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的皇宫都叫什么名字?

2.浡泥国王墓详细资料大全

3.伦敦的历史

外国的皇宫都叫什么名字?

使节11白金价格_使节11所有配色

1、法国的凡尔赛宫:

法国凡尔塞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这座以香槟酒和奶油色砖石砌成的庞大宫殿,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整个宫殿占地面积为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凡尔赛宫在17世纪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宫殿西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景秀丽,其中轴线长达3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笔直的,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宫殿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及装潢也富有艺术魅力。200多间大殿小厅金碧辉煌,豪华非常。墙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镶制,或用锦缎裱糊。

宫室里吊着各种巨型水晶灯,晶莹璀璨。主要宫殿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布满壁画和天顶画,题材主要是神话故事和国王战绩。

1833年凡尔赛宫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2、英国的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的西边,17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白金汉宫是现今世界上最为人认识的建筑物之一,它和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桥、红色双层巴士一样,都是伦敦、以至整个英国的国际标志。

白金汉宫不同于许多国家首都的著名历史建筑,白金汉宫并不是只供游人参观的博物馆。这座宫殿还是君主制的中心,是女王陛下作为英国国家元首和英联邦领袖办公和履行礼仪性职责的地方。

女王平常会在白金汉宫工作,通常在周末会回到温莎城堡。要知女王在不在宫殿里,只要看一看白金汉宫中央的旗杆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女王在宫里,旗杆上飘扬的会是君主旗,否则人们便会看到英国国旗。如遇到盛大的礼仪场合,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宫殿则会挂一面加大号的旗帜。

3、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它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护遗产。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4、美国的白宫:

白宫是府所在地,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

白宫的基址是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宫的总统并不是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从此,美国历届总统均以白宫为官邸,使白宫成了美国的代名词。

白宫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他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迪的欧式造型设计而成,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建造。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5、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

托普卡帕宫是位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的场所,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

皇宫建筑群位于萨拉基里奥角,萨拉基里奥角是一个可以俯瞰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的岬,皇宫内许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观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处山岗,为近海的最高点。

托比卡皇宫与邻近的其他历史遗产同属“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该区在1985年成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托普卡帕宫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

6、印度的阿格拉红堡

建立在阿格拉的“红堡”,坐落在亚穆纳河畔,占地38万平方米,由高十二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总体呈半圆形。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现在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之作,著名世界遗产和印度著名的旅游之地。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

远自16世纪莫卧儿王朝.从那位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的后裔巴卑尔立国起,阿格拉就成为首都。

尤其是阿克巴大帝(系沙贾汗的祖父)选中了现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费了近8年的时光,终于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

它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城墙高20米,因全部用红砂岩砌成,在阳光照耀之下,发出刺眼的红色。堡内有著名的 "谒见之厅",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

另有贾汗基尔宫(Jehangir's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故又称珍珠清真寺)等建筑物。

百度百科-世界五大宫殿

百度百科-阿格拉红堡

百度百科-托普卡帕宫

浡泥国王墓详细资料大全

浡泥国王墓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外石子岗乌龟山南麓,是15世纪初浡泥(今汶莱)国王(苏丹)麻那惹加那的墓,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国王墓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浡泥国王墓是中国与汶莱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浡泥国自北宋开始就与中国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明永乐六年浡泥国国王携王室、陪臣,总计150多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同年10月病故南京城,年仅28岁。明成祖朱棣遵其“希望体魄托葬中华”的遗愿,以礼葬王侯的仪式埋葬,谥恭顺王,建祠祭祀,并以西南夷人身份入籍中国坟户,世代为之守墓。

