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上涨对MDI的主要原料苯胺的价格有多大影响?

2.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3.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4.《石油真相》: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

5.休斯敦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油价上涨对MDI的主要原料苯胺的价格有多大影响?

1996油价下跌_1996年汽油价格70号

近几年苯胺市场资源充裕,需求不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状态。1995年市场最高价曾达13000元/t,以后一路下滑,到1998年曾降至4900 ̄5300元/t(净水),是近年来少见的低价位,只相当于1990年初的价格水平。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市场逐步好转,化工市场也有所回升。另外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全球经济的增长,我国进出口也大幅增加。因此从去年开始,化工市场有所好转,苯胺需求略有增加,价格回升。今年以来,苯胺销势尚好,价格也处于较高价位,目前市场价为7200 ̄7500元/t。预计下半年苯胺市场将以稳为主,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主要原因是:(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一、我国苯胺产量逐年增加,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现有生产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20多万t。主要生产厂家有吉化公司染料厂,辽宁庆阳化工公司、苏州9395厂、南京化工厂、兰化公司、南化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青岛胶南化肥厂、河南开普化工有限公司。烟台合成革厂等。1999年产量14. 27万t,比1998年增加21.4%。预计今年产量在14万t左右,社会需求量约14万t ,产需基本平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各相关行业对苯胺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各地新增了一批苯胺生产装置,能力大幅增加。新建装置大多采用硝基苯加氢的生产方法,每生产1t苯胺要消耗氢气600多m3, 不少厂家因缺氢不能满负荷生产。另外部分装置陈旧老化,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即便如此,近几年苯胺产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幅度较大。

由于苯胺销价上涨幅度较大,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预计今年产量还会有一定的增加。今年1 ̄3月份已生产2.96万t,同比增加12%。 我国苯胺生产能力较大,若需求大量增加,可靠增产来解决。

二、下半年苯胺需求不会有大的增加

近年来,我国苯胺消费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染料工业上。多时消耗苯胺40%以上,少时则占20%以下,因此染料生产直接影响苯胺市场。苯胺消费构成情况大致是:染料、有机颜料约占苯胺总消费量的17% ̄40%,橡胶助剂、农药、医药、聚氨酯占50%~60%,其他占10% ̄20%。

染料工业是消费苯胺的大户,主要用于酸性染料、碱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色酚AS等70多个品种。近几年染料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出口有限,还有不少进口。另外为保护环境,国家下令关闭了小染料厂,小印染厂等,染料产量没有大的增加。橡胶助剂也是苯胺另一大用户,主要用于促进剂队促进剂队防老剂甲,防老剂丁等10来个品种的生产。近年来轮胎、三带一管、胶鞋等橡胶制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下降,一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橡胶助剂销势平平,产量也没有多少增加。其他耗用苯胺的产品,如对苯二酚、二苯胺、环己胺、二甲基苯胺、1,3,5-吡唑酮、农药、有机颜料等也大多供大于求,由于上述情况,苯胺目前在染料方面销势不旺。

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市场逐步好转。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产销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价格上涨。染料产量1 ̄5月份同比增加18.9%,橡胶助剂产量同比增加22.1%,也等于增加了苯胺的用量。另外苯胺是聚氨醋塑料的原料MDI、TDI的原料,近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发展较快,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是MDI,TDI产不足需,要靠进口来解决。为满足国内需要,近期建成了一批MDI、TDI生产装置,将会增加苯胺的消费量,但是这些装置不少都配套有苯胺生产装置,苯胺产量也会增加。目前我国市场还没有根本好转,苯胺下游产品销势还不旺,下半年需求虽有增加,但估计数量不会太大。

三、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将引起苯胺价格的波动

去年以来苯胺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需求大量增加所致,而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有很大的关系。去年下半年,国际市场原油大幅涨价,苯胺的主要原料纯苯价格也随之上扬,带动苯胺价格攀升。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油价起落变化频繁,频创新高,最高曾达39.5美元/桶。由于沙特又决定增产原油,近日油价又开始回落,但将会维持在25美元/桶以上的价位。我国原油价格已和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将会随国际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后期苯胺价格会相对稳定,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四、苯胺进口减少,对国内市场影响的力度减弱

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苯胺产不足需,要靠进口来弥补,有的年份也有少量出口,总的来说是进口大于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苯胺产量不断增加,进口量呈下降的趋势。近年苯胺进口量见表1。这期间也有部分出口,多时1000多t,少时几百吨,因此对国内市场已无大的影响,预计今年进口还会减少。

综上所述,下半年苯胺市场将以稳为主,价格也不会有大的波动。

表1 近年我国苯胺进口情况 万t

年份 进口量

1992年 2.35

1993年 1.32

1994年 1.19

1995年 1.16

1996年 0.65

1997年 0.55

1998年 0.48

1999年 0.65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1

 1991年,新疆首套14万吨/年乙烯装置落户独山子。刚刚参加工作的薛魁有幸成为新疆第一代乙烯人,他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产技术,他跨岗位、跨工段学习,全面掌握了分离、裂解和压缩三个工段的技术,成为乙烯装置的全能操作手。2003年、2004年,他在中国石油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两连冠”。

