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涨至7年新高,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有没有期货庄家在某个品种失手被埋的例子?

3.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4.每桶石油历史最高价

国际油价涨至7年新高,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油价涨至7年来最低价是多少_国际油价涨至7年来最低

对于汽车来说,真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以前古代的时候,都只能骑马或者是步行,那时候出门都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现在有汽车之后,真的就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交通方便同时快进了人们的经济生活等方面,而汽车很多还是使用汽油为能源,汽油价格也是不断改变,所以这一次人们就会感到困惑国际油价涨至7年新高,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油这个资源现在越来越少,所以说价格就开始了提高,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简单理解就是用了就没有了,只是说这个有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毕竟地球存在的时间是非常久远的,但是现在世界上的汽车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消耗很大,加上汽油在不同国家,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虽然有但是并不多,而其他国家比较多,但就是不给我们,这时候就导致物以稀为贵,自然价格就调高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还有就是总体的容量都下降了不少,毕竟从新能源汽车就可以看得出来,确实现在的汽油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才要开发新能源解决,但是使用汽油味燃料的汽车依旧还是很多,毕竟新能源汽车,第一是充电不方便,第二就是价格也是贵了不少。

所以这个消耗量依旧是很大的,所以价格也是一直在涨价,国家也是一直想办法控制,但是还是没有很好的办法,也许后面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下来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好解决了,但是价格始终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只有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便宜了,其他的价格都贵。

有没有期货庄家在某个品种失手被埋的例子?

我不知道我讲的这三家公司,算不算是题主所认为的那种所谓的“ 庄家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日本排名第三的财阀集团住友家族.....

要问这三家公司有什么关系?

答案: 都曾试图控制市场,结果造成巨亏,甚至是拖垮了公司,直接倒闭 。

这些机构都曾在期货市场上被人们所记住,不为别的,都是因为试图操纵市场,最后落得大亏,爆仓出局的结果。

中储粮操盘手 刘其兵,亏损9.2亿元(官方)

2003年,铜期货大牛市还未启动,刘其兵在之前铜价从1000多美元涨到3000美元,给国储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利润。当国际铜价冲到3000美元的新高后,刘其兵一反常态,决意做空,曾经有人劝阻他放弃做空,但他始终很坚决。

2004年10月,LME铜价一天暴跌10%后,决定放手最后一搏的刘其兵大量卖出看涨期权,但国际铜价并未随他愿而是一路攀高,直接冲破4000美元/吨,此时刘其兵的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

之后,刘其兵此后留下一份遗书失踪。2005年10月,刘其兵在云南被抓获归案,获刑7年。

中航油从潜亏580万美元到亏损5.5亿美元

中航油巨亏的原因在于 2003年下半年 国际油价在40多美元时,卖出了大量的看涨期权, 初期获利, 并且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中航油没有及时止损,反而不断追加保证金,2004年一季度中航油持仓账面亏损580万美元,二季度 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再加大投资,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最终油价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时没有资金支持,不得不“暴仓”。

“铜先生”在伦敦亏掉40个亿

住友家族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1996年6月,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终结了这一传承了16代传人的家族,从此淡出日本财富 历史 。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从每吨3075美元,下跌到1996年初2600美元以下。

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

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每年都会有许多,只不过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我们不知道罢了。

在回答庄家是怎么被埋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何谓庄家!

在期货市场,由于持仓量的限制和监管的介入,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在股票市场哪种能够持仓占到流通比例60%以上甚至更高的绝对庄家了。有的只是资金量比较大,持仓量比较大的一些主力。因此把期货市场的主力投资者再称为庄家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同一个期货品种上,会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资金量较大的主力,他们的目的是互不相同的,有的做套保,有的做基差,有的纯粹投机。因此,期货主力们就如战国时代国家混战一样,没有谁能够敢站出来说他能够左右涨跌。

这样的话,不同主力在进行操盘时,总有一部分会站在多头的一方,而另一部分站在空头的一方。而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因此,优秀的主力在操盘时,会借力打力,会利用“势”甚至造势。主力在驱动行情发展时,会在一些关键点位用大手笔进行冲击,引导市场共同发力,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而当环境条件不利时,明智的主力会选择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如果突然变天,明智的主力甚至会毫不犹豫平仓逃跑甚至反手。

因此,主力并不是万能的,当一波趋势性的行情走完时,有一部分主力盈利,必定也有另外一些主力亏损甚至爆仓!

