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2.当货币贬值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对方法是什么?

3.油价下跌!村委会马上挨家挨户严查这3件事?粮价、猪价2个好消息

4.好消息!油价下跌,尿素降价,7月国家将会给农民发“两份补贴”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油价下调是什么意思_油价下调的原因及防控方法

车友们将要迎来兔年油价“开门红”,机构预测2月3日国内油价将大幅上调280元/吨,而国际原油价格却明显下滑,这是什么情况?春节后,生猪、活羊价格和粮食价格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

截至发稿前,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9.35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2.049%。

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6.14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1.306%。

虽然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明显,但是机构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在2月3日上调280元/吨,折合每升汽、柴油价格上涨0.21-0.25元。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却大涨呢?虽然我国成品油价同国际油价变化“同涨同跌”,但是以国际原油价格十个工作日的平均涨跌幅度为调价依据的,最近几天国际油价下调,但是从1月18日到2月3日这10个工作日中,由于全球原油投资者预期中国经济在春节后复工复产加大了石油和燃料油需求,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均减产石油200万桶,在这一个调剂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依然是上涨状态,使得国内油价或将大幅上调。

当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在7.6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7.8元左右。

国内95号汽油价格在8.1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8.3元左右。

猪价下调,或将深跌

春节后生猪价格遭遇连续下跌行情,1月29日猪价仍在下跌,仅浙江、海南、重庆保持稳定。

经过最近两天的下跌调整之后,西南地区猪价来到了6.7-8元,东北地区猪价降至7-7.5元,华北地区猪价降至7.2-8元,华南地区猪价降至7.4-8.6元,华中地区猪价下降到7.4-7.9元,华东地区猪价下降到了7.5-8.5元。

近期猪价下调虽然有节后猪肉消费低谷的影响,也有养殖户“留猪过年”,节后生猪供应有保障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屠宰企业强势压价的影响。

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消耗,屠宰企业和猪肉分割商库存量明显下降,节后急需补充库存,屠企压价收猪不仅可以刺激养殖端加速卖猪,还能降低自身生猪屠宰成本。

后续,生猪价格很有可能会遭遇深跌,逻辑有如下几点:

1、猪肉消费低迷的状态短时间难以改变,虽然正月十五之前都会处于猪肉消费高峰,但居民多以消耗春节前准备的腊肉和冻肉为主,鲜肉购买积极性并不高。

2、节前生猪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养殖端亏损严重,为了止损部分养殖户选择“留猪过年”,年后生猪供应有保障。

3、临近月底,集团化猪场恐加速出猪完成月度出栏任务。

羊价“一跌不起”

1月29日,国内两大养羊基地的河北唐县和山东盐窝,羊价仍在下跌,河北唐县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公125-135斤,13.4-13.1元/斤,细毛羊串公125-140斤,14.1-13.3元/斤,新民羊公125-140斤,14.3-13.4元/斤。

山东盐窝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120-130斤,13.5-13.3元/斤,细毛羊串125-130斤,13.8-13.3元/斤,新民羊125-130斤,14.8-14.1元/斤。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羊价一直不理想,除了因为之前价格理想,养羊量大幅增长,活羊产能过剩有关,还同疫情影响终端羊肉消费需求有关。

节前本是羊肉消费高峰,又赶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餐饮行业进一步受创,叠加羊肉价格整体偏高,而猪肉价格偏低被抢占部分消费市场,致使市场羊价“一跌不起”。

春节后是羊肉消费低谷期,节前羊肉需求低迷有很大一部分供应量被积压到节后。

养殖端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淘汰母羊,清栏放弃养羊行业的“热潮”,叠加猪价在跌,羊价短时间难见上涨。

小麦价格难涨,但能高位运行

受最近今年节日带动作用的减弱,春节前终端购销不畅,面粉企业的面粉库存量较大,小麦受消费制约,价格变化不大。

虽然节后制粉企业陆续开工,但多以消耗库存为主,小麦的收购积极性一般。

供应方面,受年前价格下降的影响,基层余粮量偏高,流通粮源有保障,加上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市场供应整体宽松,小麦价格短时间难涨。

不过小麦价格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有希望保持持续的高位运行。

1、随着疫情稳定,餐饮业和旅游业恢复,面粉需求将会逐渐回暖。

2、基层余粮将会被逐渐消耗,长期供应收紧。

3、深加工方面的面粉需求量也会增加。

当货币贬值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对方法是什么?