 2005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获批开建。在技术资料审查中,他清理出乙烯装置问题近400项,并对裂解气管道取消膨胀节等重大方案性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底,公司实施乙烯优化调整项目,新建一台裂解炉。他白天泡在施工现场,晚上比对技术资料,检查发现多项重大问题并及时优化改进。2019年项目建成,创造了国内同类裂解炉建设周期最短纪录。

 薛魁始终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学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1年,他带领团队认真分析14万吨/年乙烯装置3年的生产数据,提出“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等17条建议,彻底解决了装置“两低一高”生产难题,每年增效近4.5亿元。

 他对百万吨乙烯装置提出“增加裂解炉蒸汽放空管线”建议,在2015年检修开停工阶段,装置减少火炬排放5785吨,首次实现国内大型乙烯装置零火炬排放的绿色开工。

 他独创的“裂解炉精准调节法”极大地延长了轻烃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提高了单炉生产效益,该操作法被命名为中国石油一线生产“十大绝招绝技”,在行业中得到推广。

 薛魁先后撰写、编译了《乙烯装置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林德乙烯开车指导手册》等技术资料,创造性地实施了新员工培训五步法,使大批员工快速成才。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2

 工作29年来,肖刚一直扎根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潜心钻研,在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及人才培养方面贡献突出。

 1996年,新疆油田引进国外大型燃气压缩机用于天然气输送。为了不受制于国外技术,肖刚苦练设备维修基本功,先后取得连杆瓦拆卸工具、活塞环快速安装工具、双层连续工作液压油储罐等25项国家专利,使压缩机维修效率提高30%以上。

 他发明了“压缩机低温启动法”,使故障率由10%降为零,被纳入集团公司十大操作法之一。他主持的课题“压缩机自主维修和配件国产化”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肖刚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团队,带出了以自主运维为“名片”的班组,自主承担压缩机、离心泵、各类调节阀等的维修。2007年冬季保供期间,肖刚和班组成员连续工作36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一台正常情况下需5天完工的进口DPC2804压缩机8000小时保养工作,获得了国外制造厂家的高度赞扬。

 2013年新疆油田成立首个技能专家工作室。作为工作室领衔人,肖刚一方面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一方面发挥工作室各成员的特长,不断总结工作室管理经验,2014年工作室迅速成长为“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在油价断崖式下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下,肖刚带领工作室成员紧盯新疆油田环准噶尔盆地70余个油气站点,服务长达4000余公里的油气骨干输送环网,成为设备疑难杂症的诊断专家。

 肖刚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完成现场技能公关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项,获得油田公司级以上成果2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效4000余万元。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3

 35年前,技校毕业的孙青先走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一名操作工。这30多年,孙青先见证了从小设备到大装置,从小乙烯到大乙烯,伴着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壮大,他也成长为驾驭乙烯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被誉为乙烯裂解炉“炉王”。

 他在操作中反复推敲,总结摸索出“一查看进料偏差,二调整烧嘴火焰,三观察炉管颜色”的裂解炉反应温度三步控制法。采用这种工作法,裂解炉运行周期达到20天设计值,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增经济效益540万元。

 兰州石化24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初期,由于初馏塔的裂解重油黏度较高,且塔釜液面不易控制,致使油洗塔负荷始终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了制约装置生产的瓶颈。

 于是,孙青先开始了自己的钻研。有一次,他在翻阅国内外行业信息时,被一条降低油洗塔浓度确保稳定操作的信息吸引住了。受到这条信息的启发,他大胆提出往裂解油中注入急冷水来改善油洗塔的操作建议。这项建议达到了显著效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设计值。

 孙青先通过参与组织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乙烯装置关键技术难题30多项,获得行业影响的技术成果20多项,15项QC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甘肃省、中国石油表彰,累计创造效益8000万元以上。2016年,他参与了裂解气压缩机GB-201原址更新改造,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月增产乙烯3000吨,装置能耗降至694.2千克标油/吨,下降了近100千克标油/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孙青先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后编写完成《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法》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指导了兰州石化24万吨乙烯/年装置的开车和运行,实现了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创下国产化程度最高乙烯装置开车纪录。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4

 “有难题找徐凯。”在锦州石化公司检维修部门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家口中的徐凯是锦州石化公司检维修车间动设备专业高级技师,是专门解决动设备“疑难杂症”的“机泵神医”。

 每一次装置大修、新装置建设,就如同一次“大手术”,徐凯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不论是泵的吊装、密封安装,还是调整泵体水平度和同心度,有他在现场指导,大家就有了主心骨。经他组织检修后的设备,全部实现了安全可靠运行。

 在串联密封改造、新泵安装过程中,他带领员工调整泵体水平度和同心度,指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串联密封改造系统是否符合设计参数,使改造后的新泵达到安全实用的要求。2014年的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建设中,他带领车间员工圆满完成所有机泵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障了装置按时建成投产,并实现动设备一次开车成功。

