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梦想家-建筑梦想基金价值
1.安藤忠雄的主要成就
2.安藤忠雄的著作及作品有哪些?
3.2020年医学博士毕业总结
安藤忠雄的主要成就
建筑作品设计时间备注信息亚洲国际美术馆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2004至2012年
2008年 中国台湾
中国上海 富岛邸1973年日本大阪府住吉的长屋1976年大阪府小筱邸1981年兵库县芦屋市六甲集合住宅1983年京都府The Times I1983年京都府Festival1984年冲绳县六甲教会1986年兵库县城户崎邸1986年东京都Guest House OLD/NEW六甲(兵库县,1987年)
水之教会(北海道,1988年)
光之教会(大阪府茨木市,1989年)
Collezione商业中心大厦(东京南青山,1989年)
莱卡(Leica)总公司大楼(大阪府,1989年)
兵库县立儿童馆(兵库县,1989年)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1991年)
Time II(京都府,1991年)
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1991年)
西班牙世界博览会 日本政府馆(西班牙塞维尔,1992年)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熊本县,1992年)
星之子馆(兵库县,1992年)
直岛当代美术馆(香川县直岛町,1992年)
Vitra Seminar House(德国,1993年)
六甲集合住宅 II(兵库县神户市,1993年)
兵库县立看护大学(兵库县,1993年)
香北市立金津小学(石川县香北市,1993年)
大阪府立飞鸟博物馆(大阪府,1994年)
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馆(大阪府大阪市,1994年)
兵库县立木殿堂(兵库县,1994年)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之庭(京都府,1994年)
成羽町美术馆(冈山县,1994年)
UNESCO总部 冥想空间(法国巴黎,1995年)
直岛当代美术馆 扩建工程(香川县直岛町,1995年) 小海高原美术馆(长野县南佐久郡,1995年)
大山崎山荘美术馆(京都府,1996年)
姫路市立文学资料馆南馆(兵库县姬路市,1996年)
FABRICA (班尼顿艺术学校)(意大利,1997年)
TOTO研究所(淡路市,1997年)
Eychaner/Lee House(美国,1997年)
西宫市贝类馆(西宫市,1999年)
淡路梦舞台(淡路市,2000年)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2000年)
奇迹之星的植物馆(淡路市,2000年)
普立兹美术馆(美国,2000年)
4m×4m的家(2001~2003)
兵库县立美术馆 艺术馆(神户市,2001年)
亚曼尼剧场(意大利,2001年)
司马辽太郎记念馆(大阪府东大阪市,2001年)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狭山市,2001年)
环球影城车站(JR西日本樱岛线)(大阪市此花区,2001年)
Fort Worth现代美术馆(美国德州,2002年)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2002年)
石川县西田几多郎记念哲学馆(石川县香北市,2002年)
尾道市立美术馆(广岛县尾道市,2003年)
贺市立锦城中学(石川县加贺市,2003年)
东京美术馆、城市之屋仙川(东京都调布市,2004年)
蓝爵基金会美术馆Langen Foundation(德国,2004年)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町,2004年)
表参道之丘(东京,2006年1月)
威尼斯皮诺现代美术馆之葛拉喜馆(Palazzo Grassi)(2004年)
新银桥(大阪市北区,2006年)
神奈川秦野市太岳院重建 2007年 主要作品
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4 Time’sⅠ,京都府
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
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
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
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
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
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
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
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
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
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东京涩谷区
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主要著作 中文著作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李清志着,2007/04,大块文化(ISBN 978-986-7059-74-1)
《建筑桂冠─普立兹克建筑大师》- 施植明、黄健敏著,2005/09,木马文化(ISBN 986-7475-67-4)
《嬉游城市光影间:欧洲六国建筑之旅》- 谢国钟著,2005/06,木马文化(ISBN 986-7475-51-8)
