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银子购买力怎么样?买一斤小麦,一匹普通成年马花多少?

2.565分成功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高考填志愿真的可以捡漏?

3.夏普LCD-60LX565A液晶电视怎么样

4.古时候银两及黄金的价值

金价540_565金价怎么样

好。

1、八年级数学总分720,考生考取了565.5分,当于百分制的78.5分,这个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大的进步,这个成绩就是不错的,八年级数学总分720分考了565点5分好。

古代银子购买力怎么样?买一斤小麦,一匹普通成年马花多少?

娇兰的KissKiss系列唇膏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系列产品,其中许多女生都常常会被娇兰亲亲唇膏565的外观给吸引到,而娇兰的口红质量也不错,所以不少人就会买娇兰亲亲唇膏565,那么娇兰亲亲唇膏565试色怎么样?娇兰亲亲唇膏565好用吗?

1、娇兰亲亲唇膏565

Guerlain2017春季限量KissKiss系列唇膏565BlossomGlow

Guerlain新推出的限量版KissKiss法式之吻唇膏,外壳是透着淡粉红色的的珍珠母贝,让少女们都想收入囊中,同时该系列口红一直以滋润显色取胜,颜色也特别适合春夏。

推荐理由:外壳是泛有珍珠光泽的淡粉色,玲珑剔透,透明感的玫瑰色,优雅迷人,适合日常妆容,百搭利器。

和闺蜜度完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下午后,要开始准备和男友在晚上庆祝白人节啦,妆容自然要开启斩男模式。

2、娇兰亲亲唇膏565试色

GuerlainKissKiss2017春季限定粉管常态黑白管。

娇兰2017年的春季限定是萌萌哒珍珠偏光粉色!看到这个壳子我就走不动路呀!外貌控不能错过她!

这回出了两个色号,我入的是565BlossomGlow。柔润香滑的少女feel,是滋润挂的但是显色度很棒,100%的春天气息,敲稀饭!

顺带我还入了KissKiss白管和黑管,都是值得安利的呢!亲亲系列感觉都是水滑滑让人想啵啵的感觉,但外壳颜色不同还是有一些侧重:白管偏轻透自然,黑管显色度更加,部分色号带闪。白管R373是日常百搭的虾肉粉,黑管368是新挖到的一支小人鱼,小金闪在光下很美腻!

手臂试色p3,上唇试色p4-6(均为厚涂)。

试色仅供参考,滋润度佳的都容易受唇色影响。暖一白素唇浅,试色不三包。

3、娇兰粉管试色

Guerlain娇兰家又添新丁:Kisskisscremeshapinglipcolor

这次只有2个色,564PearlyPink和565BlossomGlow。壳子是珠光樱花粉,哒~~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我唇色深,就选了膏体更深一些的565,看起来是深粉色,上唇之后会变红。还是保持了Guerlain口红一贯的香味、滋润感和口感

膏体本身是和kisskiss系列的一样,不过,我不太喜欢它有一股口红的味道,有点工业的味道,跟burberry的口红一样有的味道,这个我不喜欢。试色上,可能大家会觉得区别不大,确实,区别不大,只是在粉色上,564偏紫,565偏红,仅此而已,大体上真的看不出来有很大区别~~但是在黄光下,区别就很大了。

4、其他娇兰口红怎么样

1、305

首先是305,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色号。它是很特别的姨妈色锵锵锵!砖红色,带一点南瓜调,上嘴不会像有些姨妈色一样过分御姐,是非常气质的一个颜色,不怎么挑皮。

2、321

接下来是321,到了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色号啦~为什么最喜欢它呢?因为我自己超喜欢饱和度高的颜色,这只321和传统意义上的正红色不一样,是有一点点复古调的,非常特别,搭配女王妆容就非它莫属了。

3、324

324是非常非常温柔的一个颜色,日常涂就很好看。

4、325

325是杨洋为kiss做的软广里的其中一个色号。元气满满的橘红色调,日常涂很提气色。

5、343

343是很多妹子都非常喜欢的一个颜色。和344的橘色调不同,343带一点粉色调,但是上嘴并不会显黑,非常适合软妹子哦。

6、344

是一个很好看的橘色,不偏红不偏粉,也不是挑肤色的阿宝色,总之上嘴以后日常又好看,也难怪那么火啦。

7、361

如果你皮肤够白,涂上一定惊艳四座~如果你是黑皮妹子,抱歉请三思而后买,因为它带那么一点荧光的感觉。

8、345

超级超级好看的一个颜色!初看膏体以为是和YSLshine12差不多的水红色,结果上嘴发现完全不一样~橘调里融合了红调,巨显白!