现实一直都很残酷,货币贬值无形中抹灭了多少人的财富。

对于普通人而言,对抗货币贬值的途径其实只有两个。

一是购买能够抗通胀的资产。

二是不断增加自己的赚钱能力。

这两条路,第一条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第二条看似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就不难。

所谓的货币贬值,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的。

由于全市场生产的商品,跟不上货币的数量,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自然就贬值了。

货币贬值对应的是物价上涨,原则上可以通过购买资产来进行保值。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部分的钱是花在消费上的,并不是用来购买资产的。

货币贬值最直接导致了消费成本增加,如果再赶上消费升级的大浪潮,那么光消费支出这一块成本就会大大提升。

如果生活质量都不能有保障,那么买再多的资产,即便应对了货币贬值,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对抗货币贬值的第一个要务,就是保证自己的收入增长,增加自己的赚钱能力。

所以说,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投资自己,而不是说单单去依靠购买资产,来应对货币贬值。

那些九十年代的万元户,二十一世纪初的百万大户,为什么逐步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不是他们没有去购买资产应对货币贬值,而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赚钱的能力下降。

原来他们处于 社会 的相对顶层,现在可能只是在中高层了。

如果遭遇投资失败,可能情况更差。

所以即便资产保值了,他们所处的阶级也是在逐步逐步往下掉的,因为有更能赚钱的人站在了他们的上层。

如果你仔细的去观察富豪榜,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富豪本质上还是依靠经营企业赚到的钱,而并不是购买资产。

本质上资产只能保值,赚钱才能致富。

普通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知识去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赚钱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不断增长的社交能力,圈层影响力去一步步往上迈进。

这些不仅可以应对货币贬值的,更会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

我们只有先把自己变的更强,才有钱、有资格去聊那些关于资产配置的问题。

很多人一直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什么资产是最保值的。

会是房子,还是股票,或者是黄金?

没错,上一个十年,由于大量的货币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所以楼市是保值,甚至升值的。

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楼市一样是保值升值的,逻辑上没有必然性和关联性。

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仅200万亿元左右,而楼市的总市值已经高达500万亿元,也就是说钱全部拿出来也不足以买下所有的楼,这是有问题的。

那么未来房产就不保值了吗?

什么才能保值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很多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对于保值这件事,进行了资产押注。

即便押注短期内猜对了资产的升值,但人生漫漫几十年,谁知道未来十年会不会发生反转。

原则上,多余的流通货币,会进入市场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

我们作为普通人是没有办法进行准确预判,资金究竟会流入哪类市场,到底是楼市,还是股市,亦或者是大宗商品。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综合资产配置,涵盖了楼市、股市、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市场。

如果我们回顾过往几十年,其实做好资产配置,持有房子、现金、股票、黄金、外汇等等,原则上综合起来是可以保值的。

只不过在某一段时间内,这些资产中个别资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值,让我们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只有买入一类资产才能保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资产,比如有一些就是喜欢买股票,有一些就是喜欢买房子,有些喜欢黄金珠宝,有些则喜欢现金理财。

这些资产其实都没有问题,只不过市场上的货币不会刚好平均的流入这些市场而已。

与其押宝哪类资产会一骑绝尘,不如每一类都配置一些,取平均值,因为平均值和货币贬值率最接近。

这也就是为什么,做好资产配置,可以确定保值。

但保值并不是增值,很多人其实想的并不是保值,而是想要突破通胀,追求升值,难度自然更大了。

要想了解哪些资产会明确升值,就得明白升值逻辑,为什么货币资金会涌入这些资产。

如果从大逻辑来看,会升值的资产只有一个大类,就是“ 优质资产 ”。

什么是优质资产,又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就是 供不应求

什么叫做供不应求?是买不到吗?

其实不是,供不应求的意思是买的人多,卖的人少。

比如,好的股票,就是供不应求,买的人多,卖的人少,所以股价不断的上涨。

比如,一线城市的房产,就是供不应求,不然不会采取限购措施,市中心的房子,学区房等,依然稳中有升。

比如,名人的字画,就是供不应求,拍卖会上价格节节攀升。

比如,限量版的任何东西,大到跑车,小到球鞋,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能够升值的优质资产,本身必须具备稀缺性,其次就是高附加值。

至于未来什么一定是稀缺的,就很见仁见智了。

曾经人们觉得石油很稀缺,后来石油开采不仅过量,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也是越来越多,油价就不断下滑。

曾经人们觉得房子很稀缺,后来房子越造越多,而人口越来越少,从此那些空城的房价就不再上升。

资产的价值,本质上取决于供需,价格的变化,就是供需的再平衡,仅此而已。

不知道大家读完以后,能不能意识到,哪些资产会相对更保值,哪些是属于消费类资产,该怎样去应对货币贬值。

但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

还是那句话,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努力的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收入,才是对抗任何经济风险的主要途径。

