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康旅游攻略及路线

2.芒康县属于哪个省

3.芒康旅游景点介绍 芒康旅游攻略

4.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哪儿

5.搜芒康县西藏芒康到布达拉宫有好多公里

6.芒康属于四川还是西藏?

芒康旅游攻略及路线

西藏芒康县石油价格_西藏中国石油价格

芒康县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是一处原生态的净土,这里的一切都如画里一般纯净无暇,带着一些伤感和留恋去寻找它的真容,一定会让你记忆深刻,下面给大家提供详细的游玩攻略。

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属西藏昌都地区下辖,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

芒康是318国道上非常重要的节点,国道214滇藏线和国道318川藏南线交汇于此。

巴塘到芒康之间的江大桥是四川和西藏的分界线。

2018年11月14日江大桥被冲毁

11月3日,江白格段再次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造成江断流。

14日凌晨,江白格堰塞湖洪峰通过国道318线江大桥时,造成国道318线江大桥损毁严重,原本9跨270米长的大桥,有7跨梁板被完全冲毁,1跨梁板严重变位,9个墩台受损严重,大桥四川岸连接线23公里几乎全毁,G318线巴塘县城至朱巴笼段受损公路导致连接川藏两省的“生命线”交通中断。

2018年12月5日抢修成功

应急抢通人员经过8天8夜的鏖战,于11月22日,抢通了G318线巴塘县城至竹巴笼段23公里受损公路,已具备应急通行能力。

12月5日,经过12个昼夜连续奋战,由武警某部第三支队和四川路桥集团共同合作架设的国道318线江大桥战备钢桥成功完成桥面板铺装,具备通车能力。

在2019年9月初海通沟路段路基被水冲毁,导致国道318川藏线段断路。在经过几个月的修复,于11月30日恢复通行。

目前依然是交通管制,经常交通管制,如果需要通行此处,建议你早上五六点出发,防止被堵路上。

塌方路段

历史沿革

17年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澜沧江沿线就有人类活动。

芒康县相邻的云南德钦和四川巴塘14年发掘的共32座石板墓的葬品和文物上看,都属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墓葬,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澜沧江、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芒康县境内是土著居民和古代羌族部落的混杂区。

隋朝时,芒康境内属于白狼国。

唐朝时期,吐蕃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公元617年)以后,芒康境内被吐蕃占领;

元朝时,芒康属于吐蕃等路宣尉使可都元府管辖,后为亦思马甘乐万府地。

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正德三年(1508年),芒康为招讨磨尔勘(茫康)万户刺宗(巴塘)管辖。正德四年(1509年),云南丽江纳西民族占领芒康大部分地区,芒康成为纳西民族的占领区。明崇祯十五年(1639年),芒康成为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的控制范围。

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康熙四年始(1665年)芒康境内又归属于西藏统治。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1716—1720年),内蒙古准噶尔部占领芒康,尔后清廷自青海、四川、云南派兵三路进攻西藏,平定了西藏的,芒康境内归属于巴塘管辖。雍正四年(1726年),芒康境内招募为四川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发生了马巴唐,,开始“改土归流”,随后清廷勘定川、滇、藏界,芒康境内的东、南部建立碑,此碑以东为四川管辖,以西隶属西藏,芒康为台吉地。宣统三年(1911年)在芒康设立了江卡委员会。

中华民国于1911年,在芒康设立了江卡委员会。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宁静县和盐井县、属川、滇、藏边务大臣管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芒康又归属西藏管辖。

1950年1月,中国进军西藏。同年10月上旬,十八军一五七团、十四军一二六团分别进抵宁静、盐井宗(县)。

1950年10月12日,藏九代本德格·格松旺堆在芒康率部起义,解放宁静、盐井。

1951年初,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向宁静、盐井(宗)派出了军事代表,建立代表处。

1956年10月,西藏工委把宁静、盐井代表处改为宗党委会,正式建立了宁静、盐井县。

1956年11月,芒康十八土司之首普巴本·次旺多吉指挥叛匪公然袭击竹卡守桥部队和包围荣许军需站的严重流血,公开发动了武装叛乱。

1959年3月,西藏地方上层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芒康境内部分寺院参加了叛乱。如盐井岗达寺、拉贡寺也参与叛乱,造成了岗达战役。同年六、七月,大批地方部队进入宁静、盐井地区。

