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啥投行这无聊,喜欢对赌协议?

2.做现货黄金投资时,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3.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有哪些

为啥投行这无聊,喜欢对赌协议?

对冲基金操纵油价-对冲基金操纵油价怎么算

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具体的数字和情况我记不清了,下面只是为说清这个情况胡乱用些数据吧,有些就用字母代替。

高盛和深南电对赌的同时也在和沙特的A公司对赌,当油价低于62美元时,每跌一元,高盛付给A公司20万美金,当油价高于62美元时,A公司每月付给高盛50万美金。对A公司来说,当油价低时,有高盛每月给部分钱,油价越低A公司得到的补偿越多,可以有效的对冲降价的风险,油价高于62美时,A公司就不在乎区区50万美元了,油价越高,A公司越不把50万美金放在眼里了,所以这样的协议A公司愿意签。

这样不管油价高于62还是低于62美元,高盛公司都可以通过对冲来挣钱。

高盛公司的正经事就是通过各种对冲挣钱。他们的业务涉及方方面面,绝对不只是石油。

深南电是财迷心窍啊,在那个情况下国内只怕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认为油价会一落千丈,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深南电,全世界都预测石油会冲150美元,还有很多经济学家更认为年底石油就会冲到200美元大关,深南电就算用三个脑袋想,只怕也想不到油价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落到62美元以下,就算你是深南电的老总,只怕你也以为这是一个风险极其小的大便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油价决不是高盛决定的,高盛只能通过各种公关影响油价,但高盛决定不了油价。油价倒底由谁决定不是谁能谁能说的清的,油价是各方相互较力相互影响形成的,不是任何一方所能决定。

做现货黄金投资时,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

当前的黄金市场价格,是由黄金现货供求关系、美元汇率、国际政局、全球通胀压力、全球油价、全球经济增长、各国央行黄金储备增减、黄金交易商买卖等多种力量平衡的结果。个人投资者要想准确把握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难度是很高的。但根据国际黄金市场的经验,个人投资者可以参照黄金与美元、黄金与石油、黄金与股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商品市场的联动关系以及黄金市场的季节性供求因素、国际基金的持仓情况等因素,对金价走势进行相对比较简单的判断和把握。

(一) 金价与美元的互动关系

由于国际金价用美元计价,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呈现美元涨、黄金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黄金与美元的逆向互动关系仍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

(二) 金价与油价的互动关系

原油价格一直和黄金市场息息相关,其原因是黄金具有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而国际原油价格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黄金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具有正向互动关系。

(三) 金价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联动关系

由于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经济的持续崛起,对有色金属等商品的需求持续强劲,加上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炒作,导致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国际商品价格自2001年起持续强劲上扬,这就是商品市场价格联动性的体现。

(四) 金价与股市的互动关系

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在通常情况下,黄金与股市也是逆向运行的,股市行情大幅上扬时,黄金价格往往是下跌的,反之亦然。但由于我国内地股市是相对封闭的,黄金价格的涨跌与内地股市行情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度,而是与境外一些重要的股票市场(如纽约、东京、伦敦)有较强的关联度。

(五) 金价与市场季节性供求因素的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的基础,黄金价格与国际黄金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相关,黄金现货市场往往有比较强的季节性供求规律,上半年黄金现货消费相对处于淡季,近几年来金价一般在二季度左右出现底部。从三季度开始,受节日等因素的推动,黄金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强,到每年的春节,受亚洲国家的消费影响,现货黄金的需求会逐渐达到高峰,从而使得金价走高。

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有哪些

外汇天眼:外汇市场的市场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外汇银行、外汇银行的客户、中央银行、外汇交易商和外汇经纪商。 (一)外汇银行。?外汇银行又叫外汇指定银行,是指根据外汇法由中央银行指定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梯队:中央银行

各国央行代表本国政府,在外汇市场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汇率。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的根本职责就是维持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保持在政府希望的范围之内。比如中国香港的港币,其采取的汇率政策为“盯住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国香港的“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将USDHKD的汇率维持在7.75~7.85之间,如果汇率上破7.85,则金管局会大量卖出美元买入港币;如果汇率下破7.75,则金管局会大量卖出港币买入美元。这里所说的大量,最起码在百亿规模以上,比如2019年3月,金管局为了保持USDHKD不突破7.85,买入了172亿港币(22亿美元)的规模。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的操作基本类似,这里不做一一列举。

第二梯队:商业银行

银行间市场的货币交易量最大(日常交易量高于中央银行,但在汇率危机时中央银行交易量远大于商业银行)。在这里,各种规模的银行相互之间通过电子网络进行货币交易。大银行在外汇交易总额中占很大比例。普通人所了解的商业银行外汇交易是在出国旅游时向银行换取外国货币,但实际上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主体在银行间市场,也就是银行和银行之间的外汇买卖。需要提醒的是,银行间市场有中央银行主导开展,在中国就是人民银行主导,主管机构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该机构位于上海的外滩。

第三梯队:投资机构和对冲基金

投资机构和对冲基金不会只做国内资本市场,它们的视线往往放在全球的舞台上,比如中国的QDII类基金。在将资金投入到国外的投资品时,永远都面临一个潜在的风险——汇率波动。无论中国的机构想要购买美国的股票,还是美国的机构想要购买中国的房产,这中间都设计到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问题。假设一种情景,中国投资机构看到国际油价在5月份大跌,于是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大举买入美国的原油类基金份额,希望在油价上涨时获得收益。一段时间后,国际原油价格确实出现了上涨,比如上涨8%,但如果在同期美元贬值了10%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机构将原油市场的获得的美元利润,转换成人民币转入国内时,实际上还亏损了2% 。之所以油价上涨还能亏钱,就是汇率的波动吞噬了利润。所以,对冲基金的资金在出国之前,都要先在外汇市场反向买/卖两国的货币,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当然,投资机构和对对冲基金除了被动的防守之外,还可以主动进攻,也就是将外汇市场作为交易主体,分析其未来发展的方向,然后通过大举买入/卖出来获得利润。

第四梯队: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商

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进行外汇交易以支付货物和服务。以一家德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为例,该公司从美国进口零部件,然后在中国销售成品。在最终销售完成后,生产商收到的人民币必须转换回欧元。德国公司必须将欧元兑换成美元,以购买更多的美国零部件。企业进行外汇交易是为了对冲外币转换相关的风险。同一家德国公司可能会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美元,或与美国公司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在向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之前获得美元,以降低外币敞口风险。这一操作手法和投资机构/对冲基金的手法类似,但更多的是被动防守,不会像机构和基金那样主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