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解读!长庆油田“十四五”的样子

2.国通石油国通储油卡红卡和蓝卡的区别是什么?

3.国通石油红卡怎么办理?去那里购买?

4.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5.「观察」就这样把低油价征服

大解读!长庆油田“十四五”的样子

油价最低锁定40_油价最低不能低于多少

持续增长的长庆

长庆油田2021年工作会提出,到2025年油气生产当量上到6800万吨,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助力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的长庆油田,在6000万吨巨大体量之上,仍将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状态。页岩油产量年达到300万吨,上古天然厂年产液烃150万吨,加上气田轻质油、油田轻烃,就是500万吨净增量。盆地致密气开发经过三年集中攻关,已实质性转入“少井高产”新阶段,成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增长主力军。

持续上产的底气,既源于对岩页油、致密气规模高效开发的 科技 自信,还来自于已掌控的资源优势。在已探明60亿吨石油储量、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基础上,长庆未来每年新增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3亿吨、2000亿立方米,其中,优质储量锁定在1亿吨和1000亿立方米规模。按这个保守规划,仍具备在“十四五”末冲刺7000万吨的资源基础。

长庆决策层心里清楚,持续上产最根本的要害还是老油、气田的科学稳产。“提升采收率”和“降递减工程”,被列为“十四五”至关重要的攻关战役,给油田持续增长注入更基础的确定性。新年伊始,多个进攻性提产项目接连启动,其中,苏里格气田重大开发试验攻关,就瞄准提高10%的采收率目标来部署。一系列降递减工程,正在千里油气区有序铺开,确保油田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1.2%以内,气田综合递减率锁定在20%。

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占中国石油国内总产量29.4%,持续增长,对中国石油国内油气稳产2亿吨具有决定性作用。长庆人知重负重,今年安排生产原油2545万吨、天然气460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6210万吨,较上年增幅170万吨。

毫无疑问,作为我国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未来五年,将不断超越自己,持续创造油气产量高点攀升的新纪录。

低成本的长庆

长庆油田对标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计划两年之内,把桶油完全成本降到40美元,千方天然气成本控制在800元,在“三低”油气田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40美元是近两轮国际超低油田下,国际石油公司盈亏平衡点。这相当于把一个世界典型的“三低”油气田,提升到与国际石油公司高品位油气田的赢利水平。

长庆人始终如履薄冰,但一直厚积薄发,真正把“三低”油气田高成本挑战,变成低成本优势。油气年产量从2000万吨增长到6000万吨,员工总量保持7万人不增,低成本成就了长庆油田,长庆也创造了低成本奇迹。刚刚过去的2020年,长庆油田经受住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超低油价双重挑战,在控投降本超过111.4亿元基础上,还贡献了156.9亿元利润,提质增效、利润贡献均居集团公司第一。

面向未来,长庆油田谋划以创新驱动打开新的效益增长点,拉动员工人均年劳动生产率达到1000吨油气当量,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明确了年产油气未来攀上7000万吨新高点,员工总量仍保持在当前的7万人,相当于员工总量不增的基础上,再新增一个千万吨级大油气田。

面对发展规模持续增长与用工需求“天花板”极限,长庆油田把人才强企战略作为持续创造和释放内生发展动能的新优势,通过固化长效机制,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延伸员工职业成长通道,把人力资源价值培育、价值创造、价值贡献,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单井产量,持续创造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竞争优势。规模应用水平井,被列为“十四五”低成本战略来接力攻关。长庆油田22%的油气产量,来自占比仅为6.4%的水平井,在今年274万吨石油、83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部署中,气田水平井占到53%,油田水平井占比提高到70%以上,通过提升单井产量和新井贡献率,在开局之年就形成优质高效的增量资产。

绿色的长庆

长庆油田未来五年发展,绿色的份量和力度引人注目。具体到工作部署,就是推进节能、减排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从单纯的油气生产向绿色能源公司转型。

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长最快的绿色能源。长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天然气主产区,2020年产气448.5亿立方米,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三峡电站4年发电量产生的热值。长庆规划“十四五”年产气量上升到500亿立方米,每年可替代6000万吨标煤,助力国家减排二氧化碳1.56亿吨。