565分成功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高考填志愿真的可以捡漏?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

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

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

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吴思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

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

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因此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

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公式: 1两金=3000元人民币,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

夏普LCD-60LX565A液晶电视怎么样

每年一度的承载着一千多万个家庭希冀的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国考。掌握高招报考技巧,成功填报高考志愿是极其重要的。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非常复杂而又“深奥”的学问,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说它复杂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有许多,无论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忽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哪一个条件都必须具备。高考志愿填报常识

关于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一些原则

第一个原则,依据理想、爱好选报志愿。必须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以这个为出发点来考虑选报自己的专业。如果说很简单的按照我自己的分数,我对号入座选了某个学校正好能进去,然后进了某个专业。但是这个专业或许你不喜欢,不喜欢你就没学习动力,也学不好,今后你学了这个专业,必然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你到这个工作岗位上,没有兴趣,于是事业心也不强,没有进取心,到时候你在职场上可能发展也不会很好。你一定要有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学、去从事,那么你今后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进取性,你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第二个原则,凭据自身素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仅仅是你的理想、你喜欢还不够,还要有你的素质是不是适合搞这个专业,很重要。有很多学生盲目的选择社会上热门的专业,其实他的素质可能并不适合搞这个专业。每个行业都不一样,比如说你做会计,会计需要什么?要非常细心、责任感要强。你要做律师,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等等以外,最重要还有口才要好,要能说会道,应变能力要强。

第三个原则,跟就业挂钩填报志愿。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就业。因为读书,最后都是要去就业,找工作。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就业的信息,包括一些大学就业情况怎么样,都有公布,大家可以去关注作为填志愿参考。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就业的情况总体来说是一个变化的情况,近几年就业好不等于四年以后就业就好。

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看就业。现在可能这个行业并不是非常需要人,但是国家政策在那里,今后几年这个行业是要发展的,正好你四年毕业出来这个行当很需要人,你就业就非常的好。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地铁,现在全国的大城市都准备建设地铁,地铁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要有管理的、搞通讯的、搞机械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学地铁专业的人,现在毕业可能找不到工作,但四年以后你就会非常热门。所以要关注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的决策。

第四个原则,为继续深造创造机会。现在教育有一个说法叫做“立交桥”,除了这一次高考填报志愿以外,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叫做二次选择的机会。我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比如说分数比较好的人,很多人今后肯定还希望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专业可以再做一次选择,学校可以再做一次选择,地域可以再做一次选择,并不是说我这次就定终身了。

第五个原则,择校比择地域更重要。每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地的学校以及沿海的省份好学校竞争力都很强,同样档次的学校,上述地区的学校都会比中、西部的高出十几分或几十分,这就需要你权衡一下究竟到那里去好。在实力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大学之间,应该选择有名气一点的大学,不要盯在地域上。

问:高考志愿怎样才能填得好报得巧?

答:高考志愿要想填得好、报得巧,除了掌握一些基本常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报考技巧。将其分为招生章程解析之技巧和量化指标预测之技巧。必须把握好批次、简章、身体要求、分数(外语加试成绩)、位次、时间、学校、专业,这些都要提前设计好。那就会游刃有余。设计一个好的,贴近考生实际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是成功填报好志愿的前提,准确把握好适时动态位次决定取舍学校和专业是成功填报的关键。

古时候银两及黄金的价值

1、夏普LCD-60LX565A液晶电视是一款全高清网络智能电视机,电视机的屏幕分辨率为1920x1080像素,采用原装进口的X超晶面板,显示效果比较优秀;另外该电视机配置4核处理器,运行安卓4.0系统,功能方面比较齐全。总体来看,这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电视机。

2、夏普LCD-60LX565A液晶电视机的详细参数如下: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回答者: 孙之望 - 举人 五级 2-19 15:40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厉害啊!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0% (0)

其他回答 共 4 条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龈行匀鲜栋樟恕?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