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四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和对中国国防的影响

2.美伊一旦开打,伊朗能坚持多久,美国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3.这次美伊战争之前伊拉克所发生的战争有几次 怎么回事?

4.制裁升级!美伊冲突一触即发?美国搞事情,背后打的啥算盘?

谁知道四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和对中国国防的影响

美伊局势恶化,为了国际油价上涨可能_美伊下周油价调查

中 国

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香港商报报道权威经济专家普遍认为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弊大

于利从国际油价外贸外资股汇市以及相关行业等方面来分析美

伊战争必然对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果速战速决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速战速决不确定性因

素消除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都将恢复这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

如果战争延长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加大但是如果出现美

伊战争久拖不决油价的高企将拖累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向衰退美元将

更加疲弱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国际资

本流入中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世界经济衰退无疑会对中国宏观

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抑制作用部分抵消了国

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利好作用

如果战争扩大化将造成更大的影响而且将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所副所长李向阳国家信息中心经

济专家范剑平博士说战争的直接损害是石油价格上涨但对出口股

16

市的影响有限对利用外资影响不大甚至有利好因素但美伊战争打

的就是经济战资源战战争的爆发将使中国在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诸

多问题凸现出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分析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

起伏目前最不确定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如果伊拉克战争

速战速决那么战争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很有限如果拖

的时间长则后果很难预料甚至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所罗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其他地区局势动荡的情

况下中国可以将那里的投资和游客吸引到中国来

所罗门美邦驻香港的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不可能不

受到中东战争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可能依然会保持其过去年

的快速增长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

说尽管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但即使伊拉克战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预计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罗奇以他对中国经济的一贯乐观看法而

著称他表示尽管全球经济下滑的危险的确存在但中国经济增长主

要靠以较低成本优势吸引外国投资的推动而无论全球经济出现任何衰

退中国的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近1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

增长5.77%而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

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2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

30左右

所罗门美邦驻香港的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中国的净石油进口量在

亚洲排名最低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不会很大

17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以避免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表示如

果对伊拉克开战导致石油供应中断该组织将暂时取消石油的产量限制

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朴永浩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为7%并认

为如果石油价格涨到40美元一桶的时候GDP会减低个百分点

亚洲发展银行ADB的一位顾问预测如果美伊战争无法速战速

决油价继续攀升的话中国的石油价成本将可能影响到中国今年的

经济增长目标他估计如果油价上升到每桶美元中国的预期

经济增长可能下降个百分点 不过他相信与其它国家相比中

国所受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中国非常大内需也能帮助中国经济

它不像比较依赖海外需求的香港或新加坡

高盛的经济学家胡祖六在接受美联社采访的时候说由于中国石

油储备有限无法为中国经济提供缓冲中国经济有可能会遭受到冲击

去年中国的汽车增长了60%这暗示中国今后对石油的需求巨大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去年进口了6950万吨的原油较2001

年增加了15%其中40%来自中东国家尽管中国的原油需求大约有1/3

依靠进口但中国的能源消耗绝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本国廉价而储量丰富

的煤炭资源

加入后中国经济参与了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同时对外部风

险的反应也更为敏感因此正积极增加石油储备并寻找新的石油来源

以防止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局面中国增加了从俄罗

斯和东南亚国家等局势相对稳定的石油生产国的进口量以平衡其对中

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而中石化月日以同等金额向英国天然气集团

收购了其在北里海项目中的另外一半股权中海油月11日以

6.15亿美元购得里海地区卡沙干油田8.33的权益预计这一油田可供

开采的储量最多达130亿桶油当量是过去30年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勘探

发现之一2002年月中海油通过收购国际石油生产商瑞普索公司

RepsolYPF的家子公司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外石油生产商

18

由此可见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

原油上涨冲击相关行业

油价上涨将对石油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企业商品价格显示1月份国内原油价格环比上升7.6

同比上升42.7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

专家认为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

涨造成工业成本提高直接给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

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

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

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

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战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朴永浩不认为海湾持续的紧张局势会对中国

的出口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因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是非常的多元化他

