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作文500字

2.清溪客家人过年习俗

3.姚壮河书画一平尺价格

4.问一下灵璧石价位是怎么算的 还是按照斤 还是按照块

中秋节作文500字

清溪煤气公司电话_清溪煤油价格最新消息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月饼浓浓的香气伴着家家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而也就在今天晚上,我也将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观赏今天的中秋之月。

在丝丝小雨的洗礼之后,人们期盼已久的、美丽的夜晚终于到来了。家家都灯火通明,喜气洋洋。我也同爸爸妈妈一起,其乐融融的聚在了阳台边上。再看桌子上,也摆满了水果、零食、糖果以及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饼。我们一家子也一边吃着月饼、美食,一边观看中秋晚会,时不时也注视一下天空,看看月亮出来了没。

突然,妈妈大叫一声:“快看快看,月亮出来了!”我急忙朝着天空望去。只见黑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它显得如此清晰,如此明亮,就像是从天空中长出来一样,是天空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被丝丝浮云包围着,散发出一种神秘感,又似一位羞涩的姑娘。我又注视着月亮,只见它徐徐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般的云层,缓缓向上爬,越爬越高,最后来到了楼顶。我欣赏着这明亮高挂的月亮,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诗“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这圆圆的明月,难道不像诗人所描绘的,一个巨大无比的白玉盘吗?

中秋之夜,这月光好似也格外的皎洁。月亮撒下了银白的月光,它就犹如轻纱一般,铺盖了整个大地,为大地换上了一件新衣。月光透过树叶,星星点点的洒在大地上,显得宁静而美丽。