1960年4月9日,院将宁静县、盐井县合并为宁静县,组建七区、三十六个乡农牧协会。

1963年,芒康县进行普选建政工作,1965年结束,把行政七区重新划为十一个区、六十个乡。

1965年7月20日,宁静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5年11月,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

1968年5月4日,经西藏军区党委批准,成立了芒康县革命委会。

11年至14年芒康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社改运动,实现了人民公社。

1982年初,芒康县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生产承包制”进行包产到户。

1988年,芒康县进行“撤区并乡”,把全县十一个区、六十个乡,重新划为二十四个乡镇,两个保留区即盐井区、竹巴龙区。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设市,芒康县属昌都市管辖。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国道318线、214线在芒康县境内交汇,省道S501线贯穿南北。

芒康距离成都955公里、距巴塘104公里、距左贡160公里、距拉萨1209公里。

芒康海拔3875米。巴塘至芒康海拔由2580米急速升至3875米,途经最高点宗拉山口4150米,部分驴友会有轻微高原反应。

巴塘出来,到朱巴龙沿江一路向前到达江大桥,这里是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过了江大桥就真正进入西藏地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由于芒康地处于江和澜沧江流域,夏季(7-8月)经常发生洪水、泥石流、塌方,海通沟一带路基被洪水连年破坏,路况奇差,是川藏线最差路段。

藏区进入雨季,时常出现一边修路、一边通行的状况。在单边放行期间,大家一定要耐心等待,千万不要插队、加塞!这样会使通行速度变得更为缓慢,同时你也会被交警扣留本子。

由于经常堵车,建议要通行这一段的驴友,从巴塘或芒康早点出发!

朱巴龙检查站

雨季海通沟

危险路段

海通沟一带、宗拉山口一段。

其余道路全程柏油路,路面良好,任意车型都可以正常通行,高原行车注意降低车速。

热门景点

玩转·芒康

凡是进藏的人们都知道名字

却少有人驻足,她隐秘于川、滇、藏交界处

这里是横断山脉核心区

一方县域独揽神山圣湖、转经辩经

极致美景、雪域高原、纯净天堂...

澜沧江大桥

游览时间:1小时

门票价格:免费

澜沧江大桥在拉乌山和觉巴山之间的山谷中,湍急的澜沧江日夜不停的冲刷着大桥两边的山崖。

汹涌澎湃的江水把山崖两岸切割的十分陡峭。江岸两边都是垂直的绝壁,裸岩毕露,浑浊的江水在狭窄的绝壁中激荡奔流。

大桥很短,不足一百米,桥的那边矗立着一座约3米高的纪念碑,这是为纪念修建澜沧江大桥付出了年轻生命的战士们而建的。

▲澜沧江新桥

▲澜沧江老桥

盐井天主教堂

游览时间:半天

门票价格:免费

位于芒康县上盐井,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

1855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建。教堂所在地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信奉天主教,现有一位当地藏族神父主持教务,吟诵译成藏文的《圣经》。

信徒由神父取名,名字多与欧洲人相似,丧事也按天主教的仪轨进行安葬,这里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芒康县属于哪个省

西藏自治区。

芒康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四川巴塘隔江相望,南与云南德钦山水相连,西和北分别与左贡县、贡觉县和察雅县毗邻,是西藏的东大门、昌都对外开放与交往的窗口,也是二十一世纪旅游黄金精品路线、素称第二条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进藏第一站。

地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腹心地带和康巴文化的核心区域,更是全区的人口大县、农牧大县和大县,国道318、214线在县城交汇后内连昌都、拉萨,外接成都、昆明,交通相对便利。

全县幅员面积11580平方公里(1.15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县城海拔3870米,现辖16个乡(镇)、68个村(居)、362个村民小组,截止2020年底常住人口94960,总人口10.98万,居住着藏、汉、回、白、纳西等民族。

旅游

主要旅游景点以茶马古道为主线,上盐井境内有被当地人称为文成公主的吐蕃时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峡谷、曲孜卡温泉休闲中心、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

尼果寺为县内主要寺庙。曲孜卡乡境内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不同,最高温度可达70℃,每年春季吸引当地和云南德钦人前来温泉沐浴。