《建筑大师谈建筑大师》- 苏珊嬠雷著,2005/08,木马文化(ISBN 986-7475-58-5)
《都市地球学:日本三大建筑家的都市论集》- 原广司、槙文彦、黑川纪章著,2004/11,田园城市(ISBN 986-7705-55-6)
《建筑家的20岁年代》-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2003/09,田园城市(ISBN 986-7705-18-1)
《日本建筑奇想与异人观察》- 李清志着,2003/01,田园城市(ISBN 957-0406-91-7)
《设计的未来考古学》- 商品学研究会编著,2003/01,田园城市(ISBN 957-0406-86-0)
《阅读安藤忠雄-建筑创作作品论述》- 王建国著,2000/08,田园城市(ISBN 957-8440-97-9)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著,2002/05,田园城市(ISBN 957-0406-60-7),译自《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论建筑》 - 安藤忠雄著,2003/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5370-4),译自《建筑を语る》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 安藤忠雄著,2005/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7068-8),译自《连戦连败》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 - 安藤忠雄著,2009/04,如果出版社(ISBN 978-986-6702-31-0),译自《建筑に梦をみた》
《建筑家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著,2009/10,商周出版(ISBN 986-6369-35-8),译自《建筑家 安藤忠雄》 日文著作
《360映像で见る现代建筑 安藤忠雄》(360度看现代建筑)- 日経BP出版センター
《连戦连败》(屡战屡败)- 安藤忠雄著,2001/09/03,东京大学出版会
《建筑家という生き方―27人が语る仕事とこだわり》(建筑家的生存方式―27人谈论工作和感想)- 安藤忠雄著,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2001/08,日経BP社
《安藤忠雄》- Philip Jodidio著,2001/06,TASCHEN JAPAN
《大工道具から世界が见える―建筑民俗蘰史そして文化》(从木工用具看世界―建筑民俗蘰史以及文化)- 西和夫著,2001/04,五月书房
《旅―インドトルコ冲縄》(旅行―印度、土耳古、冲绳)- 安藤忠雄著,2001/03,星云社
《安藤忠雄の美术馆娰枫虲》(安藤忠雄的美术馆、博物馆)- 2001/02,美术出版社
《光の教会―安藤忠雄の现场》(光的教会―安藤忠雄的现场)- 平松刚著,2000/12,建筑资料研究社
《淡路梦舞台―千年庭园の记录》(淡路梦舞台―千年庭园的记录)- 安藤忠雄著,2000/05,新建筑社
《建筑を语る》(话说建筑)- 安藤忠雄著,1999/06,东京大学出版会
《建筑家たちの20代》(建筑家们的20岁年代)-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著,1999/04,TOTO出版
《直岛コンテンポラリー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直岛现代美术馆)-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6/09,鹿岛出版会
《アンドウ―安藤忠雄建筑家の発想と仕事》(UNDOU―安藤忠雄建筑家的思考和工作)- 松叶一清著,1996/09,讲谈社
《家》- 安藤忠雄著,1996/07,住まいの図书馆出版局
《现代デザインを学ぶ人のために》(现代学习设计的人的理由)- 嶋田厚著,1996/06,世界思想社
《安藤忠雄の梦构想―震灾复兴と大阪湾ベイエリアプロジェクト》(安藤忠雄的梦构想―震灾复原与大阪湾区域计划)- 安藤忠雄著,1995/10,朝日新闻社
《サントリーミュージアム天保山》(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馆)-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5/10,鹿岛出版会
《壁の探究―安藤忠雄论》(壁的研究―安藤忠雄论)- 古山正雄著,1994/11,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ディテール集》(安藤忠雄建筑制图集)- 安藤忠雄、二川幸夫著,1994/07,A.D.A.Edita Tokyo
《安藤忠雄3》- 安藤忠雄著,SD编集部,1993/11,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安藤忠雄的都市焦虑)- 安藤忠雄著,1992/05,マガジンハウス
《安藤忠雄(1981‐1989)》- SD编辑部,1990/12,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挑発する箱》(安藤忠雄―煽动挑拨的箱子)- 日本の建筑家编集部著,1986/01,丸善
《交感スルデザイン》- 安藤忠雄著,1985/09,六耀社
《安藤忠雄のディテール―原図集 六甲の集合住宅估吉の长屋》(安藤忠雄建筑制图集 六甲的集合住宅、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著,1984/01,彰国社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著,SD编集部,1982/03,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的著作及作品有哪些?