通货膨胀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在我们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近三十年,是经济腾飞的三十年,也是物价飞涨的三十年,相对来说,也是货币贬值最快的三十年。

有数据现实,从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国家的货币总量上涨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说,1986年的1万元(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280万元,货币的总量大概保持着每年21%的增长速度,相应的购买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见。

在货币贬值的大环境里,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觉得有3点。

01 推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其实是最抗通货膨胀的

货币贬值速度很快,但是只要你的收入水平的上涨速度能够跟得上,货币贬值对你的威胁就很小。

提到通货膨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去理财,其实我倒觉得,理财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而工作上的长足发展、工资的水涨船高,可是实打实的,每个月真金白银的发到你手里,靠谱!

举个例子,

我妈在银行业工作,三十年前,一个月工资不到100元,她的工作没有很突出,到现在也没有混成领导,但是现在的工资仍然能够达到近10000元,三十年上涨了100倍。

而如果要靠理财,你拿着每月100块钱,想要达成每月10000元收益的理财目标,年化收益率得多少?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还要保持几十年,这得是巴菲特才能做到吧?

在职场,我妈完全不算成功,只能算是恰巧选择了一个正确的行业。我们这个时代,凭借职场发展,完美对抗货币贬值的更多。

我有个同学,2010年大学毕业在厦门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工作,月薪不到3000,后来凭借多年积累的优秀业务能力,2017年跳槽到阿里,年薪近70万,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率,这得有多高!

所以我认为,职业发展才是应对货币贬值的头号利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职场的可能性很多,选择对的行业、练好内功,比什么理财都强。

02 学习理财技能,用金融工具推动财富的增值

货币贬值的厉害,我们只要让财富保持同步的增值,就能抵消货币贬值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说职场发展是根本,学习理财就是财富增值的“助推器”,也是我们应对货币贬值的利器。

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段里,对于财富的“改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十年前,别人投资黄金,你选择银行活期存款;十年前,别人买房,你选择国库券;五年前,别人买了腾讯公司的股票,你选择P2P平台,别人和你的区别就在一个有一个的理财选择中,现象出来。

如何选择对的金融工具呢?这就要考验我们的理财技能了。投资眼光其实是学习的结果,没有人天生擅长理财,谁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错误与修正中成长起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培养理财意识、学习理财技能、选择正确的投资标的,才能更好地应对货币贬值。

从目前的的经济环境来看,我觉得两个方面还会有机会。

一个是我们国家的股市, 从 历史 数据看,股市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标的之一,而且我们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稳健,正在逐渐走到世界舞台的中间,这样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一定能在股市中有所体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选择指数型基金,定投股市,大概率能获得不错的汇报。

另一个是核心城市核心地区的房产, 虽然最近新闻的信息都说房价下跌,并且国家的调控政策也很紧,但是我认为,目前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还在进行中,核心城市对于人口的吸纳作用日趋现象,而且随经济发展,人们会有更大的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好的位置的房产仍能很好的保值增值。

03 理解财务风险,学会控制自己的本能

财富的保值增值最怕什么?最怕本金受损!

普通人应对货币贬值尤其应该注意放防控风险,很多时候,我们盲目追求高收益,反而容易陷入投资陷阱,试想,本金都赔光了,手中的货币都没了,还谈什么应对货币贬值呢?

投资理财,风险收益永远是并存的 ,而我们的人性往往是,赚钱的时候,胆子越来越大,股市5000点,就有人敢喊出冲破10000点的口号,就有人不惜开始融资融券。

这就是人的本能,有了还要更多,而投资理财都是和本能对抗的,很多投资决策都是反本能的,所以巴菲特才说,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疯狂。

其实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对于财富的侵蚀还是缓慢的,那些忽视风险的、屈从本能的投资才“立竿见影”,直接击溃你的生活。

综上所述,货币贬值和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呢?我们应该加速个人成长,推动职场升级,这是根本路径;我们应该学习理财,选择正确的金融工具保住自己的财富;我们应该控制风险,学会和本能作战。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从90年代到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物价是不是在飞速上涨,我们手中的货币就是处于贬值过程中的。那么在这个货币贬值的过程中,普通人是在怎么应对呢?

