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国际油价_2021年5月17油价
1.新兴市场下半年终有喘息机会 印尼印度后市看好
2.月收入多少的人可以开30万左右的车呢
3.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4.快去加油!油价迎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 或以“五连跌”收官
新兴市场下半年终有喘息机会 印尼印度后市看好
不知不觉中,201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这半年间,全球市场从开局一片靓丽到如今处处“深绿”,只有美股“一枝独秀”,走势十分刺激。当此紧要关头,我们做一番梳理,回望动荡源头,展望下半年趋势,或许能带来一些希望和启示。
仅仅半年时间,全球市场氛围就从“屡创新高”变为“何处是底”,是哪些因素打乱了市场的脚步?这些因素会否在下半年继续影响全球市场?
仅仅半年时间,全球市场氛围就从“屡创新高”变为“何处是底”。回想一月份,全球股市纷纷走出了靓丽行情,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7.5%,为1987年以来最佳年度开局,上证综指上涨7.6%,香港恒指更是上涨了11%,德国DAX和法国CAC30指数则分别上涨了3.3%和4.4%。
而放眼当下的市场,几乎一片深绿,大家都想知道“何处是底”。美国股市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回报为1.9%,欧洲为-2.5%,日本为-4.6%,中国A股为-17.7%,香港恒指为-3.2%,新兴市场为-7.7%。
“全球市场2017年的低波动性可以说是历史少见,过去十年间,波动性最低的交易日75%来自2017年,但大家都在等待盛宴什么时候出现转变。2018年市场的确发生了风格的转变,1月份仍在盛宴中,但在2、3月份开始调整,2018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已经经历了三波调整。”花旗银行个人金融银行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部主管吴晶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利率上行、贸易摩擦升级上半年美元资产“一枝独秀”
那么是哪些因素打乱了市场的脚步?
今年第一波调整发生在一月底二月初,当时美股行情突然“变脸”,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更进一步蔓延至市场,背后的导火索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快速攀升——该收益率一月份攀升了30个基点,并于二月份突破2.9%。收益率攀升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调整,美国经济数据保持扎实态势,油价今年以来大幅上涨,推高了通胀预期,而市场发现此前对加息的预期不足。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于4月24日突破3%,为2014年以来首次。
吴晶晶指出:“大家可以看到,油价是今年迄今唯一大涨的全球资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上涨了17.6%,再度引发市场对于全球通胀升温的担心,这是投资者担心的点和为什么整体市场有大波动的原因之一。”
除了油价,上半年另一个“赢家”是美元。自4月中以来,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由89.516的低谷节节攀升,并在5月21日突破了94关口,期间涨幅达5.4%。
进入6月后,美元指数多次上探95的关键水平。6月13日,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并预测2018年加息次数会增至4次,暗示加息步伐会加快。紧接着,欧洲央行同一周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因表态偏鸽派,欧元走软,从而进一步对美元形成支撑。
美元的快速走强,也开始对新兴市场展现出惊人的“杀伤力”,原因是新兴市场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强美元将增加其融资成本和外债负担,土耳其、阿根廷等“三高”(高赤字、外资债市参与度高、短期到期债务高)遭遇强美元“暴击”,纷纷陷入货币汇率暴跌和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随着美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的分化不断扩大,不论是美国和非美发达市场之间,还是美国和新兴市场之间,利差水平都利好美元,形成了资金持续回流美元资产的循环。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之下,全球资金流向近期发生了转变。国际金融协会(IIF)6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股债近期吸引了资金的大幅流入。自4月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吸引了400亿美元的流入,债券基金吸引了80亿美元,目前全球股债基金配置中美元资产达到58%,为2016年以来最高。
与此同时,资金从非美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加速流出。据IIF统计,今年5月-6月期间,欧洲股票基金的赎回达170亿美元,债券基金遭遇了80亿美元的赎回。自4月以来,新兴市场债券基金遭遇了100亿美元的流出,为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最快的流出速度,同期新兴市场股票基金遭遇了90亿美元的赎回。
下半年美元或暂结快速走高势头减轻非美货币压力
那么这些因素下半年会否继续影响市场呢?