长庆油田着眼于绿色发展,加快前瞻性技术储备,筹划光伏、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布局,让油田生产、生活受益,太阳能照明已在苏里格气田规模应用。眼下,正在投产的伴生气回收二期工程,将油井伴生气利用率提升到91%以上,使其转化成清洁能源。已建成投运的国内最大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每年可生产乙烷、液化石油气和轻烃150万吨。

长庆油田去年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企业建设,未来五年,长庆将成为我国二氧化碳固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姬塬油田二氧化碳驱油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正加快10万吨级二氧化碳驱油工业化进程。这必然拉动周边燃煤电厂、煤化企业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的积极性。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将驱使油田采收率提高5-15个百分点,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还延伸培育了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链。

迈入新征程,长庆油田迎来崭新的发展,一个持续增长的长庆、低成本的长庆、绿色的长庆,注定是一场更彻底的低渗透革命,肯定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也必然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宝贵实践。

长庆油田有这个自信,更有这个实力。让我们期待,长庆油田“十四五”的样子。

国通石油国通储油卡红卡和蓝卡的区别是什么?

国通“红色”储油卡:是国通储油卡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红卡规格拥有固定油品标号类型,不能跨油品标号进行加油消费。红卡特点该卡区别于传统加油卡,国通红卡既能像“油本”一样储油锁定油价,还拥有“智慧”机制。

国通“蓝色”储油卡:是国通储油卡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蓝卡规格蓝卡无油品限制,一张蓝卡可以消费各种规格的油品。蓝卡特点蓝卡由于可以依托国通加油抵扣币赋予不同的油品消费折扣规则,能够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不同力度的多种折扣形式。

扩展资料:

国通石油储油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通石油)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具有以储油卡方式进行零售成品油经营许可的全国性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含:零售成品油、成品油储油卡系统开发与推广、成品油储油卡发行与推广,及非油品电子商务营销与技术开发等。

国通石油APP是国通石油打造的国通用户线上车生活平台。

国通加油抵扣币是依附于国通储油卡使用的油品消费抵扣币。目前根据消费抵扣率的区别共分为6种加油抵扣币。加油抵扣币种类钢镚(1%抵扣率)、铜币(2%抵扣率)、银币(3%抵扣率)、金币(5%抵扣率)、白金币(10%抵扣率),钻石币(100%抵扣率)。

国通油票的来源国通商城购买非油商品、国通商旅预订机票和酒店,以及未来线下各种非油合作渠道消费等,获得油票的过程也是用户“集油”的过程,积攒一定油票后可以凭票购买折扣购油产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通石油储油卡科技有限公司

国通石油红卡怎么办理?去那里购买?

先说下国通石油红卡是什么

红卡全称国通红色储油卡,因卡面是红色而被称为红卡,红卡本质上是一种锁油价卡,根据购买时的油价锁定以后加油时的油价。比如购买时油价是6.9元,那么在实际油价高于6.9的时候,加油仍旧是6.9元;但如果油价低于6.9元,加油的时候会按照低油价进行结算。

红卡如何办理呢?

1.官方APP

官方APP虚拟红卡3000元起购,购买价格是3000元,等于原价购买,虽然在油价上涨时也很划算,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蓝卡有优势。线上红卡不限量出售。

2.线下实体卡

国通红卡可以通过线下渠道购买到实体卡,购买零售价格甚至能达到8.8折,即2000元的红卡,购买价格为1760元,相对于蓝卡来说,不仅有了锁油的优势,而且折扣也跟蓝卡相差反复。但是线下实体红卡是限量出售,并且发售时间一般在油价低谷的时候,所以建议在有货的时候多屯几张,这样可以一年都享受红卡的折扣福利。线下实体卡可在明通敏达商贸(国通授权经销商,搜索一下)进行购买。

红卡能充值吗?

红卡不能充值,必须购买实体卡进行绑定,每张卡都有自己锁定的价格,价格是按照购买时的油价进行计算的。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今年1月10日,173名威马车主实名向威马递交律师函。该律师函中显示,威马私自对用户车辆进行锁电操作。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1

 近日,多位威马车主反映,在威马4S店进行保养后,实际续航从250公里降至200公里。有汽车媒体找到相关车主做了实测,满电状态下只能开207公里。

 威马汽车方面则表示,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

 去年底,威马汽车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自燃事故。有网友怀疑,近两年多次自燃,是威马进行疑似锁电操作的原因。

  名为“保养”,实则暗地锁电?