2012年11月,南京浡泥国王墓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日程,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遗大会审议。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浡泥国王墓 地理位置 :南京市安德门外向花村乌龟山 开放时间 :8:30至17:00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15元 墓主 :明初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 历史沿革,陵墓规格,墓地寻踪,陵墓碑文,传说轶事,墓主简介, 历史沿革 中国明初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的陵墓,在南京市安德门外向花村乌龟山。古浡泥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汶莱一带,有悠久的历史,自北宋就与中国友好往来。明太祖朱元璋曾遣使前往浡泥。 浡泥国王墓 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委派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部事沈秩二人为使节出使浮泥国。回国时,国王马合漠沙派使者随同张敬之一道来华,祝贺明王朝建立。 永乐三年(1405年)冬,国王麻那惹加那遣使献土特产,明成祖派官封为王,并赐印浩勒符勘合、锦绮币。 永乐六年(1408年)国王携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永乐帝的盛情款待。明朝 *** 专门派京官张谦去福建迎接浮泥国王一行。从福建至南京途中经过的州县无不热情接待。抵达南京后,永乐皇帝在华盖殿宴请,接着又在奉天殿设宴招待国王和陪臣,还派国公夫人在会同馆内宴请王后等人。平时还派官员送酒席至宾馆,由大臣陪同。 永乐六年(1408年)十月,国王忽染急病,经太医会诊抢救无效,病故会同馆(今南京市通济门公园路),年仅28岁。国王临终前留下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成祖极为悲伤,为之“辍朝三日”,追溢“恭顺”,按中国礼仪葬安德门石子岗,并寻找入中国籍的西南夷人为国王守墓,每年春秋两季,由专人祭扫。 因时代变迁、历时战乱,勃泥国王墓曾在历史中一度湮灭,渺不可寻达百余年。1958年5月12日下午,南京市文物工作者在隶属铁心桥东向花村的乌龟山南麓,经农民指点,发现了匍匐在山阳的龟跌。龟跌旁边的草丛中,卧有一段残碑,碑文已大部分漫漶,但经过仔细揣摩,依稀可辨认出“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器皿及金银锦绮,钱币甚厚,赐王妻”、“勃泥国王去中国”等字迹。次日,文物工作者又在墓前的水沟里,发现了另一段残碑。这是碑的上半段,字迹大都模糊不清,但开头的“……乐六年……月乙未勃泥王麻那惹……”等十数个字,尚可辨认。经文物工作者反复查证史料,终确定此墓便是湮没已久的勃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在1958年发现 ,后又发现埋在土中的残碑,碑文可补明史的缺。墓的形制与明初功臣徐达、李文忠墓相似。现已按原貌修整,尚存石刻12件及享殿基址。该墓是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浡泥国王墓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资近1000万元的浡泥国王墓一期修复工程,已完成了对迁碑亭、牌坊、墓冢、神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复;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将在墓园内建成一处具有浓郁汶莱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的汶莱风情园。 多年来,浡泥国王墓游客不断,汶莱还多次专门派人前来敬谒。 2003年11月,汶莱驻华大使阿卜杜勒.哈密德夫妇也来到浡泥国王墓前,并同历史学家进行了史料文化交流。汶莱风情园建成后,浡泥国王墓景区更将成为南京接待东南客的重要场所。 2006年4月,汶莱国苏丹长妹、外交和贸易部无任所大使玛斯娜公主来到南京,公主殿下夫妇一行14人在中国第一任驻汶莱国大使刘新生和南京市许慧玲等陪同下,拜谒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古浡泥国王墓,并为“中国-汶莱友谊馆”揭牌,拉开了中国与汶莱正式建交1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2008 年是浡泥王麻那惹加那乃逝世600周年纪念日。1408年,汶莱二世苏丹麻那惹加那乃率代表团来中国友好访问,不幸病故在南京,明成祖朱棣以王礼将其安葬在南京南郊石子岗。这座安葬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国王陵墓,成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有力例证。 