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油价那么贵还有人不愿意换电车?

2.什么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怎么样?

3.现在是入手新能源车最好的时机吗?

4.汽车新能源前景如何

5.原油暴跌,政策退坡,看似危机四伏,难道新能源市场要凉了?

为什么油价那么贵还有人不愿意换电车?

油价补助退坡资金管理_燃油退坡资金

原因如下:补贴退坡;保费上涨;续航焦虑难以解决;电路以及电池的安全系数较低;保值率不高。

1、补贴退坡。

补贴退坡对于想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补贴也在连年降低,现在补贴幅度也已经来到了最低点,许多车辆的价格都开始回弹,导致许多其余观望的消费者难以接受,进而导致许多消费者转而去看混动车型。

2、保费上涨。

纯电车保费的上涨也是导致许多消费者不愿购买纯电车的原因之一。今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纯电车的保险细则进行了修正与完善,虽然说此次的完善能够更大程度上为电车车主提供权益上的保障,然而随之而来的高额保费则让许多消费者难以接受。

3、续航焦虑难以解决。

续航焦虑对于纯电车型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如今市面上的纯电车普遍都存在续航偏“虚”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下续航都会略微少个几十公里,而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更是会出现续航打五折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许多北方地区的消费者直接放弃了电车这一选项。

4、电路以及电池的安全系数较低。

众所周知,纯电车型主要是由一块大的电池以及复杂的电路管线组成,首先电车的发展时间本身就短,因此在这方面的技术相比起燃油车还是略显稚嫩,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同时纯电车型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巨大的电池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5、保值率不高。

现如今的电车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迭代升级是非常快的,许多车型仅仅推出一年在产品力上就已经被人甩出了一大截,出于这样的原因,纯电车型在二手市场上的保值率一直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什么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怎么样?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补贴持续退坡,“双积分”政策拉动产业链发展

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

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披露了2018年业绩预告,新能源客车、电机电控等相关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分析人士指出,电机电控、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出现产能过剩或产品同质化现象,未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报告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的关键爬坡期,2020年后即将迎来补贴退出后的平价时代。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

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4万辆,销量为22.5万辆,同别增长43.4%和38.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万辆和19.2万辆,同别增长37.2%和33.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万辆和3.2万辆,同别增长78%和67.9%。

累计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2018年1-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竞争加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电池材料、上游以及锂电设备、充电设施环节。

寒锐钴业预计,2018年归属于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增长56%-67%。对于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三元锂电池市场需求量加大,钴产品销售量、价齐升。此外,公司募投项目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产销量增长。

中通客车预计,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3750万元,下降80.39%至86.93%。公司表示,2018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持续退坡,公司销售收入下降。同时,新能源客车推广补贴资金未到位造成公司融资费用增加。

蓝海华腾预计,2018年归属股东净利润为2200万元至3200万元,较上年下降75.05%-82.85%。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呈现负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订单出现明显下降;受整车厂商控制成本的影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而公司部分电子元器件原材料价格有所上升。

从目前情况看,电机电控、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都出现产能过剩或同质化现象,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述报告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市场处于成长期,制造商营收有望出现增长,但整体利润率不乐观。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和产业链中议价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电机电控厂商利润下滑明显;负极材料规模投资建设石墨化产能仍将持续,行业或出现产能过剩加剧,出现量增价降利减局面;锂电设备淘汰和并购仍会继续,由于行业发展初期不同锂电设备供应商的客户结构差别很大,小型设备供应商在客户结构方面处于劣势,锂电设备环节的集中度将提升;充电桩产品同质化严重,近几年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充电桩制造商将面临激烈竞争。

补贴持续退坡,市场份额有望持续集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至千亿级产值,2017年产销达8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2018年前11月已突破百万辆。作为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核心焦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的关键爬坡期,2020年后即将迎来补贴退出后的平价时代。