中秋,合家欢聚的日子;中秋,全家团圆的日子。这个中秋,我与爸爸妈妈欢聚在了一起,得到了许多欢乐及幸福。

清溪客家人过年习俗

客家春节习俗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进入农历十二月,男人想办法多寻钱购买年货,妇女们则多砍柴割草准备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俗称“鬼锁山门”,妇女们则不上山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扫除,搞卫生,迎接新年。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筹办“年货”,赶做“年料”。 不可或缺的年货如下:川糖。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种蔗糖。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要购进上百斤。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年米。一般来说每户最低限度要备足一个月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三、四天才能完成。炒米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粉皮。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盆内铺平压实,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食物。以上几种年料,每家必备,全由自己加工制作。此外,柑桔、瓜子、饼干、糖果也不可缺少,这些年料多数要到市场上选购,数量也不多,主要是为了招待宾客。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备办完毕。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都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紧张,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扫屋。“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一般,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到处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须做的事有:洗柚叶澡。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送灶君。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神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诚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时只向灶君祈祷几句“赐福消灾,保佑合家平安”之类吉祥话。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家还要郑重其事地摆祭,读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为五祀之先,朝炊墓厨,岂无亵渎之处;合家兴旺,全赖扶持之力,既感恩于平日,敬酬谢于此夕,伏冀神君,俯鉴微忧,保长幼以安宁,佑添丁而增福。尚飨。”这一风俗除少数老人外,多已不行。敬祖先。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贴春联、年画。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吃团圆饭。年三十晚的团圆饭是最为隆重的家宴。规矩也多:一、分居后的儿子除夕要回到父母身边共吃“团圆饭”。二、排座次。年长老者一定要上座,然后按辈份往下排。同时,上座要预留几个空位,放几个空碗和筷,意在让已故的先祖也回来团聚,以示敬祖。三、所有制作好的新年菜肴,每样都要端一碗上桌,菜肴多的要启用大圆桌,表示丰盛。四、开戒。平时家长不准小孩饮酒,除夕团圆餐时则开戒,小孩也可破例饮酒。五、禁忌。男女老少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有的人担心小孩无法遵守,就事先在餐厅墙上贴上写有“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字样的红纸条。不准跌碗、跌筷,如不慎跌了碗筷,边收拾边念:“大吉大利”。如打破了碗就要将破碗用红纸包好放在不显眼的高处。吃饭时,小辈要给长辈敬菜敬酒,并祝老人福禄寿全。合家老少彬彬有礼,说话和气、亲切,充满团结、祥和、敬老爱幼的气氛。发压岁钱。压岁钱又叫“利是”。老人给小孩发压岁钱,要用新纸币装进红纸袋内逐一分发。晚辈也要给长辈送“利是”。“利是”钱小孩可以自己支配,父母不加干涉。清洗餐具。按祖训,大年初一不吃荤,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点荤腥,否则就是对先祖不恭。属于荤腥的一切肉类均集中一处存放并用纸条贴上封存,叫“封岁”。这样做客观上对肠胃有好处。守岁。吃罢团圆饭,屋内各处点上油灯(煤油灯),整座屋通宵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长辈给晚辈讲家史、族史,教育晚辈要牢记祖训,继承祖德,勤俭持家,团结和睦。讲完家史、族史后,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放烟花,一律不能早睡,谓之“守岁”。一般要等到时,开大门、放鞭炮迎新岁后才能入睡,小孩可以例外。有的人索性闹到天亮。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即零时)为送旧迎新时刻。家家户户将大门打开,大放鞭炮,这时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真是万炮齐鸣,此起彼落,十分热闹(近年来河源市区及一些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一般由长辈打开大门,开大门的人要大声么喝:“开门大吉、大吉大昌”。厅堂、灶堂、大门、小门均点上大红烛,焚香礼拜,迎接新年,迎接财神。大年初一,不论老少早早起床。相传此日不早起床,就意味着一年不顺利。起床后刷牙洗脸,女的下厨房准备早餐,事实上饭和素菜隔晚已经做好了,再热一次就是。男的端着素盒盛满糖果、年糕及元宝、香烛等到祖祠拜祭。祠堂祭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素食贡品,老少行礼,礼毕回家吃早餐。大年初一的早、中、晚餐都是素食。素菜有腐竹、粉丝、金叶(黄花菜)、木耳、豆腐皮、香菇、芹菜(象征勤快)、蒜(会划算)、葱(聪明)等,虽然无鸡、鸭、鱼等肉类,但也很丰盛。拜年。早餐后,做父母的携着小孩到长辈家中拜年,见了长辈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长辈也还礼,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并祝福晚辈“合家幸福,万事如意”。那些辈份高,年岁大的老者,几乎一整天都有晚辈登门拜年,应接不暇。虽累点但也得意和欣慰。平辈见面互相道贺、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给对方小孩。大年初一相互见面切忌问病讨债,否则不但讨没趣还会引发纠纷。年初一禁忌也最多,除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外,还不能换衣服,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猪、放鸡鸭,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动土,不能打破家杂。有一件不顺心事发生就会挂记一整年,所以年初一处事特别小心在意。大年初二,又叫“团年”,一般不外出。是日开始吃荤。大年初三,又叫“穷鬼日”。一早起床,全家动手大扫除,俗称“扫穷鬼”,扫得越干净越好,地上有一点点纸屑之类东西没扫净就会视为“穷鬼”。总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数扫地出门。打扫时还要念“穷鬼出、富贵入”。打扫的垃圾集中起来送至远离家门的野外河边、路边点火烧掉并放炮竹,表示已将“穷鬼”赶走。年初三扫地虽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合乎卫生要求。年初一、二均不准扫地,垃圾堆积多了,年初三来一次大清理也是应该了。因为年初三是“穷鬼日”,全家老少均不出门,不去别家串门,如不慎进了别家的大门,就会被人家视为“穷鬼”,不吉利,不受欢迎。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别家门。如有特殊情况非登门不可,要将屋主人叫出门外叙谈,客人自觉不进门,主人也不会邀客人进门。大年初四,妇女开始携带猪肉、年糕之类礼品回娘家、走亲戚,大家结伴同行,一路说说笑笑,十分热闹。男人开始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又叫“闹新年”、“搞新年”。民间传统民间文艺间目主要有:“舞狮”、“舞龙”、“打马灯”。年初五以后开始陆续干活。

姚壮河书画一平尺价格

梦回故里

文/姚壮河

我家在伏牛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房前房后都是大山,门前有一条大河叫伊河,左侧清溪随风幽谷而下,右乃翠竹繁茂而郁郁葱葱。每到夏季暴雨来临,伊河水汹涌澎湃,真是气壮河山!