 去年深冬的一天清晨,负责含硫污水装置的班长于彦涛打来电话说:“含硫污水装置氨压机卸荷器又发生了卡涩故障!”“我马上去。”徐凯答道。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出现类似故障。此前徐凯分析,是由于压缩机介质中的杂质原因,卡住了卸荷器的调节杆,造成气量调节失效。这期间,他与压缩机厂家积极沟通交流,建议升级卸荷器材质,优化密封结构,以满足生产调节的需求。按照他的想法改造后,故障问题解决,确保了氨压机平稳运行。

 在二催化增压机出现润滑油系统压力低而连锁停机时,他决定延长油路保压时间,通过对增压机润滑油系统加装蓄能器,加长润滑油油压下降的时长,为增压机辅助油泵自启提供充足的时间,合理地避免了油压突然下降而导致增压机停运的故障。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5

 2000年刚参加工作,王尚典就迷上了车工,他疯狂学习、苦练技能,工作仅一年就获得锦西石化公司车工状元桂冠。2004年,他代表中国石油参加全国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一举获得了银奖,被企业树立为“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青年楷模。

 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在2005年发生重大转折。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失去了右手大拇指,被定为四级伤残。

 因为热爱,休养康复的王尚典拒绝了公司安排的清闲岗位,再次站到了车床边。经过疯狂枯燥的练习,王尚典另辟蹊径,用自己的食指指背去代替拇指进行精密测量,那一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2012年,受伤7年后,王尚典以辽宁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战胜了国内众多同行高手,站在了车工冠军的领奖台上。他战胜了自我,获得了“断指铁人”的称号。

 王尚典通过集团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学到了系统的创新方法、新软件应用等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技改革新的思路逐年清晰。他积极参与技能中国行,多次跨行业、跨企业联合攻关,解决生产难题,技改革新能力进一步磨炼加强。近些年,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技改革新、生产难题数十项,《大直径波齿垫磨环工艺的改进》等32项成果获奖,并应用到生产中。2020年是锦西石化公司的大检修年,他用自己的技能服务生产,大检修期间就完成了8项技改创新。

 在生活中,王尚典是个积极、温暖的人,他从事志愿者活动10多年,参与敬老爱孤、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等爱心活动,4名贫困学子在他的资助下顺利考入大学。

 在担任代表期间,王尚典认真履职调研,坚持为基层一线员工发声,坚持为技能人才发声,提出多项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储备的建议。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6

 参加工作28年来,王峰扎根炼化生产一线,他深耕催化裂化专业,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装置平稳、高效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2014年2月28日,装置凝缩油罐液位计引压管突然断裂,王峰仅用13分钟便精准隔离泄漏点,避免事故发生。2019年9月,再生器连续发生跑剂事故,王峰准确判断出跑剂系催化剂中钙含量过高影响旋分工况所导致。公司采纳王峰提出的`大量置换催化剂建议后,装置很快恢复正常。

 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成功解决、避免紧急停工事件8起,排查处置装置大小隐患200余项。他总结提出的“双人双向”确认操作法、“机泵启停优先等级法”等操作经验在多套装置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内外操操作不同步、应急处置中人员安排的优先顺序等问题,为装置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大港石化催化裂化是国内较早应用UOP密闭直连技术的装置之一,操作条件苛刻。王峰优化开工方案,创造性提出“三低一慢”喷油工况,解决了沉降器跑剂难题,为集团公司此类装置提供了宝贵经验。催化烟气脱硫装置投用后,给环保带来极大挑战。他巧动脑筋,提出将闲置的旧设备改为脱氨塔,分离处理氨氮与无机盐,以最小的投入,解决了行业难题,年创效861万元。此外,还先后攻关解决了待生线路流化异常、油浆系统结焦等装置技术难题26个,参与高炉隐患治理等重大技术改造1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累计创效千万元。

 他以“王峰催化裂化技能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提出“导师带徒”和“两师一徒”培训法,推进“一人一策”差异化培训。他组织编写催化裂化开停工、事故处理、生产优化、特阀操作4个系列160个培训课件,开发完善了技能鉴定题库和培训教材。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7

 26年前,宋成立从吉林油田石油技校毕业后,怀揣奉献油田、建设油田的满腔热血,来到扶余采油厂。从普通石油工人成长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宋成立靠的是骨子里不服输的钻劲、韧劲。

 采油工作看起来简单,学起来并不容易,不但要了解地面还要掌握地下。为了弄懂井下工艺结构,他跟着作业小班的工人,从起管柱到下管柱,跟踪作业的全过程。只要有新的措施或工艺投产,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007年,他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大奖——吉林油田公司采油技能大赛第一名。

 油田生产建设中,电力消耗一直居高不下,是制约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寻找技术突破口,宋成立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有一天,他脑海里闪过新想法,立刻组织小组成员做试验。当3个小时的研讨结束后,他看了下手机,是家里母亲打来的,他立刻回电:原来是父亲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宋成立眼含泪水,立刻赶往医院,看到躺在床上的老父亲,心里无比愧疚。父亲没有怨他,相反还在鼓励他:“不要担心我,工作要紧!”就这样,在家人的鼓励下,在同志的帮助下,《PLC电保温自动控制装置》研制成功,可根据环境温度、单井产液量等因素自动开关实现节能,每年可为厂创效300余万元。多年来,他参与的89项创新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创造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

