采页岩气所需的水力压裂技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地区多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同时水力压裂技术可能会带来地下水污染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将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建成一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页岩气开发上的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二是开展科技攻关,掌握适用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三是在全国重点地区建设19个页岩气勘探开发区。

我国的页岩气进入到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还需要技术、资金、管道和政策上的种种支持,但是页岩气开发各方的准备工作也已经陆续展开。据《中国页岩气产业勘查开采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前瞻》 分析认为,我国页岩气开发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3-5年的距离,预计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将会在4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将会达到500-700亿立方米之间。而由页岩气开发带来的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市场空间将在2015年达到420-430亿元。

由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页岩气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制定完成,待有关部门批准后将会发布。同时,由国土资源部制定的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管理办法也计划出台。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杨雷表示,除国土资源部开展了一些页岩气基础性的资源调查工作外,国家发改委或能源局也从科技、研发中心、装备、示范中心等方面做了四位一体的科研攻关:一是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有很大的投入;二是设置了页岩气研发中心,给了很多装备和设备的投入;三是装备的国产化,支持国内企业进行国产化的实验;四是依托示范工程,能源局已批准了三个页岩气的示范区,包括四川、重庆和陕北。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在前面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科技攻关,包括示范区建设、资源评估等工作。另外,要加大政府支持和推动的力度。”杨雷说,备受关注的页岩气产业政策已经有了一个文本,里面包括了产业的准入、环保、监管及对外开放等问题,都有一些更细致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规划里还有一些财税支持、用地优惠等都会明确。

2013年10月18日,烟台杰瑞集团发布了“小井场大作业”成套页岩气压裂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全套设备的现场联机测试。这是专门针对复杂地理条件下页岩气压裂的解决方案,开创了中国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压裂增产完井设备的新方向。

2013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在其官网发布了《页岩气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化页岩气发展地位,明确将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在2012年3月发布《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11月出台《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再次有力的扶持。 中国首轮油气探矿权公开招标

2011年6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举办中国首轮油气探矿权公开招标,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以及中联煤层气、河南煤层气等公司受邀投标。首轮招标出让的页岩气探矿权区块共计四个,面积共约1.1万平方公里。国土资源部网站7月7日公布了招标结果,中石化中标渝黔南川页岩气勘查区块矿业权,河南省煤层气公司则取得了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勘查区块矿业权。

有关专家预测在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中存在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据初步估算,单这两个组的页岩气资源就可以和整个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相媲美。

2006年年初,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组织专家在四川盆地西南地区进行了页岩气资源调查研究。经过一年的艰难跋涉和潜心分析,专家们虽然没有对页岩气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估算,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据体积法估算结果,中国页岩气资源量高达(26~31)×10m,与美国页岩气储量相当。其中,中国南方、北方、西北及青藏地区各占页岩气资源总量的46.8%、8.9%、43%和1.3%。

国土部举行页岩气第二轮招标

2012年9月1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本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为20002km2,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

根据公告,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

开发措施

一是编制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认真分析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态势和我国现状的基础上,科学评价和分析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页岩气探明储量趋势预测研究,对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目标、重点和发展阶段作出科学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编制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制定鼓励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政策。在对美国等国家页岩气发展中给予的优惠政策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惠政策,给予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优惠政策。国家财政加大对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页岩气;减免页岩气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企业所得税实行优惠;页岩气开发关键设备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对页岩气开采给予定额补贴;对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优惠等,引导和推动页岩气产业化发展。

三是完善和创新页岩气矿业权管理制度。根据页岩气分布广、勘探开发灵活性强的特点,深入研究我国页岩气矿业权设置制度。借鉴煤层气矿业权管理经验,设立专门的页岩气区块登记制度,实行国家一级管理。允许具备资质的地方企业、民营资本等,通过合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可独立投资,直接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

四是加快制定页岩气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政府引导,依托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重大项目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的实施,加快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促进信息资料共享和规范管理。

此外,要密切关注世界页岩气发展动向,建立和完善页岩气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国外有实力公司的合作开发,引进先进理念与开发技术,通过引进和消化页岩气开发技术,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补贴标准

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表示,2012年-2015年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将按企业页岩气开发利用量以及补贴标准决定,2012年至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具体标准今后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此外,财政部还规定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地方确定。

页岩气界定标准及补贴条件

具体界定标准为:

(一)赋存于烃源岩内。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TOC>1.0%),吸附气含量大于20%。

(二)夹层及厚度。夹层粒度为粉砂岩以下(包括粉砂岩)或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不超过1米。

(三)夹层比例。气井目的层夹层总厚度不超过气井目的层的20%。

财政部规定企业需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够获得补贴:

一是已开发利用的页岩气;

二是企业已安装可以准确计量页岩气开发利用的计量设备,并能准确提供页岩气开发利用量。

能源局:拟出台页岩气产业化细则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为推动页岩气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做出具体规定。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策应该在克服垄断体制障碍、落实安全环保要求、制定市场化定价机制等方面出台有力措施。

据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综合处处长杨青介绍,《页岩气产业政策》将按照《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思路,出台一些推动页岩气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具体规定。

页岩气炒作趋向理性

日前,中央财政明确将在2012年~2015年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每立方米0.4元的补贴,国内页岩气产业前景被寄予厚望。彭孝影表示,页岩气的勘探开采最先受益勘探、开采相关的设备制造商。每个开采阶段对应相关的专业设备,如勘探阶段使用地震软件、物探装备,固井阶段使用固井车、泵送、套管等,压裂酸化阶段则有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仪表车和连续油管等专用设备。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进程,彭孝影认为未来5至10年中国页岩气的开采尚难以和美国媲美,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资金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未来要迎头赶上,还需要国家战略做主导推动力。

探矿权出让招标结果公示

2012年12月6日,国土部网站公示“2012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结果。公示名单分别列出了19个页岩气区块的前三名中标候选企业,共有华电集团、神华集团、中天城投等57家企业入围。

按照“页岩气探矿权招标项目招标文件”规定,公示名单中得分第一名的中标候选企业为项目中标企业。若该中标候选企业自动放弃,或中标企业未及时提交勘查承诺书,以及按有关法律规定被取消中标资格的,招标人将按照中标候选企业名单排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企业为中标企业。

这些企业中,除了华电集团、中煤集团、神华能源、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在内的大型国企;还包括中天城投这样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以及省属能源投资公司或省属地质系统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公示名单中,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几大油气巨头无一上榜。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仅在湖南桑植页岩气区块竞标中取得第三名。按照招标规定,中石油也很可能无缘该区块探矿权。

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2016-04-18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安路2号1幢12-2。

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00000MA5U5J627F,企业法人吴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会务服务;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农副产品、工艺美术品、陶瓷制品、皮革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针纺织品、服装服饰、箱包手表、玩具、酒店用品、床上用品、家具建材、卫生洁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环保产品、保健食品(须经批准的经营项目,取得审批后方可从事经营)、计算机硬件及配件、手机及配件、数码电子产品(不含电子出版物)、家用电器、Ⅰ类医疗器械、仪器仪表、日用百货、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汽车配件、金属材料(不含稀有金属)、纸张纸浆、煤炭、汽车、有色金属、木材、化妆品、黄金饰品、成品油(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沥青、页岩油的批发兼零售;预包装食品的批发(按许可证核定的事项和期限从事经营);销售:食品(须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或审批后方可从事经营);普通货运(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建筑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房屋的租赁;装卸搬运服务;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农产品的初加工及销售。(以上经营范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重庆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886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4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重庆海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