高盛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8年下半年投资者可能“日子也不太好过”,预计市场将继续受到利率上行和贸易摩擦的困扰。
“利率水平上行和贸易摩擦升级引发了2018年的股市波动率上行,今年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已上涨44基点,我们预计年底将进一步上行至3.25%。”高盛美国首席股票策略师Did Kostin在报告中指出。
不过,也有观点称,下半年美元可能无法维持上半年走强的态势,从而减轻非美货币所承受的压力。
“下半年的波动性肯定还是很大,所以尽量要用多元化配置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未来12-18个月内,还不是‘现金为王’的时候,因为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增长之中,总体还是超配环球股票,一些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新兴市场和亚洲股票,还是我们的配置重点,接着就要以固定收益资产去做一些对冲。另外我们认为,美元可能会在下半年开始疲软,这将给一些新兴市场资产创造机会。”吴晶晶说。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美元的强势年末会有所缓和,一来美国中期选举到时已结束,二来随着欧央行政策收紧的临近,市场对欧元的看法年底可能出现改变。
在吴晶晶看来,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过后或者到相对后期,全球贸易摩擦存在和缓的可能性。另外,油价的涨势也预计有限,那么通胀上行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下半年美元可能无法维持快速走高的趋势,只要欧洲政治风险有所缓和,美元可能会稍微疲弱。” 美盛环球资产管理西方资产管理投资组合分析师傅云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兴市场因此可能会迎来转折,中期比较看好亚洲的印尼和印度的债券。“目前10年期印度国债的收益率有7%-8%,那么还有5%左右的利差。”他说,吸引力不单单是这一点,我们认为其货币未来有反弹空间,那么未来的总体回报还是较有吸引力的。
月收入多少的人可以开30万左右的车呢
个人觉得最好月收入在10000以上,这样预算会多一些。
买车有这么一个说法,罗马的两个竖,就是说:车子的售价要在消费者年薪的2倍之内,消费者才会对这辆车感兴趣。
按照这个理论来看:买一辆30万的车,年收入要在15万左右。而从实际角度来说,这个年收入可能还差了不少。
首先,如果只是养一辆30万左右的车子,一个月只需要赚4100块钱左右就够了。
车子最大的开销是油钱,车子买来总是要开的。
《2018中国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与油耗分析年度报告》上面有个数据:2017年全国车主平均行驶里程是14755km。
30万基本上都能买到豪华品牌的B级车产品了,参考了一下汽车之家口碑油耗数据。
截至5月11日,奔驰C百公里油耗9.4L;奥迪A4L百公里油耗9.1L;宝马3系是8.4L。平均一下约8.96L。
这些车子一般也都是喝95号汽油的,按照杭州5月11日油价7.08/L来算一下的话,一年的油钱大概是9325块钱。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如果经济刺激政策不及时的退出, "隐患"就会显现成为经济的"病患"。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得到改善,部分经济数据的好转,预示全球经济毫无疑问的出现复苏迹象。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复苏明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均提出了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也是2009年9月底G20的每个成员或早或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经济刺激要退出?不退出后果是什么?
