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充电翻倍-油价下跌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吗
1.中国的石油为什么在国际油价降的时候就荒呢,又不见降价呢;升的时候又那么的充足呢.
2.中国汽油税收到底高不高
3.通勤一周一充 菲斯塔纯电动用车成本约等于不要钱?
中国的石油为什么在国际油价降的时候就荒呢,又不见降价呢;升的时候又那么的充足呢.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消息称油价下调1元/升,但燃油费上涨1.5元/升。二级以下公路不收费?我们看见的价格只有养路费,二级公路还是路吗?
为什么不见老百姓的工资上涨呢?
中国汽油税收到底高不高
征收的高额汽油税收,是好环境和免费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而公众之所以抱怨油价高,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从成品油征税中获得任何好处,相反是付出了更大的成本。
每隔一段时间,中石化的官方微博就会转发世界各国油价排行,根据微博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油价比美国高但比英德低,居世界中游位置。同时微博还指出,中国汽油价格中税收占比约50%,美国约15%、英国59%、德国56%。
这几年来,油价太高一直为公众所诟病。中石化这一微博可谓石油公司回应公众的质疑和批评的经典案例。国际比较来看,油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汽油征收的税费,第二,汽油品质和开采炼油效率等。中石化的微博正好是从这两方面来回应的。
据全球汽油价格网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0.79美元,加拿大1.03美元,中国1.11美元,日本1.12美元,德国1.63美元,英国1.81美元。对比各国汽油价格中的税收占比可见,附加在汽油上的税收是各国油价差异的最大因素。
其实,高税负本身并没有问题。欧洲汽油的税负高,但欧洲英德挪威等国家环境之好也是全球共知,其在履行碳排放的减排义务,德国等国家也通过提高汽油税来限制汽油消费,同时这些国家的高速公路大多也是免费通行。所征收的高额汽油税收,是好环境和免费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相比之下,美国降低碳排放的动力不如欧洲强,燃油税也只用于支付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养护,税率就要低得多。这也是美国油价仅为德国一半的原因。
对比之下,中国油价中的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附加费。根据商务部石油行业经济运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消费成品油为2.51亿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其中交运邮政行业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分别为0.38亿吨和1.07亿吨。成品油消费税从量,价内征收,按2013年的税率计算,每年至少征收1500亿。而成品油的增值税从价,价外征收,由于2012-2013年油价较高,成品油的增值税总额预计要超过消费税,税额也将超过1500亿。两者合计税额就高达3000亿。这个规模的税收是什么概念?2012年全国收费公路的通行费收入也不过3281亿元。
为什么公众会抱怨油价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体会到从成品油征税的好处。2008年,中国进行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征收公路水路的养路费、附加费等六费以及其他收费,捆绑在油价上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当年每升汽油的消费税一下子从0.2元调整为1元。这么多年下来,公众没有感受到消费税提高带来的好处,虽然政府还贷的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可以免费通行,但高等级公路大多都是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甚至是新增消费税的200%以上。
而且,去年11月以来的连续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按2013年成品油消费量进行估算,三次提税为2015年税收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600亿,相当于消费税率翻倍,是2014年全国总税收的1.54%。
回过头来再看中美两国的税收。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全球第一,为11.2万公里,美国也不少,近9万公里,美国的公路总里程是651万公里,比中国多出200万公里。但美国多数公路(包括高速)是免费通行,道路修建养护资金从公共财政和燃油税中提取。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速公路既是收费的,又有公共财政的投入,征收税率又远超过美国的成品油税收。这样的油价又怎么能不被吐槽呢?
通勤一周一充 菲斯塔纯电动用车成本约等于不要钱?
还在开燃油车的朋友不理解,那些开了一段时间纯电动汽车的人怎么都说“电爹”香,还说回不去燃油车时代了。我参与了公司的两台纯电动车长测,自己装了个家充,代步上下班8个多月,跑了一万多公里,应该有聊这个话题的资格。顺便说一句,我是在开了一个多月纯电动车之后,开始认同以上观点的,对于还是有续航里程焦虑的电动黑,建议可以继续往下看看再做判断。
你不见保时捷做一台电动车出来,众多车评人纷纷表示体验超过了Panamera?证明以同等认真的态度去做,电动车的底子其实是比燃油车好的,比如顺、劲、静。回归普通代步车,纯电动车的声名这些年被一些粗制滥造的国产车整得有点歪,最近两年有一些合资品牌产品出来,使用体验也有所提升。同时一些优势为人们所认识,比如有爆发力,动力输出顺滑,随便怎么开都不伤钱包。
可是,电动黑通常觉得“纵有千般好,里程焦虑没法搞”,那我们今天就先聊里程焦虑,再聊聊让燃油车主羡慕不来的用车成本。
多长的续航能解锁里程焦虑?
我们的长测车菲斯塔纯电动,电池容量56.5kWh,NEDC续航里程490公里,家用够吗?上下班多久一充?周末出去玩一趟够不够?长途出行怎么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才能避免里程焦虑?
