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河口油价-中国海油最新油价
1.中海油天然气还是原油那块利润高
2.中国成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了吗?
中海油天然气还是原油那块利润高
经过查询可以知道,中海油原油相对来说利润要高些。生意模式总体一般。首先石油这个生意长期来看肯定是赚钱的,虽然偶尔价格低的离谱甚至出现负油价,但油价受到多方利益的影响,长期总体看肯定是赚钱的生意。而且石油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大部分用于燃烧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也离不开石油。另外,石油所含的热值远大于同等大小的电池,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石油是不可替代的。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确实是人类的宝贝,所以采油卖油的生意还是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即使碳中和也不是不用石油。
采油的成本和位置以及技术有关,如果像以前有的中东地区挖几下就冒油,那成本可能只有几美元,位置深些成本就高很多,中海油现在主要浅水区,目前大概33美元一桶,相对较低,如果是深海成本就更多。还有页岩方式成本也很高,而且容易枯竭。目前发现的容易采的石油大都开采了,以后勘探和开采的成本可能都会越来越高。
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很快,可能会受到大产油国的产量,全球经济需求,库存量,新的开采技术,各方势力博弈,或者就是资金炒作,油价为负都可能出现,但长期总体来看都是高于采油成本的(好像有个数据大概1970到2000年油价30美元上下波动,最近20年大概60美元上下)。油价的不确定使得卖油这个生意不好估计。生意相对简单,但可能需要很大的安全边际才好介入。我现在对油价的总体印象是长期不低于60美元,主要是美元贬值,通货膨胀,近年来勘探的石油储量较少,页岩成本高,近来地区动荡等,另外如油价低也不容易碳中和,总之石油是不可再生的,上有多少就不拍脑袋了。
我国是一个少油的国家,陆地上储量不多,目前主要发展在海上。中国海油的核心优势是拥有中国海上的专营权。2020年产量大概5.3亿桶,大概66%是国内产量,亚洲5.3%,非洲6.3%,南美洲7.2%(好像圭亚那不错,潜力大),欧洲3.8%,大洋洲3.3%,北美洲10%(但是深水加页岩,可能不好开采不好赚钱)。目前中国的年消费大概45.6亿桶,即使以后石油不用于燃烧,可能也不够用,所以中国海油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
目前中国海油的采油成本目前大概是33美元一桶,相对成本比较低。目前大部分勘探在浅水,成本较低,随着向深水区勘探,以后开采成本可能会提升。
中海油的天然气价格是受限的,而且大部分是长期供气合同,利润相对稳定但不高。石油卖出价会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当国际价格较低时,国家会有最低零售价,当价格较高时,也会封顶并且会收特别收益税(公司国内产石油卖出价格还不清楚还要再查下,国外产石油同国际价格)。所以,长期中海油的利润主要看石油价格,而且因为石油不是某一年就卖完了,要看整个开采期间的石油价格。
怎么估值是一个问题,产量还可估计,但油价变化太快,预估每年的利润好像容易猜谜。主要是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安全边际。海油目前国内已探明的原油储量有14.41桶,开采盈利一般没问题,如长期油价每桶60多,每桶盈利保守算30美元,14.4*30*7大概保守3000亿元。目标年化10%,折现到现在值1200亿元(大概1400亿港币)。如每桶盈利有60美元,折现现在大概2800亿港币。圭亚那以及未来海上探明原油储量还是可以期待的,什么价位买入还没想清楚,海上石油以及海外权益不是很放心,好像没有神华在陆地挖煤妥妥的现金流来的放心,生意模式感觉没有神华好,不过好像6-7港币是值的。
中国成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了吗?
在中国海油的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来说,过去的5年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的5年,低迷的国际油价使高成本的海洋石油开发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中国海油却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蔚蓝国土上奏响了一曲华章。
5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外油气年产量超过1亿吨,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1亿吨,成为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贸易商。得益于中国海油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大型装备建造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加快深水油气勘探
近期,中国海油深水钻井平台在陵水海域开展陵水25—4—1井钻井作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深水钻探领域面临的难度最大的一口高温高压井。该井一旦钻探成功,可盘活超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对加快南海大气区建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承揽的亚马尔项目最后核心模块起运。?
深水油气勘探代表了全球石油行业发展大势。一般来讲,水深超过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为超深水。近年来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近50%来自深水。
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伴随着深度增加呈几何倍数增长。目前,我国浅水石油开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区方面仍与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
中国海油大鹏星号LNG船靠泊广东大鹏LNG接收站。
5年来,中国海油大力推动深水油气发展战略,自主设计、建造了一系列大型深水油气装备。
在一系列深水装备和理论创新的支撑下,我国深水油气钻探屡获佳绩:2014年8月份,中国海油首次布局深水,钻获中国首个自营深水高产大气田陵水17—2,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2015年8月份,我国首口深水高温高压探井陵水25—1S—1井顺利完钻,验证了中国海油在高温高压、深水多重因素叠加的特殊领域具备勘探能力;2015年12月份,我国首口超深水陵水18—1—1井成功实施钻井测试作业,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陵水18—1气田“横空出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表示,目前中国海油已基本掌握了全套深水钻井技术、测试技术和作业管理要素。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已经完成了从常规深水领域油气勘探到超深水领域,再到高温高压深水领域的跨越。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近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管理的国内直径最大的16万立方米大型LNG全容储罐在中国海油天津LNG接收站成功升顶。此次升顶采用了5项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海油成为我国首家具备LNG大型储罐设计、施工和管理总包能力的公司。
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LNG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LNG贸易商,中国海油已形成从上游海外LNG资源基地建设、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游LNG船跨洋运输、接收站、管网建设和下游天然气发电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在进口LNG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油累计进口量突破1亿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8亿吨,相当于植树8亿棵。
在LNG技术研发领域,5年来,中国海油率先自主掌握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其中3项为国际首创,6项为国际领先技术,9项创新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LNG接收站建设与运营领域,中国海油先后建成投产了浙江LNG、珠海LNG、天津LNG、海南LNG和粤东LNG5个接收站,中国海油运营的LNG接收站也由5年前的3座增加至8座,接卸能力跃升至每年3000万吨,LNG接收站运营数量和接卸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
为保障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中国海油还积极建设东南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经营和参与建设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4张省级天然气管网,目前已投运3556公里,在建1386公里,共计4942公里。一条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大动脉已经基本建成。
在天然气清洁发电领域,中国海油控股和参股经营了6家天然气发电厂,总装机规模国内第三,达到834万千瓦。
“走出去”的排头兵
近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最后一个模块装船起运,至此,由我国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圆满收官。该项目包括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合同额约100亿元,是中国海油在工程领域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的海外订单,也是中国承包商首次进入国际LNG建造第一梯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海外业务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中国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增加证实储量约30%、产量20%,并战略性地进入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油气富集区域,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中首次有了“中国元素”。
作为央企“走出去”排头兵,中国海油加快与“”区域国家开展能源合作。2013年,中国海油与国内外油气巨头组成联合投标体成功竞标巴西Libra油田,战略性地进入超深水领域;2014年,公司与壳牌合作,在西非加蓬盐下区域发现列入“全球年度十大勘探成果”的超大型气田;2015年,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成中国海外首个世界级LNG生产基地;2016年,中国海油海外原油总产量达3142万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16亿立方米,进口LNG1652万吨,年末海外资产占比达39%。此外,公司34座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已经走出国门,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油气勘探、钻井、安装、生产服务,足迹遍及北欧、中东、东南亚、远东、非洲、美洲6大区域。
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必须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