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年间纯金价格_宣德年间纯金价格查询
1.大明宣德年制
2.明代精品瓷器之——宣德年间黄釉青花龙纹碗,品相极好为之精品
3.这个大明宣德香炉价格多少?
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炉由于其仿古代名器造型制作和器物中掺入名贵金属而闻名,所以是历代工艺匠热衷仿制的对象。世上的真炉和仿品随着年代的推移,后人已经难以判别,并经朝代更迭,战乱和外国殖民者的入侵,散失和销毁了大量的器物,留存于世的已经不多,越发显得珍贵。
有传说:现在已没了真品,留下的质量好的多是明中期到清中期三百年之间制作的仿品。反正笔者是没见过真的,没比较;甚至有人都怀疑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几件国宝都是的,现藏于大英帝国博物馆的几件藏品也是的,这笔者就不敢苟同了。现在世面上的多了,真的也变成的了,这就印证了“似真来,真亦”这句话。难到蒋介石什么家当都扔了,就舍不得这几斤铜吗?难到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人用铜香炉拜佛,也叫英国铜匠做几个出来拜拜圣母玛丽亚?
现在的世道,说话不上税,说真话要负责任。专家对古董的判别只要说的,大多数人都赞同,因为他们没有,这是妒忌;只要说真的,就要召来非议,有损专家形象,或者被人疑为“翘边”。质量差的,说成是的,质量好的,说成是仿的,反正你也没见过真的,如果见过,也不会拿来鉴别,这就是玩古玩的窍门。
今天笔者要以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来改变人们对宣德炉真伪判断的观点:即科学的密度检测法,并两点配合判别。
一﹑密度检测法
宣德炉是用铜铸成,铜这种物质的密度为8.9,溶点1184℃。宣德炉是否为纯铜铸成,回答肯定是不,那么纯度是多少呢?没人测定,高于95%还是低于95%,或者更低,它肯定还含有金属锡﹑锌﹑铅﹑铁等元素,那么它的密度一定不到8.9。
我们的先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知道用金属锡溶入铜溶液中,生成青铜做器皿,用金属锌溶入铜溶液中,生成黄铜。金属锡的密度为5.75,溶点为232℃,金属锌的密度为7.14,溶点为419℃。而青铜合金的密度因掺合的比例不同而不同,溶点大约在摄氏700~800℃之间,黄铜的溶点也在1000℃左右。
据史记载,宣德炉所用之铜是从暹逻国而来,共31650斤,添加了黄金640斤,白银2880斤,一批制作了3000件器物。在这批器物的制作过程中,对铜的钝度要求是比较高的,经6炼或12炼才得以铸制,也就是说先把原料加热到250℃,把溶点低的金属锡溶液沥掉(史书记载用铁筛网,铁的溶点为1535℃),把原料再加热到450℃,把金属锌溶液沥掉,以此类推,把溶点低于铜溶点的其它金属溶液全部沥掉,再加热到1200℃左右时滤掉(把不要的液体清除称沥,把不要的固体清除称滤)比铜溶点高的金属。而得到比较纯的铜。但这种解释要有个前提,从暹逻国进口的是铜矿粉而不是铜材,经12炼之后只得4成就能说明原料的优劣(我国从赞比亚进口的选精铜矿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选精铁矿的出铜和出铁率都在65%以上),何况明朝前期的冶炼术,还只能冶炼铜合金,不能还原铜合金,就是现代溶炉冶炼技术,要把某些元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也还是很困难的。
但是笔者在此要说明的不是明朝前期的冶炼术,而是31680斤风磨铜经12炼后只得4成,也就是12672斤。我们现在设这组数字的铜都是100%的纯铜,密度都为8.9(事实是不可能的,4个9的黄金还含有万分之一的铜元素),那么计算出的铜﹑银﹑金合金的密度分别为9.10和9.36。笔者据此提出一个新的论点,凡测得宣德炉密度在8.9~9.36之间的和底下铭款注有宣德年制的炉,都是真品,考虑到以上三种单质的原有纯度,笔者可大胆推论,凡密度接近8.9的炉,如密度在8.85以上的,都可视为真品。
有人会提出,后人仿制也掺入重密度的金属,也能以乱真。这有没有可能呢?会,但可能性很小,以两点说明:①高密度的金属只有铅廉价,但铅铜合金的铜材表面氧化后会发黑,一看便知,蒙不了人;②除了皇帝老儿肯一掷千金的把金银混入铜中铸器之外,别人是舍不得的。仿造还是作,都是为名利而来,为名:那些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皇孙贵族如果要仿,也是少量的,真的添加了金银,那器物就不亚于宣德年的制品,从明中期到末期的仿品制作工艺来看,远远超过宣德年间。为利:作者在制品中决不会添加金银,否侧不是亏了吗?