认为与其他的国家相比出于内需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应该受

到的冲击较少她不像香港和新加坡那样非常依赖外需在全球经济减

缓的情况下中国低成本商品的出口仍保持强劲的增长而国内的消费

需求也在保持增长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

说中国是世界上对外依赖最严重的经济体之一2002年中国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增长8%而这其中有74%归功于出口的增长他说如果全

球经济下滑导致外部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走软也将不

足为奇但就2003年初的出口和工业产值趋势来看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

19

33%而工业增加值增长18%罗奇还指出2003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外商

直接投资增长强劲总额达到75亿美元

他说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整个工业社会本身造就的中

国经济增长是全球工业有意识地采取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首的外包型战略

的结果这种战略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并为消费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商

品他说由于全球工业外包趋势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的出口业绩对全

球需求状况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

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品多数为低端的

消费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大战争不会使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消费

能力明显下降911事件并未对中国出口造成明显影响也证明了这个

观点

专家表示战争对中国在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劳务出口影响较大

另外商品出口运输会受影响运价上涨班次减少成本可能会增加

战后重建将增加中国出口

短期来看对于中国而言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将是一次增加出口

的机会即使美国速战速决伊拉克的重建费用也在亿美元详

见下表战后的采购主要是对大量基建和基础产品的需求而中国作为

亚洲和世界的制造工厂凭借着天然的成本优势有希望取得大量的长

期定单这无疑有益于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当然战争越早结束这种

短期效应就越早体现由于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坚持原则同时不失

务实及灵活姓的外交政策所以有相当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从总体来看

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比较之下中性偏好利大于弊

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从战争打响到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局势的动荡将日益凸

现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对中国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强不过从受

战争影响较大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向来看其主要以资本账户流入为途径

20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国际短期资本无法大量流入中

国从长期资本的流入动向来看外资通过经常账户的持续流入对中国

经济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胡祖六认为一方面由美伊战争导致的全球经济疲软会降低中国的

出口但是也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的投资避风港实际上中国封闭的

资本市场以及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其短期外债的倍以

上将保护中国免受海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些人将中国视为美伊战

争期间的避风港

对股市影响甚微

总体分析战争有利于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但国际短期资本无

法大量流入中国不会对沪深股市场产生影响股市场内部的自身

运行规律还是起到主导的作用

申银万国的陆文磊认为由于中国股市目前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

所以美国股市对中国投资人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由于香港和台湾股市

基本上是跟随美股涨跌联系非常紧密开战后美国股市的变动将明显

影响香港股市中的国企股红筹股同时以港币美元结算并且对外开

放的股市场也会受到境外股市变动的影响进而产生对沪深股市场

的间接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相对于香港市场要弱得多

美伊一旦开打,伊朗能坚持多久,美国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且不说一旦真的开战,伊朗能够坚持多久,但可以明确的是,美国一旦发动这起战争,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论伊朗是否战败,美帝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必将受到震动,违背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也将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谴责。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全球的主要能源产地,美国对于该地区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各式各种方式,美国已经掌控了中东大部分国家。但若想真正一统中东的话,美国就不得不顺利解决伊朗这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大国问题。

伊朗地理位置特殊,本土四面环山,可谓易守难攻,美国海空军发射的导弹,在这种地形下其作用大幅降低,且伊朗一直大力发展其海军,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旦开战,美国未必占尽优势。

目前世界局势中美国技术优势的逐渐丧失,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可选性”太少,今年9月中旬沙特石油设施遭遇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袭击,导致沙特原油产量损失了50%以上,国际油价一夜之间狂飙19%,创下28年来最大涨幅,美国被迫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而特朗普总统“勃然大怒”。另外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美国《法恩政策》杂志发表了著名的巴德学院学者的署名文章,文章分析了最近由于沙特石油设施遭袭,而引发的美伊紧张关系;美国近30年来首次将中央战区的空军指挥权,从中东迁回到7000英里外的本土,就是为了躲避伊朗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锋芒”。

结合以上的简单分析,笔者还是觉得这一战很难真的打起,至少美国不会主动发起战争,各位看官有何见解呢?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世界和平~

多多回复喔~

这次美伊战争之前伊拉克所发生的战争有几次 怎么回事?

