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的价格是怎样体现的?-如何理解资金价格
1.新手如何更快的了解基金?看懂走势图?
2.了解一些宏观指标(一)
3.会计中如何理解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
新手如何更快的了解基金?看懂走势图?
看懂走势图?-------基金没有股票那么复杂,除了场内(股市)交易基金外,看不懂走势图也没关系。
新手如何更快的了解基金?--------这是我给很多新手回答过的问题,比较具有普遍性,你可以先看看再说。
1、什么是基金?
想先问你一下:你知道什么是炒股吗?
如果知道的话就好说了,基金(股票型)就是我们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去买股票。那为什么要交给基金公司,而我们不自己去买呢?因为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员比我们普通投资者的炒股水平高啊(这就是基金公司劝大家买基金时最常用的诱惑词)。
所以,投资股票型基金就是间接的投资股票,那么基金也就会或多或少的承担着股票的风险了。很多投资者,其实并不知道基金就是间接投资股票,因而以为基金是不赔的,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因为,我们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去买股票,所以我们总要给人家一点劳务费的嘛,所以就有了申购费和赎回费。
当然,作为基金公司来说,由于有专业的人员(炒股的专业知识丰富),庞大的资金(可以买很多只股票),这样在客观上就比散户投资者获利的机会大得多。这也就是,很多人觉得基金还是投资的首选,而不愿去碰股票。
另外,基金还有债券型的,买债券型的基金就相当于我们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去买债券。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呢?因为基金公司的钱多,而且他又是一个机构,可以买到很多不向普通投资者开放的企业债券,盈利也要比我们所能买到的国债高得多。
这样说,不知你是否能明白。
你就这样理解吧:基金就是很多人把很多钱交给一个基金公司去买股票或是买债券。
2、基金投资费用
货币型基金-----无费用
债券型基金----申购费0.8%左右;赎回费0.1%-0.3%(一年以内),赎回费随持有基金时间延长而减少,一般三年以上免收赎回费。
股票型基金----申购费1.5%左右,赎回费0.5%(一年以内),赎回费随持有基金时间延长而减少,一般三年以上免收赎回费。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在银行柜台、银行网银、基金公司网站上买基金费率都是不同的,其中基金公司网站最优惠。所以,你买的时候得弄清楚。
无论是申购还是赎回,手续费都是按金额计算的。
以股票型基金举例来计算:
申购(按金额申购,也就是说买10万元某基金):
假设你申购当日某基金净值为0.850元
手续费:100000×1.5%=1500元
实际申购资金:100000-1500=98500元
申购份额:98500÷0.850=115882.35份
赎回(按份额赎回,也就是赎回xxxx份某基金):
假设你赎回当日某基金净值为1.250元
基金金额:115882.35×1.250=144852.94元
手续费:144852.94×0.5%=724.26元
实际赎回金额:144852.94-724.26=144128.68元
这次投资你实际盈利44128.68元,成功!
3、受股市波动影响最大的基金?
受股市波动影响最大的基金就是股票型基金了。
所谓股票型基金,简单的理解就是基金公司拿着基民的钱去买股票了。既然是买股票了,基金公司选的股票涨了,基金公司赚钱了,基金净值自然就高了;反之,基金公司选的股票跌了,基金公司赔钱了,基金净值就低了。
一句话,股票型基金跟着自己所选股票的涨跌而同时涨跌,只是幅度有所不同而已。
4、在哪个基金公司做比较好(手续费等比较优惠,信誉又好)?
基金的手续费并不是因基金公司的不同而不同,而是因基金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基金公司不同的基金手续费也不同。
所以手续费的优惠程度可不是选择基金或基金公司的依据。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基金公司排名,你可以看看,但像华夏、广发、南方、融通、易方达、博时等在任何排行榜中都是很不错的公司。
5、现在哪些基金是比较值得投资的?
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值得投资的基金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在这里给你详细解释。你可以先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基金种类(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等等),选择了基金种类后再去具体挑选某一只基金。
6、如何挑选基金?
选基金不能光看涨或跌,要根据同期的股市情况结合来看。
股市涨,基金就涨;股市跌,基金就跌,大多数基金都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股市涨了1%,基金涨的比1%多还是少。这样就能看出基金的投资能力了。
选基金不要光看净值,要看业绩、风险。看业绩、风险也不能光看评级,要看具体的数据,比如说半年回报、一年回报、两年回报、基准指数、标准差、阿尔法系数等等
7、定投基金时机?现在这个时机适合定投么?
