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的种类和功效-润滑油基础油价格走势特点
1.润滑油基础油最好的是哪个?
2.假机油产业链调查:车主真假难分辨,如何用上“放心油”?
3.兼价与高品质的润滑油区别
4.基础油和润滑油的区别在哪
润滑油基础油最好的是哪个?
现在最好的基础油也就PA基础油了吧,清洁性很好,现在还是用PAO基础油的也就GT魔力红和嘉实多了,但是嘉实多被国产了之后,品质就下降了很多,PAO的含量从百分之五十降到了百分之二十。GT魔力红还是坚持在用的,清洁性好了,各项性能就都不会差。其他品牌差不多就是用的三类油,比起PAO那是差的远了。
假机油产业链调查:车主真假难分辨,如何用上“放心油”?
[汽车之家?行业]?作为车主,你是否担心过买到假机油。如同莆田假鞋,假机油在中国,已成为一项产业。随着技术日益“精进”,假机油越来越难被识破。除非发动机自己能开口:“兄弟,今天这机油,味道不太对”,你几乎没有办法,看穿那些高仿的“A货”。
电商网购发展,也没能让假机油收敛。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十余起假机油案告破。原本应隐藏于黑暗的假货,为何屡禁不止;甚至在正规渠道,也堂而皇之销售?◆?小作坊里的“黑色生意”
暴利,是假机油的核心动力。一个简陋的作坊,几台肮脏的机器,就能造出价值百万、甚至上亿的产品。假机油很赚钱,但到底有多赚,似乎没人能说清。 机油产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油、添加剂、包装。一罐假机油能赚多少,取决于这三块成本能降到多低。从生产过程看,造机油不难,造好机油难,这给了者很大空间。 基础油是机油的“底料”。通常我们说的矿物油、全合成、PAO,都是指基础油类型。一罐好机油,首先要有好的基础油。 机油企业众多,但多数不具备基础油生产能力。基础油属于石油工业衍生品,一般从原油提炼,或者从天然气合成。除了美孚、壳牌、嘉实多、长城、昆仑这些企业,本身就是石油巨头;多数企业,只能依靠采购。 中国是基础油进口大国,每年基础油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0倍以上。据海关统计,2020年1-5月,中国基础油进口总量96.98万吨;出口量仅0.85万吨。进口总额6.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63亿元),平均每吨约4600元。 从国内采购,价格类似。中国润滑油网显示,150N(Ⅱ)基础油(一种二类基础油)价格在每吨4000-7000元之间。更高端的三类基础油、PAO全合成基础油,采购价格则在每吨1-3万元左右。 部分者,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会选择废油回收、走私油等来路不明的渠道。2019年,广州增城破获的某假机油案嫌疑人交待,通过废机油提炼,一吨“底料”成本不到600元。 添加剂是机油的“调料”。机油中,添加剂含量通常在1%-25%之间。基础油决定了机油的粘度、倾点(低温流动性)等物理性能;添加剂,则赋予机油清洁、抗氧化等“特殊能力”。添加剂,是好机油的“秘方”。 一款机油中,可能用到的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清净剂、抗氧剂、黏度指数改进剂等十余种。多数企业,并不具备添加剂生产能力。添加剂是机油的“芯片”,涉及分子层面物质合成,部分添加剂合成,技术难度很高。 目前,全球添加剂市场被路博润(Lubrizol)、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Oronite)、雅富顿(Afton)四大巨头把持,合占全球市场份额约85%。国内上海海润、中石油兰州、锦州石化等企业,也具备添加剂生产能力,但多以单剂为主,部分关键技术,仍然没有突破。据海关资料统计,2018年,中国机油添加剂市场规模约167亿元,其中72%为进口。 根据配方不同,高端机油和低端机油,添加剂成本可能相差数十元。添加剂采购价格一般在每吨5万元左右,为了省钱,假机油可能少添或者不添。广东肇庆一位假机油生产者表示,不用算添加剂价格,美孚、嘉实、壳牌,你要什么,他调什么。“SN级别的5W-40我们都能做,广州有几个客户都是从我这里拿货。” 对于假机油,包装成本可能比油更高。有假机油生产者表示,由于“美嘉壳”更新了包装,现在技术还没跟上;加上“查得严”,广州好几家包装厂暂时都不做了。 为了防止,“美嘉壳”一直在升级防伪技术。比如壳牌最新包装,用了3D立体光变效果、四维全息图案、双层防伪二维码等多重手段,使成本和难度持续升高。一家广州的包装厂表示,他们那里还有货,但价格比较高:嘉实多金嘉护42元/件;美孚速霸62元/件。 一瓶4L装机油,重量约3.6kg,一吨原料可以灌装287桶。由此估算,假设做一款高仿美孚速霸1000,5W-30机油,基础油成本约13.6元,添加剂成本约26元,加上包装62元,总成本约101.6元。 美孚官方旗舰店,该产品售价268元,毛利率接近164%。真正的者,成本只会更低。低难度和高利润,使机油趋之若鹜。◆?正规渠道也被“污染”?