 2020年,他领衔的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工作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连续3次被公司委派担任全国采油工大赛集训队总教练,培训学员5000余人,其中3人获得全国大赛铜牌,6人获得优秀选手,25人获吉林油田公司技术能手。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8

 曹遂军对焊接技能的精益求精,对岗位的专注与执着,使他熟练掌握了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管道下向焊等焊接方法,以及耐热钢、不锈钢、铝、镍、铜、钛合金及异种钢的焊接技术。

 一次合金钢管道焊接时,由于成型要求高,曹遂军太专注于熔池控制,停下来时他才发现,靠近焊道的手指上,被烫起了一个手指般粗的水泡。正因为这股认真劲,他成了领导眼里“最放心”的第一人选,只要遇到难活、急活、新材料、新工艺的焊接任务,领导首先会想到他。在这个过程中,曹遂军的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工作第5年获得公司焊工比赛第1名,并借助企业技能竞赛平台快速成长,先后获得河南省比赛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比赛第二名。

 丰富的技术积累助曹遂军多次解决了遇到的焊接施工难题。公司在某焦化装置焊接时,遇到了复合材料过渡层焊接裂纹和气孔难题,他通过了解焊接参数和施工过程,创造性地采用分段横焊法焊接仰上坡焊缝,效果显著。此外,他带领焊工取得了B塔焊接100%的合格率,高效解决了复合材料过渡层裂纹难题;焊条利用率由70%提升至100%,仅镍基焊条的节约就达到20多万元。他以《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要点与技巧》为标题,参与编著的《焊接技术能手绝技绝活》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结构施工中,他协助制定了厚板高强钢单面V型坡口箱型梁焊接工艺,并对参建鸟巢焊工进行培训,大幅提高了参建焊工的超声检验合格率。

 2011年,中国首次参加在英国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竞赛焊工比赛中,徒弟裴先峰获银牌,取得中国首次参赛奖牌零的突破。曹遂军作为教练,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证书和发文表扬。

;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政府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政府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政府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政府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计划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政府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对政府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假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福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采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采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政府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政府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政府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石油真相》: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

这话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的。与《石油战争》相得益彰《石油战争》的作者威廉·恩道尔在该书中文版前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此言总结了美国的强权哲学,至少是那些躲在幕后决定着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的少数精英人物的强权哲学。无独有偶,《石油真相》的作者童媛春也把基辛格的这番表态放在其著作的前言当中,并说这段上世纪70年代的名言,自其1990年涉入国际石油行业后便深刻地印入脑海。作者对这番话的思考与理解贯穿于《石油真相》当中,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悟出了一个道理:现代人类世界的核心利益构架由现行的国际政治体制所支撑,而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问题,金融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能源问题的核心问题则历史性地选择了石油———这个被人类既恨又爱且离不开的尤物———来构建解决通道。上述问题链条纽带一旦风险失控,人类付出的代价除了金钱就是鲜血,特别是石油行业更是踩着尸骨走到今天。《石油真相》的思路与《石油战争》的逻辑似乎异曲同工,均触及了强权争霸世界的驱动力———对石油的绝对控制。不过《石油战争》一书更偏重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博弈,从国家间的折冲樽俎、刀兵相见中梳理出一条石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脉络,而《石油真相》则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视角出发,引导读者纵览石油工业发展之全貌,并聚焦于国际油价行情大涨大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令读者不再困惑于报纸上那些肤浅而泛泛的解读。解读油价需要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真相》一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在全方位的观察角度上,以苍鹰般的观察力对石油资源进行全角度的审视,为解读油价涨跌的真正原因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践性、建设性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工具。根据作者的归纳,石油资源六元素首先包括资源元素、生产加工元素和服务元素,构成了石油行业中传统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其次还涵盖商贸、物流、金融三个元素。由于很多人将目光只投在前三个元素之上,并以为所有涉及到石油的问题都能从这三个环节找到答案,因此做出了对石油价格的片面解读和预测。而探究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是离不开对后面三个元素的认识与分析的。把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应用于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在作者看来,资源元素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应该看到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石油资源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虽然这种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勘探能力、开采能力、炼油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节能运动的兴起,石油在今后几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满足人类需求应不成问题。此外,生产加工元素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基础环节是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服务元素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商贸元素是套利的冲动来源,物流元素是实现价值的通道。而金融元素令石油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国际投机者通过博弈实现套利,可以说是皇冠上的宝石。回顾整个油价增长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波动的因素就是金融套利因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金融期货市场的虚拟交易量要比实货交易量大出8到9倍(正常范围应在3倍之内),金融套利己使价格规律脱离了原有的供给和库存关系。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国际油价到底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代表的资源供应国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吗?手里有钱就能掌握定价权吗?答案统统不是。《石油真相》提出了“超级经济体系”这样一个概念。人们通常将美国称作超级大国(superpower),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在“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基础之上。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信用体制,二是支付结算体制,三是计价计量体制,四是质量管理体制,五是国际法律保护下的文化导向机制。美国在这五个方面全都处于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受美国利益驱使,并为美国利益服务。事实上,二战后美元在世界上确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特别是1973年美国和中东产油国就排他性地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达成协议,决定了美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前四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一些硬性规则,逼迫没有主导权的群体或国家无奈屈从,但也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隐藏更深、效果更好的则是席卷全球的美国文化。透过美国的消费文化,激发全球消费者参与到与石油相关的一切消费活动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的汽车文化,比较隐蔽的如纸尿裤和瓶装水),迫使全世界离不开石油,也就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美元。由此看来,学会对美国消费文化说“不”,从根本上说其他国家对争取石油定价权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小传童媛春:笔名清华顽童。实战型国际资源学者。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加入美国安然公司,1995年进入美国PVM石油经纪集团,1996年后长期从事国际资源研究、管理、贸易、投资和咨询工作,现任香港联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拥有20多年的石油等资源国际业务发展和开拓经验。倡导在资源领域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研究。《石油真相》童媛春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休斯敦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Houston)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墨西哥湾平原的上部,距离墨西哥湾80公里,海拔49英尺(14.94米)。