01正常的货币贬值

我们可以从每年公布出来的数据就能发现,通货膨胀每年都存在,那么货币自然也是贬值的。不过这种贬值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这种情况下,我们正常的生活就行了,不需要过多的去操心一些什么东西。如果手上有绩效,可以选择国债、银行存款、定期理财等方式来对抗通货膨胀,做到让手上的资金增值保值。

对于幅度不是很大的货币贬值,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正常的生活,适当的理财就行。

02非正常货币贬值

①货币大幅贬值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非正常的货币贬值情况存在,例如:一战后的德国、民国时期的中国、委内瑞拉货币贬值等。很可能我们手中的钱在短时间内就变得一文不值。

对于这种非正常的货币贬值,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手上所有的货币变成保值物以及食物,保值物就包括黄金在内的一些投资品种,兑换食物是避免出现手上有钱但是买不到食物的情况发生。

②货币中等幅度贬值

这次疫情的发生,美国大量印刷美元,肯定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定幅度的通货膨胀,货币会在一定的幅度内贬值。

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想要应对比较合理的方式有:

(1)投资自己,让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变强,可以获取更多的劳务报酬。

其实还可以通过投资金融工具来避险,例如:基金、股票、期权期货等,不过这些投资都需要比较强的专业技能技巧,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没必要为了保值增值而去“火中取栗”,更大的可能是得不偿失。不过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利用相关工具来达到避险。

综上:货 币贬值一直都存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劳务报酬的增涨幅度能够超过货币贬值幅度;其次通过投资工具,做到让手中的资产保值增值(注意防范风险)。

油价下跌!村委会马上挨家挨户严查这3件事?粮价、猪价2个好消息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2年已经来到5月中旬,今天老道为大家收藏一下油价调整和粮价猪价的三个消息。

同时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村委会还将挨家挨户严查这三件事。

今天的内容较多,但是每一个内容都跟大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希望大家看到最后,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全球粮价突变!油价在未来能否迎来下跌?确切消息已经发布!

老道说:在2022年,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油价迎来了巨大变化。

尤其是在最近,随着美国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五月中旬或将再次启动新一轮的调整。

但是预计这一次的油价调整还将继续呈现涨价变化,92,95号汽油和零号柴油价格预计涨幅将达到200~230元每吨。

油价的上涨还将进一步提高大家,在外出方面的支出。

但是随着油价的持续涨价,老道认为持续上涨的油价行情在5月底6月初就会有所改善,毕竟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消费市场的油品方面的消费需求。

所以在5月底、6月初原油出口国以及消费侧可能都会有所变化,相信一直上涨的成品油价格也将会进入到短期下调的状态,所以油价下跌会随着行情的持续上涨而至。

5月中旬!粮价、猪价!2个好消息!

老道说:进入到5月中旬之后,涉及到粮价、猪价方面也迎来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尤其是对于我们种养殖户们来说,相较于前段时间动荡行情来讲,粮价猪价迎来利好转变,让大家格外振奋。

首先涉及到粮价方面,从5月中旬开始,随着国内深加工企业们的大力收购的启动,在粮食方面的进购会变得更加激烈。

特别是在产需缺口客观存在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粮食价格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

尤其是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夏收马上开始,小麦价格已经迎来涨价,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目前玉米、大豆等主粮价格情况来看,也均呈现了坚挺上涨的走势,所以可以预料在5月中下旬期间,国内粮食市场还将继续呈现稳定上涨的利好变化。

而相较于粮价的稳定上涨行情来说,生猪价格在5月中下旬也将呈现利好走势。

虽然生猪价格要想迎来短期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现在的生猪实际收购价已经回归到了八、九元的行情区间,养猪户们的生猪饲养收益能够得到保障。

进入到5月中下旬,基层猪价迎来暴跌的可能性也并不算大。

现在基层生猪出栏量已经有所下降,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们已经开始选择二次育肥来等待更好的价格出售,这都再次表明在生猪供应侧已经步入到了全新的阶段,猪价的拐点也随着行情的持续上涨正式到来。

6月1日起,村委会挨家挨户严查这3件事!

老道说:当然,除了油价和粮价、猪价的行情走势之外,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村委会还将挨家挨户严查这3件事,咱们农民也要有所了解。

第1件事:严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老道说: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的完成,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的权属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而在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方面,在今年国家还要继续出台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乡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行为,将进行全面巡查整治。

乡村基层干部作为最熟悉乡村事务的干部组织,也将在农房农地相关问题整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配合有关部门来彻查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第2件事:严查套取涉农补贴资金问题;

老道说:在2022年,为了保障种地农民的种粮收益,国家针对农村的补贴资金也迎来了持续上调。

尤其是进入到5月中下旬和6月份,正值各项粮补资金逐步下发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套用骗取农业补贴资金的行为也将进行全面整治。