定投基金是最简单也是最不需要挑选时机的基金投资方式,因为长期的投资时间早已将投资成本平摊了,所以就无所谓买贵或买便宜了。因此,在任何时间开始定投都可以。
8、那些基金适合定投?
可以定投的业绩很不错的基金有不少,但在选择基金之前最好先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以及定投时间的长短,以免陷入投资误区。对具有不同风险承受力以及不同投资时间的投资者来说,可选择的基金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另外,想提醒你的是基金投资不必像股票投资一样,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净值的变化,长期的积累必能获得丰厚的收益。
做长期的基金定投,最好选择指数基金。一来指数基金的收益大,而长时间的定投又可以回避其风险也大的缺陷;二来指数基金不会暂停申购,这样又可避免由于某只股票基金的暂停申购而破坏既定的投资计划。
选择好的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选择好指数。所以你最好先了解指数基金所跟踪的指数怎样,跟踪不同指数的指数基金是没有可比性的。跟踪同样指数的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越小的越好。当然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费用问题也是应该考虑的。
现在看来,我国现有的指数基金中,跟踪沪深300指数和跟踪深证100指数的基金盈利最好。
基金定投只是一种理财行为,而非发财行为,所以只有长期的积累(至少5年以上)才能看到效果,没有耐心的人是不会享受到基金定投的成果的。
9、听说定投基金是一种很傻瓜式的投资理财的方式?
这种说法只是相比较一次性投资的难度而言(并且这句话往往是基金公司和银行对投资者的诱惑词)我觉得傻瓜可干不了这个。即使是定投,没有选好基金,收益差距是很大的。给你看个例子:07年11月---09年4月间同时定投易基50和融通深证100两只基金,收益比较(截止到10月14日净值):融通深证100--收益27.2%;易基50----收益9.53%。这就是差距啊!!
了解一些宏观指标(一)
心虚地回来了,断更有点久...
这次想聊聊一些宏观经济指标,比如M2、CPI、PMI、PPI、GDP等,它们有什么含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些学者或者投资人是怎么看待这些数据的,有什么用。
大家可能觉得宏观经济离我们挺远的,没必要去了解它们。其实生活很多现象跟这些指标相关,比如你要出国,就会赶紧看看汇率高低,在汇率低的时候多换些外币;比如买房时候,你会关注存贷款利率,也会思考短期内房价的涨跌。你往往需要理解当下宏观金融时事,才能更好地做决策。而要了解这些,可以先从一些指标开始。
GDP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一个季度公布一次,是一个比较滞后的指标。国内往年GDP都是同比增长6%以上,今年一季度同比-6.8%,可见疫情影响之大。每1%的经济下滑,意味着无数人的就业困难。
CPI和P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CPI关注的主要是消费端,而PPI关注的主要是生产端。PPI中包含煤炭、钢铁、石油、水泥等;CPI中包含鸡蛋、猪肉、蔬菜、米面、衣服、烟酒等;一般来说PPI上升,CPI最终也会跟着涨上去。
这2个指标都跟通货膨胀有关系,一般用CPI衡量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如果同比增长5%以上,说明有通货膨胀的迹象了,而我们国家一般CPI超过3的话,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核心CPI到2以下的话,经济过冷,货币会宽松一些。
而PPI高了,说明出厂价格高了,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但同时生产原料价格也涨了,企业成本也高了,很难一概而论。所以要具体看PPI的细类。一般来看PPI持续上涨的时候,经济比较景气;PPI持续下跌,经济不太景气。大致同比增长4%-7%左右,经济比较向好,再往上,就过热了。在3%以下,市场理解就是需求较冷。
货币供应量: 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 M0(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广义货币):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大家经常会看M2的同比增速,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宽松。常说的放水,也是把货币比作水,货币供应多,放水多,可能会导致资产的价格上升。有些专家更关注M1,M1是指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的钱,即随时可以用的钱。如果经济要扩张、企业要投资,可能现钱就会多,如果M1同比增速连续几个月都上涨,说明经济在往上走。
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对企业经理人发送问卷来调查生产、销售情况,最终合成PMI指数,超过50,说明认为这个月情况好的人多,经济可能变好。反过来,经济可能变差。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具有其高度的时效性。
相对于GDP这种滞后指标,具有预测性。看的规则大致是:
1、看它在50以上还是以下。
2、看它变化的趋势,是变大还是变小。
3、是月度指标,要连续地去看,是否连续几个月保持类似的趋势。
社会融资总额: 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大约是某段时间全社会借钱的总量,代表经济冷热的晴雨表,借钱的方式包括贷款,股票,债券等。同比增长的量体现了这段时间大家投资和消费的欲望,所以社融和国家的经济增速有很高的相关性,且有很强的预测性。
存贷款基准利率: 是央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即银行在央行存钱的比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调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方法。
