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2.利比亚局势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3.利比亚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及对中国石油股价的影响?

4.结合中东动荡原因及影响,谈谈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中东局势油价调整_中东局势 油价

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油价也在调整啊,只不过有滞后期。说到油价高还是低,这个就没法说了,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而且国内成品油定价也不能只看原油啊,比如两桶油它自己也有运营成本,也有大型工程建设成本,还有各种税,所以国内成品油价高于原油价格才是正常。至于感觉比某些国家成品油价贵,那要看供需关系了。

既然油价的未来并不乐观,在这样一个高风险环境面前,我们投资者要如何应对呢?首先,我必须要承认,我自己之前是完全低估了此次俄乌战争的影响。不管是俄罗斯攻克兰首都基辅,还是西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都出乎了我的意料。我自己反思,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分析战争对股市影响时,没有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做准备。吃一蛰长一智,上次的教训也启发了我,今天该怎么去应对油价的问题。

首先,在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战争的影响终会过去,但制裁不一定会很快结束。所以油价要想回归,一定是需要更多政治上的斡旋。这个我无法预测,但历史告诉我们,我也愿意相信,争议总会向和解的方向发展,即便路途可能非常坎坷。油价也有很大机会能够最终开始回落。所以我认为保持投资十分关键,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就会缓和,我们也不想错过那一天的到来。

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判断很可能会出错。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无法在政治上做出有效的应对,那么油价也很可能冲高至150甚至200以上,经济可能会陷入滞涨。这样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我认为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我也会对此做出应对。我会在保持投资的同时,给自己的持仓做足够的对冲。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杠杆,减少投资风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最不可取的就是赌一边,因为市场风险很高,不管你选哪边,判断错的代价是极大的。?

利比亚局势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影响

1.对我国的油价造成了一定波动。

2.对我国的执政党对于国家的治理将会有更深的思考.

3.破坏了所谓民主自由国家在我国人民中的形象。

4.让我们都知道和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5.和平 发展的主题将会更加深入国民心中.

利比亚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及对中国石油股价的影响?

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国际油价再次在三年后突破100美元。对于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56%的中国来说,能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石油储备进展如何?国际油价走向如何?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帅”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两位权威人士均表示,目前中东、北非的局势对中国石油[11.84-0.67%]进口影响不大。王庆云则透露,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1个月,将来会扩建到国际准则的90天要求。

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我国原油与成品油储备比为3:1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3月7日下午,在政协分组讨论会召开之前,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抽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NBD:作为物资储备局局长,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下国家物资储备的功能吗?

王庆云:国家储备分十三类,国家物资储备是战略储备,服务于国防需求,主要包括石油、稀贵金属等产品的储备,是间接地服务于生产的。

NBD:我国石油储备进展如何?

王庆云: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石油储备应达到90天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大体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期已经基本储备完毕。这里面的储备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原油储备,另一块是成品油储备,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是三比一。

NBD:石油储备二期进展情况如何?

王庆云:二期储备目前只是提出来了,还在选址并没有开建,这主要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在做的工作,但将来要建二期、三期,以便我国能够达到90天的要求。

NBD:据说我国进行一期储备的时候,国际油价还比较低,您怎么看待储备和价格的关系?

王庆云:储备和价格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国家需要就要储备。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60美元/桶的时候,我说要赶紧进”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最近十年,中国先后从石油、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昨日(3月8日)中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张国宝分管能源工作11年,对于中国能源问题如数家珍。

从利比亚进口原油仅占我国进口量的3%

NBD:利比亚内部军事冲突又加剧了。石油蕴藏丰富的利比亚一旦中断石油供应,对中国有何影响?

