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位增长油价走势_美国高位增长油价
1.油价大幅下调是什么原因?
2.产量增长阶段
油价大幅下调是什么原因?
油价大幅下调的原因是全球经济衰退、美元处于高位、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影响油价除了供需关系,还有地缘政治,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油价剧烈波动,难以预测,国际油价可谓是大幅降价。
自从进入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水涨船高,国内油价在六七月份曾一度达到巅峰,逼近10元大关,经历十几连涨。但是随着美国调息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未来的油价或将再次大跌!这不,好消息马上传来了,下面由我为大家具体说一说:
一、导致油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全球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成品油消耗下降。通俗地讲,就是各行各业都比较萧条,对原油、成品油的消耗量降低,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势必会引来降价。
2、美元处于高位
导致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再叠加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也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影响。
3、国际形势比较动荡
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对未来油价走势预期不佳,观望气氛较浓,也对原油市场不利。
国际油价可谓是大幅降价,过去三周之内,国际油价价格不断下跌,下跌幅度甚至已经超过了15%,美国的原油价格更是从顶峰的100美金一桶跌至84美元一桶。还有2023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09美元,收于每桶86.88美元,跌幅为0.10%。
二、那么本轮油价下跌,主要受到哪些因素?首先分析大致有以下5点
1、是因为全球经济下滑严重,肺炎的海外疫情继续恶化,导致经济活动显著放缓,石油需求大幅下降。
2、需求量变化莫测的今年的国际纷争局势,是导致2022年油价高涨的根本原因,一件东西达到最巅峰的时候它势必会褪去色彩回归平常。
3、沙特发动价格战,几大产油国表示要扩大生产,参与市场份额竞争。原油产量和库存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压低了油价。
4、沙特、俄罗斯、美国是全球三大原油出口商,俄罗斯更是欧洲等地的主要燃油原产地。凭借地域的优势,俄罗斯具备专门的燃油运输管道,从而缩减运输到欧洲的交通成本。
5、受到欧盟达成对俄罗斯石油限价,以及美联储降低加息力度的影响,国际油价在亚盘时间段维持上涨走势,围绕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的决定可能会给原油市场造成供应下降,支撑了油价。
低油价对我们的影响可谓是“喜忧参半”,这轮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我们本可以从油价下跌中受益,但由于疫情原因,国内供大于求。综合来看,油价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有车一族又可以任性驰骋了。短期来看,原油价格会在80-100美元之间波动,但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长期来看油价会持续走低。
产量增长阶段
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增长历史来看,根据20世纪以来原油年度产量变化、单井产量变化、开发工作量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开发技术条件,可以将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增长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1900~1919年的起步阶段;1920~196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66~15年的高位稳定阶段;16~2004年的递减阶段(图3.45)。
图3.45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增长阶段
3.4.2.1 起步阶段(1900~1919)
1900~1919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的原油产量从868万吨增长至5162万吨,年均原油产量2747万吨。以1995年USGS评价的可量333.40亿吨为基数,本阶段结束时的原油出率为2%。
从开发工作量来看,本阶段是美国石油工业的起步阶段,在本阶段内,美国本土48州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的大油田,这些油田主要集中于加利福尼亚州、俄亥俄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生产井在此时期开始逐渐增多,从1900年的7.9万口增至1919年的22.8万口。
在开发理论与技术上,本阶段开始应用钻头加压旋转、以机械破岩方式为主进行旋转式钻井。随着技术的发展,单口油井的日产量从1900年的0.30吨增至1919年的0.62吨。
从美国的国家能源政策来看,为促进石油开发从1916年起实施了《无形钻井开发费用扣减》的政策。
3.4.2.2 快速增长阶段(1920~1965)
1920~1965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从0.60亿吨增长至3.87亿吨,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1929年至1935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31~1933年间油价甚至一度低于1美圆/桶,在此期间,原油产量有所下降,但仍超过1亿吨。本阶段内,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出率从2.20%增至32.35%。
产量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来自开发工作量的快速增长。本土48州的产油井在1920年为26.8万口,到1965年已达到58.9万口。
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本时期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经历了发展阶段,进入了科学化钻井阶段。在以先进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单口油井的日产量从1920年的0.62吨增长至1965年的1.80吨。
美国为促进石油开发,从1924年起实行耗减百分比津贴政策;为规范国内石油工业,从1933年起实行生产配额;为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从1959年起实行限制进口政策。本阶段内的这一系列政策都为美国国内产量的有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2.3 高位稳定阶段(1966~15)
1966~15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4亿吨以上的高水平,其中以10年的产量4.68亿吨最高。本阶段内,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出率从33.59%增至45.59%。
产量保持高位稳定增长与巨大的开发工作量关系密切。受到国际低油价的影响,本土48州的开发井数和产油井数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逐步下降;而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开发工作量开始逐步回升。本阶段的10年中,各年度的开发井数均高于1.8万口,产油井数均高于49万口。
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本时期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经历了科学化钻井阶段,并逐步进入自动化钻井阶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的推动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单口油井的日产量从1966年的1.93吨增长至15年的2.23吨;其中,12年的单口油井日产量最高,为2.49吨。
美国在1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颁布了《紧急石油分配法》,控制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相应的,美国国内的产量开始有所下降,进口原油数量增长幅度加大,到15年已达到2.04亿吨,与13年的1.61亿吨相比,增长了26.7%。
3.4.2.4 递减阶段(16~2004)
16~2004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的原油产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16年的3.亿吨递减至2004年的1.76亿吨。本阶段产量年均递减率为1.99%。原油出率从16年的46.79%增至2004年的70.40%。产量的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70年代的产量下降主要是受到政策和油价因素的影响,80年代以后产量的下降则主要是受新增可储量递减和开发难度增加的限制。
受1986年油价暴跌的影响,在本阶段中后期,美国本土48州的开发井数和产油井数与1981~1985年相比降幅较大,每年的开发井数基本稳定在2万~3万口的水平,虽然2000年以来开发井数略有上升,但由于美国储量增长有限且低产井较多,产量持续下降。产油井总数到2004年递减至50.8万口。受本土48州的开发程度和油价影响,本阶段的单井日产量到2004年已降至0.95吨。
在本阶段内,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油气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非常规原油和EOR的产量不断增长,2004年EOR产量已占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产量的18.8%(图3.16)。
随着原油产量的递减,美国对非常规油气和深水油气的开发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抵免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水油气成为美国开发的重点。特别是1995年颁发了《免除深水矿区使用费法》后,深水产量增长迅速。根据美国矿产管理局(mmS)的数据,到2005年,墨西哥湾深水区域已累计产出原油4.36亿吨,产量年均增长率达31.8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