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柴油价格_河南柴油今日价格
1.论河南文化
2.河南省建筑设计院都哪些
3.杞县哪里有卖小型柴油发电机?
论河南文化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一36°22',东经110°21'一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河南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河南仍然是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
河南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全省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68万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少数民族55个,是全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现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济源,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
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省境之西耸立着太行山和豫西山脉。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力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根据河南首次开展的水平衡展望计算,地表水实际可利用120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开利用量为130亿立方米,过境水最多可利用180亿立方米,全省水总量为406.66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已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河南平原广袤,地理气候条件适中,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有耕地8110.3千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262.8千公顷,合1.089亿亩),占全国的6.24%,仅次于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降雨量1380.6~526.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265—332天,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大体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河南矿产丰富。河南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是全国矿产大省之一。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蓝晶铸岩等8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7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依托丰富的,河南发展起了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太昊陵。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开封古朴巍峨、雄伟壮观的龙亭,造型古朴、宋代风韵的宋都故街,楼阁宏伟、庄严绚丽的大相国寺,还有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登封观星台、中岳庙,汤阴岳飞庙,汉三阙、开封铁塔、包公祠,南阳武侯祠,三门峡函谷关,淮阳太昊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为了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建设了造型新颖、气势恢宏、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河南博物院。目前该院馆藏文物达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多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器、金简等珍贵文物最具特色。
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外,河南还有很多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奇峰耸峙、峻峭巍峨的太行山,重岩迭嶂、气势磅礴的伏牛山,岗峦起伏、溪流蜿蜒的桐柏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大别山组成河南的四大山系,其间不乏许多名山奇观,如气魄宏伟、古迹棋布的中岳嵩山,怪石嶙峋、风景幽奇的鸡公山,汕奇涧幽、景色秀丽的云台山,异峰突起、巍峨挺拔的石人山,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河流如网,水库棋布,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游览胜地。远眺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黄河,长天无垠、天水一色,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感。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各具特色的珍珠泉、喷玉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情趣各异。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2005年全省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4%;接待国内旅游者10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5.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在省委、省的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105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3.0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539.3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152.83亿元,增长12.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1236元,突破1000美元。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67.95元,比上年增长64.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75%。自“九五”时期,河南三次产业的构成由二、一、三格局演变为二、三、一格局,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48.9:31.8变化为17.5:52.6:29.2。目前,河南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化省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向优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年粮食产量4582万吨,比上年增长7.6%,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7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4582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45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在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灵宝苹果、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2005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7934.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309.53万台,比上年增长5.8%,农用运输车202.26万辆,比上年增长4.1%;农村用电量172.1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近年来,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列,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等8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着力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促进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附加值。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漯河双汇集团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00吨左右,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河南以丰富的矿产为依托,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现有上市公司30家。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顶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花味精公司产量居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一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型拖拉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40%,帘子布占35%,彩色玻壳占7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居全国第1位,卷烟、化肥、原煤、平板玻璃在全国居第2位,大中型拖拉机居第3位,纱、水泥居第4位,发电量、原油、天然气、通讯电缆、轮胎、化学纤维、家用电冰箱、饮料酒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居前10位。