 一次免费的保养,却让周先生走上了漫漫维权道路。

 “去年5月份,我接到他们电话说免费保养,加上车当时后视镜异响,我就进店做了保养,全程没有跟我提‘锁电’的事,但是最后工单里有一项BMS升级。BMS就是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负责实现锁电功能的系统。”周先生对时代财经表示。

 此次保养后,周先生感觉爱车续航能力下降明显。“这个车一开始就虚标比较多,400公里续航的车,被锁前也就250公里左右,更何况后面这一锁,车子只能跑200到180公里。”

 “锁电”即锁住电池的电力。据公开资料显示,“锁电”包含两种概念,其一是像国家电网等一些充电桩直接写明,电池只能充到表显SOC(State of Charge)的95%,属于出于安全从外部对电池的使用做出一定限制。

 其二是电池内锁SOC,通过篡改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数据,从而达到对电池电量SOC(系统级芯片)窗口的锁定,也就是人为地把电池能够达到的最大电量卡住,限制了电池的充电量和用电量。

 而“锁电”使得电池容量的减小,也进一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减少。按照周先生的说法,威马厂商或属于第二种“锁电”情况。

 在发现疑似“锁电”情况导致续航打折后,周先生几经维权,发现有同样遭遇的威马车主还有很多。“不止我一个人发现续航缩水,现在两个维权群已经有了500多名用户,联名维权车主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据周先生了解,去年底,出现了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一批疑似“锁电”操作。彼时,威马汽车推出“迎新年用户特优”活动,宣传随机抽取18888名幸运用户,提供全面车辆检查和200元京东卡。但车辆检查回来后,这批“幸运儿”却同样发现续航下降明显,质疑被忽悠去门店进行“锁电”操作。

 参加了此次元旦活动的车主马先生向时代财经反映,自家车辆在做了日常保养后也出现“锁电”情况。据马先生透露,“去年6月车辆做了日常保养,后来发现,在满电情况下,车上路一开始就有动能回收了,之前是没有的。”

 而另一个明显表现则是,续航缩水严重,“例如冬天往年同期满电跑200km,电池还能剩20%左右的电,21年冬天跑到180km,就剩10%左右了。”

 另据马先生表示,自己发现车辆出现续航减少、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出现动能回收等现象后,车友群里也有陆续有其他车主在反应车辆电池使用异常的情况。据马先生描述,“今年元旦以来发现大量车友都在称自己被威马锁电了,而被锁电的大多是EX5车型。”

 而令车主们更不满的是,威马厂商对于前者反映的“锁电”质疑拒不承认,也未采取相关解决措施。据周先生提供的.与经销商沟通会谈录音显示,经销商相关代表称没有决策权,只能将用户的诉求整理反馈给威马汽车。但会谈之后,威马汽车同样没有联系用户对接。

 2月21日,时代财经联系到了与周先生进行沟通的达世行威马售后服务中心,但该中心相关人士并未对车主的锁电质疑进行回复,只是表示“不知情”。

  “锁电”后仍自燃?车主喊话:315不见不散

 “这个事本质是威马通过侵害用户利益的方式,去弥补和掩盖其电池安全缺陷。”周先生猜测,前述操作背后,或许与威马汽车此前接二连三的起火事故有关。据悉,在改变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后,一定程度能降低电动车起火的概率。

 据公开报道,2020年下旬,威马曾在35天内连续发生四起起火事故。随后,去年12月,郑州、海南等地多辆威马EX5又被曝起火。

 “去年12月至今,已连着烧了5辆。”周先生联系到了其中一位发生起火事故的车主获悉,该车主8月进店保养过,但翻查之前的充电记录,保养之后充电再没能超过45度电池容量。在他们看来,该车之前可能已被“锁电”,但依然未能避免起火。

