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上过500吗-金价达到过七百吗
1.为何故宫的砖比黄金还要贵?
2.一两银子等于RMB多少、
3.《射雕英雄传》中里的一顿饭钱,放到现在大概是多少钱?
为何故宫的砖比黄金还要贵?
很多人去北京游玩,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故宫。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非常的壮观,再加上保存的比较好,所以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由于这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所以非常的豪华奢侈,那么奢侈到什么地步呢?在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紫禁城里的地都是用金砖铺的,也就是说故宫里铺的砖都是用金子做的,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并不是真的。但是紫禁城的地砖比金子还要贵,在几年前,一对永乐的御窑金砖的价格竟然达到了八十多万,那么为什么它的价格这么高呢?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在选择铺怎样的地板时,掌管工部的祥从长远考虑,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采用了苏州的陆慕砖窑。由于这个地方的土质优良,生产出来的砖特别的细腻坚硬,又因该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所以原本叫做‘余窑村’的村子被赐名为‘御窑村’,所以当年故宫的地砖全都是采用了‘御窑’生产出来的方砖。因为这里方砖专门为京城而生产,且‘京’与‘金’读音相似,所以坊间逐渐流传着‘金砖’一说。
现在所说的“金砖”主要是指故宫三大殿以室内铺设的砖,而并不是所有的地砖都能称为“金砖”。有人统计,故宫内大概共有八千万块地砖。其中室外的砖基本上都是山东临清县烧制的,每块砖大概有24公斤重。而三大殿用的金砖则是在被封为“御窑”的苏州“长洲窑户六十三家”,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用的太湖泥烧制而成。
虽然并不是真的用金子做的,但是叫做金砖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一块砖的用时要整整七百二十天,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所以当年才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而要是按照现在金价来算的话,一块砖也不少于10万块钱。当然了一块砖之所以能卖这么高的价格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的复杂,仅取土这一项工作就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最关键的是这个土,必须是用陆慕村特有的黏土。而且要把这种土晾上一年,才能失去他的‘土性’。最后要把其中的气泡去掉,成为稠密的泥团。而在装入模具以后,阴干的过程也要7个月,最后,才能入窑烧制。在烧制的时候要用必需要用糠草,因为能去掉他的湿气,最后用松枝烧四十天才能出窑。出窑了以后还没算完,还要用上好的桐油浸泡,最后等表面十分光泽了,才算是完成任务了。
一块地砖花两年时间完成,有人曾不完全统计过,据说当年建造故宫的时候,大概用了8000多万块砖,想想这该是怎样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样一座宫殿又是何等的恢弘壮丽。故宫建成后的金碧辉煌让百姓们望尘莫及,难怪坊间会有‘紫禁城的砖是用金子做的’这样的传言。因为金砖的厚度大,吸水性强,质地冰凉,将它安置在桌面上,还可在夏日为瓜果降温,可谓是美观大气又实用。故宫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一两银子等于RMB多少、
2019年12月16日价格如下:
1、2019年12月16日,银价为3.3元每克。一两为50克,为165元人民币。
2、2019年12月16日,一两的银锭为165元人民币。
3、2019年12月16日,金价为421元每克,一两的金锭为21050元。
一两银子各朝代价格:
1、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2、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3、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4、盛唐时期2000—4000元。
5、清制规定纹银一两等于制钱1000文铜钱。
扩展资料: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
百度百科-银锭
《射雕英雄传》中里的一顿饭钱,放到现在大概是多少钱?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初遇伪装身份的黄蓉,被她吃了一顿“大餐”:
店小二听得张大了口合不拢来,等他说完,道:“这八样菜价钱可不小哪,单是鸭掌和鸡舌羹,就得用几十只鸡鸭。”少年向郭靖一指道:“这位大爷做东,你道他吃不起吗?”店小二见郭靖身上一件黑貂甚是珍贵,心想就算你会不出钞,把这件黑貂皮剥下来抵数也尽够了,当下答应了,再问:“够用了吗?”少年道:“再配十二样下饭的菜,八样点心,也就差不多了。”一会结帐,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郭靖摸出一锭黄金,命店小二到银铺兑了银子付帐。