著作:《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忠雄连战连败》、《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
作品:上海震旦博物馆、住吉的长屋、亚洲国际美术馆。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
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
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扩展资料: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
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百度百科-安藤忠雄
2020年医学博士毕业总结
从文献资料数据设计成果一团糟,到后来大框架填骨肉,再到修整加脚注、页码、目录等等,也像模像样的有了博士论文的“架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医学博士 毕业 总结 范文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博士毕业总结1
各位老师、同学:
上午好,我是第九人民医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袁勇翔,我的导师是严肃而又活泼的张志愿教授。当我第一次听说要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但也很紧张,我问老师:“该说些什么呢?”老师说:“就谈谈你的青春和梦想吧。”
可能大家看到我的形象之后心里会有一个疑问?你的青春不是早就随着你的秀发离你远去了么?但对着团员证发誓?我和在座的同学们就跟郭德纲和林志颖一样还是同龄人。所以我还有青春,我也有梦。
这个梦是这样的:清晨,当东半球第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卧室,窗帘徐徐拉开,露出窗外一望无际的海景,你听,海鸥在叫,浪花在笑。我轻轻下床,不想吵醒身边的娇妻。换上笔挺的西装,对着镜子说,你又瘦了。到地下车库,随便挑了一辆敞篷超跑,沿着海湾公路,一路向北,驶向第九人民医院的宝钢分院。海水咸咸的味道,阳光暖暖的感觉,我不由得闭上了双眼?突然duang的一声,我醒来了。
抬头看见值班护士,一脸怒气地说:“睡得真,我都敲好半天了,9床不舒服,赶紧去看看!”我连忙起身道:“不好意思啊,我立马就去。”桌上电脑还亮着,屏幕上并排两个文档?毕业论文和个人 简历 。关掉文档后满桌面都是图标。这边是某某基金标书、一改、二改、最终版、最终版一改、最终版二改,回收站。那边是photoshop绿色版 、graphpad 试用版、spss 版等等。合上电脑,整整身上的白大褂,我向9床走去......
这就是我,一个外科小医生的日常生活。学医的这十年里,无数个不断仰卧起坐的值班夜,无数个跑数据改论文做PPT的不眠夜,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问自己究竟为啥要学医呢?国家说要轮转,丈母娘说要买房,老婆说要买包,主任说这个课题好好搞一搞,十年青春换来的这一身白袍实在不易穿。
眼瞅着一个个儿时的玩伴都已经“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时候,我仍旧是一个大龄、微胖、秃顶、没什么钱的住院医生。但是交班以后走出医院,阳光暖暖的,我的心也是暖暖的,因为在紧急处理后,9床的病人笑着对我说:“医生,谢谢你。”
青春和梦想,忽然明白我被选作毕业生代表来发言的原因了,我最美好的青春以及乌黑的长发都留在了十年求学的路上,而正当我要迈入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又适逢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我所面对的一切激动、不安抑或是迷茫、困惑,都是我们这些同龄人的共同经历,也会是未来医学生们需要适应的新常态。
十年青春换一身白袍,这其实从来不是一个公平的等式,无论等式的这边有多少艰苦、汗水、挫折、失败、质疑、攻讦,只要一句轻快地“医生,谢谢你”就能让天平倾斜,就能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收获感动。
几年前,我们怀揣梦想走进交大医学院这神圣的殿堂,而今天,我们整理好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在座的各位或将主攻临床,或将投身科研,或将另辟出路,无论何去何从,都不要忘了医学院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不要忘了老师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的白大褂的纯洁与高贵,不要忘了曾经收到过的病人真诚的那句“医生,谢谢你”!