从补贴下发的要求来看,粮补资金的补贴对象还是补贴给实际粮食生产者,所以在这方面未来也将成为严查整治的重点。

第3件事:严格落实地方防控措施,避免出现新的聚集性事件;

老道说:202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在防控方面,我国一直执行的是动态清零的政策。

通过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用最小的代价来保障国民的生命安全,是政策方面的明确要求。

在乡村当中也将严格落实动态清零的相关政策要求,对于一些返乡回村的人员,要求主动报备,并且严格落实相关的隔离防控政策。

在这方面,对于一些不主动报备的人员和行为,基层干部也将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置。

通过以上情况来看,6月份日益临近,这三件事咱们广大的农民兄弟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积极配合。

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2022年老道坚信有国家的各项政策保障,咱们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益还能继续提供。

在这里也恳请您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再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扶持政策点个赞。

(仅供参考)

好消息!油价下跌,尿素降价,7月国家将会给农民发“两份补贴”

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家普遍感觉到了工作不好找,钱难赚,不少以前在城里打工的农民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返回了农村。

可实际上回了农村,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化肥价格的上涨,人工费用的增加,以及租用机器价格越来越高,种地的收益也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这一现状目前有所改变,油价下跌,尿素也降价,更关键的是7月农民还有望领取到两份补贴,其中一份会直接打卡,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看一下。

国际油价大幅下降

6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和8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降了6.83%和5.58%。

6月18日,综合原油变化率下跌至-0.21%。

致使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国央行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给油价施压,此外美国方面释放原油储备和对石油巨头加税也是导致国际原油降价的愿意之一。

虽然,目前原油降幅约15元/吨,还未达到下降50元/吨的标准,如果此时国内调整油价将会是不涨不跌,但这才过去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三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局势走下去,接下来的7个工作日下降35元/吨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

目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3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8元左右,这一价格让车主倍感压力,有车主表示,“厂内二十多人,只有自己一人开车上班,其他人全部改为骑电动车,甚至不惜骑行40多分钟来回奔波。

尿素也迎来大幅度降价

据报道,本周国际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产品的氮价格暴跌,巴西小颗粒价格下调近100美元一吨,波罗的海大颗粒港口离岸价下调90-110美元/吨,国内尿素主流地区出厂报价也下调80-100元/吨。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尿素价格下跌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尿素降价,利空情绪传导至国内,另一方面是国内尿素需求进入空档期,加上国内尿素日产量持续高位运行,尿素供求反转,开启下跌模式。

目前山东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位3100-3120元/吨,河南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为3080-3120元/吨,安徽地区小颗粒主流出厂价为3220-3320元/吨,陕西中小颗粒主流报价为3120-3240元/吨。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尿素市场呈现多头利空的局面:1、农业需求减弱,2、悲观情绪引导,经销商和企业不再囤货,3、国际尿素价格持续走低,4、尿素产量高位运行。

预计后续尿素价格会继续下跌。

7月,农民有望领到“两份补贴”

由于种地成本的增加,粮价的上涨并未给予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如果国家能及时给予农民补贴,那么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消息是,7月份农民有希望领到两份补贴。

第一份补贴就是粮补,正常情况下,粮补都是在7月开始陆续发放,只是因为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粮补的金额也有所差异,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

比如浙江丽水龙泉市规定,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有200元补贴,而种植30-50亩,每亩有150元补贴,低于30亩则没有补贴。

三门县的补贴金额高一些,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可以领取320元的补贴。

相比较而言,内蒙古乌兰浩特的粮补就更亲民一些,没有种植面积的限定,种植大豆有320元/亩的补贴,种植油菜有30元/亩的补贴,种植马铃薯有150元/亩的补贴。

随着粮补发放时间的临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下发具体的粮食补贴执行方案,笔者也将会持续跟进,跟农民朋友分享第一手补贴金额的更新。

第二份补贴是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为了应对化肥价格的上涨,在今年的3月和5月国家分别发放了两笔共计30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用于减轻化肥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农民种地除了要承担各种成本之外,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带来的高风险,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干旱、洪涝、蝗虫等灾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种地靠天吃饭的本性并没有变,南方多雨、北方高温干旱已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我国降雨将会比往年同期更高,台风的发生数量也会增加,这些都会给农民种地收益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将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降至最低,财政部下达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

不过这6.73亿元属于专款专用,并不是每一个农民都能领到,其主要是用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广东、广西、湖南等25个省用来购置水稻和玉米害虫、红火蚁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的农药和药械物资的,用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传播,为保障秋粮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