这里的一顿饭钱是“十九两七钱四分”银子,关于其相当于多少钱人民币,之前有不少作者写过,不过要么是用得“金价”,要么用的是明清的“银价”来换算,殊不知,这里还有不少常识并未考虑,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然,最重要的是,《射雕英雄传》设置的时代背景实际上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也就是成吉思汗称“汗”之后,也就是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之后,“开禧”是南宋宁宗的年号,对应的是金章宗泰和六年。
原书中提到,郭靖是在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后几天,因为要赐婚华筝公主,其母李萍考虑到郭、杨两家可能的指腹为婚,才让郭靖与六位师父一同南行,而他和黄蓉的相遇是在“张家口”,两人的这顿大餐,也是黄蓉引领到的“张家口最大的酒楼长庆楼”。
清顺治元年,在张家口的大境口边墙下开二门,西为大境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真实历史位面里,“张家口”这个城市还未出现,一直要到明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称下堡。明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开筑下堡小北门,俗称“张家口”,正是由于长城边塞的明蒙贸易,才带来了“张家口”的繁荣,在这之前,此处并没有这么一座城市,连名字都没有。
当然,这只是小节,毕竟武侠小说不是历史书,咱就是接着情节谈谈知识。
事件发生在“张家口”,也就是板上钉钉的金国境内,不在南宋境内,按理说,要讨论金朝的银价,但是很不幸,在这里金庸先生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至少在这个时间点,金朝是不会允许你使用“十九两”银子付账的。
原因是,当时金朝境内的法定流通货币是两种:一为铜钱(主要为宋钱,南宋、北宋均可);一为交钞(纸币),像我们在电视剧常见的那种重量计量的金、银,是不能被作为货币的,而只是一种贵金属。
但这个情况,恰恰在郭靖、黄蓉相遇之前几年发生了改变,金章宗承安二至五年(1197-1200年)为了解决大额纸币交钞信用崩溃的问题,改铸异形银币——承安宝货。
黑龙江阿城出土的一两半承安宝货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银质法定货币”,而且,承安宝货虽由银锭形状转化,却已不是“称量银货”而是“规范流通铸币”(类似于“银元”)。
承安宝货一至十两共分五等(中间三等为一两半、二两半、五两),法定一两兑铜钱二贯,在交钞泛滥贬值、铜钱严重匮乏情况下作为大额钱币行用,以解救金朝在面对南宋时的巨大“钱荒”。
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就是“一贯”是铜钱的单位,按理说应该是铜钱1000枚,然而,在唐、五代、北宋、金、南宋的持续“钱荒”的铜币体系下,有一个专有名词,名为“省陌”,也称为“短陌”或“短钱”,即市场交易中,官方认可“不足100钱”为“100钱”,“陌”字即通“百”字。
北宋的通行“省陌”为750文钱或770文钱为“一贯”,金朝则定官价为800文钱为“一贯”,也就是说,承安宝货实际兑换铜钱应为1600枚。
在行用承安宝货的短暂时期里,金朝是禁止“称量银货”在市面交易的,更禁止随意熔铸白银或损毁银币,所以,真实的历史位面,郭靖和黄蓉就算敢这么付钱,店家也是不敢收的。
所以,还是得看南宋的情况,而且,最好还是拿粮食作为中间计价的工具,否则不同时代的购买力也没法判断。
南宋白银,形状与金朝银铤一样
南宋的折银价相对稳定,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前,银1两折钱多为三贯三百文。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银每两价钱七贯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价:
南宋理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籴米石,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南宋恭帝德祐元年,麦每石三贯七百三十。也就是说,南宋宁宗、理宗时代,银1两,折米1石左右(以纸币会子计价,实际上,白银比纸币吃香),也就是说,1两银子够买米1石,约143.23市斤,*京东上的大米价格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币,1克白银=18.43元。
南宋末年,银1两,折麦3.8297石,548.55市斤,京东的小麦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银=54.4142元。
具体到《射雕英雄传》的时代,也就是“一顿饭”的花费“一十九两七钱四分”=19.74两*687.504人民币=13571.32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人均6785.66元,黄蓉的这顿饭吃的是够狠的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