盐井盐田是世界上惟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距芒康县城120公里,位于澜沧江东西两岸。盐井盐田历史悠久,传说唐朝以前这里就开始制盐至今,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盐井目前产盐的有两个乡,纳西乡和曲孜卡乡。从事盐业生产的有320多户,有2700多块盐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芒康县

芒康旅游景点介绍 芒康旅游攻略

昌都旅游景点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从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

昌都必玩旅游景点怎样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是西藏自治区所辖七个地区(地级市)之一!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昌都线路:芒康→左贡→昌都→类乌齐→八宿

景点特色:

沿着红山脉,随处可见的红,东起芒康,经左贡、昌都镇,西至洛隆、丁青、边坝,昌都各县无处不红。偶有几处落脚,都是难忘的体验。那些泛着红色或偏红棕色、紫红泽的山地或土壤,迷醉了我的双眼。

听当地的朋友说,在非常古老的地质年代,大概从恐龙时代起,经过高温高湿作用,致使铁元素氧化,造就了昌都的红土地。如今这“红”也成了昌都的标志。在拉萨时,人们就常说,但凡见到车身车轮红尘仆仆者,定是昌都来的车无疑。

绝佳看点:

出芒康县城往昌都一路行走,藏东南红土地的脆弱与壮美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眼前。说它脆弱,一条细小的河流,就能把两岸的山体冲刷出巨大的沟壑,在GoogleEarth上看,成为永恒的伤痕;说它壮美,远处近处的山体在远古的造山运动中,在地表深处炽热岩浆的作用下,一层层不同色彩的岩石就此点缀在红色的山体中,令人惊叹。

到了昌都地区最西北端的丁青县境内,山体开始呈现出成片的橙红、棕红、殷红等红色素?红土地,就这样孕育出高原上少有的丹霞美景。还记得停留在八宿的时光,趁阳光没来得及照在八宿整齐街道楼宇的房檐白墙上,我们已坐在距离县城不远的东村陡峭的冷曲河岸,等候朝阳与东村的红土地同晖。东村是个很独特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夏天时,红色的土壤上飘浮着一片一片绿油油的青稞,在阳光映照下格外夺目。阳光慢慢铺展开来,打断了我飞翔的思绪。放眼望去,深蓝天幕下的沟壑红得无比灿烂,那一抹红,如同一方朱赤的印章,或是炼制灵丹的灶膛,或是藏族美女“高原红”的脸颊。

点点藏房散布在红彤彤的土地上,白墙墨窗点亮了凡间的天堂,房顶上垛垛秸秆好像戴在老阿妈头上的金饰,冷曲河的铁索桥上没有表情的牦牛懒洋洋地甩着尾巴向远方走去。

昌都交通:

包车沿214国道行进,或者沿214国道分别按段乘坐班车。

芒康-左贡班车,车程158km,每天早9:20分发车,票价60元。

芒康至昌都客车,票价150元;中途会在左贡停留。

昌都-类乌齐班车,车程105km,每天早9:20分发车,票价50元。

芒康-八宿,车程265km,票价70元。

昌都住宿:

芒康:康盛宾馆,120-200元/间;茶马风宾馆,80-120元/间。旺达宾馆,标准间80元/间。

昌都:昌都在西藏还算是比较繁华的都市,因此既有比较好的宾馆、酒店,也有普通的旅馆,能够满足旅行者的需求。

八宿:住宿很方便,有50-80元/人的青年旅馆。也可入住八宿交通酒店,环境要好得多,价格在80-120元/间。

昌都饮食:

芒康、左贡、昌都、八宿饮食基本都以川菜为主。

昌都线路:昌都→芒康→盐井

景点看点:

早就听说盐井是个神奇的地方,以前都只是匆匆路过。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好好地走进位于芒康县东南部的这个小乡镇,去看看那宏伟、壮观的盐田景观。深入盐井,这有着上千年制盐历史的地方,果然让人叹为观止。

在盐井的加达村,目之所及,一片又一片的红盐晾晒于下午柔和的阳光下,那颜色于那壮观中便流出几分媚来。我迫不及待地问道,“桃花盐”是什么样的呀?像桃花那么漂亮吗?我的向导笑了,解释说,盐井产的盐分为红盐和白盐两种。由于加达村盛产红盐,也被称为“红盐井”。而我目前所看到的盐就是桃花盐了,因为它呈红色,且产于3~5月间桃花盛开时,故得此名。