前方的路注定充满挑战,而在身后给予我们支持的,是母校热切的目光。没有抛弃人的梦想,只有抛弃梦想的人,青春还有,梦想恰好,愿从这里出发,我们都不会忘记是为了什么前行!祝各位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医学博士毕业总结2
毕业答辩,恐怕是每一个硕士,博士都逃不掉的鬼门关。本文一点点心得,供同道们参考。
答辩心得:
1,制作并熟悉幻灯,准备讲稿。熟悉,并可以对照幻灯熟练的讲出内容,尽量没有磕磕绊绊,同时确认幻灯中没有错别字,幻灯的每一个文字都可以让观众与评审在台下看清(推荐黑体或宋体加粗)。
2,根据论文和答辩幻灯,准备评审有可能提问的内容,如果评审或者学会发表中又或者其他老师教授事先问过问题,记得准备。
3,如果可能的话,提前到场熟悉幻灯,确认场地中的电脑可以毫无疑问的播放自己的幻灯片。
4,答辩过程中有没听清的问题(尤其针对 留学 生,语言不是十分过关的情况下),让评审再问一遍,或者加以解释,会有利于自己的回答。
5,不会回答的问题,可以回答因为研究时间和环境的原因,我们没有做相关研究。有机会会再将来补上相关研究。
6,答辩之前演练的时候,千万注意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讲稿的时间,语速,语气都要在台下提前演练好。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诸君多多努力。
医学博士毕业总结3
简单总结这一年在做三件事,
1 成立了生物公司,做脑科学方面的研发。
2 注册了ReadMind蕊蔓公司,做精神心理方面的服务。
3 和奥博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健老师合著一本帮助和启发创业者的实用书籍
然后我想讲讲这一年遇到的事,最主要的目的是我们想吸引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一起做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事。
2017年12月9日,我在纽约的实验室里,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2017年初,也是在纽约的街头,一位老师给我一记直击灵魂的审问,你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我说我想做一个作家,也想多做一些精神心理科普,40岁以后,想有个做脑科学的科技公司。
那是我第一次和自己以外的人说自己的梦想,那时候我还在读博士,离毕业还有一年半,工作离我很远。可我没想到走上梦想之路会那么快,以至于我都没有时间准备好。
2018年4月中,我从纽约回国。2018年5月26日,我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
2018年夏天,我拿到了同济大学最高奖,并作为医学院毕业生代表发言。漫长的求学生涯结束了。
从2017年12月开始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在找投资和找项目中不断碰壁,最终2018年11月22日,投资进来,生物公司成立,我是CEO,找了学长的夫人做会计。
在夏天毕业到11月公司成立的这几个月里,我想既然公司还没有启动,就把另一个做精神心理服务的梦想行动起来。我招募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基本上是同学,我们给自己取名ReadMind,想为大众心理健康出一份力。
ReadMind因为大家都是兼职,所以我一直没有 注册公司 ,觉得时机还没到。直到一次路演,央视《创业英雄汇》居然选上我去参加录制。我当时以为他们弄错了,但是选都选上了,又不能打退堂鼓。于是,我在一周内迅速注册了公司,2019年4月1日成立,叫蕊蔓,谐音ReadMind,像心灵的木桩上长出一朵小花,枝蔓缠绕,花蕊芬芳。
录制后,我还真的问了总制片人闫琼老师,当时选上我是不是弄错了?她说没有,初创的项目我们也需要,我们都很看好你。
后来,我不断参加路演,拿到了同济大学梦想助力基金1.5万,拿到了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同济大学金奖,拿到了WEME路演第一名奖励5万种子基金?得到了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我也不禁反省,我们的项目推进太慢了,以至于到现在也就是个初步得不能再初步的雏形。
说来惭愧,我把120%的时间都花在了生物公司上,公司从零到有,再到步入正轨,有无数琐碎的事,也有无数需要谨慎再谨慎的坑,对于我这样毫无工作 经验 的创业者,再小的事都要从头学起,我实在抽身乏术。
我一直是拿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在做ReadMind,得益于个人综合展示能力比较强,这也是我们至今产品的名声小,奖项拿了很多的原因。
毕业无缝创业,要交的学费会很多,跌的跟头会很重,我都明白,也从来没有害怕过这一点。相反,我至今都很感谢自己,能有勇气在毕业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
活到那么大,这是我唯一一次感受到,我爱我自己。
创业这件事,人脉积累很快,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认知提高很多,新鲜又刺激,可是在28岁的年纪,发现自己在商业领域只是个婴儿,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前几天和一波大佬吃饭,其中一位D总问另一位Z总,你觉得她会不会成功?