报告数据预计2018年-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分别达到110万、160万和210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将分别达到50GWh、79GWh和110GWh。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电动车续航里程持续提升,将拉动单车带电量提升。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持续提升,行业“领头羊”表现出显著技术竞争力,研发投入规模优势凸显,市场份额有望持续集中。

此外,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继续退坡。预计高续航、高能量密度车型将获更强的支持力度。

2018年7月初,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平台上线,乘用车企业“双积分”交易正式启动。

“双积分”政策核心是从供给端促进纯电动车的普及。目前“双积分”政策规定的比例对于现阶段车企来讲,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不外购积分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在2019年-2020年通过双积分考核要求。不排除未来政策会从供给端继续施加压力,提高“双积分”政策新能源积分比例,倒逼车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投入,拉动产业链发展。

现在是入手新能源车最好的时机吗?

现在是依然是入手新能源车最好的时机,正是因为,由于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致使国内油价于不久前正式进入了9元时代。可以说,这一结果直接影响的便是燃油车车主,毕竟他们平时的用车成本会大大提升,所以现在也是入手新能源汽车的最佳时期。

前几年,我国为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不限行、不限购、免购置税、新能源购车补贴等,有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吸引消费者购购置新能源车,但当时对新能源汽车的不信任,还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客观因素,很多人并还是没有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首选范围。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才刚刚起步,无论价格,还是技术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降价空间和提升空间。

过去的几年。应该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而现在,汽车产业陷入了芯片危机,还有。动力电池也极具短缺,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以涨价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成为了良性的阶段,自然补贴就会退场、减少干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实际上’近几年已经有过多番调整。补贴幅度越来越小,极有可能在二零二二年彻底结束补贴。

而根据现在最新的补贴方案来看,二零二二年,续航里程三百至四百公里纯电动车型,补贴较二零二一年减少三千九百元。续航大于四百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减少五千四百元,补贴减少数千元,对消费者来说,购车支出在无形的增加。今年年初,有多家车车辆开始涨价,其中就有,特斯拉、小鹏、比亚迪等品牌,纷纷上演,上调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指导价:比亚迪上涨1一千至七千元,特斯拉最高涨价二点一万元,小鹏P7上涨四千至七千元不等,零跑汽车、广汽埃安、大众等也在上调价格,这表示着,涨价成为大趋势。

从现在的状态来看,越早买新能源汽车,花费的价钱还少。因此,这两年打算买新能源汽车的应该考虑提前买车,以免明年买车成本会增加。现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急速上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而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芯片和动力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芯片和电池原材料却是紧缺货,有价无市。有专家表示:现在的芯片库存数不足百枚,下游企业大量购基本不可能。部分芯片就是现在订货,即便是再过两年都可能拿不到货。而在动力电池方面,广汽集团、小鹏汽车因为产能问题和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导致分手,转头走向产能相对充足的中创新航。

从供应链的涨价幅度与消费者涨价幅度来看,现在,芯片与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还有产能紧缺的大部分压力依然是新能源车厂家在承担。如果芯片和动力电池的价格涨幅超出厂家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会在消费者身上涨价就会成为必然发生的事情,而现在入手新能源车,那就是最好的时期。

当然也由于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原因,其实,现在正是入手新能源车最好的时机。作为消费者的你,看了以上的分析,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打算入手新能源车?希望在下方的评论区写上你的不同见解!

汽车新能源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变化历程、国内新能源汽车月销售量

2022年2月28日,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中指出将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等政策。这与2022年1月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关于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的政策有明显冲突。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车)的补贴究竟是将延续还是终将取消?补贴取消后究竟影响有多大?