天色渐暗,晚饭后我悠闲散步,只见岸边数条盐民为行走便利而开的斜坡,高高低低,阡陌纵横,虽乱却别有韵味。一眼望去,盐民在澜沧江两岸层层叠叠用圆木柱支起数千块盐田。灌满卤水的盐田倚崖而建,泛着青色或微红色光芒,煞是壮观。当我的目光落在支撑盐棚的木料上,其表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晶体,那是盐水渗出来后经年累月形成的痕迹,若是在正午的阳光下必然璀璨生辉。

用红色来形容盐井段的澜沧江一点也不过分,一路夹带着泥沙和更多的高原,雪山之水和大地的缠绵已经变得如火般炽烈。不过让人称奇的是,同一条澜沧江,却在东岸西岸各产白盐红盐。

更多关于昌都必玩旅游景点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西藏附近有什么小众但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

西藏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因为这里有非常浓郁的文化特色,地域景观也非常的壮阔,简直是令人神往。很多人去旅行的时候,虽然想看一看那些非常出名的地方,但是看完了之后还是比较想去一些小众的地方,没有人打扰也能够欣赏到景色。其实在西藏附近比较小众,但是有很好看的景点也是比较多的,例如例如鲁朗镇、芒康盐井、波密、樟木,江孜。

鲁朗镇的位置其实是比较偏僻的,位于一个深山老林,里面在藏语里面的意思,中文翻译的话叫做龙王谷。罗朗镇是非常典型的高原地带,但是下面又有山地和草甸比较狭长,周围还有溪水蜿蜒流过,溪水旁边有成千上万的野花正在盛放着。这个时候如果在西边建一块木篱笆,搭上一个小木屋的话,再在河上架上一座小木桥,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而且鲁朗镇的村寨屋子都是新罗棋布的,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来到这里简直就不想回家了。

芒康盐井奇石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这座盐井是茶马古道,在西藏最开始的地方,这里有着非常古老且独一无二的制盐术,这里的盐田就像一面面的镜子一样,非常平整,所以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美感。这里的盐一般都是由女性完成的,所以这些女性的脸上也都有了岁月的痕迹。而且这里虽然都是用澜沧江的水,但是西岸的村庄盐田是红色的,东岸的村庄盐田是白色的,所以就显得非常神奇。

四川附近的波米也是宛若江南的一处地方,到了西藏的林芝地区一眼,看过去就能够看到雪山草地,相互呼应,还有一些灌木丛和乔木丛。这里的景象可以说是变化万千,雪山和林海相互环绕,而山底下的草地却是绿油油的,上面还开满了桃花。每年3月份到4月份的时候,如果走川藏线的话,一定要去林芝的桃花沟看一看,因为这里的桃树基本上全部都是野生的,平均年龄都是100年以上了,拍的桃花都是又小又密的,就是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西藏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NO.1 :最美拉萨拉萨在保有自己神秘魅力的同时,迅速吸收着世界各地五彩斑斓的文化,可以说是最适合自助旅行的城市,无论对于什么地方来的人,这浓浓的异域风情都会马上击中你,让你在一段时间里神情恍惚,如入梦境,而聚集了世界各地游人的旅馆聚集区,又时常让你忘了身在何处——对于这片高原净土,以及那里蓝得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天空,大概谁都没有办法拒绝。

NO.2 :纳木错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西藏最大的湖泊,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它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会虔诚地顶礼膜拜;信徒传说,每到藏历羊年,诸佛、菩萨、扩法神集会在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四月十五左右,僧人信徒不惜长途跋涉,都要前往纳木错转湖,如潮如云,盛况空前。

NO.3 :阿里如果说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么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这里离天很近,云层很低;这里大地辽阔,雪山延绵,湖泊空灵;走进阿里,仿佛时光到流100万年,就像进入史前混沌未开的世界。面对千里茫茫的雪山,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心灵却变得越来越宽广。一路行走,感受荒野之美,心中只有虔诚与敬畏。携一缕晨风,一束阳光,飘在阿里的感觉是多么美好,虽然远离故乡,心却回到了雪域天堂。