一、两伊战争。

指发生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两伊边界全长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为界。阿拉伯河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水道。两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炼油厂都集中在这条河的两岸。阿拉伯河还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两国在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1975年3月两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订边界协定,规定这段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当时在伊拉克掌握实际权力的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朗当权的是国王礼萨·巴列维。但到了1978年,伊朗国内政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什叶派宗教人士发动的伊斯兰革命席卷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朗长达2 500年的君主制终结;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两伊关系随之恶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同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战争主要在两国的边境地区进行。双方动用了飞机、重炮和导弹,袭击包括对方首都在内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军事设施,还互相袭击停泊在对方港口的油轮,遭到袭击的油轮共有540艘之多。后经联合国多次调停,1988年8月两国宣布停火。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二、海湾战争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此外,伊拉克还参与了中东战争

制裁升级!美伊冲突一触即发?美国搞事情,背后打的啥算盘?

9月20日晚,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制裁伊朗中央银行、伊朗国家发展基金等。受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伊朗中央银行负责人则表示,美国为找到制裁伊朗的手段已经"黔驴技穷",伊朗市场仍然稳定。

美国此番制裁会对伊朗带来多大影响?伊朗将如何应对?中东持续动荡,又会如何影响全球能源安全? 9月21日晚,《央视 财经 评论》邀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董漫远 央广 财经 评论员王冠 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美国极限施压伊朗 影响有多大? 董漫远:美制裁措施用尽 奈何伊朗不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盟友,沙特遇袭,美国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安抚。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飞到沙特,还对沙特表达了这么一种态度:这次袭击暴露了沙特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说明武器不够,档次不够,解决的办法就是多买武器,显然美方很大一部分精力其实是放在这儿的。而宣布向中东地区增兵,把伊朗央行、伊主权财富基金和伊朗一家公司作为新的制裁的补充,渲染成分居多。实际上对伊朗,美国能用的手段差不多都用上了,也没能把伊朗怎么样。

王冠:美方言行自相矛盾 制裁效果难及预期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主张对伊朗要更加强硬,刚刚被开除;再锁定一个关键地名阿富汗,8月底的时候特朗普表态要再撤回5000美军,这也是他竞选时的承诺,试问怎么可能在中东又开展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呢?

王冠:美国搞事情 背后是生意经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国向中东增兵,与其说这几百人是增兵,其实更像是一个武器展销会的押运队,也就是说,搞事情背后是生意经。

两年多以前,特朗普访问沙特,签了一个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的大型军购合同,这还不够,同时还约定未来还要再大买3000亿美元。如果中东一直风平浪静,凭什么再买3000亿美元?当然只有地区不断出现 紧张 局面,合同才能成立。

中东持续动荡 能源安全咋保障? 王冠:沙特会力保产能 平稳上市最重要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沙特现在的产量确实被削弱了,但还有库存,肯定不至于不能交付合同。而且沙特一定会千方百计保产能,这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出阿美国家石油公司5%的股权,以1000亿美元估值去IPO,希望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沙特绝不会因为一个短暂的遇袭,就想着无限推高油价,这是因小失大,上市才是最重要的。

董漫远: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基本稳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沙特遇袭,随后又出现一系列的指责、制裁,确实会造成石油短期价格波动。但全球石油供求关系基本稳定,第一是现在全球石油供应供大于求;第二是世界经济不景气,需求没那么强;第三是现在国际石油战略储备充裕;第四是沙特石油设施的修复速度很快,估计月底就差不多,供给能力跟得上。

王冠:“负利率”时代 国际油价缺乏支撑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眼下全球经济的一个热词,是降息潮,或者说是负利率,充分体现了全球经济弥漫着一种相对消极的情绪,油价本身就缺乏支撑。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美国对伊朗各个维度的极限施压,效果正在不断衰减,因为能制裁的手段过去基本都用上了,伊朗也对抗了这么多年,新上的手段并没有给伊朗增加新的压力;再加上在中东爆发新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概率相对较小,整个油价还是会处于相对平稳的走势。

转载请注明“央视 财经 ”

来源 央视 财经 (ID:cctvy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