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粮食石油价格走势图-俄罗斯粮食石油价格
1.乌克兰和俄罗斯粮食产量
2.苏联时期的粮食几乎全靠进口,为何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
3.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俄罗斯为何能从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
4.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乌克兰和俄罗斯粮食产量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小麦、大麦贸易中有着重要影响,2021年,两者在这两个品种上的出口量总计占全球比例均超过30%,对全球小麦、大麦贸易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除了玉米和大麦较多地从乌克兰进口之外,我国目前从两国进口粮食比例较低。
小麦
俄罗斯和乌克兰有广袤的黑土地,在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中上游等地很适宜种植小麦,除了土壤条件,中高纬度地区光照时间长并且温度在14℃~16℃之间,很适宜春小麦生长。而且因为土地连片,可以很方便使用机械化耕作。
俄国重视农业发展,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都有提高,在汇率下跌等刺激下,近十年小麦出口增长一倍以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21年,俄罗斯小麦产量8199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77618万吨)的10.56%,乌克兰产量2903万吨,占比3.74%。
因为本国消费有限,两个国家出口份额远远超过产量份额。
2021年俄罗斯出口小麦4249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1.99%,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出口2036万吨,占比10.54%。两国总计出口6285万吨,占比32.5%。乌克兰出口量与澳大利亚、美国等相当。
根据Trade Map数据,2020年俄罗斯小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埃及(占比22.69%)、土耳其(21.29%)、孟加拉(5.16%)。2020年乌克兰小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埃及(占比16.99%)、印度尼西亚(15.11%)、孟加拉(8.2%)。
我国年进口小麦不到1000万吨,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家进口的小麦量非常少,传统上,我国主要进口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小麦,总计占比82%左右。2020年,法国曾取代澳大利亚,当年法国对中国出口了254万吨小麦。2021年中国成为法国小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但由于中澳之间的小麦贸易恢复,自法国进口同步减少。
2021年,从俄罗斯运往中国的小麦仅为5.5万吨,价值1300万美元,大麦为9.4万吨,价值2300万美元。
大麦
俄乌在大麦这个品种上也颇为重要。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麦产量分别为1750万吨和1020万吨,总计占全球大麦产量(14579万吨)的19%。出口方面占比更重,乌克兰出口600万吨,俄罗斯出口450万吨,两者占比超过30%。根据Trade Map数据,2020年乌克兰大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中国(53.52%)、沙特阿拉伯(14.8%)。2020年俄罗斯大麦主要出口目的国为沙特阿拉伯(57.15%)、约旦(8.44%)。我国大麦进口主要作为饲料用粮。
玉米
2021年俄罗斯玉米产量1487万吨,乌克兰3857万吨,两国累计占全球的4.5%。
出口方面,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2021年出口量3161万吨,占全球全年玉米出口(18757万吨)的16.85%。美国排第一(6160万吨),巴西、阿根廷次之,分别为4300万吨和3900万吨。俄罗斯出口量不大,为526.6万吨,占比2.8%。两者总计出口3687.6万吨,全球占比19.65%。
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量比较大,占乌克兰出口量的28.31%。2021年,我国全年进口玉米2835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了近70%,近2000万吨。自乌克兰进口了823万吨,占比近30%。自俄罗斯进口不足9万吨。
在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方面,俄乌两国的影响有限。2021年,俄罗斯大豆产量425万吨,乌克兰311万吨,总计736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37286万吨)不到2%,出口比较有限。
苏联时期的粮食几乎全靠进口,为何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
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粮食的供应曾经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从华约国家进口。但是俄罗斯在沙俄时期曾经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但是到苏联时期,苏联的粮食出口却基本上彻底消失了。之所以回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俄罗斯本身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所以俄罗斯本身其实不缺粮食。其次就是苏联时期进行过非常多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整个苏联的土地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
首先就是俄罗斯本身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所以俄罗斯本身其实不缺粮食。要知道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实际上国土面积最大的,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其实有非常多的土地可以进行种植,而且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发达的工业能力,可以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种植,这也是现在的俄罗斯能够大量出口粮食的根本基础。
其次就是苏联时期进行过非常多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整个苏联的土地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苏联在战争时期,国土被入侵,而且经过了战火。要知道肥沃的土地产量非常高,但是如果经历过战火,在炮弹轰炸,火焰烧灼之下,就会让土地变成焦土,这种焦土是无法种植任何粮食的。而且二战之后,苏联国内的男丁大量减少,剩下的老弱病残也没有太多劳动的能力。
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说这种制度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还是因为这种制度的约束下,每年产出的粮食出去自己的口粮和第二年的种子之后,剩下的粮食都要上交给国家。这就造成了不管你如何进行劳动,每年获得的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瞬间降低。
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俄罗斯为何能从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
在几十年前的苏联时期,他们的粮食主要是依靠进口,但是到了现在的俄罗斯,他们成了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有着天然的地理环境种植小麦,再加上现在全球变暖,就更加利于俄罗斯种植小麦了。
在很多年以前,俄罗斯的农业并不是很发达,甚至还是粮食的进口大国。导致以前的俄罗斯主要依靠进口粮食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气。,俄罗斯的纬度都是很高的,所以气温都非常寒冷,因此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在俄罗斯如此大面积的土地上,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是很少的。因为要发展农业的话就需要大量的热量,而这就是以前俄罗斯不能提供的,但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后就不一样了。
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地形都是非常平坦的,有着非常宽阔的耕地面积,还有着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所以说如果让俄罗斯有了足够的热量,那么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而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就为俄罗斯提供了这个机会。