 对于前述起火事故,威马官方并未公开进行回应,也未公布具体事故原因。“用户通过客服电话、门店、官方论坛等反映相关质疑,但都被忽视,在官方论坛发的帖被第一时间删帖;官方售后群组发现有人讨论该事件,群立刻解散。用户不得已,实在沟通无门,才发的律师函,结果至今依然没有任何回复。”周先生对时代财经称。

 据悉,目前不少维权用户在微博公开喊话威马汽车及其创始人沈晖,“已经准备好全面证据,315不见不散。”

 “维权车主的诉求都是最基本的,威马汽车召回更换安全且足额的电池,安全就是没有自燃风险;足额,是能日常跑到宣传续航的80%,也就是320公里。”周先生称,“这个方案是威马汽车19年自己提出来的用户升级方案之一,所以技术完全可行,方案完全成熟。”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2

 “开730公里过程中,居然需要充5次电,有时130公里就需要充电。”自2021年12月15日到4S店保养之后,威马车主朱平发现自己的电动车突然变得不耐开了。

 朱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购买的2018款威马EX5 400 Extra创新版表显续航为320公里,前两年的冬季实际续航能够达到240~260公里,但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里,他的车最多只能开到200公里。

 “我每天都要开60~80公里,去年12月15日去4S店保养之后,一下子就能感觉出不同,续航掉了50%。”朱平认为,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在保养时对产品进行了锁电。

 朱平并不是个例,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威马锁电”共能搜索到79条相关投诉。另一位威马EX5车主张琪则告诉记者,目前在他所在维权群人数已经超过600人,其中大部分成员为威马EX5车主,也有少量威马EX5-Z、威马EX6及威马W6的车主。

 “1月,我们170多位车主联名给威马送了律师函,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回应。”张琪说到。

  充电变慢、续航变少

 “去年12月15日保养时,工作人员告诉我,除了常规项目外,还需要进行A柱打胶和BMS(电池管理系统)升级,当时就告诉我有个最新的电池软件,也没有告诉我升级之后会怎么样。”朱平告诉记者。

 在朱平向记者展示的4S店服务工单上显示,当日4S店工作人员除了对IPM标签、保险丝和A柱进行相应的更换和维修外,还对ESC和BMS系统进行了升级。朱平称,这次升级之后,车辆的续航里程明显减少,同时充电速度也慢了很多。

 “2021年2月11日,我在国家电网120kW的快充桩,充10.51度电用了17分钟,到2022年2月9日,我在特来电的150kW快充桩,充9.43度电,花了34分钟。”朱平表示,2021年那次是从5%电量开始充电,2022年这次的充电环境要比2021年好,而且是从20%开始充电,耗时反而更长。

 朱平告诉记者,以过往经验,一般电量在20%以下时,充电功率并不会达到峰值,当电量在30%左右时,充电功率开始达到最高。“都是补10度电,在充电桩功率更小的情况下,从5%开始充居然比从20%开始充速度还快一倍,这就有问题了。”朱平认为,威马的锁电不仅仅是降低了产品续航里程,还限制了充电速度。

 张琪亦遇到和朱平类似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刚提车时,他的EX5 400续航接近300公里,然而同样在元旦前后的北京,锁电之后续航已经掉到150~160公里,几近腰斩。同时,快充的充电速度明显变慢,功率和速度都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快充的功率比慢充桩的功率还低的情况。

 “有一次我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旁边3辆比亚迪都充好了,我还在那边等着,真是太可笑了。”张琪称,并非是在4S店进行常规保养时被威马方面进行了疑似锁电的操作。

 “从去年6~7月份威马就开始锁电的操作,当时是以夏季活动进店保养等名义进行的;后来,威马又搞了送两百元京东卡进行检测的活动,还可以上门检测,我就是在上门检测的过程中被锁电的。”张琪如是说。

 今年1月10日,173名威马车主实名向威马递交律师函。该律师函中显示,威马通过“保养”、“随机抽取18888名幸运儿活动”、“到店赠送200元京东卡”等活动,私自对用户车辆进行锁电操作。

 同时据朱平介绍,在173名车主递交律师函后,威马汽车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私自对系统进行修改,在修改后仪表显示的续航信息前半段掉电较慢,续航显示情况时好时坏。