NO.4 :墨脱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莲花在超脱中盛开,其他莲花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有些莲花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在开始墨脱的旅程之前,必须提醒你的是:去墨脱的路很危险,如果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请不要轻易上路。如果你真的决定好了要考验自己一把,请做好必要的准备,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珍贵。

NO.5 :喜马拉雅这里远离喧嚣,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高傲的把头颅挺起,世界都在她的脚下匍匐。与天对话,那空旷的洒脱,人的精神就会达到纯美的境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的逍遥游在这里得到了升华!直到此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如果你不能去天堂,请来西藏;如果你来到了西藏,就不用去天堂”这句话。

NO.6 :波密波密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地区,水土、植物丰富,是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种植的茶叶质量也极好。在其境内还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这些海洋型冰川发育良好,非常壮观。

NO.7 :那曲那曲位于西藏偏北处,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这里有翻滚的云、粼粼的水波、连绵的群山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特别是八月里举行的盛大那曲会更增添了一份悠扬与豪情。

NO.8 :芒康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东接四川巴塘,南接云南德钦,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芒康旅游自然丰富,境内有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芒康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盐井盐田,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的千年古刹,迷人的高原湖泊—莽措湖等。芒康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古道神韵”。

3次自驾游西藏,总结出6点经验,包括路线、车型、花费、注意事项-

3次进藏,走过滇藏线,走过青藏线,第三次纯电动 汽车 自驾游318川藏线,感触颇多,这里我从 车型选择、自驾游线路、景点、全程吃住花费、注意事项 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享6点西藏自驾游的经验。

西藏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都在3600米以上,自驾游需要翻越多座高山,尤其像 东达山、米拉山垭口 ,海拔均超过5000米,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不仅人会出现 高原反应 , 汽车 同样会出现“高原反应”。

对于燃油车来说,主要是一些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自动挡或者排量小于1.5的车型会出现爬坡无力,动力不足的情况,这和空气中氧含量相关。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尤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 空气中氧含量大约只有11% ,这样的氧含量只有我们平时氧含量的一半左右,人也是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同样,对于 汽车 发动机来说,相同的进气量,含氧量迅速降低,直接影响缸内混合物的燃烧效率,进而影响发动机输出的功率。

因此,尽量选择 涡轮增压的车型或者选择排量大一些的车型 ,这样动力影响较小,虽然进藏路上有很多五菱宏光这类面包车,但在东达山几个弯道上,会发现很少有他们的踪迹,很多路段他们都是慢悠悠行驶,有的货拉得重一点的,爬陡坡前,需要把货卸完才爬上去,也见过奇瑞QQ中途找越野车牵引爬坡,不是说小排量车型不行,只是因为动力有所减弱,开起来影响自驾游体验。

也有人担心轿车底盘低,通过性不如SUV,进藏能行吗? 其实,最近几年进藏的路已经很好走了,全程柏油路,偶尔遇到雨季会有滑坡导致道路中断,这种情况下,轿车通过性确实较差,但道路很快也能修好,基本不影响。

也有人问,现在开纯电动 汽车 能进藏吗?

纯电动 汽车 入藏?这事在一年前,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川藏线沿线充电桩已经安排上,主要是国 家电网、小鹏、特斯拉、蔚来 充电桩为主,从成都沿着川藏线一直到珠峰大本营,全线均有充电桩,两个站点之间最长的距离也没有超过300公里,充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想要拥有一个完美的自驾游体验,还是建议选择一辆排量在1.6以上的SUV,如果是纯电动 汽车 ,那建议官方纯电动续航至少在450公里以上的车型,在高海拔地区,虽然纯电动 汽车 动力影响较小,但是遇到低温天气,续航里程缩减较快,450公里的续航,一般续航需要打7折左右,按7折来算,这样也能行驶300公里以上,中途不用担心续航不够。

1、车辆养护工作, 进藏虽然里程不是很长,但是路途中耗时较长,出发前建议把车开到4S店或者维修店进行保养,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芯、燃油滤芯等易耗品,再检查刹车油、刹车片、火花塞、防冻液、轮胎胎压、备胎、电瓶电压、玻璃水等。

2、随车工具, 车载充气泵、快捷补胎套装工具、拖车绳(3吨以上)、拖车钩、千斤顶(3吨以上)、车载灭火器、防蚊纱窗、三角警示架、反光背心、应急电源、电源搭线、应急手电筒、简易工兵铲、充电宝等。