Z总说,如果按现在的情况,不会。
D总说,好的,映波你记住这句话,今后你在IPO的时候要记得曾经有个Z总说过你不可能成功。
D总跟我说,我可以给你一笔钱让你先摸索起来,这个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更想逼你上绝路,只有那个时候,你才能真正的思考清楚你应该怎么做。
我,已经过了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激发斗志的年龄了。
失败不可怕,我很乐意成为一名连续创业者。
但是我很讨厌自己没有在这件事上拼尽全力,我不服我自己。
随着生物公司逐步迈上正轨,且很快会有大佬加入管理团队,我想我是时候在心态上逼自己一把了。
最近,我和奥博资本的董事总经理王健老师在合著一本关于创业者与资深投资人对话的书,希望真真切切地解决初创者的一些困惑,陪伴创业者走一段鲜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没有浮于表面的东西,直面真实血淋淋的商界,我们希望能够深刻剖析创业这件事,让创业者能够少走哪怕一点点弯路。
这一年,我听到过不少投资人说,他们不喜欢投资女性。
有说女性感性、不够杀伐果断的,有说女性结婚生子会完全变样,有说女性很难在男性为主导的商界厮杀出一条血路的。
如果早几年,我听到这些话一定会跳起来。现在,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
可就是因为我们是我们,我们成不了你们,这才让有些事情交到女性手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我无比无比感恩在这一年中,一直不遗余力教我的前辈,还有愿意跟我们这种小破公司合作、帮助我们的人。
这是一个少有正反馈的一年,极其艰辛,但我何其幸运,这一年学到的东西比之前27年都多很多。
回到正题,
我们ReadMind蕊蔓想做一个专业的精神心理互助平台及女性心理成长平台。
可能我们在做的事情幼稚可笑,或许这是一场情怀和理性的博弈。
但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我们渴望有浓厚兴趣、有共同理想,能付出足够充裕时间精力的小伙伴加入。
我们是一个充满思维碰撞的团队,欢迎和我们一起做这件有意义、有趣的事。
如有意愿,请在后台或者评论区联系我。兼职全职皆可。
在此深深感谢。
医学博士毕业总结4
交叉领域,创新成果就此而来
基于本人横跨三个学科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架构,我的论文综合了三个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的问题更多面,交叉性更强。由于建筑学系一直以来身处理工科却极具社科特性的学科特质,我们往往很难在固定的实验室中获取数据,而必须外出调研,得出的数据也往往更宽泛而不具有传统理工科的针对性。
我的博士论文选题过程,确实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景观中学到的 植物知识 ,建筑中学到的修复技术和城市规划中学到的社科基础理论及调研常用 方法 使我坐拥十八般武艺,却没有一项足够精进。为此,我苦恼良久,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之下,确定了历史城区公共空间这一研究对象,以三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方法理论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注入新鲜血液。
TIPS:
我的导师常常教导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读史籍,从史料中挖掘可取之处,由古及今从而拓展。私以为,博士论文的厚重有赖于沉淀之后的创新,如果仅凭一味地阅读,奉行“拿来主义““把前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框架”,则失去了这个过程的意义。眼下,各种学科知识理论不断交融扩展,各领域之间研究技术联系紧密,纯理论向或是纯单一学科的创新不仅难上加难而且难逃闭门造车之局限。
因此,在相关资源能够获取或者能够创造条件获取的情况下,不妨把视野打开,融入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为研究做支撑,如此一来不仅有更广阔的选择方向,创新性也得到了保证,还有利于日后科研人脉和资源的积累。用不同的视角解读现象实现成果,研究探索的乐趣又多了一份。
稳定心态,困难面前多找方法
恐怕博士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最令我难以消受的就是文献研读这一过程,起初的一个小观点,随着写作和思考的不断深入,漏洞百出,错漏重重,仔仔细细的啃大部头、翻山越岭的找海外文献的过程充满坎坷艰辛,却又在导师同门和师兄师姐的帮衬下柳暗花明。