 威马汽车方面则告诉记者,该公司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截至3月8日,威马共收到247位用户来电咨询关于续航的问题,并邀请相关用户前往就近售后门店,通过全车检测、陪同试驾等形式,帮助用户更好了解车辆状态、更全面发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及特点;

 目前,邀约同意进店的用户为98人,征得用户同意后进行检测的车辆为38辆,检测结果均为正常。

  新能源汽车频被消费者质疑锁电

 对于威马方面的回复,部分车主表示并不认可。

 北京威马EX5 400 pro车主刘廷告诉记者,在接到检测通知后,2月20日他去威马4S店进行了检测,在近6个小时的等待之后,4S店给出电池健康度96的结论,不符合衰减维修更换的条件。但据刘廷介绍,他的车刚刚行驶满3年,之前冬季续航大概能够达到230~250公里,今年冬季续航下滑至不到180公里。

 有车主认为,近两年多次自燃,是威马进行疑似锁电操作的原因。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2021年12月,威马汽车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自燃事故。2020年威马汽车亦曾因多起自燃事故,并发起过召回。

 新能源汽车被用户质疑锁电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威马汽车。近期,多位小鹏汽车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称,小鹏汽车P7首批670续航被无故锁电,80.3kwh电池容量只能充70kwh左右。对此,小鹏汽车客服回应称并无锁电。

 2021年9月,广汽丰田iA5车主集体维权,称广汽丰田在未告知用户并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对大批广汽丰田iA5车型通过后台OTA升级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人为降低汽车动力电池可用容量以及限制汽车输出功率。早在2019年亦有特斯拉车主反映,车辆在经过厂家主导的程序升级后,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充电功率均有明显衰减。

 国内某车企研发工程师告诉记者,快充尽管充电速度快,但动力电池内电芯并无法保证完全一致,大电流快充会导致电芯电压不一致,进而影响整个电池包的放电能力;此外,部分电芯充满,部分电芯未充满的情况下,BMS系统可能会判断电池包未充满,进而继续充电,导致部分电芯出现过充。

 早前,曾有部分车企产品因为电池过充而出现自燃事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部分车企会在动力电池行将充满时采用小电流充电,使得电芯电压尽可能保持一致,所带来的的问题便是充电时间增长,用户体验变差。而“锁电”可以在保证较快充电速度的同时,通过限制充电电量,减少过充的情况。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记者,过充过放可能会导致动力电池“析锂”,产生的“枝晶”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和自燃。锁电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有些相关的OTA升级或线下升级,车企并没有明确告知车主锁电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监管部门应该推出相关规定,要求车企明确告知车主升级内容和带来的影响。

 “对于车主来说,在遇到OTA升级或线下升级时,一定要看清楚相关的条款。当下,有些被锁电,就是车主在没有看清楚升级提示的情况下点击了确认。”张翔如是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3

 针对自1月以来威马汽车被质疑“锁电”的问题,时隔两月,威马官方终于对此做出了回应。

 威马回应媒体称,公司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

 截至3月8日,威马共收到247位用户来电咨询关于续航的问题。威马称邀请了相关用户前往就近门店更好了解车辆状态,截至目前,邀约同意进店的用户为98人,征得用户同意后进行检测的车辆为38辆,检测结果均为正常。

 早在2022年1月,173名威马车主联名向威马汽车发律师函,质疑车辆在未告知车主情况下被威马“锁电”,并以实际续航里程大幅衰减为由,要求威马汽车回应动力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据多位车主爆料,在参与了2021年底威马推出的“迎新年用户特优”活动中,做了全面车辆检查后发现续航下降明显,被质疑门店进行了“锁电”操作。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80条关于“威马锁电”的相关投诉。

 有意思的是,对于大规模投诉威马还未做出回应之际,9日晚间,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呼吁:油价大涨,快买电车!