调节上述2个率是我们常常听到的,都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常说的降准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降息指的提高或者下降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控制了资金的量,而基准利率调整的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可以看作是资金的价格。降准、降息一般可以扩大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资金量),刺激经济,也会使资产(房产、股票等)的价格上升;加息、升准则反之。
同业拆借利率: 指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有拆进利率,表示金融机构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愿意贷款的利率。
顺便提一句,余额宝收益率跟货币政策、市场利率息息相关,能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度。一般来说,央行-金融机构间的借钱利率看作是政策利率,而金融机构间相互借钱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货币政策就影响政策利率和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市场利率。而余额宝投资大多是银行间的货币市场,分享的是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因此它的收益率与市场息息相关。
20年的货币政策松紧也能从余额宝收益率看出点端倪,3、4月时,货币政策很松,余额宝收益率很低,百分之一点几,后面几个月,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都破2%了,说明货币政策紧了不少。
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
跟我们相关的是房贷利率可以转换成LPR 5年期的利率加点的方式,以前是采用央行的基准贷款利率,如果你看好长期利率下降的话,可以转换,不过现在已经过了截止日了。对市场来说,采用LPR每月20日公布一次,标志着利率的市场化,打破了以前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双轨”问题。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金融市场上资产定价的锚,通常被称为“无风险收益率”。国债一般有5种收益率,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认购者收益率(国债发行利率)、持有期收益率,我们财经新闻中常说的债券收益率一般指的是到期收益率,考虑当前债券价格和到期后返还本息价差和距离到期的剩余年份。
国债收益率升高,意味着国债本身价格的下降。可以用债券面值/当前债券价格来简单估算收益率,收益率变高,说明当前的债券价格越低。顺便提句,如果央行降息、降准,通常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上涨,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买债券,来抬升债券价格,从而降低债券的收益率(市场利率)。对应如果你在降息前持有债券基金的话,在降息过程中债券价格上涨,你的债基的净值也会上涨。
说回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般来说,它是其他资产定价的锚,所以无论股票、债券、期货、房地产,价格都会受到它收益率的影响。不考虑通胀情况下: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移,资产价格上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资产价格下降。原理跟前面债券价格下跌类似。
顺便提句,一般来讲短期债券的收益率会低于长期的收益率,反应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看好。但如果短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比如3个月的美债收益率高于10年期,反应的是投资者认为长期经济的衰退,出现这种倒挂的话,是一个不太好的预警信号,可能会导致股市、大宗商品下跌,债市的上涨。
上述讲了不少指标,可以将这些指标大致分类:
反映经济现状的指标:GDP、PMI、社融,其中GDP比较滞后,PMI、社融更及时、有前瞻性。
反映通胀压力的:CPI、PPI
反映货币政策走向:货币供应量、上述各类利率变化、存款准备金等
反映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政府总负债率等指标。
一些指标对各类资产的影响大致如下,大家可以作为一个维度的参考。(《一张图读懂经济指标》华尔街见闻)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对财经新闻经常出现的宏观指标有所了解,知道大概含义和背后可能的意义即可,这篇文章的目的也达到了。当然,有些人希望通过一些指标来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帮助自己做投资决策,比如今年的资产配置、是否应该今年买房等。 我觉得太难了,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想靠几个指标抽象概括是不可能的,这些指标也只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而已。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更倾向综合参考各类专家、学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去选择判断,这样更靠谱些。当然,这些专家、学者是指经过时间考验,预测率高的那些人。
下篇我们看看高手们是如何判断宏观形势,并进行投资决策的,试着了解他们的投资思维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东方财富网经济数据中心
参考材料:
《香帅北大金融学课》《何帆 宏观经济学30讲》
《一张图读懂经济指标》
会计中如何理解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
企业作为一个实体本身是没有资金的,设立时必须注入注册资本,这就是他的来源,直白点就是他怎么搞到钱,除了投资者投入还有借入,还有自身经营的未分配利润.这就是资金的来源.企业的资金不会全部是作为现金存在的,还有很多放在银行,有的买了设备产品,固定资产等.这些就是资金的不同占用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