不可否认,各国的救市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稳定金融秩序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从经济刺激的具体内容来看,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大部分国家的政策均存在很大的弊病,从而为经济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个"隐患"就是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巨额的财政赤字。如果经济刺激政策不及时的退出, "隐患"就会显现成为经济的"病患"。
(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分析指出,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代价。这正是当前各国挽救经济的真实写照。经济增长引发通货膨胀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的乘数--加速数效应。经济体系中的投资可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前者是与均衡增长相对应的投资,后者则是导致经济失衡的投资,在加速数效应的作用下大规模引致投资容易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二是经济结构中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会带动短缺生产部门的产品和劳务价格迅速上涨,从而引起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三是出口规模的扩张。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出口的快速上升,一方面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在固定汇率下,出口收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刺激物价上涨;四是汇率的变化。当经济增长本身是由扩张性货币政策启动时,本国货币会随之发生贬值,这就使得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进而形成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五是通胀预期的作用。
根据IMF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份,G20成员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所承诺的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经接近12万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各项内容。在危机高潮期,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大幅减低基准利率,美国、英国等国家货币当局更取了不寻常的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央行从最后人转变为第一人和唯一人,向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尤其是美联储一直致力于购买公债和抵押债券,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截至2009年9月3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规模出现八周以来首度减少,但仍达2.14万亿美元。随着危机缓和,经济逐渐复苏,一旦释放出的流动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在中长期内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通货膨胀。21世纪初,格林斯潘的长期低利率政策促成了美国房地产的畸形繁荣,为本轮危机埋下,就是很好的例证。
目前,全球流动性的充裕已导致各国楼市回稳、股市涨势迅猛。通过这一点可以确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经确立,而通货预期必将加速通货膨胀的到来。例如,美、欧、日各经济体的股市,已较数月前低位反弹了30%以上;印度、俄罗斯股市反弹幅度更分别高达52%和106%。在实体经济复苏明显滞后的情况下,流动性充裕以及与此相关的股市和初级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滞胀风险已不容小觑。从以往经验来看,过剩的流动性,还会流入大宗商品,固定资产及原材料市场,造成该类资产的上涨,从而导致下游成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导致物价的不断上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不容乐观。一面是货币供应量大增,另一面是制造业不断衰退,此消彼长,通货膨胀率必将大幅飙升。
提出"拉弗曲线"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拉弗称:"尽管深度衰退带来的短期阵痛非常剧烈,但两位数的通胀造成的长期后果才是毁灭性的。"在他看来,现在美国的通胀风险甚至较70年代危机时更高,当时美国通胀率一度接近15%。
(二)巨额的财政赤字
根据历史经验,赤字财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发生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日本在13-15年的经济危机出现后,一改50年以来实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实施的"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使该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衰退;面对自19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也从1998年起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投入巨资稳定金融市场,在创新多种信贷工具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随后又陆续出台新的刺激,巨额投入必然带来财政压力。仅美国而言,本财年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58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3%;其他经济体也面临类似问题,欧盟规定各国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例不得超过3%,但如今已有多个成员国越过这条"红线",英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910亿英镑,其他欧盟成员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超过GDP的3%;而日本经济刺激的总支出规模达75万亿日元,已占到GDP的5%左右;据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欧元区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将升至83%,预算赤字占比则将达到6%--7%。这两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公共债务60%、财政赤字3%的上限。我国亦将2009年预算赤字初步定为9500亿元,其中包括为地方代发的2000亿元地方债,这是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占GDP总量的比重约为2.93%,直逼3%的警戒线。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对外债严重依赖,这种不平衡很可能会成为下次危机的。美联储伯南克预计,美国的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将在2011年达到70%,成为上世纪50年以来的最高值。亚洲国家也承认,如果其对美国的债权继续增长,它们很可能会重复欧洲在30年前的命运,当时欧洲积聚了大量的美国债权并最后陷入通胀。