为缅怀汶莱前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汶莱文化青年体育部历史中心拍摄一部有关勃泥国王墓的专题片。在宁期间,他们拜谒了勃泥国王墓,仔细拍摄了勃泥国王墓的每一个细节。摄制组还对当年明成祖接见麻那惹加那乃的地方——明故宫遗址进行了拍摄。市外办和市文物局派专人在史料、翻译等方面帮助该摄制组做好专题拍摄工作。 2016年5月,中国与汶莱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浡泥国王墓景区整体升级改造,预计2017年6月完工。 陵墓规格 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东、西、北三面环山,实为“风水宝地”。陵前有龟碑背负“浡泥国王恭顺王墓碑”。 浮泥国王墓地有着汶莱风情,有神道、牌坊、碑亭等景观。神道两侧排列著石马一对,马夫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文臣武将各一对。其规制和常见的明代功臣墓一样。 神道入口处正中竖立高8.95米、宽2.2米、厚0.7米的神道碑,下承龟趺,碑文是由大学士胡广所撰写。碑后的神道两侧,排列著石马和马夫、石羊、石虎等。墓前现有神道碑一块,卜有碑趺。 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抱着陵墓。从陵区正门通往陵寝的神道呈弧形,神道两侧是两两相对的石雕像,庄严而肃穆。 浡泥国王墓前现有神道碑一块,卜有碑跌。从陵区正门通往陵寝的神道呈弧形,神道两侧是两两相对的石雕像,庄严而肃穆。 墓地寻踪 浡泥国王安葬南京后,墓历经600年历史风云,几度兴废。从清末到民国,已经无人知晓。 在文献记载中,浡泥国王墓的地点也不详细,只记载“葬之安德门外石子岗”,地方史志上的记载更为简练,只写“葬在石子岗”。民国时期,南京学者曾想寻找浡泥国王墓,在雨花台南郊一带多方搜寻,终因范围太大,最后也是遗憾而归,并感慨:“遗迹皆渺不可寻”。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文管会对全市进行文物普查。1958年5月12日,普查人员来到安德门外东向花村,当地农民向他们反映乌龟山有个“石乌龟”。普查人员循迹找到了被当地民众称为“马回回坟”的一座佚名墓。并在一块断碑上看到了“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麻那惹”、“浡泥国王去中国”和“葬之安德门外石子岗”的字样。经考证,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渺不可寻”的浡泥国王墓。从此,这座安葬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国王陵墓,成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明初至今,历经多场战乱,浡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就连附近的村民也不知墓主身份,只根据墓前石人的脸部高鼻梁、拱嘴唇、有八字胡翘起的形象,称其为“马回回坟”。1958年5月,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人员在东向花村进行文物普查时,经村民们指点,在乌龟山南麓,发现横卧荒草乱石中的一群石刻,龟趺及神道碑(残断)雕刻的艺术风格与明初功臣徐达、李文忠等墓的相似,断为明墓。后又发现在土中的断碑,碑身宽1.09米、厚0.30米,残长1.09米。碑文中依稀可辨“永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去中国”、“体魄托葬中华”、“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等字样,经普查人员查阅《皇明文衡》卷八十一明代胡广撰写的《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其内容完全一致,始知这座墓是十五世纪加里曼丹岛上浡泥国(即今汶莱苏丹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的墓葬。残碑现经修复竖在通往国王墓的林荫道旁。进入墓道,两旁排列著石刻:石望柱已毁,仅存柱础;马及马官各一对,马长2.6米,高1.5米,宽0.62米;马官高1.86米,宽0.7米,厚0.5米;石羊一对,长1.6米,高1米,宽0.53米;石虎一对,长1.5米,高0.95米,宽0.5米;武将一对,高2.05米,宽0.85米,厚0.5米。享殿仅存柱础。 浡泥国王墓自1958年发现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和考证,从而将这一具有中外交往史料价值的文物,从历史的尘埃中抢救出来,公布于众,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麻那惹加那乃的后裔及汶莱国的官员、商人、学者先后组团到墓地凭吊、祭扫。1988年。