下面我将举例一些庄家或主力被埋的例子。

例1 传统股票市场的庄家被埋(德隆系覆灭)-南方建材(现名浙商中拓),湘火炬

在那个年代,股票市场基本上全是单庄控盘,庄家操盘空间很大,如果发现外部不明资金,庄家可以连续砸数个跌停让你割肉。但即使这样,庄家也不是万能的。由于大势环境不好,市场交投清淡,大部分散户离场,庄家由于是抵押融资的钱,必须硬挺价格护盘,结果每次护盘,散户都跑一批,庄家的仓位越持越大,而散户越走越少,最后形成死庄。死庄的走势特点就是交投非常清淡,K线上下带刺,极不自然。为了自救,这个庄家利用外部环境造了一些势(新闻、股评推荐等),并且在盘口连续拉升吸引注意力,等到最后一次拉升的时候,庄家突然变脸,反手按到跌停,但是绝不封死,之后连续下跌,每天开盘就跌,但 就是不跌停,给人希望 ,任谁买入,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套。之后在1点支撑位给出一根长下影阳线,再次给人希望, 吸引抄底和补仓的人 ,第二天一开盘直接把价格按下去,不给人出来的机会,之后一直把价格按到一个超跌价位。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庄家瞬间把价格拉到涨停但就是不封死(2处放出巨大成交量),吸引大量买盘涌入(这时跟风的和补仓的大量涌入),庄家借机出货,等到出货差不多时,涨停收盘。第二天把手里的剩下的货不论价格尽量出,最终形成跌停。之后连续挂跌停出完剩下的仓位(此时的跌停已经是空杀空了)。此战为经典庄家自救战。但是另外一个德隆系的湘火炬就不行了,直接崩了下来。

例2 期货名人逍遥刘强-股指期货IF

大家都知道,15年的杠杆牛来也快,去也快。当年的私募基金掌舵人刘先生并没有认为趋势会如此之快发生反转。在图中位置重仓做多,后续短短数个交易日就造成爆仓。

例3 期货大佬付晓军

最后,用一句诗来结束:想当年,多少英雄好汉,故垒西边?

by走出死海

整理了一些例子,这些都是当时活跃在一些网络论坛中的期货交易人士,其中部分还是在当时很牛、有影响力的期货人,看看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希望能为我们带来思考和启发。

01上海战斗队的“糖王”

在08年时从3800重仓多糖一直到3279止损,亏得无事浑身冒出汗,见糖就怕,谈甜色变,誓不碰糖。一碰糖就要去马路上裸奔。

悲惨吧,这都是期货害的。

02和大爷---自称“玉米王中王”

901玉米从2040做满仓多,加5次保证金。一直做到1708止损,刚止损马上就反弹,气得卧床三日,从此玉米不敢做多,呆呆的看着玉米天天涨升。

又一个国家一级人才就这样被期货整傻了。

03吴发发---号称"期货基本面的特级大师"

走遍大江南北,从大豆到小麦,从玉米到棉花,从伧铜到上锌,说得头头是道,摸得清清楚楚,然而基本面研究再透也没有用,因为有时市场是非理性的,在08年初的时候他分析基本面时认为豆油过份上涨了,便重仓以10036做空一直空到13800止损。

输得连裤衩都不留,现流浪他乡,杳无音信。

一个月后,豆油一路暴跌,最低下跌到5900附近。

04长线是金---和讯第一个孔乙已式的人物。

在位时狂叫------我只要一手玉米,就可拥有整个世界,在08年7月份从玉米05合约的最高价1980重仓(就一手)做多,中间用自己的工资加了13次保证金,一直多到08年12月份的1470止损。

后眼睁睁的看着玉米越涨越高。

实盘没钱,只有嘴盘做多,现在连嘴盘也无力叫了,悲者长金,痛者长金。

05五万变千万---真正的期货怪才

做铜娄创佳绩,日赢五万,家常便饭,夺金目标----五万一年做到千万,狂称自已从闪电图上 探索 到期货赢利真蒂,于是天天满仓进出,日均发贴50次以上,导至整个和讯红眼病爆发。

但终因败在资金管理上,后来在铜的大起大落中,小五满仓操作上下来回吃巴撑暴了。

从此再也没他的消息了。

06多空---自称“我做多的品种,这品种只能涨”

此言何等的嚣张,不过以他在期市混十几年来看的确有点本事。07年底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豆涨势他也多进去了,太容易用得来的大财使他飘飘然,在08年3月14号,他认为大豆回调到位了,便以4500的高价重仓追多。

之后四个连续的爆跌,使这位期货王子十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从此这个期货牛人就慢慢转型炒股去了,现在仍是以炒股为主。

07在人间---虽不是元老级国宝,但和讯一贴“我完全不懂很多人为什么会亏钱”,在和讯家喻户晓

他最特别的就是研究了一套“幽灵操作法,”,一时间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所以他奇怪别人为啥会亏钱?。无限的自信给这位灵王带来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下场,在08年9月份时以21000的价格重仓做多天胶。