张国宝:我认为,即使没有这次利比亚或者中东的乱局出现,石油价格的趋势实际上也是会往上涨的。

但中东、北非目前的局势对于我们中国实际进口原油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的油很少,只占我们进口量的3%。即使没有这3%,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进一步说,即使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航了,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中国的油通过苏伊士进来的很少。

但是,我国一半以上的原油是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所以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比较大,主要问题在这个地方。

建议“十二五”增加石油代替品研究

NBD: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年来逐渐加大,甚至已经超过一半,对于居高不下的油价,我国有何应对措施?

张国宝:去年年中,(国际油价)每桶大约在60美元的时候,我就把三大石油公司找到我的办公室,我讲60美元,你们赶紧进。(这是因为)我预计将来肯定比60美元要高,突破100美元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使没有利比亚这个事情出现。

我国能源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石油安全。因此我建议“十二五”规划中应增加石油代替品的研究。

应该说,我国的能源需求在“十一五”期间增长很快,但总体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只有10%,90%还是国内的能源,这看起来跟媒体讲的好像有点不一样,我给你解释一下。

实际上我们对外依存度高的只有石油,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增长。

我国(每年)自己产(石油)两亿吨,(石油)进口已经到了两亿四千万吨,从国内目前掌握的石油储备来看,(年产)超过两亿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800多万辆,这个刚性增长很厉害,以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会增加。

油价波动中上涨这是一个趋势

NBD:国际油价走势现在各方争论不休,石油似乎最受国际炒家青睐?

张国宝:国际油价到底会涨多少?任何人任何时候也不能预测准确,因为这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但存在几个涨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利比亚局势会不会蔓延到其他国家,例如沙特。如果不影响,沙特的(石油出口)增长潜力还是有的,但如果影响了,那这个影响就大了。中东局势进一步加剧,那肯定会推高油价。

但总的来讲,石油价格尽管有波动,但在波动中是一个上涨的趋势。

结合中东动荡原因及影响,谈谈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其实这些地方的政局矛盾一直都存在。导火索是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发生了一起失业的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沿街售卖蔬菜,结果货物被城管没收,他愤而自焚。失业青年自杀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百姓走上街头要求有所作为,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了伤亡。引起了突尼斯动荡,并迅速冲击其他中东国家。

今天的中东之乱,最根本的问题是中东国家内部问题。其社会内部民生状况、政治体制和社会公正等诸多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彻底解决的地步。广大中东国家的民众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滞后于现代化进程和落后的政治制度,未能跟上全球化浪潮表现出极大的焦虑和不满。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在处理就业、物价、廉政和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态度消极、方式简单、手段粗暴,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已经十分危险的社会矛盾和对立情绪,造成了民众对现状不满,强烈要求社会变革。

一、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讲座,我认为这次动荡的原因可以从一下各方面分析:

第一、国内落后的政治制度。

中东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的终身制,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近似于世袭制,处于无序状态;长期的把持,甚至是家庭统治,造成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并且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第二、国际经济危机的打击,造成国内经济的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中东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

第三、青年就业问题。

青年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很低;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四、网络问题加速了事态的发展。

自焚和维基解密暴露本·阿里家族的腐败,这两件事均是经过网络发布出来的。抗议民众直接用网络发布最新的信息与。网络不是此次中东政局变动的深层原因,但确实是此次政局变动突发性的重要原因。

二、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对海外人员人身安全的影响。中国有很多人在中东北非学习工作,这次动荡严重威胁中国公民的安全,中国对此取积极措施。多次派包机接回海外人员,甚至在利比亚还用了海陆空并用的方式,从利比亚撤侨3万多人。

第二、对中国投资企业、能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此次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到主要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这对中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视。

三、中东“政治地震”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要要时刻关注民生、提高就业。“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全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二五”规划看,我国会更加关注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第二、继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在基层民主实践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民主能力和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第三、加强国防和军事能力建设,保卫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时刻关注境内外势力和破坏分子,特别是境外分裂势力的蓄意破坏。

第四、加强网络管理,时刻注意境内外分裂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的破坏活动。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中东局势的内在因素,认真研究分析中东局势的动荡现状,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