我省是华中电网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007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按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起重大作用的164个标志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新增粮食加工能力1000多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100多万吨、电解铝能力140万吨、铝加工能力30多万吨,加快了优势工业品基地建设和优势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拉长了产品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小麦、畜产品和铝工业三大产业链,提升了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相继成长壮大,“安彩”玻壳、“双汇”火腿肠、“邦杰”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冰箱和冰柜、“金星”啤酒等相继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以华中制药、竹林众生、羚锐制药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和以彩色大屏幕为标志的电子电器产品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3034.14亿元,居全国第6位。
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东引西进取得新成效。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16亿美元,其中出口29.8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食用小麦出口填补了国内空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了郑州铁路东站、郑州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贸易伙伴已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日立、东芝、菲利浦、普尔斯马特、里昂水务、德国MAN(曼公司)等2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中原。一批企业已经开始用战略协作、贴牌生产等手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0多家河南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投资办厂。大力实施“东引西进”战略,豫粤、豫沪经贸合作逐步深入,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面向西部地区,成功举办了河南产品兰州展销会、乌鲁木齐贸易洽谈会、广西投资洽谈会等一系列经贸展销活动,扩大了河南产品西部市场的占有率。一些优势企业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企业购并或设点办厂。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万,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93%以上,基础教育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普通高中规模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成倍扩大,郑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由19年的50所增加到66所,在校生规模由19年的13.6万人增加到55.7万人,增长3.1倍。普通高校录取率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4400多所,居全国第5位,在校生达70万人。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均达94%以上。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水、土地、矿产等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9600万河南人民在河南省委、省带领下,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按照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一高一低”,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河南省委、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发展布局上,河南省委、省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性经济区,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钢铁基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要充分发挥矿产、林果等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黄金生产加工基地、铝工业基地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要形成中药生产基地、纺织基地、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要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和肉牛肉羊生产加工基地、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务培训输出基地。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南省委、省提出: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着力抓好六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二)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坚持科教兴豫,发挥人才作用;(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年粮食产量4582万吨,比上年增长7.6%,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7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4582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45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在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灵宝苹果、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河南畜禽饲奍量、畜产品产量均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全省有18项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牧业产值、牛肉产量等8项指标居第一位,肉类总产、蜂蜜产量居第二位,猪肉产量、羊肉产量等8项指标居第三位。2005年全年肉类总产量689.00万吨,比上年增长7.2%。禽蛋产量375.30万吨,增长8.0%。奶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牛奶产量108.5万吨,增长39.6%。水产品产量51.68万吨,增长21.0%。
生产条件: 2005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7934.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309.53万台,比上年增长5.8%,农用运输车202.26万辆,比上年增长4.1%;农村用电量172.1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2%。
近年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向优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7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45多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河阴石榴、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腊梅、焦作四大杯药等名优特农产品驰名中外。2005年,“两个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4039.00千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4.3%;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林业发发展步伐加快。其中林业育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这一。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60.07万公顷,全省新发展速生丰产用树林27.0万亩,经济林58.5万亩。
农业税: 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对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技,仅粮食直补和免征农业税就使全省农民人均增收42.98元。