著名诗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奔星先生在清明时节来到墓地,称之:“浡泥国王来访,实开中外友好之先声”。并感赋诗一首:“浡泥王墓永留芳,托葬中华岁月长。休道有家归未得,海天空阔共金阳。” 当地 *** 已将浡泥国王墓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墓前神道石刻等建筑修复扶正,新建了一条水泥路直通墓地,在墓地四周每年增植林木。汶莱国王室先后两次派特使前来奠祭他们的祖先。1994年9月,该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陛亨·贾米尔经过考查、研究,确认浡泥国王是汶莱历史上的国王,并据此著有《汶莱苏丹二世》一书。这里成了中国与汶莱国世代友好的象征。 2001年,浡泥国王墓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资近1000万元的浡泥国王墓一期修复工程,已完成了对迁碑亭、牌坊、墓冢、神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复;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将在墓园内建成一处具有浓郁汶莱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的汶莱风情园。 600年间,虽然经历过诸多风雨曲折,浡泥国王墓最终得到了较好保护。期间,无数后人做出了种种努力:1991年,杨新华、杨建华兄弟撰写的《浡泥国王墓探源》一书出版发行;1995年8月,南京市 *** 派人将复制的墓碑和龟趺送到汶莱,在汶莱国家历史文化中心永久展陈;2001年6月,浡泥国王墓作为南京地区唯一的外国国王陵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一年,南京市 *** 邀请东南大学杜顺宝教授制订规划,扩建浡泥国王墓,不仅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恢复了原有规制,还添置了一组具有伊斯兰特色风貌的庭院建筑——中国汶莱友谊馆。由此,浡泥国王墓所在地成为南京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两国友谊的见证。 陵墓碑文 《皇明文衡 卷八十一》:《浡泥国并肩王森屏黄公神道碑》--胡广 皇明永乐六年秋八月乙未,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黄公森屏讳元寿云南腾冲卫总兵率其甥妹部属者凡百五十余人至阙下也,来朝上表、贡方物。上御奉天殿,受其献。退即奉天门,召与语,象通其言,曰:"僻壤臣妾,诞被圣化,思睹清光,靡知忌畏,辄敢尘渎。"又曰:"天以覆我,地以载我,天子以乂宁我。我长我幼,处有安居,食有和味,衣有宜服,利用备器,以资其生;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欺寡,非天子孰使之然也?!天子功德暨于我者,同乎天地。然天地仰而见,局面履,惟天子邈而难见。是故诚有所不通。僻陋臣妾,不惮险远,浮诣阙下,以达其诚!"上曰:"嘻!惟天、惟皇考付予以天下,子养民;天与皇考,视民同仁。予其承天与皇考付界之重,惟恐弗堪,弗若汝言!"则又顿首曰:"自天子改元之初载,臣国屡丰和:山川之蕴珍宝者,霅然而呈;草木之不华者,霍然而实;异禽跄鸣,而走兽率舞也。臣国之老曰:'华夏圣人,德教流溢于兹'。臣土虽远京师,然为天子氓,故矜奋而来觐。"上嘉其诚,优待礼隆,赐予甚厚。初赐宴于华盖殿,既连宴于奉天门。每宴,则命公夫人宴其妻、于内馆。罢宴,敕大官厚具献食;日命大臣一人侍于所舍,中贵人专接伴,盛其班张,丰其禀饩,入朝,班次上公,宠屋至矣!逾月,王忽感疾。上命医,赐善药调治;遣中贵人劳问。旦暮相继。日命大臣,视王疾差;剧闻小瘳,喜见颜色。王疾笃,语其妻以下曰:"我疾,贻天子忧念,脱有大故,命也。我僻处荒徼,幸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所憾者,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诚有负。"指其子曰:"我即不起,其以儿入,拜谢天子:誓世世毋忘天子恩。若等克如我志,瞑目无憾矣?"十月乙亥朔,王卒,得年六十有八。上甚悼之。辍正朝三日;敕有司,治丧具,厚恤典,赐谥曰"恭顺"。遣使谕祭,又遣使抚慰其妻、子。王之妻拜使者曰:"乃下臣祚薄,弗克负荷天子深恩,不能终事且没。有遗命,以'世世毋忘天子恩。克守其言,则死犹不死矣!"王之妻之言,亦可谓贤也已。是月庚寅,以礼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敕为文,志其圹。王父曰麻那惹沙那旺沙;母曰刺失八的;妻曰他系邪;子一人克孙,曰遐旺,甫四岁,女二桂姑,桂娘。以遐旺袭王爵,赐以冠服、玉带、仪仗、鞍马、服物、器皿及金银、锦绮、钱币甚厚。赐王妻以命服、珠冠、白金、锦绮、钱币诸物。其余,赐各有差。官王之弟施里难那那惹、施里微喏那沙那、那万喏邪三人,俾辅遐旺。诏有司,立祠于王墓。置守坟者三户。敕建碑祠下,命臣广,制刻文。臣广仰惟皇上绥宁宇内,茂扬天德,溥博周遍;凡日月照临之地,皆心悦诚归,惟恐或后,奉琛秉贽之国,辍集于庭,岁以万数,浡泥王去中国,累数万里,一旦举妻孥、妹戚、陪臣,浮钜海来朝,不以为难;叩陛陈辞,忠诚溢发,其心坚确,有如金石。