如此大规模赤字带来的最大挑战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的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可能仍将处于低水平增长,尤其是欧盟国家不可能长期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从短期来看,大规模发行国债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债市和资本市场资金,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长期更会影响资本形成和私人消费,从而削弱经济增长的持久力。加之在当前条件下,财政赤字无法依靠加税扭转,只能凭借债支撑,沉重的公共债务必将推高长期利率,增加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而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公债时,通过货币乘数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雾霾加重:刺激旧经济的后果入冬以来,雾霾持续红色警戒,且范围大幅扩大,严重程度甚于往年。
2014-2015年货币大放水,刺激房地产的政策频出,2016年以房地产和重化工业为代表的旧经济全面死灰复燃:2015-2016年房地产销量增速从6.5%反弹到24.3%,加快17.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反弹到6.5%,加快5.5个百分点;粗钢产量从-2.3%转正到1.1%,在中央三令五申去产能的情况下加.4个百分点;发电量从-0.2%反弹到4.2%,加快4.4个百分点?与旧经济全面复辟相对应的是,房价暴涨,实体经济成本大幅上升,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加大,雾霾加剧,经济转型倒退。
代价沉重,引人反思,以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是发展观出了问题,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地产销量掉入冰点,2016年12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2.7%,较上周扩大了1.2个百分点。2016年最后一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大幅上涨。12月乘用车销售冲高但难以为继,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缩水。
1月发电耗煤增速13.9%,高于16年12月8.3%。受北方环保限产和需求弱的影响,钢铁生产走弱库存上升;1月螺纹钢价格同比64.9%,较上周下降11.6个点。水泥价格走稳,1月同比继续走高。特普朗政策的市场预期重新调整,美元指数下跌。
原油价格继续上行。年初菜价和猪价增速平稳。央行流动性净回笼,资金紧平衡。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3.1953%,较上周上升了18.4个BP。2017年的第一周央行维稳汇率,稳定贬值预期。央行抽干离岸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巨幅波动。
下游:地产销售冰冻,土地成交上涨
2016年12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2.7%,较上周扩大了1.2个百分点,亦低于11月的-18.8%。进入2017年,受元旦期的影响,本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量面积环比-21.7%,其中一二三线城市环别下降-31.5%、-20.5%和-17.4%。截至1月5日,1月30城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上升2.2%,高于12月的-22.7%。其中,一二线同别为8.8%和11.9%,高于12月同比-35.4%和-24.7%,而三线同比下降14.0%,降幅较上月的-9.4%扩大。
本周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变化不大,但土地成交面积大幅上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环比增幅111.7%,其中二线城市土地成交环比暴涨152.0%。尽管2016年最后一周土地成交火爆,12月100城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3.6%,较11月同比降幅扩大14.8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和三线同比降幅扩大了7.0和50.4个百分点,二线同比则回升了27.3个百分点。
根据全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12月的前三周车市增速23%,继续保持购置税5%优惠政策退出前的超级火爆期。12月第3周零售增长为10%,与第2周24%增幅相比下降了14个点,进入高位平稳期。不同于零售端的火爆,乘用车批发增速12月第三周仅增长6%,与第2周相比下降10个百分点。购置税优惠政策5%变7.5%导致零售商对明年销售并不乐观,厂商销售难以进一步增速。
本周**票房市场环比增速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环比-8.7%、-5.2%,比上周下降27.9和19.3个百分点。**放映场次环比3.4%,比上周上升2.8个百分点。2017年元旦档**票房收入457亿,同比降幅高达23.3%,明显低于16年的3.7%和15年的48.7%。观影人次2007万人,也同比下降22.7%。
中游:发电耗煤走弱,钢价降水泥涨
16年12月发电耗煤同比增速8.3%,较11月同比8.7%回落了0.4个百分点,预计12月工业增速回落。17年第一周6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上升6.9%。截至1月6日,1月六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9.1万吨,高于16年12月均值65.2万吨。1月第1周日均发电耗煤月化同比上升13.9%,高于12月增速8.3%。