河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高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业,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列,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等8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着力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促进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附加值。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漯河双汇集团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00吨左右,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目前全省拥有火腿肠、味精、速冻食品、方便面等30多类优势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70%、44%、46%和25%。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5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原煤、铝、黄金、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棉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彩色玻壳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彩”彩色显像管玻壳、“双汇”火腿肠、“新飞”电冰箱、“CLFG”浮法玻璃、“东主红”柴油机、“许继”微机线路保
河南省建筑设计院都哪些
温县建委设计室 温县人民路39号 6192412
禹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禹州市东环路 8185588-0374
舞阳钢铁公司规划设计研究所 河南省舞钢市寺坡舞阳钢铁公司 8111159
舞阳钢铁公司勘察研究所 河南省舞阳钢铁公司基建工程部 8111448
汝南县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汝南城关中心大街中段43号 8022622
唐河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唐河县人民路北段1170号 8922406
淅川县电业局电力勘察设计室 淅川县新建路65号 4212935_2211
永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所 河南省永城市城关镇 5212305
巩义市规划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巩义城区新华路144号 4353500
河南省中牟造纸厂设计室 河南省中牟县东关 2181102-208
中牟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设计室 河南省中牟县农林路10号 2186147
尉氏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尉氏县城鱼市街24号 7993587
通许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设计室 通许县行政路11号 46153
河南省新密市建筑规划设计室 河南省新密市文化街12号 9825607
登封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路10号 2870100-8032
河南省新峰矿务局设计处 河南省禹州市三峰山 8851201
襄城县城乡建设局建筑设计室 襄城县城乡建设局建筑设计室 3583175
新乡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河南省新乡市南干道57号 5031749-0373
卫辉市建筑设计室 卫辉市建设路 4494812
延津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延津县城关北关城建局 7692324
风丘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风丘县城东大街 8291575
长垣县建筑设计室 长垣县东大街5号 8892925
原阳县城乡建设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原阳县城关镇南干道2号 72489
辉县市规划建筑设计处 辉县市中心路中段 6291073-0373
修武县城乡建设建筑设计室 修武县环东路2号 7192025
博爱县建筑设计室 博爱县建设街12号 8683393
沁阳市建筑设计室 沁阳市建委大楼二楼 5693589
济源市工程地质勘察所 济源市天坛中路 6661685
济源市乡镇企业建筑设计室 济源市溴水三巷3号 6692027
孟州市建委设计室 孟州市建委院内三楼 8196779
武陟县建设委员会建筑规划设计所 武陟县木城镇和平路47号 7292073
武陟县水利局设计室 武陟县红旗路93号 7292522
浚县建筑设计室 浚县建设路城建局院内 5524313
内黄县建筑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内黄县城建委院内 7711224
滑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道城路北一巷15号 8114177
淇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规划设计室 淇县县城朝歌南路 7226890
濮阳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濮阳县城红旗路东段 3211308
清丰县规划建筑设计室 清丰县春晖路28号 7221851
南乐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南乐县城建局建筑工程设计室 6221701
范县水利局规划设计队 范县水利局设计队 5252844
台前县建筑设计室 台前县城建局建筑设计室 2213360
许昌县规划设计室 许昌县规划设计室 5135257
鄢陵县建筑设计室 鄢陵县建筑设计室 7122655-0374
扶沟县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室 扶沟县城北关 6221745
太康县建筑设计室 太康县谢安路中段14号 6821824
长葛市建筑勘察设计室 长葛市建筑勘察设计室 6123937
禹州市煤炭设计研究咨询公司 禹州市煤炭设计研究咨询公司 8184046
郾城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郾城县海河路中段17号 6161856-0395
河南省舞阳县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路18号 7123128
河南省舞钢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舞钢市垭口温州路南段路西 8124345
临颍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设计室 临颍县城西大街 8861724-0395
临颍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河南省临颍县邮电路 8861708-0395
遂平县城建局设计室 遂平县城建局设计室 4925681
确山县建筑设计室 确山县盘龙镇生产街爱民路5号 7022501
平舆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陈蕃路136号 5026003
新蔡县建筑勘察设计室 古吕镇三里湾西400米 5922673
正阳县建筑设计室 正阳县东大街建设局三楼东端 8926334
泌阳县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必阳县必水镇人民路北段72号 7922910
上蔡县建设局设计室 上蔡县城南一环路西段路南建设局办公楼 6926009
河南省西平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西平县南大街396号 6222234
信阳县规划设计室 信阳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室 3771693-0376
罗山县建筑设计室 罗山县城关北隅路东段 2123675
息县建筑勘察设计室 息县城关北大街91号 5957270
淮滨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淮滨县建设局院内 6968068
河南省潢川勘察事务所 环城东路11号 3934702
固始县建筑勘察设计室 固始县建筑设计室 03-4942320
商城县城建局设计室 河南省商城县城建局设计室 722430
河南省光山县建设局设计室 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东路 8874108
河南省新县城乡建设勘察设计室 河南省新县城乡建设勘察设计室 2987607
潢川县建设局设计室 潢川县航空南道28号 392775
商水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商水县城健康路中段167号 5442330
项城市建筑设计室 项城市交通中路83号 4325060
周口地区味精厂建筑设计室 项城市交通中路27号 4325133
沈邱县建筑设计室 沈邱县回族镇闸北路1号院 5226504
西华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西华县城西漯路口 2551493
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建设局设计室 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场部 2179123
淮阳县规划建筑设计室 淮阳县城西城区文明路 2684926
河南第一绢麻纺织印染厂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兴路21号 2923127
平顶山化肥厂设计室 平顶山市南环路叶刘村西 4942713-277
平顶山市地方煤矿设计研究所 河南省平顶山市园林路南4号院 2922386
平顶山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兴路段西5号院 2924138
平顶山市协力设计事务所 河南省平顶山市光明路湛河桥南银达公司三楼 4963900
平顶山市湛河区水利工程设计队 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 4942026
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南环路22号 3934922-2471
平顶山市工程设计所 河南省平顶山市66盐厂对面三楼 2936542
平顶山市卫东区工业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室 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30号院 3891004
铁道部平顶山轨枕工厂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水库路中段 4942365-2220
平顶山市房屋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路中段11号房产局五楼 2910925