其实这些工具都是以备不时之需,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不到,但是像我经常长途自驾游,这些随车应急工具一直都在车上,第二次入藏的时候,8月下旬还在雨季,我们开着轿车从318进藏,然后从317出藏,当时317的路况还是很糟糕的。

中途遇到滑坡堵住了公路,只有SUV车型勉强能通行,绕行需要多走200多公里,于是使用工兵铲把坑洼路面填平,然后硬着头皮开,结果还是磕到底盘,最后使用千斤顶,垫了石头才通过,这些小插曲,就需要用到很多应急工具。

其他随身携带物品,、驾驶证、行驶证、、尽量带现金,在一些村庄,小镇还是以现金居多,如果需要到西部边境 珠峰、定日、墨脱、日土、阿里等地区 ,还需要提前办理好边防通行证, 边防证 一般有效期3个月,到户籍派出所即可申请,要注意,申请时需要填写需要到达的地区,记得需要边防证的地区全部都选上,以防到时候行程临时有变。

带够氧气瓶,预防高原反应的红景天、高原宝以及感冒药等常用药,在西藏高原,最怕的就是生病感冒,因此这些药需要带上备用。

日用品, 西藏地区海拔落差较大,温差变化也很大,晴天,有时候山脚气温高达20多度,到达山顶垭口可能就是零下十几度, 冬季、夏季衣服 都记得带上,记得带上雨衣,雨伞可忽略,带上 防晒霜 等,西藏空气稀薄,白天紫外线很强,记得带上 睡袋 ,如果车辆空间大,还可以带上 帐篷、被褥 ,方便在车上或帐篷内休息睡觉。

进藏线路有很多条,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群来说,还是走常规路线比较好,主要有 318川藏南线、青藏线、滇藏线、317川藏北线、新藏线、阿里北线、丙察察、214唐蕃古道 这8条,其中走318川藏南线、317川藏北线、青藏线、滇藏线居多。

318川藏南线

比较适合首次进藏的人群,这一条线,从成都出发,依次经过 泸定县 (海螺沟冰川景区、泸定桥,小学课本上印象很深吧)— 康定 (木格措景区,期间翻越“康巴第一关”的 折多山 ,海拔4298米,这是进藏第一座高山)— 新都桥 (摄影走廊)— 理塘 (向南到稻城亚丁)— 芒康 (乌拉山)— 左贡 (东达山垭口,海拔5008米,川藏南线第二高垭口,常年积雪)— 八宿 (然乌湖,让人魂牵梦绕,川藏线上的璀璨明珠)— 波密 (米堆冰川)— 鲁朗 (素有天然氧吧、东方瑞士之美誉的小镇)— 灵芝 (南迦巴瓦峰)— 拉萨 (过了灵芝向北线会经过工布江达县,这里有川藏线最后一个垭口,也是第一高垭口,米拉山垭口,海拔5013米)。

317川藏北线, 这条线文化底蕴浓厚,一路上有藏式小寨、羌寨、寺庙等等,自然景观丰富,但是这条线路在7、8月雨季时路况时好时坏,轿车需要多注意,遇到滑坡通行是一个烦,很有可能夜宿车里。

1 09青藏线, 大多数人会走川藏线到西藏,然后走青藏线出藏,就是我们所说的 “川进青出”, 如果担心高原反应,那不建议由青藏线进藏,这条线平均海拔较高,但是路况较好,也是西藏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大货车居多,沿途经过 纳木错、可可西里、昆仑山脉 等特色地区。

路线比较多,这里简单介绍这3条,每条进藏线路上,都有不一样的景色,如果单纯从景点来排名,当属阿里北线、新藏线、318川藏南线、唐蕃古道。

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平原到高原,刚进入高原时,记得不要吃得太饱, 饭吃7分饱 即可,高原地区肠胃容易受到影响,胃蠕动变慢,如果肠胃不舒服,刚开始几餐尽量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稀饭等,多吃水果蔬菜。

进藏沿途吃饭完全不用担心,以汉族、藏族、回族饮食居多,其中 川菜 较为常见,前几天吃不习惯的可以吃面条、米饭这样的主食,少吃特色小吃,等肠胃、身体慢慢适应后再吃特色菜。