大休斯敦地区(包括周围6个县),面积为8778.31平方英里,人口约有422万(1995年底估计数字);休斯敦市区面积为596.11平方英里,人口为163万多(1992年美国联邦统计局数字)。主要为白人、黑人、墨西哥裔人,其中墨裔人口近年来增长很快。

休斯敦市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O.7℃,年平均降雨量为l.224毫米。夏季热而潮湿,33℃以上气温达94天。全年日照期为188天,每年7至11月多飓风。

1986年4月2日,休斯敦与中国广东省的深圳市结为友好城市

15O多年前,休斯敦地区是卡伦卡娃印第安部落的居住地。1836年,地产商艾伦兄弟购下2,69O公顷土地开发建市,他们以当时的得克萨斯共和国总统山姆·休斯敦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休斯敦由此得名。1837~184O年,休斯敦市曾为得克萨斯共和国的首都。1845年,得克萨斯被并入美国成为一个州。本世纪初,休斯敦地区发现石油,资本家蜂拥而至,休斯敦市经济迅速围绕石油工业发展起来。1914年,休斯敦市挖通了连接墨西哥湾的8O公里海运航道,建立了休斯敦港。4O年代,制药、医疗事业发展较快,成立了日后极富盛名的医疗中心。二次大战以后,石化工业、炼油工业沿海运航道两岸发展迅速。

6O年代初,美国最大的宇航中心——约翰逊宇航中心在休斯敦市建立。7O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斯敦市凭借有利条件成为“世界能源之都”。但由于198O年美国经济衰退,油价下跌等原因,休斯敦市经济严重受挫,失业率一度高达1O%。此后,休斯敦市致力于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向多样化发展,使其经济在8O年代有所恢复和发展。进入9O年代以后,在美国其他地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休斯敦市经济的增长势头仍然不减,已逐渐成为美国高技术中心之一。

1994年,大休斯敦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373.O6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运输业和矿业的产值占了75%以上。休斯敦市的制造业在全美位列第7,零售业位列第11。1997年,该地区提供了176万个职位。

休斯敦是一个主要的大企业中心。在全美5OO家最大公司中,有15家的总部在休斯敦(包括全球5OO家最大公司中的5家)。而其余许多大公司也把它们的美国总部设在了休斯敦。此外,根据1995年《幸福》杂志公布的1OO家增长最快公司中有三家以休斯敦作为大本营。这些排名是依据最近几年的销售与利润增长来评定的。

1994年,休斯敦市的制造业产值达218.75亿美元,占大休斯敦地区生产总值的15.9%。主要产品包括化工品、汽油、非电力机械、油田设备、食品和金属产品等。

休斯敦市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中心。在开采、加工、运输、市场开发、服务、供应及技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一条长达几千英里的管道沿着得克萨斯湾海岸把20O多家化学工厂、提炼厂、盐加工厂及蒸馏厂等连接起来。据统计,1994年经休斯敦港出口的塑料初级产品达93.2万吨。全美1OO家最大能源公司中有28家的总部设在这里,此外还有5000多家公司从事与能源相关的业务。休斯敦市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全世界最大的5O家银行中有近4O家在此设立分行或代表处。

休斯敦地区拥有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现有20家大公司在《财富》杂志500强中榜上有名。其陆上交通十分便利,有14条铁路主干线向外辐射,是美国最繁忙的铁路货运中心之一。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两条主要州际公路在这里交汇。休斯敦的三个机场组成美国第四大机场系统。布什国际机场是美南地区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4家客运公司和11家货运公司在这里经营业务,客运航线连通110个国内站点和五大州22个国家的50个国际站点。休斯敦港是美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港,是美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门户,港口总吞吐量居全美第一。

金融中心之一。大休斯敦地区汇集了629家商业银行,220家信贷机构,659家抵押业务机构以及905家证券交易机构。2001年,服务业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304亿美元)的五分之一。