平顶山市西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室 平顶山市西区南顾庄 2527223
河南省平顶山水泥厂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青石山平顶山水泥厂 2934500-384
郏县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关镇行政区经二路东 5161402
叶县城乡建设局设计室 河南省叶县城乡建设局院内 8053455
鲁山县规划设计室 鲁山县鲁阳镇东径路60号院 5052438
河南江河机械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鲁山县邮政第113信箱 5752321
平顶山市昭平台水库管理局规划设计室 河南省鲁山县城西25里 5051671-2086
宝丰县勘测设计室 河南省宝丰县人民路22号 65249-8033
汝州市建筑勘察设计室 汝州市广成路永安街1号 6862940
河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唐宫中路60院 3212942
洛阳市建筑工程公司建筑设计室 洛阳市中州中路121号 3953322
洛阳铁路分局设计所 河南省洛阳市陇海路1号 3931391-22727
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 洛阳市中州中路4号 3938531-6851
洛阳市电力勘察设计事务所 洛阳市凯旋西路12号 3906219
国营第五一一一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国营第五一一一厂 4937764
河南柴油机厂基建设计室 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173号 4220622-6150
洛阳工学院设计研究室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 4222511-8906
孟津县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建设南路18号 7912810
汝阳县建筑设计室 洛阳市汝阳县城文化路8号 8212405
伊川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洛阳市伊川县环城西路南段 8332551
嵩县计委建筑设计室 嵩县人民院内 6312024
栾川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洛阳市栾川县城 6822408
洛阳栾川钼业公司设计室 洛阳市栾川钼业公司设计室 6822292-8060
洛阳氮肥厂设计室 洛阳市宜阳县火车站南 8882913-551
宜阳县建筑设计室 洛阳市宜阳县城解放东路建委大院 8881753
洛宁县建筑设计室 洛阳市洛宁县 6231685
河南省新安县建筑设计室 洛阳市新安县城北大街建设大楼 7261437
河南省陕县规划建筑设计室 三门峡市文明路西段1号院1号楼 2824494
三门峡化工机械厂设计室 三门峡市化工机械厂 2821810
三门峡市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三门峡市湖滨区文明路东段 2860732
三门峡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三门峡市上阳路 2833084
河南省卢氏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室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县城东门水利电力局办公大楼 7872266
卢氏县规划建筑设计室 卢氏县城新建路14号 7872489
义马市规划建筑设计室 义马市建设局办公楼 5832218
渑池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渑池县仰韶大街14号 4811921
灵宝市建筑规划设计室 河南省灵宝市建设局设计室 8607165
南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阳市文化路北段 3218711
南阳市建设工程公司设计研究所 南阳市汉画路8号 3181707
南阳市宛城区水利设计室 南阳市玄庙观东巷36号 3223316
南阳科达建筑设计事务所 南阳市工业路59号 3135619
国营五四八厂建筑设计室 南阳市北京大道6号 3551548_2015
南阳市宛城区建筑设计室 南阳市人民路121号 3227842
方城县建筑设计室 方城县城关风瑞路215号 7233506
社旗县勘察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室 社旗县建设路 7921559
新野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新野县健康路 6221377
邓州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邓州市文庙街27号 2125414
河南省星光机械厂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邓州市110# 2124989_3565
镇平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镇平县健康路 5922750
内乡县建筑设计室 内乡县城西大街122号 5332683
淅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室 淅川县环城路1号 4212959
淅川县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队 淅川县解放路185号 42129
西峡县建筑设计室 西峡县白羽路 4663672
南召县建设工程设计室 南召县城关镇中华路 6913377
桐柏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桐柏县建委四楼 8222281
开封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开封市迎宾路一号 3933818
河南大学工艺建筑设计研究所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校内西二斋 5966477
开封市公用事业局设计室 开封市演武厅街68号 5957400
开封新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室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城路西段 3853453
开封县建设委员会设计室 开封县县府南街37号 9261625
杞县城乡建设局设计室 杞县金城大道中段城乡建设局设计室 8991811
兰考县建设委员会规划设计室 兰考县城关镇建设路95号 6998645
河南省商丘地区建筑设计所 商丘市黄金路北段 2510407
商丘县建筑设计室 商丘建设局院内 3219636
柘城县建筑设计室 柘城县中原街15号 412327
虞城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虞城县城建局 4118519
河南省夏邑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室 夏邑县昌盛路北段 6213060
宁陵县城建局规划建筑设计室 宁陵县建设局楼设计室 7816948
河南省民权县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民权县消防南路 8522072
睢县建筑设计室 河南省睢县城内水口路南段 8111964
郸城县建筑工程设计室 郸城县铭河北街1号 3222303
鹿邑县建筑设计室 鹿邑县县城西关 7223282
河南省洛阳市豫西水文地质勘察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关林 5957724-2122
洛阳市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分院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206号 4221660-2709
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 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89号 4986785
冶金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设计所 河南省洛阳市西苑路43号 4913501-2412
三门峡市建筑设计院 三门峡市花坛街7号 2821939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设计所 南阳市中州路78号 3187101
河南省南阳地质工程勘察院 河南省南阳市文化路218号 3133146-2055
南阳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南阳市文化路14号 3132508
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南阳市中州路102号 3131551
南阳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南阳市工业路38号 3134693
邓州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院 邓州市三贤路3号 2125407
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开封市营街7号楼 3984779
开封市水利建筑勘察设计院 河南省开封市省府西街51号 5952863
河南省商丘地区建筑设计院 河南省商丘市凯旋中路534号 2214939
河南省商丘地区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商丘市胜利东路179号 2814906-2013
河南省商丘市凿井工程公司 商丘市民主中路283号 2213342-2056
河南省商丘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河南省商丘市凯旋南路2号 2511850-2033
商丘市规划勘测建筑设计院 市民主西路34号 2212367
杞县哪里有卖小型柴油发电机?
24V柴油驻车发电机
做汽配的门店一般都会有的
由于卡车电池的续航里程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日常出行需求,如果想要增加其续航里程,可以装上一台增程器,以此来增加其续航里程,增加其活动范围,满足大众日常出行需求,实现出行往返自如,不再因半途没电而举步维艰。
增程器在电量是满格的时候不推荐启动,一般建议在电量只有30%-40%的时候启动是最佳的。满电量的时候启动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效果的,为了环境友好,建议在需要的时候启动增程器,电池污染比废气污染更严重,保护电池就是保护环境。不建议在电池没有一点电的情况下使用,增程器启动的时候是电启动,在电池一点电都没有的时候启动可能会打不着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