「观察」就这样把低油价征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文/王建君 张宁宁 王 青 吴义平 曹庆超

自1967年石油超越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之后,人类 社会 就进入了油气时代。直到现在,全球每年仍然有近55%的能源来自油气。在全球推进能源转型和去碳化背景下,油气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扮演能源重要角色。

在低油价的困局之中,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中国石油公司首先应坚定发展油气产业的信心,通过走低成本发展道路,加强 科技 创新,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高质量地参与国际油气市场。

推进低成本发展

由于石油市场外部环境以及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品位、开发作业难度等行业内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全球油气行业资本回报率已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9年平均资本回报率已降至7.92%,而本次低油价的出现无疑使得石油公司的生存和盈利变得更为艰难。低成本发展已成为石油公司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低成本发展道路,维持现金流稳健,守住发展底线。

低成本发展不仅是高油价期间石油公司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还是低油价期间石油公司维持生存的关键支撑,更是市场需求增量萎缩、主体竞争激烈下,提升和巩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举措。

2014年以来,无论是国际石油公司,还是国家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在诸多发展战略中都包含了提质增效、严控成本的战略举措。

如英国石油通过关注有竞争优势的油气资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来降低完全成本。雪佛龙通过增加产量、回报驱动的资本分配、高质量的资产组合等,降低成本结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近年来也在不断通过压减上游生产成本来不断巩固和强化其低成本优势。成本控制与优化一直是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重要的战略,公司持续致力于降低油砂开发生产成本。

立足当下低油价,面向长期不确定的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中国石油公司唯有坚定不移地走低成本发展道路,做好生产运营的投入与产出平衡,从关注数量转向注重效益,提质增效,深挖降本潜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做能源转型的积极引领者。

中国石化提出将贯彻“改革、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聚焦全产业链系统优化,着力拓市场、防风险、抓机遇,尽最大努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海油执行更为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更谨慎的投资决策,更注重现金流管理,削减年度资本支出预算。一季度末已将年初122亿~136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预算削减至107亿~122亿美元,削减幅度超过11%。

聚焦技术创新

当前油气行业已经进入动能转换的关键变革期。依靠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等成为公司转型的关键,也是公司走低成本发展之路的重点。

结构性降本是当下及更长时期降本的关键。以往的结构性降本举措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简易化实施等方面,而结构性降本中最具潜力的智能化、数字化等 科技 降本才刚刚拉开序幕,直到近年才得到各石油公司普遍关注。

根据伍德麦肯兹的统计,数字化对油气上游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对全球油气运营成本的直接影响大约为400亿美元,对全球钻井业务的影响约300亿美元。

国际石油公司近年来都在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道达尔通过将数字化技术与工厂化运作方式相结合打造数字工厂,以此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的基础是设备、项目、企业的数字化运作,关键是基于数字的管理优化与智能决策。

中国石油公司要坚持没有不能数字化的业务、领域与设备的理念,实现对所有业务、所有层级、所有设备的全数字化。在管理优化与智能决策方面,则要关注独立并具有高决策权的管理机构、智能/数字化人才团队以及工厂化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支撑技术创新与公司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创造活力,增强治理效能。

优化海外资产结构

当前,低油价波动是石油市场最大特征。回顾 历史 油价波动趋势可以发现,油价波动并非无规律可循。油价的周期性波动是石油行业的主要特点。

通过每一次油价波动周期市场格局演变可以发现,成功的石油公司不仅注重在低油价时期下的求生存策略,同时还拥有周期性低油价窗口期超前的战略布局意识。

道达尔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4月低油价窗口期积极布局非洲资产,持续做大做优非洲区域;2020年7月雪佛龙斥资50亿美元收购诺贝尔能源公司,以扩大其核心优质资产规模。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部分国际石油公司的资产组合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相对重要的资产也被剥离,体现出资产组合及地域分布进一步聚焦的趋势。

当前低油价背景下,上游主要油气公司均面临严峻生存压力。效益下降、资金短缺都迫使油公司具有出售资产及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部分甚至不得不出售重要资产以偿还债务。建议中国石油公司把握本次低油价窗口期,谋划长远发展,积极关注上游油气市场,依靠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海外优质资产交易,优化布局海外油气资产结构。

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2014年以来油价的大幅振荡以及需求低迷,对油气行业产生了渐进式的重大影响。能源转型长期趋势及经营压力,使得石油公司仅通过做大业务规模或做宽业务范围的方式来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阻力逐渐增大。

为应对行业外部形势的变化,国际石油公司在保持业务规模的同时,持续多措并举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主要包括聚焦和强化核心业务、发挥一体化优势、借助金融手段对冲风险、提升管理运营水平等。