休斯敦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70多个国家在休市设立了领事馆或名誉领事,其领团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

休市劳动力资源素质较高,成年人中有四分之一受过四年以上的高等教育。 休斯敦地区共有40多所高等院校。成立于1912年的莱斯大学是美国的著名私立学府。1996年该校化学系两位教授因发现碳60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就设在该校。

休斯敦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它是全美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的芭蕾舞团(休芭组建于1955年,系全美五大芭蕾舞团之一)、歌剧院(亦系全美五大歌剧院之一)、交响乐团和话剧院(艾利话剧院创建于1947年,1996年曾获托尼最佳地方剧院奖)并全年进行演出的城市之一。休市剧院观众席总数仅次于纽约,居全美第二。市博物馆区每年吸引参观者达上百万人。在体育方面,休斯敦火箭队(篮球)、太空人队(棒球)、得克萨斯人队(橄榄球)名扬全美。每年二月举行的牧人竞技比赛极具美南特色,在此期间进行的牲畜交易会在世界上同类交易会中规模最大。

大休斯敦地区有54家广播电台,16家电视台。《休斯敦纪事报》是休市主要报纸,已有百年历。

美国休斯敦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是德州Texas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大的综合性学府,属于研究型大学。休斯大学坐落在休斯顿市中心,有75年历史,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是德州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研究多样性,著称于全美。校园面积达548英亩,约有学生35,000人。12个学术学院,涵盖278个学科。该校教学质量优异,本科教育生源优异,本科生入学SAT成绩平均为1281。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重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设有40余个研究中心,并与300余家政府和个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诸多实习机会,在超导电性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教育,石油勘探,虚拟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专业:财经类、法律、工程技术、管理、环境、建筑、教育、理科、旅游、农林类、人文艺术、社科类、生物、体育、新闻传播、信息科学、医学、语言、自然科学。

地理环境

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 简称UH)位于美国南部徳克萨斯州休斯顿市。休斯敦大学在德州Texas的东南部,离休斯敦市中心仅需几分钟的路程。休斯顿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约四百万,举世闻名的美国宇航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医疗中心坐落在该市南部。休斯敦还是美国石油化工中心,享有“世界能源之都”的美称。休斯顿港口是美国第三大港口(世界第六大),该港口的外贸吞吐量为全美第一。以康柏电脑为龙头的高科技及及生化技术企业也在蓬勃兴起。2001年,休斯顿有22家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列入世界500强。地处坦荡的沿海平原,河湖众多,平均海拔仅15米。气候暖湿。

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Houston)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墨西哥湾平原的上部,距离墨西哥湾80公里,海拔49英尺(14.94米)。

大休斯敦地区(包括周围6个县),面积为8778.31平方英里,人口约有422万(1995年底估计数字);休斯敦市区面积为596.11平方英里,人口为163万多(1992年美国联邦统计局数字)。主要为白人、黑人、墨西哥裔人,其中墨裔人口近年来增长很快。

休斯敦市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O.7℃,年平均降雨量为l.224毫米。夏季热而潮湿,33℃以上气温达94天。全年日照期为188天,每年7至11月多飓风。

1986年4月2日,休斯敦与中国广东省的深圳市结为友好城市。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史

15O多年前,休斯敦地区是卡伦卡娃印第安部落的居住地。1836年,地产商艾伦兄弟购下2,69O公顷土地开发建市,他们以当时的得克萨斯共和国总统山姆·休斯敦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休斯敦由此得名。1837~184O年,休斯敦市曾为得克萨斯共和国的首都。1845年,得克萨斯被并入美国成为一个州。本世纪初,休斯敦地区发现石油,资本家蜂拥而至,休斯敦市经济迅速围绕石油工业发展起来。1914年,休斯敦市挖通了连接墨西哥湾的8O公里海运航道,建立了休斯敦港。4O年代,制药、医疗事业发展较快,成立了日后极富盛名的医疗中心。二次大战以后,石化工业、炼油工业沿海运航道两岸发展迅速。

6O年代初,美国最大的宇航中心——约翰逊宇航中心在休斯敦市建立。7O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斯敦市凭借有利条件成为“世界能源之都”。但由于198O年美国经济衰退,油价下跌等原因,休斯敦市经济严重受挫,失业率一度高达1O%。此后,休斯敦市致力于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向多样化发展,使其经济在8O年代有所恢复和发展。进入9O年代以后,在美国其他地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休斯敦市经济的增长势头仍然不减,已逐渐成为美国高技术中心之一。

1994年,大休斯敦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373.O6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运输业和矿业的产值占了75%以上。休斯敦市的制造业在全美位列第7,零售业位列第11。1997年,该地区提供了176万个职位。

休斯敦是一个主要的大企业中心。在全美5OO家最大公司中,有15家的总部在休斯敦(包括全球5OO家最大公司中的5家)。而其余许多大公司也把它们的美国总部设在了休斯敦。此外,根据1995年《幸福》杂志公布的1OO家增长最快公司中有三家以休斯敦作为大本营。这些排名是依据最近几年的销售与利润增长来评定的。