至于住宿,像川藏线、青藏线沿途客栈、旅店、酒店非常多,但一般建议在县一级住宿比较好,干净卫生、安全,基础设施都比较好,住宿方面都很方便。

其实自驾游费用因人而异,以我个人沿途费用来说说吧,主要是 油费、住宿费用、吃饭、景点门票、礼品 等花费。

1、油费和过路费, 走318川藏南线,从成都出发到拉萨全程 2250 公里左右,到康定收费站是最后一个高速收费站,过路费130左右,之后就是318国道,无收费。

油费就看具体车型了,当时驾驶2.0T排量,SUV车型,平均百公里油耗11L左右,中途加油站也比较多,但是西藏境内油价略高,95号汽油比川内大概高了5毛左右,单程油费大约2000元左右,平均算下来,一公里大概1元左右,如果是轿车或者低排量车型,油费和其他城市都一样的。

2、住宿费用, 每年6-10月 旅游 旺季,一般星级酒店普遍都在300-600左右,青旅、客栈、民宿等较为便宜,普遍在一百多元,当然床车自驾游也是可以的,累了随时休息,自然费用相差也会比较大,一般普通酒店住宿居多,价位在150左右。

3、吃饭费用, 中餐略贵一点,几乎都差不多,一天按早中晚三餐来算,平均一天50左右居多,当然这个差距也很大,全看吃些什么了。

4、景点门票, 绝大部分景点都是免费的,其他主要几个景点大概费用如下,泸定桥10/人,海螺沟92/人,稻城亚丁套票270/人,来古冰川50/人,米堆冰川50/人,羊卓雍措120/人,纳木错120/人,茶卡盐湖70/人。

景点主要还是看怎么玩,怎么看,很多景点都是门票+观光车+索道+其他交通工具,这样花费普遍较贵。

全程算下来,川藏线快的话,5-7天左右,大部分在7-10天左右,人均每天总花费 300-500元 左右。

1、进藏时间和路线方面, 每年6月至10月初是自驾游旺季,但是尽量避开7-8月,这是暴雨季节,5-6月以及9月比较适合自驾游进藏,首次入藏建议选318川藏南线,记得下载好离线地图。

2、驾车注意事项, 尽量不要在夜间开车,气候多变、路况较为复杂,尤其路上经常会遇到牦牛、羚羊、羊群等,一定要减速慢行,另外车上随时准备2天的食物,水至少准备3天,折多山、米拉山、东达山这些高海拔垭口,经常会遇到暴风大雪,路上堵车是常有的事,食物和水必须要带。

3、进藏、出藏途中, 不要随便离开主干道,很多地区荒无人烟,更别说手机信号了,尤其沿途一些沙地、草地等,不要轻易把车开进去,看似很正常的路,车很容易陷入沙地,不要私自走快捷小路,更不可穿越 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 这三大无人区,危险远不止来源于大自然,还有人心。

4、夜晚如果睡在车里, 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整夜启动发动机开空调,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都很危险,更不要整夜紧闭车窗,夜晚不要在高海拔地区睡车里,开空调睡车里,不仅危险,仅仅油费也和住旅店差不多了。

5、高海拔地区不要进行激烈运动 ,容易缺氧,身体不适不要进藏,比如感冒、心血管、心脏方面有问题的不要进藏,遇到感冒等问题,记得及时就医,不要拖,高原地区生病完全不能和平原地区相比。

6、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首先藏族人不吃驴肉、马肉、狗肉,避免谈及忌讳的东西,尽量不要穿短裤、裙子。喝酥油茶时,等主人家双手捧到面前,才能双手接过来喝,很多人刚开始不习惯喝酥油茶,记得不要表现出来,再怎么样也要喝,这是他们的待客之礼。

不要随便跨越 法器、火盆、经筒 ,不要踩着他们的门槛,更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遇到草场等牧民区域,不要随便驾车进去或者徒步进去,也有人说,看到年轻姑娘蹲在空旷地上,不要靠近,会尴尬的。

总之,西藏,一个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 ,相比大城市的繁华喧嚣,西藏这片净土似乎有着一种能净化内心的“魔力”,让无数探险者、自驾游爱好者为之着迷,西藏,不仅有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也有凶险无比的无人区,它的危险远不止来源于大自然,因此,自驾游很有必要做好相应攻略。