我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年代,“农村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村庄合并,所以不识字的父母就给我取名“庄合”。后来我喜欢上文学和书画,读初中时候把名字改写为壮河。

父母一生躬耕田野,为人忠厚善良,朴实勤劳,给我做出了人生的榜样,那就是踏实做事,真诚为人。我从小跟着父亲在田里劳作,春种秋收,挥汗如雨,方得一季收成。我懂得,一切收获都来之不易。

曾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是个用功的学生,但似乎有点笨,一直没有背会乘法口诀,在文化大革命中背老三篇也总不能过关。但有一项我很开心,那就是写字和绘画,在当村的学校里可谓是出类拔萃,无人能与我相比。老师说我在这方面很有灵气,如果努力,将来必成书画家。得此鼓励,我生命中的梦想似被点醒,一下子就站立起来,向着远方快乐出发。

我很喜欢读书,可没有钱买书,就向同学借阅。为了尽早把书读完,无论冬夏,我都是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看;那时的农村穷,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但为了省油,我就在月光下读书。四大名著读完了,我又读了《西厢记》、《聊斋志异》、《青春之歌》等,凡是能找到的书都拿来读。

我从小爱画画,墙壁,地上到处都留下我的笔迹;以雪地、沙滩当纸,树枝、木棍作笔,随处随地都可创作。一个大雪过后的早晨,寂静少行人,劳作的人们还都沉醉在梦乡。我被这张硕大的“白纸”所吸引,用树枝在雪地上勾画,真有说不出的快乐。

读书了,我在汲取文字营养的同时,还对里的插图感兴趣,那其实也是我绘画的启蒙老师。各式各样的插图,就像是我生命的客人,一旦走到我的眼前,我就能与之对话。我读画,临摹,再品味,有一个星期天,我在家临摹插图,忘了出工,父亲回来,见我没去上工,就发脾气,把我临摹的图给撕毁了。我很伤心,不为别的,只是觉得心中那一处最深情的部分被撕碎,心疼得流泪。

我不怨父亲,那样的年代,农村人是指靠着工分吃饭的。我在上学之余,要跟着大人们一起到田里干活,休息的间隙,我就画画,近处的水远处的山,还有身边劳作的农民都成了我创作的素材。每当这时候,就总是有人取笑我,有人讽刺我,当然也有人赞扬我鼓励我。但无论什么样的话语都不能使我停笔,有梦执著于心,耳畔的闲言碎语便如风一样吹过去。

初中时候,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大字报满天飞,倒是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唯一珍贵的就是的手书诗词,这是我学习书法的第一本字帖。

写春联是我一生难忘的事。曾记得十岁那年,冒然写了第一幅春联,后来,村里人都找我写春联,十五岁时我写春联已在村里小有名气了。一到腊月,我就到县城展示自己的书法,凭着自己的胆识,竟成了县里当场书写春联的第一人。

上高中了,我是全校的绘画骄子,学校的板报都是我出的,美术老师及校领导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表扬。十七岁,我想在真正的宣纸上作一幅画,就冒昧去讨纸。那是炎热的夏季,我徒步到县文化馆,在静谧的午间时光里等了两个小时,直到上班,一个和气的老师送给了我一张宣纸。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宣纸,抚摸着那洁白润滑的纸,仿佛触着心中的爱物一样激动,情动于衷,一生难忘。

学国画是高中以后的事。我也想读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因为父母无权无势,也就升学无门了。后来我到公社机械厂做了学徒,利用自己的特长写标语,办版报,在其中感受到情趣和快乐。还有很多机会到县文化馆搞创作,这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一次见到的画集是《唐寅山水画集》,如获至宝,从文化馆借来,一摹再摹,爱不释手。那时我二十岁。

一灯如豆,我在一张小桌子上临摹唐寅的画。那还是解放后父亲分到的桌子,一平米不到,桌面不平,合缝开裂,桌腿也不稳。那古旧的桌子,就是我最早的书案,一度成为我铺展希望放飞梦想的原地,它给我留下很多故事,很多回味。

后来到深圳“下海”,以卖字画求生存,苦累艰辛,热冷风雨,真能锻炼人。靠追求,靠拼搏,靠思想和能力,自生自存,也是快乐无限。1994年,我返回洛阳,安定下来,走自己的艺术之路。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觉得眼前开阔而景观万千。

