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市场价格-2019酱油价格
1.酱油如何区分酿造和配制
2.酱油大王:语文老师下海经商,意外发现转做酱油,年收20亿
3.酱油是什么做的,有点好奇?
4.酱油发展趋势
5.卖酱油卖出高业绩 酱油企业为何能“逆风翻盘”
6.减盐酱油可以替代生抽吗?
酱油如何区分酿造和配制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酿造和配制的区别可以通过以下标准来判定。
1、色泽:酿造酱油呈红褐色或浅红褐色,色泽鲜艳有光泽,不浑浊,无沉淀物;配制酱油呈棕红色或红褐色,色泽显暗无光泽。
2、泡沫:摇酱油瓶,酿造酱油泡沫大小均匀且不易散去;配制酱油泡沫大小不一,很快散去。
3、挂壁性:酱油含有一定的油脂类物质,酿造酱油挂壁性好,倒转瓶子,其内壁仍附着酱油颜色;配制酱油挂壁性差,着色力较差。
4、气味:酿造酱油打开瓶盖时具有浓郁的酱香及酯香气;配制酱油具有酱香气,有焦糖味。
5、味道:酿造酱油酱香宜人,风味醇厚,鲜味突出并稍有甜口;配制酱油味鲜咸适口。
酱油大王:语文老师下海经商,意外发现转做酱油,年收20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酱油虽是快消品中的小单品,但“小酱油”也有大市值。
酱油绝对是个令人垂涎的生意,创造出了海天味业(603288)、中炬高新(600872)和加加食品(002650)三家上市公司;
酱油龙头海天味业的市值甚至跑赢房地产巨头万科,高达4215.82亿元,2019年营收近200亿元,董事长庞康的财富高达115亿美元,高居中国食品行业榜首。
民以食为天,在大环境较差的当下,酱油行业大多企业利润率一路高歌,但是只有它除外——加加食品,被同业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当年曾让海天味业都倍感压力的“酱油第一股”,如今却要打“酱油”了!
从昔日中国酱油第一股,再到违约担保、资金被冻结、戴帽ST、业绩低迷,加加到底怎么了?
壹
也许大家还记得那句广告语“吃饭加酱油,每天吃饭都要加加加酱油”,却不知道,加加曾以“中国酱油第一股”的荣誉站上A股舞台。
加加酱油的崛起在行业内也算是一场传奇,从1996年成立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占据市场,到2012年更是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酱油第一股”。
但是这样的传奇之下,加加在近几年问题频出,销量下滑,股价下降,市场受到冲击,资金问题等不断被频频爆出。
6月11日晚,加加食品自曝违规担保,称在自查中发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盘中餐粮油存在违规担保约4.6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
加加食品于6月12日起停牌一天,6月15日开市起复牌,因控股股东违约担保事件,被深交所实行其他风险警示,戴帽“ST加加”;
2020年一季报业绩,营收同比下降10.96%,净利润同比下降9.59%,更是让加加食品雪上加霜。
ST加加刚刚走出违规担保泥潭, 在12个交易日内累计收获9个涨停,就在大家以为ST加加翻身有望摘帽的时候,却又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今日报收6.93元,较最高价时市值已跌去30%。
消息面上,6月30日晚,ST加加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已与优选资本、三湘银行达成和解,并支付了首笔不低于2.8亿元清偿款,公司违规担保事项解除。
随着违规担保事项消除,公司有望在短期内摘掉ST帽子,这也是点燃股价的导火索,但资本是逐利的,相信这也是为什么ST加加连续跌停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贰
透过表象,再去看加加食品,此时,再问何时摘帽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不同于其它“上市第一股”的困境,加加食品的衰败故事中更具其“个人主义”的色彩。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加的兴衰起伏与其创始人杨振密不可分!
湖南人有什么性格品质?坊间传的是吃得苦霸得蛮,有种敢性。
加加食品现任董事长兼实控人,杨振,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人。
杨振,196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
杨振的父亲在他7岁时早逝,两个姐姐早嫁,母亲一人拉扯着三兄弟长大。在他的童年岁月里,他每天都在做着赚钱养家的梦。
最终杨振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学习考进了宁乡四中,后来又考上了益阳师范,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从此端上了“铁饭碗”。
本以为,杨振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稳定生活,会一辈子这样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但是, 对于一个饱读《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各类史书、文学名著的一个文化人来说,杨振却被书里描绘的西方繁荣富庶的生活所吸引,这也激发了他想要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振兴家业的梦想。
于是,在当了两年老师后,出于赚钱养家,孝顺长辈、帮扶兄长的目的,杨振毅然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十年商海磨练,为他日后创立“加加食品”淘到了第一桶金。
叁
一个伟大的设想常常来自于偶然,就像创作中的灵感,只为外界的一点触动,灵感的火花便如电光般在脑海中闪现。创立加加食品的想法,在杨振的脑海里亦如灵感般出现。
起初,杨振做的是“隐形纱窗”和“技术”转让的生意,酱油厂的成立最初源于, 杨振把用利器捅破的传统酱油瓶盖,改进为打开外盖,直接拉开内盖即可的设计(也就是现在酱油瓶所用的瓶盖)。
他当时想要把这个设计以50万元卖给酱油厂,但问了三家厂家没有愿意购买;
此时,一个想法在杨振的脑海中产生:创办一家酱油厂。
1996年,34岁的杨振在湖南宁乡创立加加酱油厂(加加食品前身),当时仅有3亩地,几十个工人。
但杨振和加加食品有一个贵族梦想,他想要做的是一家定位高端的酱油企业,并非与当时湖南市场的酱油产品一样,以低价、低端为特征。
加加酱油厂的高端酱油市场售价6.5元,但当时湖南当地酱油市场普遍价格才1.6元。巨大的价差,如何让消费者买单呢?