因第一批3000件含金银器物得到宣德帝的肯定(平均每件器物重4斤),同年被令加铸(史料记载)15000件。此批器物大多数是大型的,都是实用型的,不含有金银,但添加了从日本进口的13600斤锌,6400斤铅,800斤红铜(比较纯的铜),640斤锡,溶炼成黄铜浇铸。这两批18000件就是有名的宣德铜器真品。到现在是不是都遗失了呢?笔者认为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大型器物,因仿的人少,存世的真品就多,象炉这种小件,因从成本上﹑工艺上容易仿,相比较真品就少。
如果您有宣德炉,不仿用排水法求其体积,除以重量得到密度的方法判别一下。 二﹑色质判定法
人们都知道,按照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金属铁是易氧化物,铜是难氧化物,金是不氧化物。铁在空气中能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或四氧化三铁,形成铁锈,铁锈疏松透气,导至铁继续氧化,而铜和铝一样,它表面氧化后会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阻止空气和铜继续接触,金不和空气氧化,甚至不被强酸氧化。铜和元素周期表前面的金属生成的合金,易氧化,和后面的金属生成的合金不易氧化。
宣德小件铜炉的材料,经6炼到12炼之后,基本接近纯铜,所以颜色为紫红色的,虽添加了金银材料,因数量较少,并已充分溶解在铜溶液中,形成合金,对制成品的色质改变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在明中期或后期官仿或文人铸炉中不把金溶入铜料中的原因,而把金材料用洒金﹑鎏金﹑错金﹑割金等工艺装饰在炉表面,达到美观的效果。
宣德铜炉表面经长时间的氧化,会形成栗红色的氧化层,这就是判别真宣德炉的基本色调。由于每炉铜原料在冶炼过程中,因冶炼技术水平局限和手工操作,其它金属成份数量的剥离不尽相同,使铜溶液的合金成份不同,会造成宣德炉材料颜色有差异,也导致这些铜合金表面的氧化层颜色的差异。但万变不离其中,笔者认为:真宣的表面颜色与栗红色相差无几。
因此,要从表面颜色上判别真宣德炉已经很清楚了。如铜炉表面氧化层颜色显黑色或黑色带绿,那是铜材料中含铅太高,不属纯铜;如铜炉表面生成绿锈,那是含锡太高,已接近青铜合金;如铜炉表面一擦就黄烂烂的,氧化层不致密,那是含锌太高,是黄铜合金。从表面质地上看,如被氧化的粗糙﹑不平,或者能见到砂眼等,那是黄铜合金铸造或是粗铜铸造。从重量上看,炉直径12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千克以上,炉直径15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7千克以上,炉直径18厘米的,重量大约在3千克以上,在考虑炉壁厚度相同情况下,近似半圆球环的体积。
明中期左右,也是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期,欧洲工业已相当发达,技术已相当领先。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业发达,从阿拉伯世界带回了先进的冶铜术,如在硫化铜铁矿中,用硫酸先把铁置换出来,再用熔炉冶炼纯铜;在硫酸铜矿中,先让其生成硫酸铜溶液,再用铁置换铜。包括制模翻砂技术的提高,明中期后的铜制品质量越来越好。
在文人制炉的历史中,造出了很多铜炉精品,如用洒金花工艺,在炉的外面或内外面错落有至的镶嵌碎金花,达到装饰效果;用错金和割金技术,在炉的外面绘有云龙文饰﹑连枝文饰或人物山水图案,使之不但成为一件精美的铸器工艺品,还是一件艺术绘画,这是真宣德炉没有的。