1994年,休斯敦市的制造业产值达218.75亿美元,占大休斯敦地区生产总值的15.9%。主要产品包括化工品、汽油、非电力机械、油田设备、食品和金属产品等。

休斯敦市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中心。在开采、加工、运输、市场开发、服务、供应及技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一条长达几千英里的管道沿着得克萨斯湾海岸把20O多家化学工厂、提炼厂、盐加工厂及蒸馏厂等连接起来。据统计,1994年经休斯敦港出口的塑料初级产品达93.2万吨。全美1OO家最大能源公司中有28家的总部设在这里,此外还有5000多家公司从事与能源相关的业务。休斯敦市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全世界最大的5O家银行中有近4O家在此设立分行或代表处。

[编辑本段]科研与教育

休斯敦强大的完善而良好的教育体系。得克萨斯州医学中心、约翰逊太空中心以及主要的大学令休斯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休斯敦以生物、医学、海洋和太空研究而著称。该市的得克萨斯州医学中心成立于1943年,占地60O英亩,由41个非赢利性机构组成,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最有名气的医学中心之一。该中心在癌症和心脏研究方血最为着名。医学中心每年预算4O亿美元,共有各种工作人员51,000人。其作为医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在1994年招收了18,000多名学生,54,000名医学专业人员在此完成了短期课程及再培训课程。超过12,000个义务工作者参与了中心的工作。每年约42O万名病人曾在这里看病,其中15,0OO名是外国人。

休斯敦的生物技术发展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现在,这项技术不但令休斯敦市走在了工业发展的前头,同时还增加了休斯敦市经济的多样性。生物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有医疗、农业、化工、环境保护和消费品等。休斯敦发展生物技术有三个关键;得克萨斯州医学中心、进行研究的大学和医学院,以及参与完全商业化的开发生产商。休斯敦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突出发展吸引了59家在得克萨斯州注册的生物公司(共131家)在此落脚。1993年和1994年的生物科学国际会议都在休斯敦市召开。

休斯敦也是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美国7O多家海洋研究机构有一半在这里设立总部,另一半在这里设有办事处。至少有1,5OO家休斯敦公司活跃于此领域。

约翰逊太空中心于1962年成立,当时投资超过12亿美元。其坐落在休斯敦市区25英里外,占地1,62O公顷。作为美国航天局(简称NASA)最大的研究和发展机构,1994年的财政预算达23亿美元。1995年,JSC雇佣了近3,300名工作人员,其中64%从事科学或工程研究。

[编辑本段]文化与休闲

休斯敦是美国几个能拥有本地公司表演戏剧、芭蕾、歌剧和交响乐四种主要艺术的城市之一。休斯敦丰富多彩的演艺界获得了来自公众以及专业团体的大力支持。这些团体包括:休斯敦文化艺术委员会、艺术基金和休斯敦市政艺术委员会等。而休斯敦还为文化活动提供了许多表演场地,其中有Wortham剧院、杰西(琼斯厅)、Alley剧院以及能容纳3O36人的音乐厅等。

[编辑本段]地理与人口

休斯敦市是哈里斯县的首府, 是得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 也是全美第四大城市。该市位于得州东南墨西哥平原上部,距墨西哥湾80.45公里,海拔14.93米。市区总面积1,59公里,人口约195万。近年来,休市西裔人口增长很快,目前总数已超过白人,占休市总人口的37%, 白人比例为31%,黑人25%,亚裔约5%。哈里斯县境内有大小城市共29个。大休斯敦地区包括哈里斯、钱伯斯和加尔维斯顿等8个县,总面积22,733.7平方公里,人口约467万。

150多年前,休市地区是卡伦卡娃印第安部落的居住地。1836年,地产商艾伦兄弟购下26.9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建市。同年,山姆·休斯敦将军率领得克萨斯军队击败墨西哥人,取得决定得克萨斯独立的圣哈辛托战役的胜利。艾伦兄弟即以休斯敦命名新城。1837年至1840年,休斯敦曾为得克萨斯共和国的首都。

人口统计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休斯敦的人口有195万3631人,分布在71万7945户,和45万7330个家庭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1.8人。住家单位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1.1单位,共有78万2009单位。种族分布为49.27%白人、25.31%黑人、0.44%印第安人、5.31%亚裔、0.06% 太平洋岛屿裔、16.46%其他、3.15%两个以上混合。

在71万7945户内,33.1%住有18岁以下儿童,43.2%为夫妇同住,15.3%为女性户长无男性配偶,剩余以上独自居住。平均住户规模为2.67人,平均家庭规模为3.39人。

该城人口中18岁以下占27.5%,18-24岁11.2%,25-44岁33.8%,45-64岁 19.1%,65岁以上8.4%。平均年龄为31岁。男女比例为每100女性比99.7男性。18岁以上则为每100女性比97.8男性。

住户平均收入为3万6616美元,家庭平均收入为4万0443美元。男性平均收入为3万2084美元,女性为2万7371美元。该城人均收入为2万0101美元。19.2%的人口与16.0%的家庭低于贫困线。26.1%的18岁以下人口和14.3%的65岁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编辑本段]经济情况