政策补贴退坡有影响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历史来分析问题产生的缘由,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2013年以来呈现对车辆性能要求逐年提高,补贴逐年退坡的态势。

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来看,政策退坡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其中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9年两年,国家补贴政策退坡对市场影响较大。2017年由于市场存在生产商骗取补助的恶劣行为,出台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导致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减少。

2019年国家进一步大幅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并彻底取消了对插电混动车型的地方补贴,这导致2019年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可见政策退坡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有着较大的影响。

尽管政策影响较大,但是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存在梯度性,自从2020年起,尽管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仍是持续退坡的态势,但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新能源车产量占比从4.51%上升至11.22%,2022年1月在新能源车补贴进一步退坡30%的情况下,当月新能源车消费量更仍是达到了43.1万辆,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这两年的补贴政策的退坡并未削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技术发展催生消费者购买需求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但产量不降反升的究竟为何呢?前瞻认为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技术升级和消费者消费习惯所导致的。前瞻认为在2017年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主要就是来自政策补贴形成的政策驱动型需求,因此在2017年国家从供给和需求双边补贴退坡后,行业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短期大幅减少;2017年以后,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除了一部分来自于政策驱动,还有一部分则来自源于技术提升带来技术驱动型消费需求,但是在这一阶段政策驱动的消费需求仍然是主力行业消费需求,因此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受政策补贴滑坡影响较大,期间销量也呈现波动变化态势;进入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无论是续航、充能还是相关配套设施普及方面都持续提升,行业需求逐渐转变为技术型和政策型双驱动的态势,行业因此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除此以外,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改变,并且不间断的补贴退坡预期,也从心理上促使了许多消费者为了赶上补贴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每次退补政策开始前的最后一个月,行业销量均会出现大幅提升。

目前行业技术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但是否这便是2023年取消补贴对我国新能源销量影响的答案?首先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发展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

由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目前主要普及的电车,受到其电池的化学属性所限制,在续航里程、充能销率、抗寒能力和安全性等因素都已基本达到短期的技术瓶颈阶段。想要克服这些问题,厂商所需投入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仍较大,因此想要在中长期内持续依赖技术突破带动持续性的需求提升的可能性并不大。

真取消补贴,新能源汽车并无竞争优势

从消费的消费态度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电车)相比于燃油汽车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但驱动消费者购买的仍然以汽车本身的性价比因素为主。

前瞻以特斯拉标准版model3、小鹏P7和奔驰A级轿车三款车型为例进行对比,在补贴后和含税后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三款车的首年使用成本大致如下表所示: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实际情况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综上分析,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会低于燃油车,尤其是在可以使用家庭自有充电桩的情况下,使用成本可能低值每百公里5-6元,并且如上海和北京等城市针对新能源车的牌照补贴政策仍处于政策存续状态,这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但是从折价率和充能效率来看新能源车仍是不及燃油车。

因此如果客观综合对比当所有补贴政策都取消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两者的性价比来看,由于新能源车在续航损失、充能销率和保值率上本就不具备优势,当补贴取消后,其由于补贴带来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那么其竞争力综合评分将变得低于燃油车,在技术没有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那么大部分消费者将重新选择燃油车。

预计未来政策仍将以缓和退坡为主

基于上文的分析,前瞻认为在新能源技术优势有限的情形下,目前“一刀切”砍断新能源补贴的可能性不大,故而最后前瞻分析得出虽然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3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将取消,但是地方性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如上牌优惠仍将延续,整体行业补贴政策仍将以缓和退坡为主。

综合来看,前瞻认为,如果从2023年起所有补贴政策全部取消,出于“赶补”心理,2022年行业销售量将出现大幅增长,但2023年起行业销量则将由于新能源车缺乏竞争力优势和提前消费的原因,大幅滑坡至2021年的销量水平,并在技术未出现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销量呈下降趋势;若2023年起国家补贴政策取消,地方补贴政策得已延续,则预计2022年由于相同原因出现销量大幅增长,随后,整体呈缓步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地方补贴政策,尤其是上牌政策对消费者吸引力较大的缘故。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原油暴跌,政策退坡,看似危机四伏,难道新能源市场要凉了?