一直到了2019年底,根据俄罗斯农业方面的报道,俄罗斯的粮食出口量超过了四千万吨,其中小麦的出口量就达到了三千万吨,俄罗斯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同时俄罗斯农业方面还预测,2020年的上半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会超过一亿吨,其中小麦的产量会超过七千万吨。而能出口的粮食总量将达到五千万吨左右,其中小麦将达到四千万吨。
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农业将会持续的发展。
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消费者花在食品上的开支明显增加。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
2006年,国际市场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明显上涨,例如美国小麦出口价每吨上涨50多美元,全年涨幅为31%;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达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已经上涨了75%,今年前4个月总体粮食价格上涨了20%;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玉米现货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6%。
--消费需求旺盛推高粮食价格
由于粮价上涨,食品的零售价格随之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推动肉、蛋制品价格抬高。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报道,今年年初美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7%;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都比整体物价涨速快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涨势是普遍性的,从伦敦到洛杉矶,从上海到班加罗尔,消费者都感受到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一些观察家警告说,今后18个月,全球可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飞涨”时期。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的粮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意味着经济复苏、消费者收入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原因。由于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能够买更多的肉、蛋和奶。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将导致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收入增加的分析报告也预言: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导致植物油、肉类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银行的报告说,由于经济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不足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5年中,化肥价格和能源价格增长均高于粮食价格飞涨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当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经济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类似。
另外,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使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食品供应。例如在美国的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
就短期效应而言,导致去年以来粮价急涨的更重要因素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油价高涨,生物燃料备受青睐,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类的项目,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由于玉米是重要饲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导致饲养业成本抬高、产量受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4月份曾说,玉米价格暴涨可能导致今后几个月肉类产品供应突然减少,今年美国牛肉、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将比去年减少4.5亿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会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它粮食和食品。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飞涨引发民众的示威游行,政府为此对玉米饼价格实施控制。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经为此增加了47美元,相当于食品消费额的1.3%。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49亿加仑,如果到2012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00亿加仑,美国的年人均食品开支涨幅将达67美元。届时,肉类价格涨幅将达7%-8.5%左右,鸡蛋价格将上涨13.5%。比起另一些预测,这项研究的结论还显得过于保守。美国农业部认为,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比2006年平均上涨10%,鸡蛋价格将上涨21%,牛奶价格将上涨14%。
玉米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增加,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调查显示,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15%左右,达到194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消息并没有使玉米价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在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将有27%用于生产乙醇。美国审计总署6月份警告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给食品价格带来更大压力。布什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10年后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将削减20%,每年提供约1300亿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这个数字是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的7倍。这是布什政府应对全球变暖并减少石油依赖的举措,但它会导致玉米及其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超过2005年20.51亿吨的最高水平,创造20.82亿吨新的历史纪录,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减产外,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都将有所增加。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农业增产潜力,粮价上涨将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种植,或开垦更多耕地。但这是否能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现在还很难判断。我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对用粮食生产能源进行了一些限制,但美国等许多国家并无此类限制,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扩张。如果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目前只能用农作物的果实生产,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廉价的生产方法,例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它将继续对粮价形成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