例如,2019年以来英国石油、雪佛龙、道达尔等深度聚焦经营核心,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持续构筑一体化业务链,西方石油公司持续提升管理运作水平,以及采取套期保值等多种金融手段对冲市场风险,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结合近两年行业新形势及其他石油公司的重要应对举措,建议中国石油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积极灵活应对低油价冲击,加强一体化优势,协同勘探开发、炼化、销售及其他业务,实现利益互补。积极发挥内部“甲乙方”一体化优势,依靠石油公司内部勘探开发与工程服务公司的协同优势,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应该树立全球行业业务链一体化优势,充分借助全球产业链服务伙伴的技术经验优势,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培育长期业务合作模式与互信,实现对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及非常规等关键领域的突破。

强化对风险的研判与管理,加强油价、产量与投资的周期波动性把握,统筹上游资产优化、勘探开发策略、油气生产运输规划及下游销售策略等关键业务,提高石油公司生存能力。同时从金融市场出发,借助期权、期货、互换等多种金融工具,构建套期保值组合,锁定油价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对油价波动风险的应对能力。

中国石化2020年全年计划资本支出207.7亿美元,二季度宣布削减全年资本支出20%~25%,支出规模相应下降到160亿~170亿美元,重点用于胜利、西北原油产能和涪陵、威荣页岩气产能建设,以及天然气管道、储气库、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推进。

构建“天然气+新能源”

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倒逼世界各国加速向低碳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在于能源系统的变革,即从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向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主的新能源转变。因此,发展新能源是所有能源公司,特别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石油公司面向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新能源、构筑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以英国石油、壳牌等欧洲石油公司为代表,纷纷提出雄心勃勃的“零碳”或“低碳”发展目标,构建“天然气+新能源”发展模式,并将其上升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也将提供低碳清洁产品等列入公司使命,足见其重视程度。

2019年以来,马来西亚国家石油等一些国家石油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将新能源业务与天然气等低碳业务单独设立为一个新的部门,关注并推动新能源业务发展。

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而言,发展新能源业务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内在要求与重要部署。2019年中国海油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风电业务,标志着中国海油积极 探索 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助力能源公司发展目标。

建议中国石油公司在做强主业的同时,结合矿权区内新能源资源禀赋特点与技术优势,积极有序推动新能源业务,推动公司能源转型。

完善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市场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一是油价大幅波动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二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化转型成为石油公司顺应 社会 发展、彰显 社会 责任、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要求。

为了适应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调整优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对外部变化冲击的有效快速反应。

以低碳化转型为例,国际石油公司通过重点调整业务布局,关注天然气和新能源等低碳能源业务的发展推进公司转型。

为了实现低碳化转型目标,国际石油公司进行了大幅上层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调整,以统筹资源适应业务发展。2016年以来,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先后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其中,壳牌于2016年成立天然气一体化部门,统筹负责天然气上中下游以及技术研发等各项业务。该部门成立是低油价下壳牌持续获得正现金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道达尔和英国石油则将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合并为一个部门,全面布局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加速低碳转型。

基于此,建议中国石油公司一方面持续推进公司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公司运营的去行政化,让公司能够更为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建议针对海外深水、天然气、新能源等高端业务成立专门机构,统筹优势资源推动相关业务深入发展,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产储供销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油气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45%。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面临较大的挑战,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现实选择之一。

2019年,中国石油公司纷纷制订“七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以中国石化为例。

中国石化2019年勘探支出增至23.6亿美元,比2018年增加5.3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落实了2个亿吨级石油增储阵地和6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增储阵地,形成了4个超千万吨石油整装探明储量区、4个超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区。2019年开发支出增至55.2亿美元,比2018年提高了29.3%,结束了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下滑的势头,油气产量0.64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7%。

然而,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给石油公司经营投资活动带来严峻挑战。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国内油气稳产增产,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支持企业拓宽资金渠道,通过企业债券、增加授信额度以及深化改革、扩大合作等方式方法,推动勘探开发投资稳中有增,在国家层面上为落实“七年行动计划”提供了政策保障。

作为增储上产的责任主体,中国石油公司一方面要通过全面提质增效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投资力度,进而全力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