流通环节,假机油更加隐蔽。真假难辨的线上渠道,鱼龙混杂的汽配商城,都是假机油滋生的土壤。甚至有观点认为,正规渠道也在售假。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美嘉壳’,7成以上都是假货。甚至一些官方授权经销商,也真货假货混着卖”。 这一类观点认为,由于正品机油渠道利润不高,真假货源掺着卖,才是机油经销商的“财富密码”。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访谈时表示,正规渠道确实存在流入假货的风险,但规模和比例无法评估。 上汽车享家渠道经理孙晓介绍,“美嘉壳”经销商利润,一般在15%-30%。相比之下,部分国产品牌利润反倒较高,基本在100%以上。 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车经销商,给我们看了一份价格表。他从代理商手里拿货,4L装美、嘉、壳,正品单件毛利在百元左右。但他也表示,加上店面和人工成本,正品机油利润确实不高。 “如果进假货,成本会比正品批发价低30%-50%”。维保店用假机油,如果是高仿假货,一般消费者也看不出来。高收益、低风险,假机油成为部分经营者的选择。 但总的来说,正规渠道,仍然是避免假货最有效的手段。正规渠道,比如大型电商平台、线下连锁商超,重视的是品牌长期发展,售假机会成本、法律风险很高。这些企业不会主动售假。 途虎养车采销高级经理袁放介绍,为了防止假货,途虎养车和壳牌、美孚等厂家建立了直接合作,并推出“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为防止假货增加屏障。 官方渠道售假,更大的可能,是“官方渠道”本身是假的。一位深圳商家,对我们自称是美、嘉、壳授权经销商,可以从工厂直接发货。但壳牌官方表示,并不会向消费者直接发货。嘉实多授权经销商列表里,也查无此人。这样的渠道,自然大概率会买到假货。 近年来,线上渠道占比越来越高,但线上也不是防范假货的灵丹妙药。有些时候,线上渠道反而让假机油更容易流通。 每个电商平台,你都能搜到大量同款,但价格远低于官方旗舰店的机油。以壳牌喜力HX7?5W-40,4L装为例,同一款产品,在壳牌天猫旗舰店售价398元;而在另一家店售价仅199元。这样的机油是不是正品,答案不言自明。 理性的消费者,或许不会去买这些商品。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线上渠道,反而能更容易采购假货,转手轻松赚取高额利润。◆?如何根治的“土壤”
作为商品,假机油堪称“完美”:成本不高、利润不低、难度不大、风险很小,无论还是售假,都是一笔“好生意”。 对消费者来说,假机油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法知道他的下限有多低。正品机油1万公里保养一次,假机油可能只能跑3000公里。如果是废油提炼,对发动机会有更大伤害。 现在的假机油,冒牌“A货”已成为主流,一两万公里,或许车主都意识不到差别。这就像一种慢,危害缓慢而深入。金色的机油在齿轮间奔涌,黢黑的积碳一点点沉淀;只有当发动机出现异响、磨损时,你才会意识到,“xx,原来买到了假机油”。 越是慢,越难以根治。假机油不仅侵害消费者利益,更会扭曲机油产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假机油问题,也不可能靠一日之功。从根本上说,国内假机油泛滥,与国产机油技术偏弱有关。导致产品定价权被国外巨头掌握,使机油行业整体价格偏高,给者巨大的利润空间。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打破机油技术壁垒,把整体价格拉低。就像小米手机出现前,国产手机山寨泛滥。当山寨产品没有了利润,自然会逐渐退场。 打破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两块,一是添加剂,二是技术标准。润滑油测试高级工程师金成良举了个例子,某款添加剂国内实现自主生产后,价格直接由每吨8万元腰斩为4万元。添加剂在机油中占比不高,但成本不低;国产没有替代,价格就居高不下。 机油技术标准,目前由美国API(美国石油协会)、欧洲ACEA(欧洲汽车制造协会)主导。一些国内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拿到欧美认证后,反过来在国内卖高价。这正是国内机油技术偏弱,导致的市场乱象。 想打破技术壁垒,短期并不容易。添加剂方面,国外巨头有上百年历史,短期内难以赶超;机油标准与发动机息息相关,发动机技术不能突破,就很难掌握机油标准的话语权。 技术提升是一项长期事业,短期来看,治理假机油,还是要依赖监管。中国汽车后市场,一直有“散、乱、小”的特点,及销售环节隐蔽且分散,客观上增加了打击难度。导致在生产环节,很难进行全面的治理。 相较之下,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可能更容易产生效果。一方面,正规渠道相对集中,保证这些渠道没有假货,消费者能放心购买,会压缩假机油市场;另一方面,要发挥消费者监督力量,建立清晰的投诉渠道和赔偿机制,对售假行为形成震慑。◆?结语