杨振做了一件当时所有酱油企业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打广告。他那时还想不到,这个行业将被他改变。
他先是在报纸上一连数期发布“悬疑广告”:“小麦+大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内容。
在吊足所有人胃口之后,加加酱油才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个品牌迅速为人所知。
之后又投入巨资在当地电视播送广告,而当时十八线城市对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产品是无条件信服的,加加酱油的知名度打出来了,销售渠道也一下子打开了。
2002年,杨振将加加食品积攒的利润全部押上,一掷4800万,豪赌央视两个月的“标王”,借此打开全国市场,据说当时从全国打来要求加盟的经销商电话如同潮水。
2003年五六月,加加酱油的广告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后面。2004年,加加食品营收创下5亿元的记录。
孤注一掷式的营销,也让加加食品获得了成功,市占率一度超过李锦记,位居酱油行业第三,仅次于海天味业和美味鲜。
肆
此后六年,靠做老抽酱油的加加食品迅速发家,一出生便风华正茂,酱油大王也成为杨振的另一个身份。
2009年到2012年,加加食品营业收入从12.02亿元增长到了16.57亿元,净利润从8101.73万元增长到了1.7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酱油大王”。
2012年1月,加加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当时海天味业才刚刚启动上市程序,千禾味业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中国酱油第一股”就此诞生。
加加酱油的诞生,是个传奇,但在杨振手里,加加食品貌似已经完成使命,上市即高潮,加加食品没想到那是它最后的高光时刻。
上市前3年,加加食品还能保持着8%、14%、22%的营收增速,上市之后,便开始增长倒退,呈徘徊状。
2012年-2019年,公司营收从16.6亿元增加至20.4亿元,归属净利润却从1.76亿元下滑至1.62亿元。
大概是主业不及预期,加加食品开始谋求多元化布局。除围绕酱油品类向外延伸外,加加食品还把目光转向调味品之外的市场。
2015年,加加食品投资5000万元,取得长沙云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1%的股权,试图以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突破口,但结果并不理想。
截止2017年10月31日,云厨电商负债总额达到3400万元,加加食品最后以0元的价格转让了云厨电商51%的股权,这笔投资以失败告吹。
2017年,加加食品宣布,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资产,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起并购以终止结束。
加加食品在多元化布局上屡屡碰壁,公司业绩没能改善,反而越来越惨。2020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92亿元,同比下降10.96%;归属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9.59%。
伍
2012年,杨振把仅23岁的儿子杨子江扶到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助理的席位上,妻子肖赛平担任董事,一起共享家族荣耀。
据统计, 截止2019年底杨振家族共计持有公司42.3%的股份。可以说,无论是股东席位还是管理层,公司都被杨振家族全面控制。
家族式企业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公司就难免会沦为控股股东个人的提款机。
2017年,杨振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大额担保。同年,杨振指使加加食品财务人员收集公司U盾、复核U盾、密码等交予湖南卓越财务总监,借此向其两家关联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
2018年,杨振为偿还自身及关联方债务,指示加加食品财务人员将加加食品2400万元转给其指定的自然人刘某渝,将3000万元转给湖南卓越控制的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
2018年4月,加加食品公告称,卓越投资和杨振以公司名义,违规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金额1.53亿元。此外,还存在违规开具商业票据6.94亿元;
尽管加加食品一再提示风险,但显然杨振并未因此收敛,直到今年6月违规担保爆雷,拖累加加食品被ST。
放眼A股市场,被实控人违规操作坑惨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上市公司并非实控人所有,它属于全体股东,上市公司亟待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避免实控人凌驾于上市公司之上。
曾经的辉煌,不用否认,如今的衰败也早已注定。
作为曾经的“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如今已经沦为资本市场“打酱油”的角色,比加加食品晚上市的海天味业,反而坐稳了“酱油一哥”的宝座,难免令人唏嘘。
参考资料:
一号公司《失控的加加食品不想“打酱油”》、
财经 无忌《自爆违约担保,加加食品的风雨飘摇缘起何处?》、
食业家《加加食品杨振:酱油大王,“云厨”作战,高端》、
财经 锐眼《12天9涨停:被坑惨的“酱油第一股”暴走,就此彻底翻身?》
酱油是什么做的,有点好奇?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
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较淡,用于提鲜;老抽较咸,用于提色。
1、生抽的制作: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
2、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加焦糖色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浓色酱油。
酱油发展趋势
酱油品类朝健康化特色化延伸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制造工艺的进步,我国酱油品类也在不断变化。酱油由原来的普通酱油衍化出生抽和老抽,再慢慢发展到目前市面上的多品类酱油。随着消费者饮食消费升级加速,我国酱油品类将逐渐朝健康化特色化延伸,一些品质化、高端化的酱油产品将慢慢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减盐酱油走俏市场