特别要提到的是明末清初,有一位叫石叟的僧人,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冶炼专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艺术大师,一位画家,他所铸的铜炉有他的特点,他不仿宣德炉的式样,自成一体,他制的铜佛像栩栩如生。在他制作的铜炉上,都用银割丝绘有精美的图画,连枝文饰等,他用银割丝把佛像上的衣裙装扮的生动活泼。英国收藏家这样评价到:石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目前在英国博物馆内还收藏着石叟制的铜炉和铜佛像。现在石叟制的铜炉和铜佛像传世极少,价格不菲。由于石叟制的铜器异常精美,后人也有仿制,但由于技术原因很容易识别,石叟在铜器上的银割丝细而匀称,且石叟制的铜器中含有金属镍,表面的氧化层颜色呈佛经纸色。
因此,从质量和制作工艺上说,宣德三年制的铜器质量远不及明中期后制作的仿品,真宣德炉只在器物造型和材料中含有金银而闻名,难怪专家在真伪之间难下定论。 三﹑铭文识别与判断
自明朝以来,好的手工艺品都留有铭文或字号,这是手工艺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宣德铜炉和瓷器一样,也留有印记。如何来识别和判断呢?这要从当时的习惯﹑规定等情况考虑,也可以用现代人运用的常理进行推测。
我们现在的产品,如是内销的,有生产地址和厂名,如是出口的,有中国制造和相应的英语标识,不可能同时出现国名﹑地名﹑厂名等繁索的标识,这是常识,我想明朝也一样。
宣德炉查明的款识一共有四种,即一字﹑二字﹑四字﹑六字款,图形有方形和圆形。宣德帝制炉时没考虑到出口,他的制器官坊也就不必要把国号和年号同时打印在炉上,因此笔者认为:四字年号款是真宣德炉的识别款,一字和二字款是民坊制品,六字款是清朝的仿品。因为自清朝后,大多数手工艺品才出现国号﹑年号一起上的款识,此外,清朝的制品中还出现年号与人名号一起上的货,如“大清乾隆年制”石叟款,石叟可是明代人,又来了一出”关公战秦琼”。
另外还有一个鉴别误区,就是有的专家把宣炉底明朝代年号﹑皇帝年号﹑和人名的器物断为仿制,笔者认为不妥,宣德三年制的炉是真品,妇孺皆知。要仿就仿真品,仿个品算什么?再说,从历代到当今,制贩不是死罪,仿真品才利厚人皆共知,就是死罪,那更要仿真品。举个例子:强盗知道抢劫是死罪,他会去抢平头百姓吗?财主和钱庄相比较,肯定去抢钱庄。例子虽不恰当,但笔者认为是一种常理。
用宣德炉的监造官吴邦佐名字做铭文的炉也很多,笔者认为:那些炉基本上和宣德炉同年代出品,肯定是非官方制炉。铜在我朝经济时代,是国家控购原材料,明朝也一样,宣德年国泰民安,铸炮用不了多少铜,一些有门路的民间作坊弄到铜,苦于没有朝庭批准不能买卖铜制品,只得挂靠臣官吴邦佐,适时宣德炉在民间广受欢迎,作坊得利,吴邦佐也得到孝敬,何乐而不为。就象现在掌管大型基建项目的权力人物,让工程队多挂靠几支,项目再拆细点,大家有饭吃,红包多收点一样道理。所以把有这些铭文的炉断为清仿,很难认同。
明代精品瓷器之——宣德年间黄釉青花龙纹碗,品相极好为之精品
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被称为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青花色泽艳丽,浓重处会出现黑疵斑点及金属光泽的锡斑,被业内称为“结晶斑”。宣德青花瓷的胎体洁白细腻,釉面肥厚莹润,有“肥亮感”,釉层表面有较密的“橘皮纹”。其造型多种多样,如大型天球瓶、抱月瓶、僧帽壶、盖罐、花浇、烛台等,器物造型敦厚端庄,秀美规整。
收藏界素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之说。宣德青花雍容大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成为收藏界的宠儿。近年来的市场行情更是屡创新高,天价频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稀少而被人们忽略的“黄釉青花瓷”应是目前收藏中的潜力股,黄釉青花瓷是明宣德年首创烧制的新品种。它是在己烧成的青花器上,填上低温黄釉作为地色,将青花纹饰留出,经二次入窑烧烤而成。在烧造工艺上不惜工本,选完美青花瓷再度加工只为彰显瑞气,古时**代表皇权。宣德黄釉青花瓷都是宫廷订烧之物,民间不得使用,原本数量极少,传世品更为稀少,而且件件精美,其价值远比一般青花更为昂贵。其精美度更是达到极致,它的皇族身份决定了它才是宣德青花瓷的佼佼者,定将成为“宣德青花之最”受人敬仰。