治理假机油,确实不容易。如果不从“土壤”入手,有害的“杂草”永远也除不完。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机油和后市场的混乱局面,与车市发展并不匹配。如何让车主用上放心油,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文/汽车之家?蒋平平)兼价与高品质的润滑油区别
首先从成本来说:廉价润滑使用的基础油多为一类或二类基础油(即矿物油),添加剂的质量也较次,高品质量的润滑油多使用三类或四类基础油(合成油)。成本方面当然是三四类基础油高于一二类。
一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一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二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一类基础油。
三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二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三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一类基础油和二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三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四类基础油为聚α-烯烃(PAO),即传统意义上的全合成。
所以从基础油角度说四类>三类>二类>一类。
从性能上说,三四类特别是四类全合成油的对比一二类矿物油的优点在于:
(1)极佳的黏温性和低温流动性
合成型机油比矿物油黏度指数高,黏度随温度变化小。在高温黏度相同时,大多数合成油比矿物油的倾点(或凝点)低,低温黏度小。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形成,达到保护发动机的目的。因此,可以减少汽车在低温启动时的能耗,延长蓄电池寿命;同时,由于润滑油流到摩擦表面需要的时间短,可以减少发动机部件在启动时出现的干磨损现象,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2)高温抗氧化性强
合成油的热氧化安定性能远较矿物油型机油好,即因氧化而产生酸质、油泥的趋势小,在各种恶劣操作条件下,对发动机都能提供适当的润滑和有效的保护,因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机油在长期使用期内的性能稳定性。
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合成油因为使用期限比矿物油长很多,因此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很多。
(3)蒸发损失低
合成油一般是一种纯化合物,沸点范围较窄,其蒸发损失远较矿物油低,可以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以及延长催化转换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与传统矿物油型机油相比,合成机油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抗辐射性好及油膜强度高和泡沫少的特点。因此,一般高档车都选择合成机油。
基础油和润滑油的区别在哪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与添加剂组成的成品,基础油占润滑油的90%左右,基础油分5类:1,2,3类都是矿物基础油 数字越大质量越好,4类基础油是PAO,全合成机油用的基础油。5类是酯类油基,用于高端机油,如赛车用油,望采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