今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国家补贴政策退潮等等原因,都导致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跌。

当前经济衰退各行各业都步入寒冬,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如此,唱衰新能源汽车的声音比比皆是。

但销量的不景气除了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品牌自身定位不准品质不过硬也是重要原因,政策补贴比例降低,让纯电车失去了价格优势,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机遇并存,仍有破局之道。

钴等原料面临供应中断风险

受疫情影响,动力电池原材料锂的重要生产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矿勘探公司、协同的企业单位,都严格限制出行,原材料钴的主要生产国刚果也面临停产问题。原料供应链和产品价格的不稳定,赣锋锂业和华友钴业股价明显下跌,前者是LG化学和特斯拉等公司的的供货商,而后者则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提供原材料。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巨头特斯拉股价盘中暴跌。

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低钴乃至无钴电池的出现让钴不再是制约电池发展的因素。比亚迪不含钴的刀片电池已经进入量产阶段,特斯拉也官宣将自造无钴电池,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电池容量,同时还能提升电池安全性。另外,电池成本基本上占纯电车成本40%,如果电池成本能大幅度降低,那么纯电车的售价也有望和燃油车降到相同的水平线上。

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

近日四部委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也让各大车企议论纷纷,新能源补贴延长两年固然是好,但30万元的补贴门槛也是让很多定位中高端的纯电SUV略显尴尬。有人说这是在帮特斯拉对抗国内造车新势力,有人说这是让国产电动车有了一点价格优势。但总的来说也是国家救市、鼓励消费者购买热情的一项扶持政策。

而在北京等摇号购买燃油车的城市,对于有购车用车需求的人来说,在过渡期更可能想抓住新能源补贴的尾巴及时下定。对于购买30万元以下纯电动车的潜在消费者来说,影响也基本可以忽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纯电车也是时候脱离国家政策保护伞,依靠自身实力征服市场了。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车型的补贴也是其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成熟的产业不能永远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首先要让自己的产品品质过硬,才能和传统汽车扳手腕,真正的让电动车进入大众的视野。

原油价格下跌

近日国际油价的低迷,让2020年本就不景气的新能源车市又蒙上一层阴云。原油价格的下跌导致油价降到了一个夸张的水平,国际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则会促使中国触发地板价,“水比原油贵”的调侃已成为现实,不少因为油价原因考虑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重新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汽车。相较于燃油车,纯电车的优势在于用车成本较低,这么一看似乎新能源车型不再有优势。

但油价从来都不仅仅是影响新能源市场的主要因素,不用说储油量大的高油价低电价的国家,从初衷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立足点本不是为了省油或省钱,而是逐渐严峻的环境问题要求我们降低碳排放。

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长期规划,各大车企制定的燃油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表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宝马暂停传统燃油发动机的研发,转向电驱动和电池;奔驰也官方宣布2022年前旗下的传统燃油车将全部停产停售,所有生产的车型只提供混合动力版或者纯电动版车型。仅凭原油价格下跌就判了新能源行业的可以说相当狭隘。

但原油价格下降对新能源行业有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毕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燃油车的用车成本降低到和电动车差不多的水平时,大家肯定更青睐。当然,我们都知道,原油价格下跌与今年疫情密切相关,国内疫情虽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国外状况却不甚乐观,带来了石油消费的大幅减少,引起油价变动。长期来看,油价不会一直走低,至少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油价必然会回升。

但谁能说这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种驱动力呢?新能源汽车的短板一直都是续航里程的问题,油价下跌也会给各大车企带来危机感,加快出新车、提升续航里程的脚步。技术从来都是在竞争中发展,对手往往是最好的催化剂。

当然还有国家在从中斡旋。本月中旬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启动新一轮充电桩建设,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覆盖多达24个省市。这一举措也是在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带动产业链发展。未来四年,南方电网也将在充电设施上投资251亿元,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为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

虽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面临种种挑战,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破局之道的。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两年延长也证明这个行业还是相当有潜力的。再加上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动车的电池也在不断地突破创新。结束了蜜月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证明自己在市场上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如今新能源汽车对大众来说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看得见的优势才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硬道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