至其临终之言,尤拳拳属其下以不忘天子恩。圣德渐渍,感动于人心。其深如此,於乎盛哉!惟王贤达聪明,忠顺之节,始终一致;宜其身被宠荣,泽延后嗣。用纪其实,声为铭诗,昭示无极,以彰王之所以受恩深厚者,由其诚也。铭曰:"大明御天,臣妾万方,孰不来享,孰不来王。倚欤浡泥,邈处炎徼,感化来归,风腾云趭。曰妇曰子,甥妹陪臣,秩秩稽颡,趋拤甡甡。跽曰天子,作我父母,我生我乐,天子之祜。戴天覆地,畴比幪幈,翘首大明,遹来献诚。天子曰吁,予统宇内,绥尔于宁,惟德罔逮。王拜稽首,万岁欢呼,服德怀仁,春育海濡。国有山川,匿其宝物,灵发其藏,不爱而出。荏苒草木,惟叶蓁蓁,煌煌者华,有实其蒉。异禽和音,鸣拂其羽,走兽麇麇,亦跄以舞。国黄耇曰,圣化所渐,臣国虽逖,臣心仰瞻。天子嘉悦,待以异礼,宴劳锡赉,有厚而旨。云胡期月,疾忽及之,奄然而丧,复悼而悲。临终之言,疆土归华,渤泥弗忘,天子深恩。於乎贤王,卓特超逸,西南诸蕃,靡堪王匹。生者诚款、永镇南洋,爵于王胤,世泽金墩。有坟如堂,有祠翼翼,以妥王灵,魂魄归乡。森屏元寿,赐予王礼,总兵克孙,世袭苏丹、男丁传位,万世恩荣。公享天年,六十有八。 传说轶事 在浡泥国王墓墓道两旁,石马、石羊、石虎等齐齐挺立,十分庄严。不过游客可能会注意到,浡泥国王墓的驮碑龟趺却有些奇怪,可以明显地看出龟颈部有一道细细的接合痕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道接合痕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呢。 浡泥国王墓 相传浡泥国王来中国时,在南海遇到一只受伤的大海龟,国王宅心仁厚,命随行的国医为海龟治疗,治好后放生。没想到这只海龟竟然愿意随国王前往中国。国王苦苦相劝,称中国炎热缺水,不适合海龟生存,没办法,大海龟只好同意留在南海。 浡泥国王逝世后,就埋葬在南京南郊,那只海龟依然想来抱恩,神仙看它心诚,于是同意魂魄附在石刻上,驮碑守护在浡泥国王墓前。一年中,南京大旱,几个月没下雨,海龟饥渴难耐,又看到百姓疾苦,于是四处找水。百姓见这个石龟居然会移动,感觉有些神异,于是跟在石龟后面,几经跋涉,果然找到了一眼清泉,百姓都获救了。然而,由于神龟擅离职守,天神动怒,一道闪电劈断了石 *** 颈。此后数百年,无颈石龟依然忠实地守护着浡泥国王墓。 直到1960年,当地的乡亲才找到了当年被劈断的石 *** 部,并用特殊材料使龟身和头部粘合成功,正因为如此,游人在今天还能看到接合的痕迹。 墓主简介 浡泥国即今天的汶莱达鲁萨兰国,与中国早有交流,北宋时曾有使节前来。 渤泥国王墓介绍 明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遣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为使节出使浡泥国。二人回国时,浡泥国王马合谟沙派使者随同来朝。 明永乐六年(1405年),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随郑和航海船队来中国访问,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盛情款待。浡泥国王在南京游览月余,终因不幸染病,虽经御医精心调冶,终因病情过重,当年八月病卒于南京馆舍,享年28岁。 明成祖遵其“希望体魄托葬中华”之遗愿,辍朝三日,派遣官员以致哀悼,諡为“恭顺”,以中国王礼葬之于南郊安德门外石子岗,命入籍的南洋人为其守墓,每年春秋由专人祭扫。麻那惹加那乃的儿子遐旺袭封浡泥国王。永乐十年九月,遐旺和他的母亲又一次访问中国南京,祭扫父墓。

伦敦的历史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Londinium”。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Londinium遭弃城,撒克逊人於今Aldwych以西一英里处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次恢复人烟。

伦敦逐渐地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似的,死于这场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开始动工的。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在19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建筑新建,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

伦敦最近100年来的大变化可说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期间超过3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处。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的一场大烟霞令4000人死亡,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於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