只要肯作牛,不怕没田耕。书画艺术的成功之道是“勤”,书画的感应是灵魂的纯化,是潜意识的体验。书画艺术之道很艰苦,但只要你努力,就有光明。

为了心中的艺术之梦,我走过春走过夏走到了生命的金秋时节。但我时时梦回故里,门前的山水真美,春天万物苏醒,夏天浓荫;秋天伊水清澈,冬天山水寂静。我看到年少时的自己,那个执著于写字和画画的男孩子,他的目光流溢着青山绿水的风,他的脸上融醉着自然界无限的情景,他的脚步含着伊河水奔流的气势。

感谢上苍赐给我绘画之本,感谢上苍给我绘画的力量,也感谢上苍给我苦难,更感谢给了我今天的收获。

1 平尺在5000元左右

姚壮河 牡丹

售价:¥2,500.00元

问一下灵璧石价位是怎么算的 还是按照斤 还是按照块

灵璧石价格,主要看石皮,造型,声音。据其成色,外观,大小,手感来定价的。不同的石头价格都不同,造型好有声音的石头价格都高,所谓石头带洞价格连城,价格不同。

灵璧石按形态、质地、声音、颜色、纹理可分为青黛灵璧石、灵璧纹石、灵璧皖螺石、五彩灵璧石、白灵璧石、灵璧透花石、红灵璧石等七类。

青黛灵璧石:颜色青黑,敲击发出清脆声音。灵璧纹石:颜色青黑,表面有直线、弧线、圈线及金钱、蝴蝶、祥云中一种或多种不规则状纹理。

灵璧皖螺石:表面呈螺旋状突起(形似螺壳)颜色为红、黄、灰色。五彩灵璧石:一块石体呈多种颜色,有黄、绛、红、青、白色等。

白灵璧石:颜色部分或大部为纯白色,其余部分青、灰色。灵璧透花石:颜色黑、灰,表面有人物、植物、山川、清溪、汉画等图案,有较强墨韵感。红灵璧石:石头通体为红色。

四招定真:一凭感觉;二验纹皮;三看正面与背面的过渡;四看价格:

一凭感觉

但凡玩家,不论你玩的什么,玩得久了必然会对此产生一种感觉,玩石头也一样。与石头长久的“相亲相爱”,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解读自然的密码,久之就与大自然相容相生。

产区以石为生的玩石人个个都能够达到,有过几年玩石经历的本地的玩家也应该都能够达到,很简单:天天接触原石。

二验纹皮

首先观察纹理流畅与否,然后看皮色自然与否,这两点还是一种感觉。最后就是观察石面上纹理凹周围发灰白色,这是符合客观灵璧石的形成、处理和流转过程的。如果经铁丝刷子刷之后,珍珠部分不是黑幽幽的、光溜溜的,而石体表面颜色甚至比珍珠疙瘩还鲜亮。

珍珠疙瘩周围并没有灰白色,必然是的无疑。对于灵璧石中的文字石的辨伪,除了观察文字是否匠气外,主要是用上述验纹皮的方法。

三看正面与背面的过渡

所有用这些手段做的灵璧石,辨伪除了看其正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察其背面,天然灵璧石背面与正面的接合部位过渡自然。做了型的灵璧石,背面与正面的过渡能够清晰地看到背面与正面的过渡线,这是灵璧石的处理习惯决定的。

灵璧石作伪处理往往背面仅仅是刷子把灰刷干净了事。打砂纸,上鞋油,封蜡等精细的工作都花在正面了,这样,背面的灰色与正面之间的过渡不自然。

四看价格

如果一块让你很心动的美石,价格很低廉的话,那就要画个问号了。捡漏是基本不可能的。那些常年奔忙于各地石展的石商石农,个个都是真专家。本地的行家想捡漏都不容易,石展上哪里还有漏可捡呢?

如果对方开价很高,也可能有作伪石,你可以“冒充内行”,说“感觉有点不对劲”,对方自然心虚,价格会猛然下来,你心里就明白八九了。

一般尺寸超过40?厘米的灵璧石精品,低于万元的话,是不可能的,灵璧石小品石里的精品价格目前也接近万元;厅堂石精品,价格不会低于5?万元;大厅堂精品,价格应该在百万以上。与以上参考价格悬殊过多的话,要么不是什么精品,要么值得细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