一不小心两天留夜,来了两个大跌,但灵王自信还能大涨,后来的金融危机爆发便足足出现连续五天的跌停,把他打回人类原形,从此不碰期货。

回到工薪人间去了。

08期货神经质---期货界国宝元老,自称从上世纪90年代500元开始炒绿豆期货发家

一时家财万贯,从此相信一个消防队还不如自己一泡尿,后来沪铜大涨,“期货国宝”一路追杀。梦想创造第二次绿豆奇迹。06年6 月在沪铜84000的珠峰价上依然全仓做多。外出青岛 旅游 。一周后期货公司先后300个电话摧保证金。

此时“期货国宝”倘在海滩椅上已起不来了,对着大海发呆的双眼已获非正常人的本色。

贪心所害啊。后人戒之,后人戒之呀。

09呵呵888---虽是老股新期,但对和讯之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信念振憾并杀死对手”是三8人生的佑铭心。并扬言我喜欢的地方,就是捡钱的地方,奉洋人大师巴非特,索罗斯为教父,相信三十八年的大牛将开始,在农品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白糖天价之上极力长线做多。

忽悠了众多的新手,亏暴了一大批跟随者,使整个和讯怨声连天,血醒遍地。

活活的被群小散骂得再也不见人影。

10老程---安徽亳州人

入市时也是几十万,两个多月赔完后成为经纪人,为把女房东开发成客户,采用了先用女房东发展暧昧关系,后拉其当客户的办法,女房东投了5万元,后来他也赔光了。

前前后后十几个客户都是女的,他真有这方面的本事!

后来老程离开期市,去年我在网上碰到他时他说在拉三轮车。

11做期货若烹小鲜---期货烹饪王

上世纪未上海金茂大厦一级厨师。后来接触期货,认为炒小菜不如炒期货。就拿了当月工资杀入期市。以他调油,盐,桨,醋之水平,小心翼翼的出入滚打,雪球越滚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胆大心高,贪心一发不可收拾,好在“烹王”为人不错,苍天照应,长、中、短线出击,时时收获非浅。

直接导之把调油,盐,桨,醋的小心炒法忘情的一一干二净。在大豆和白糖上一个劲地长线做多,跌了加多仓,再跌再加仓,眼巴巴看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交进期交所而坚不止损。

到现在连进入期货时的一个月工资也花为灰尽,万籁俱寂,梦想终究归于现实。

金茂大厦重现了一位一级炒手---炒菜的高手。

12孟浩然

听名字你就知道,这人具有诗人般气质,但实际上只是个中专毕业,是一家速冻食品厂文员。

他是被好友拉来期市,听了两堂课就上瘾了,投入5万元,委托一个经纪人给他做,那个经纪人给他赔了4000多元,他十分生气大骂经纪人无能,于是辞掉工作自己亲自做,他对RSI指标情有独钟,他最得意时一天挣过7000元,他全身心投入,他最爱炒短线,自称短线侠客,资金忽大忽小,但总体是不断缩水的。

他暴过两次仓,第三次他投入最多是10万元,全是亲戚朋友处借来的,他在我们当中最有名的名言是:"这个市场不能没有我"!

但是,当他又快没钱"醒悟"地告诉我们:"期货不能炒短线"!

他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期市的。

13云从龙

从18500开始空棉,一直空到30000时才抗不住砍掉。

亏完了全部的现金,中间还卖了一套房子以追加保证金。

期货梦也从此结束了。

从上面这些人的结局中,我们自然容易悟出几个道理:

第一,不能逆势操作,在火火的牛市中,或者在熊熊的熊市中,凭借着自认为的见顶或见底,那是寻死的,就像某年铁矿石、橡胶、螺纹等跌跌不休的品种,逆势就是寻死。必须等到弓箭之末,等到势消耗殆尽,出现转势,方可做。

第二,不止损,逆势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势不止损,在牛市或熊市中抄底摸高,死不认错,或者亏红了眼,干脆做起了鸵鸟,则就是等死。

第三,重仓。对于期货而言,由于杠杆效用,时机很重要,重仓的话,上下个10%,就基本上爆仓了,而上下10%是太正常不过了,所以等到市场按照你的预期行走的时候,你已经死掉了。所以对于选择时机能力不行的人而言,轻仓反而是一条路。

第四,我认为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谦虚,有敬畏之心,敬畏市场,保持低调、谦卑的心态,不可过于张扬。上面的这些人之所以死亡,无一不是高大、自负,赚了大钱,沾沾自喜,自以为已手握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结局就是他们自己亡。