回头来看,博二下学期拟好的提纲,和论文初稿的主题与框架再对比,判若云泥。从选题到调研到数据分析,再到设计成果最后整理成文,一步一步虽然循序渐进,但战线拉得近三年半,无数痛苦和纠结的时候,回想起来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在添堵,是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而非研究能力或选题的研究难度。
TIPS:
博士论文的研究过程好比绘画创作,构图、出造型、描画,看似全是散落的细节,但最后都零零碎碎拼凑成了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其中有枯燥的筹备时段也有艰难的瓶颈时刻,能预见和不能预见的所有困难一个都无法避免。既然这九九八十一难都是经历,那不如心平气和的去接受这些经历。
文献难找就多问经验,数据难求就自学爬虫,问卷难做就招兵买马广募援手,思路不明就造访大牛前辈请求点拨,与其被不知来由的焦虑压垮,不如向外看看多找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但凡想到起初杂乱素材,通过逻辑的整理和推敲构成,最后将成为一本顺理成章的大部头,成就感和满满的期待就足以压垮不安。
一定要相信,从来没有轻松的课题可做,但保持心态永远是先于头脑,耐心找装备和路线打怪,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都是上天推敲 文章 的启示。
收集灵感,可能比埋头苦干更有成效
建筑学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云游四海。不论是大一大二入门的异地采风,还是大三大四的田野调研,亦或者研究生阶段的各类项目现状调查、街头采访等等,我们永远需要走出工作室和人打交道和自然打交道和形形色色的山水打交道。
因此,在论文的前期阶段,我几乎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路上。和外校老师交流、和调研地政府沟通、了解调研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对我课题的理解和想法。
我的论文题着眼于历史城区,由于年代久远又因为当地政府的频频搬迁,还有一些自然灾害的缘故,历史材料并不周全。如此硬性材料的缺失给我的后期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就在我为此苦恼不得妙法解决的时候,我忽然记起之前在国际会议上印尼的一位老教授对我的调研地似乎是做过类似的文献收集,于是托导师人脉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老教授,从而顺利的拿到了需要的材料,完成了文献部分的汇总,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新的点子,最终糅合在文中锦上添花。
TIPS: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不得不说,灵感也是成就学业的一大要素。灵感的来源和时间地点都不甚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非是凭空而来从天而降的,而是产生于日常的勤奋积累之下、出现于思考和收集的习惯之中。因此,灵感虽好,如若没有足够的和可靠的能力和资源与之对接,灵感也会惨遭浪费。
所以,日复一日扎实的打地基才能是抓住灵感闪现最大的保障。对于论文而言,灵感可遇不可求,如果有,自当及时把握灵感,但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敏捷性和自律性,以向至臻至善迈进。
格式装点,离不开标准和包装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论文内容充实之后,规范和格式的调整必不可少。标题等级、标注规范、像素及尺寸调整、注释说明、附件插入等等等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身边有不少同学,在论文送审之前反复检查格式规范,画面更清晰、注释更简洁,为的就是在审稿老师面前不因为小事小节扣了印象分。前前后后我调整格式花上了一周时间,看似有些浪费了,但事实上却是我认为花得最值的时间?一周前和一周后,不细看内容的前提下,至少是整容级别的改观了。送交导师过目,不至于因为文章不整而惹人心烦不愿细看,从侧面也有利于更直观更全面的获取导师的指导和修改意见。
TIPS:
在日常项目汇报之时,导师总是会先“挑剔“一番我们的文本排版、行间距之类的细节问题,再对设计的过程加以分析,为此一开始我们很不解,没到最终环节,为什么要在不重要的小事上消耗时间,但导师提醒我们:做设计就是做细节,连基本规范图面都不算完整,没有人会愿意多花心思琢磨你高深的设计逻辑。论文撰写更是如此,想法再好内容再精,失去标准来规范整合就难以入眼入心。看似冗杂的条条框框的背后体现的是科研人的严谨和科研领域的行为模式,是不可忽视的对准确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