很多人都说,一生中一定要疯狂一次,再不疯狂就老了,或徒步,近距离感受西藏这座“边陲圣地”的美景,或骑行,翻山越岭,一人一车,随心所欲,或自驾游,一边感受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一边享受自驾游的乐趣,不管以何种方式入藏,很有必要做好各种攻略,知己知彼,让自己拥有一个完美的西藏之旅。

木垒县旅游景点介绍

1、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区: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区位于木垒县西吉尔镇。地处天山深处,每到夏季森林绿树、毡房蓝天,犹如冷库的温度,是极适宜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2、鸣沙山:胡杨林景区_AA: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段,距北塔山约5公里(中蒙边界)的戈壁荒漠中,有一个被汉族人称为“梧桐窝子”哈萨克人称为“玉郎托格”(汉语意为:毡房似的树林)的地方,就是木垒胡杨林鸣沙山风景区。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哪儿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从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

盐井是块风水宝地,盐井村就驻扎在山神的怀里,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是国道

214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盐井的铁链木桥自“茶马古道”开通至今,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解放以前,那里集聚着很多来自云南德钦、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马帮群,交易各种物资,主要有藏族的盐、羊毛、羊皮、绒毛、青稞等东西和汉族带来的茶叶、哈达、瓷碗、布匹、红糖、白砂糖、粉丝、大米等商品。运货的途中经常会遇到-物资的情况,因此在“茶马古道”的路上最好的防备措施便是马帮群一起上路。白天上路,到了夜晚有些人睡觉,有些人值班。最多的马帮群有700多匹马和70多个人。他们之间非常讲信用,也特别团结,同甘共苦地穿越茶马古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盐高峰期多在

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的销路:

盐的销路比较广,主要分五大销路区:

1、云南省的中甸、德钦等地;

2、四川省的巴塘、理塘、甘孜等地;

3、林芝、拉萨等地;

4、左贡到整个昌都地区;

5、整个芒康县。

盐田之争:

“羌”是现在的纳西族。当时羌巴人把留下的很厚的石墙土墙叫羌宗,至今还可见古建筑物的遗迹。盐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前,盐比金子还要昂贵,所以盐井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盐井曾经发生过多次争夺盐田的战争。目前盐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东西两岸。在当时澜沧江东岸的盐井百姓要向巴塘有个名叫巴桃花王(桃花盛开的时候巴桃花王来收税,为此而得名)的贵族家交税,这给当地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盐井百姓的生活本来就过得十分困难,无法承担额外的上交任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们下定决心要消灭巴桃花王,在预先都已经商量好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趁巴桃花王来收税之机,杀死了巴桃花王,为了不让个人承担罪责,每家每户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个刀痕。盐井所有的百姓都自愿共同来承担责任。巴桃花王死了,百姓们请来巴贡寺的寺主土瓦-到巴塘解决此事。巴塘方面决定分两场比赛来解决这次的:一、比力气;二、比马背上功夫。土瓦-法力高强,两个比赛都赢了对方。按照当时的惯例,被的头、耳朵、眼睛等值多少钱,要给被的家庭作赔偿。在给巴桃花王的头、耳朵、眼睛等作价后,百姓们一次0了赔偿费,从此摆脱了交税的厄运。

2013年5月,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镇纳西民族乡

类型:民俗村

开放时间:8:00-19:00

门票信息:门市价:90.0元

搜芒康县西藏芒康到布达拉宫有好多公里

1328.6公里。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芒康县和拉萨市相距1328.6公里,驾车需要1天3小时,途径S203、成那线。

芒康属于四川还是西藏?

西藏。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位于东经98°00′-99°05′,北纬28°37′-30°20′之间。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接壤,北与贡觉县、察雅县相接。

芒康县境内虽未经考察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情况,但周围地区、县挖掘出的遗址、墓葬情况看,芒康境内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17年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澜沧江沿线就有人类活动。

芒康县相邻的云南德钦和四川巴塘14年发掘的共32座石板墓的葬品和文物上看,都属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墓葬,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澜沧江、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芒康周边都有古代遗址墓葬,可以推断,芒康境内自古就有人类活动,也就是战国以前芒康土著居民在江、澜沧江沿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