最后我要说:之所以能在期货中生存了十多年,当然除了努力之外,还有,就是一直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时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无论是打了大胜仗,赚了多大的钱,心理面一直保持着敬畏。

当你有了这颗心态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所遇到的许多交易问题,比如重仓、频繁交易、不止损,还有不努力、,等等,都会自然消失。

道理,就是这些道理。看起来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从结果就能看得出谁是"混子“。

仅处于知道的地步,还远远不够。

好多例子 多年前的浙系资金与国企资金对打

当然有了 就拿最近玻璃2101合约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在上涨趋势没有改变之际。时间点在8.11-8.20日 8.31-9.2日 空头抓住2009即将进入交割月之际,两次做套并抓住机会在高位套住老庄主力多头,导致老庄多头联合阵线土崩瓦解,最终形成多杀多,散空大量进场,空头座山观虎斗顺利在8.21和9.4日 两次让多头主动砍仓到跌停板,并在第二次9.4日跌停后,瞬间平空推开跌停板,自己全身而退。结束了新庄击败老庄的过程。

在我国的期货 历史 上,有一段时间是众多交易所共同生长的“期货战国时代”。

那时期货市场上很多品种都闹出过乱子。而那些乱子,很多又都是大资金互为对手的攻伐所致。

最有名是是“327国债事件”。当然我们知道,失手被埋的是管金生。

除此之外还有天津红小豆、海南咖啡、郑州绿豆等等,在这些案例中都有庄家的身影,也都有庄家翻车的身影。

只要存于者的持仓量或资金量巨大,也可以定义为庄家吧。但是,而今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巨大。如果庄家判断错误,也是会付出巨大代价的。至于现在庄家失手被埋的例子,我暂时还想不起来。等我想起来再补充吧。

我先讲一个著名的白银期货案,地点是漂亮国,操纵者是亨特兄弟,他们亨特家族是非常有名的,靠石油和赛马赚取了大量的财富,然后他们进军期货行业,因为七十年代末期,白银价格非常低,只有两美元左右,他们开始做多,后来还联系到沙特,他们对白银期货市场控盘了,价格一路上涨,实现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上涨,美政府不得不出面干涉,然而这两兄弟以为自己可以和大势作对,可以一直涨,我看文章的时候,也想不到这两兄弟究竟要什么价格平仓获利。

随着他们政府的干涉和谈话,白银价格岌岌可危,那些发现白银上涨,并跟随做多者,纷纷获利平仓出局。但是这两兄弟依然逆势买入,他们甚至到了举债买入的阶段,依旧不罢手,不平仓。但是他们再也撑不起起市场了。不得不低位平仓,并拿出自己最好的资产,才填补了自己的亏空。他们家族财富也被迫在财富榜上下降很多,并沉寂很久。

还有我前段时间看到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他们也是一方逆势做空,利用当时的交易漏洞,开出巨量空单,然后被迫平仓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还有很多事件,比如早期咖啡期货,也是几个期货大公司联合做庄,但是他们多空斗法,却让现货套保者实盘交割获利,而他们自己却只能两败俱伤的认输。以及胶板期货,也是如此。因为当时的期货交易制度的不完善,再加上散户少,都是新品上市,所以巨量资金博弈,是非常容易把自己玩死的,因为散户少,盘子小,还有现货的冲击,他们要么操纵现货市场逼多,要么逼空。总之,和大势作对,妄想操纵市场的,都被市场狠狠的教育了。

如今随着期货法,期货交易的完善,已经很难再见市场操纵。但是早期不完善的时候,还是被居心不良者钻了空子,当然他们的结局,就是被市场惩罚了,得不偿失。因此,朋友,请你记住,金融投资也好,投机也罢,都要追随大势,适可而止,认清市场,认清自己,千万不要被妄想把自己的交易生涯弄没了。

期货不像股票一样能够控盘,因为期货的盘子可以无限大。有买的有卖的就会成交。而且长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做空。一般炒股票容易出现庄家,因为股票的盘是有有限度的。可以控盘。期货没有庄家也可以说人人都是庄家。期货只有趋势。只有跟随趋势才能够赚大钱。如果想控制期货的价格那是痴心妄想,不自量力。曾经的股票大作手利费莫尔几次爆仓几次崛起,最后还是饮弹自尽。还有中航油的陈久霖。

在期货市场里有庄家吗,个人感觉没有股票市场里那种庄家,最多也就是资金实力强的机构。而这些机构未必就一定会比散户操作的好,毕竟期货市场是个高度全球化的市场,不是哪个机构可以左右的。

那一年的甲醇穿仓事故 你可以去查查。套保失败直接三板摁死倒。欠期货公司保证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每桶石油历史最高价

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 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