日常上下班代步,我单程是17-18公里,一天来回约35公里,加上送孩子和中午外出吃饭,理论上一周出行里程250公里。这次由于测试车时间安排的关系,我把电充满用了2天,加上同城送东西跑了一趟,走了109公里,空调设定24度两格风,全程用ECO模式(ECO动力表现也完全够用,不显肉),市区停停走走平均时速23公里,表显百公里平均电耗13.4kWh,可行驶里程392km。家用慢充充进去14.5度电,实际百公里平均电耗13.3kWh。
可见,应对日常通勤,日行里程在50公里左右,菲斯塔电动基本可以做到一周一充,即使考虑到保护电池,只充到80%电量,也可以做到4-5天一充。
话虽如此,俗话说怕万一,万一当天临时有事要出去呢?基本上我平常做法是开到表显续航里程低于200公里,到家就充电,设12点开始充,到凌晨5点结束,通常家充(功率7kW)能补到80%以上,续航里程400公里以上。这样就算随机的一天需要出去办个什么事,问题都不大。
至于周末出行,像家庭的周末周边游,通常我们至少提前一天计划好,这时只要把电充够就好了。周末一天游,地点通常选在100公里以内,市区+高速(或环路)参半。以广州市区到从化石门公园为例,来回160公里,加上在景区周边找吃的距离,我走一天下来是184公里,表显还有241公里,开菲斯塔纯电动去基本不会有什么里程焦虑。
更大的考验是长途出行,我家在广东揭阳,从广州出发单程350公里,我开过两次纯电动车回去,理论上保持时速100公里内,不充电也能直接开到。我习惯先按照120公里时速正常开,走到三分之二的高速服务站人歇一会,车补一下电,20分钟快充能补20多度电,续航里程可以补进去200公里左右,接下来的120多公里轻松走完,到家也不着急充,可以先在城区游走。等到准备回程了,再找个电桩补满。
以前我假设过一种情况,如果突然要去一趟深圳,单程100-120公里,要跑来回的话恐怕就不够了,后来实际用上纯电动汽车,发现这种情况一次都没出现过,通常至少我会提前1-3天就知道我要去深圳办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通常超出100公里的出行,都是比较有计划性的。
偶尔还会有突发的出行需求,不可避免。我用纯电动车8个月,只出现过一次,当天才知道要出去53公里的地方办事,来回110公里左右,中间还有一段30公里左右的高速,只剩下200km出头的续航里程,出发前临时在公司附近快充充电,充电48分钟,充电量29kWh,费用32.4元,表显续航里程425km。平常活动地点附近有快充桩的,其实用纯电动车不太需要焦虑。
经过几个场景的真实测试,菲斯塔纯电动的续航里程基本都能达到450km以上,与官方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值得肯定。
纯电动车用车成本有多低?约等于不花钱
纯电动车谁用谁知道,另一个倍儿爽的点是日常的能耗成本。我用菲斯塔纯电动跑了109公里测试电耗,用家充夜间充电14.5度,每度电0.29元,电费成本4.2元,合每公里3.8分钱。另外,我对以上提到的三个场景分别进行了真实成本核算,数据如下:
与此同时,找台汽油车对比一下出行成本,1.4T排量,累计里程1万多公里,表显百公里油耗为7.1升,以目前广东92号油价4.9元/升算,每公里油耗成本34.79分钱,是纯电动车的10倍。
假如一年行驶1万公里,纯电动车的电耗成本380元,汽油车的油耗成本为3479元,相比之下可以说纯电动车的行驶能耗成本约等于不用花钱。何况,我们一年不止行驶1万公里,一台车累计要行驶10万或20-30万公里,才会换车,两相比较,纯电动车可以省一大笔钱。
你也可以说,家用充电还波谷,那可不便宜嘛?来一波演算,把波峰和多个快充的成本都测算一遍,我们来看看这个表格:
我用了8个月纯电动车,日常通勤、办事、大小长途都开它,月均行驶里程在1000-1200公里之间,90%我都是用家用充电桩,独立计表,10%左右的比例因为各种原因在外面充快充,分享一下我每个月的充电成本如下表:
每当我收到电费通知,都不禁想,即使现在油价很低,依然是不用半箱油的钱就够纯电动车浪迹天涯一个月了。这样的成本差异,像我这样普通白领感觉还是能省一笔的。
没有家充?在城市用纯电动车充电怎么解决?
有家用充电桩,纯电动车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用车成本很低,真香!可是有人没办法装家充桩怎么办?其实只要装两个充电软件就知道了,比如广州,使用菲斯塔纯电动自带的BlueLink功能,可根据车辆定位,自动实时搜索附近充电桩位置,还能预约充电。在城区很多地方都有充电桩,出去办事吃饭逛街,顺便插上充电,40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走时充电完成,还是很方便的。
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公共类充电桩51.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
现在各种APP和地图也很方便找到充电桩信息,如加电、星星充电和高德地图等,都会标清充电桩位置、数据以及目前空闲状态。
众所周知,我国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纯电动汽车普及的,充电桩等设施基建也是全国性快速推进,充电桩的密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车主用车也会越来越方便。当普及到一定程度,我们还可以省去燃油车时代去加油站排队的时间。
总结: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仍然在开燃油车朋友还不了解,每公里省几毛钱的成本真的就能让人心动去买纯电动汽车?在电动党的观念里,早已不是那个原来的汽车消费世界。像菲斯塔纯电动NEDC续航里程达到490km,日常通勤可以一周一充,应对周末出行,完全没有问题。偶尔长途自驾,提前做好规划也可以应对。事实上,从买车、用车到体验,纯电动汽车有一套全新的玩法:购车政策、部分城市免于限行的便捷(如深圳)、长周期无感的用车成本,更好的驾乘体验等。
甚至,由于现在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期,厂家还推出了不少有吸引力的政策,菲斯塔纯电动推出了?“拥车无忧”购车政策。享受包括订车订金翻倍最高可抵2万元,前5000名车主还享受终身免费保养和首年商业保险等服务,更有3年免息、5000元置换补贴等金融礼遇。对真金白银掏腰包的朋友来说,算起来又能省个几万。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