长期的高盐摄入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控盐行动,居民的减盐意识也在不断增长。根据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国十大城市食品健康发展调研报告(2020)》调研显示,目前消费者对“三减”(减盐、减油、减糖)的认同度颇高,其中减盐的需求最迫切但也最难减。
调味品酱油中的含盐量也不可忽视,一般酱油含盐量达到15-20%左右。在全国减盐行动的大力展开下,调味品企业纷纷推出减盐酱油。以加加食品为例,其最早于2019年提出减盐概念,目前加加减盐系列产品包含特级减盐生抽、特级减盐味极鲜、特级减盐金标生抽和减盐味极鲜四类,减盐程度在30%左右,并推动了加加食品近两年业绩快速增长。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卖酱油卖出高业绩 酱油企业为何能“逆风翻盘”
酱油市场有巨大潜力
近日,西部酱油龙头企业千禾味业发布上半年财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主要营业收入来自酱油产业。受到业绩利好消息的刺激,千禾味业股价再创新高。8月17日,千禾味业盘中涨停,报38.5元/股。
根据半年报,千禾味业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7.99亿元,同比增长3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79.85%。其中,酱油业绩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60%,高端酱油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速。
酱油和食醋的营业收入成为决定千禾味业业绩的关键。半年报显示,其酱油和食醋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94亿元、1.57亿元,同比增长39%、59%。
此外,以酱油起家的调味料公司海天味业也凭借“卖酱油”成为中国最强的本土食品饮料企业。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中国10强食品饮料企业》榜单,海天味业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食品企业,近半年价值增长1800亿元,市值达到4700亿元,也因此被称为“酱油中的茅台”。榜单中,排名第二的伊利总市值为2297.72亿元,排名第三的双汇总市值为1807.35亿元,海天味业的总市值高于伊利与双汇之和。
据了解,海天味业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酱油。根据其发布的2019年年报,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197.97亿元,其中酱油实现营业收入116.29亿元,占比约59%。
酱油行业业绩增长受限
酱油行业的产销量和企业规模均居调味品行业首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调味品行业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
但是,酱油市场集中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业绩的增长。“酱油等调味用品的市场集中度本就相对分散,海天味业能够占据6%左右的市场份额,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王清霖说道。
以海天味业为例,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主营业务的业绩增速逐渐放缓。2017-2019年,海天味业酱油业务收入的增速分别为16.59%、15.85%、13.76%,同时2017-2018年,其酱油单价同比分别增长了5.5%、0.93%。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于酱油产品的忠诚度有待提升,单一品种的酱油未必能成为消费者的长期选择。
高端酱油或成赚钱新风口
今年上半年,千禾味业高端酱油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零添加酱油(有机、头道原香酱油)同比增长52%。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达到49.73%,这主要归功于高毛利酱油占比的提升。这也意味着千禾味业以高端酱油产品为主的差异化产品布局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了解,千禾味业采用“零添加为主,高鲜为辅”的高举高打产品策略,于2008年推出头道原香系列,正式切入零添加酱油市场,并在价格16-30元/500ml的空白市场实现了高速生长,确立了其高端酱油的定位。
无独有偶,不少酱油企业也推出了“有机、无添加”等高端酱油产品。如加加食品旗下的纯天然原酿造酱油,价格比普通酱油产品高约130%;海天味业旗下的老字号高端酱油比普通酱油产品价格高约233%。
目前,我国高端酱油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观研天下的数据,我国高端酱油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59.8亿元。
企业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酱油市场中抢占先机?王清霖认为:“首先,企业应该保证酱油的品质,通过良好的品质和口碑获取市场认可度。其次,随着用户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推出新产品和做好宣传是必要的。最后,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企业可以在综合评估成本和销售收益的情况下,针对高、中、低端消费者以及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开设多条产品线,多头并进。”
减盐酱油可以替代生抽吗?
我看最近千禾出了一个减盐酱油,叫8克鲜,因为每100ml的酱油里面只含有8克的盐,所以叫8克鲜。之前很多品牌都出过减盐酱油,吃起来口感区别也不是很大,后来看了钠含量,也没减多少盐。所以真的减盐酱油,除了千禾这个,还有欣和也一直在做。吃起来肯定味道要淡一些的,不过酱油主要的功能是提鲜,如果口味本身不重的人,替代生抽也是可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