本世纪初,休斯敦地区发现石油,资本家蜂拥而至,休市经济围绕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14年,休市挖通了直通墨西哥湾的40.22公里海运航道,建立了休斯敦港。40年代,制药、医疗事业发展较快,建立了日后极富盛名的得州医学中心。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化工业、炼油工业沿海运航道两岸发展迅速。6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宇航中心约翰逊宇航中心在休市建立。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市石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之获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称号。8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油价下跌等原因,休市经济严重受挫,失业率一度高达10%;此后,休市致力于改变单一石油工业的经济格局,向多样化发展,经济大有起色,并逐渐成为美高技术中心之一。二十一世纪伊始,“9.11”事件及接连不断的大公司财计管理问题对休市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休斯敦是美国能源和石化工业中心。这一地区集中了5000多家与能源相关的公司。全美油气上市公司前200强中,有45家总部设在这里。目前,得州湾地区每天可炼原油330万桶,占全美国的21.1%,占全得州的85.1%。该地区初级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5%。全美48%的乙烯和66%的环氧树脂都产自这一地区。休斯敦石化产品年出口额接近28亿美元。

休斯敦是世界著名的太空城。 位于市中心东南40.23公里处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始建于1961年,占地6.5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19,000人(包括近100名宇航员),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管辖的9个宇航中心之一,担负着设计和制造航天器、选拔和训练宇航员、策划和指挥载人太空飞行、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等多项任务。1969年7月20日,该中心成功地指挥了人类首次登月之旅。现在,该中心控制室是国际空间站的地面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整个空间站的操作和安全运行。

休斯敦的得州医学中心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中心之一。该中心占地2.84平方公里,由42个医疗机构组成,共有床位6,041张。2000年到该中心就诊的病人达到540万次,其中专程从国外来此寻诊的国际病人有19,307位。该中心在癌症和心脏研究方面最为著名。自1995年以来,该中心共获得联邦科研拨款22亿美元。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休斯敦地区拥有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现有20家大公司在《财富》杂志500强中榜上有名。其陆上交通十分便利,有14条铁路主干线向外辐射,是美国最繁忙的铁路货运中心之一。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两条主要州际公路在这里交汇。休斯敦的三个机场组成美国第四大机场系统。布什国际机场是美南地区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4家客运公司和11家货运公司在这里经营业务,客运航线连通110个国内站点和五大州22个国家的50个国际站点。休斯敦港是美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港,是美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门户,港口总吞吐量居全美第一。

金融中心之一。大休斯敦地区汇集了629家商业银行,220家信贷机构,659家抵押业务机构以及905家证券交易机构。2001年,服务业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304亿美元)的五分之一。

休斯敦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70多个国家在休市设立了领事馆或名誉领事,其领团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

休市劳动力资源素质较高,成年人中有四分之一受过四年以上的高等教育。 休斯敦地区共有40多所高等院校。成立于1912年的莱斯大学是美国的著名私立学府。1996年该校化学系两位教授因发现碳60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就设在该校。

休斯敦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它是全美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的芭蕾舞团(休芭组建于1955年,系全美五大芭蕾舞团之一)、歌剧院(亦系全美五大歌剧院之一)、交响乐团和话剧院(艾利话剧院创建于1947年,1996年曾获托尼最佳地方剧院奖)并全年进行演出的城市之一。休市剧院观众席总数仅次于纽约,居全美第二。市博物馆区每年吸引参观者达上百万人。在体育方面,休斯敦火箭队(篮球)、太空人队(棒球)、得克萨斯人队(橄榄球)名扬全美。每年二月举行的牧人竞技比赛极具美南特色,在此期间进行的牲畜交易会在世界上同类交易会中规模最大。

大休斯敦地区有54家广播电台,16家电视台。《休斯敦纪事报》是休市主要报纸,已有百年历。

[编辑本段]休斯敦太空城

闻名遐迩、规模宏大的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东南35公里的克利尔湖畔,建于1962年,占地656公顷。由于有了这个中心,素有“世界石油之都”之称的休斯敦,又获得了“太空城”的美誉。

[编辑本段]航天科技中心

航天中心是美国载人航天飞机的研发基地和载人太空飞行基地及操作、控制中枢,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也是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主要航天中心之一。该中心以已故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名字命名,于1961年启用。它由研究中心、指挥中心、宇航培训中心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有工作人员1.5万多名,其中工程师和科学家占70%。

克里斯·克拉夫特飞行控制处为该中心的心脏机构。中心内设有模拟训练馆、航天环境模拟实验馆、宇宙飞船轨道运行训练馆、月球样品馆和控制中心馆等。此外,中心还有两套“太空实验室”训练设备,负责载人航天飞行、设计宇航飞机和训练宇航人员等工作,并直接负责指挥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发射场的航天活动。约翰逊航天中心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69年,美国“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就是从这里首次飞向天外登上了月球。“太空实验室”以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等都曾在这里工程师的遥控下遨游太空。至2002年10月,该中心已指挥了15次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和46次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