近日国家发布钢铁行业去产能新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政策,加之雾霾依旧持续,钢铁企业开工率依然受到影响。本周盈利钢厂比例为70.6%,较上周上升了1.3个点。高炉开工率为72.2%,开工仅回暖一周后又下降2.1个点。1月第1周螺纹钢价格环比-1.8%,同比64.9%,较上周下降11.6个百分点。受北方地区多次环保限产的影响,粗钢生产环比走弱,12月旬均产量环比11月下降了2.3%,而螺纹钢库存亦受冬季需求转弱的影响自11月中开始持续走高,12月螺纹钢库存同比16.6%,明显高于11月和10月的-1.1%和-5.4%。
水泥价格继续维持稳定走势。本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微幅下降0.15%,继续保持平稳。1月第一周水泥价格月化同比30.0%,高于12月的28.6%。除了东北地区,全国各地的水泥价格增速均保持上行趋势。
上游:美元环比下跌,油价同比大涨
本周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0.2%,1月同比20.5%,低于12月同比23.1%。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1.0%,1月同比62.3%,低于12月同比73.4%;南华农产品指数环比-0.7%,1月同比21.2%,低于12月同比23.6%。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由于其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市场重新调整预期,美元指数回落。美元指数本周环比下降1.0%,1月同比3.6%,低于12月同比3.7%。受科威特、阿曼和沙特等国遵守减产协议消息的提振,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涨0.1%,1月同比76.3%,大幅高于12月同比41.2%。
有色金属价格增速放缓。LME铜价格周环比为2.0%,1月同比24.6%,高于12月同比22.4%。LME铝价格周环比为-0.2%,1月同比15.2%,低于12月同比15.8%。LME锌价格周环比为1.8%,1月同比69.5%,低于12月同比75.5%。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1月同比150.7%,大幅高于12月同比102.1%。
价格:1月菜价和猪价增速均放缓
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4%,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涨5.2%。农业部蔬菜平均批发价、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1月同别为-0.1%、0.0%和4.3%,低于12月的5.1%、7.5%和5.4%。
本周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环比下跌0.2%。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1月同比上涨1.0%,低于12月的3.2%;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1月同比上涨5.7%,低于12月的6.3%。牛肉和羊肉均价1月同别为-0.7%和-1.9%,分别低于和高于12月的-0.5%和-3.3%。水产品价格同比增速放缓,草鱼和鲢鱼均价1月同别为2.7%和1.3%,均低于12月的2.8%和1.9%。
货币:银行间市场平稳,人民币汇率巨幅波动
本周央行货币净回笼5950亿元。截至1月6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1009%,较上周下降了2.41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4952%,较上周下降了51.88个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799%,较上周上升了13.06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953%,较上周上升了18.38个BP。
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和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均较上周下降2.0个BP,票据转贴利率(月息)亦下降6.0个BP。本周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收窄,1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收窄了33.74个BP,10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收窄了21.44个BP。
快去加油!油价迎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 或以“五连跌”收官
对我们每个开车出行的人来说
油价在涨跌的同时也伴随着车主们血压的升降
尤其在今年
我国油价就和过山车一样让人摸不到头脑
而今晚(12月28日)24时
油价又将下调!
五连跌真的不是梦
在目前,我国多数省市的油价水平在经历近几次下跌之后已经回到了年初的“6元时代”。
92#汽油有望每升下调0.24元
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在上周期末段的涨势戛然而止,出现意外连续下挫走势。因此,原油变化率负值急速下移,国内成品油将继续迎来下跌。截至国内第六个工作日,成品油十个工作日计价周期已超过一半,数据显示综合原有品种变化率为-6.47%。自上周六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6.7-6.9元/升。
因为在近日以来,美国基准原油价格继续大跌并且尚未见底。尽管欧佩克本月宣布减产,但由于对供应过剩担心,油市持续走低。国际油价在上周五已经跌至2017年第三季以来的最低值,周线跌幅可能超过11%,自10月初以来,原油价格已经暴跌四成之多,创造了三年来最大跌幅。连续十多天的下跌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纪录。
而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继续保持跌势,本周期第7个工作日的原油变化率收于-7.82%,相对应的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幅度为310元/吨。折算成升价, 即92#汽油下调0.24元/升,0#柴油下调0.26元/升。 故而本周五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幅度或接近400元/吨。
五连跌的结果对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将再次降低我们的出行成本。 按照四连跌综合来算:私家车方面,按一般油箱50升的容量估算,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约59元左右。月跑200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190元左右的用油成本。物流运输方面来看,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100公里油耗在40升左右,月跑10000公里,调价兑现后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5080元左右。
2019年也即将到来,
2019成品油调价时间表附给大家~
元旦就要来啦~
赶紧去加满油~玩去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