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尤其是明清两代对**的使用则有更为严酷的限制。据史料考证,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很是考究,好比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黄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通俗透明釉的器物。贵妃则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朱紫则不行以用黄釉器。因此,立信国际征集到的此件内外兼施宣德年间黄釉青花龙纹碗,顺理成章就成为了御用瓷。该青花龙纹碗为明宫旧藏之物,造型正经,釉面光润,其静谧的色彩体现出明宣德时期御用器物的高尚与纯正。
这只黄釉青花大碗共绘有十纹,碗内绘制一条张嘴龙。碗外绘制十条张嘴龙,姿态不同却都栩栩如生,鲜活凶猛,全面反映出宣德时期官窑龙纹的绘画技法。此碗硕大,器型周正,胎质洁白,釉面肥厚,苏麻离青钴料,结晶斑明显,“大明宣德年制”官窑款。是一件完美的宫廷御用品,保存完好,品相上乘,实属难得。并经故宫博物院、深圳博物馆、等多位专家鉴别为珍品。存世量极为稀少。
这个大明宣德香炉价格多少?
国内成交价: 1 清中期 洒金扁方宣德炉 估价:RMB 2.5-3.5万元 成交价:7.1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2-11-03 拍品号:1470 2明 铜双凤耳宣德炉 估价:RMB 3.5-4.5万元 成交价:7.1万元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 拍卖日期:2002-12-07 拍品号:0984 3明 铜片金宣德炉 估价:RMB 3-4万元 成交价:4.18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盘龙 拍卖日期:2001-01-07 拍品号:735 4明 铜三足宣德炉 估价:RMB 1-1.3万元 成交价:0.99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盘龙 拍卖日期:2001-01-07 拍品号:734 5清 铜宣德炉 估价:RMB 0.3-0.5万元 成交价:0.38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2-11-17 拍品号:1715 6清 铜宣德炉 估价:RMB 0.25-0.35万元 成交价:0.27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3-01-12 拍品号:1804 7清 铜宣德炉 估价:RMB 0.25-35万元 成交价:0.27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2-07-13 拍品号:1716 8 清中期 铜宣德炉 估价:RMB 0.2-0.3万元 成交价:0.22万元 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3-01-12 拍品号:1818 9清 铜宣德炉(2件) 估价:无底价 成交价:0.055万元 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2-09-15 拍品号:1871 国外及中国香港成交价: 1998年4月 17/18世纪洒金铜香炉,径18.4厘米,成交价115000万港元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1998年6月 18世纪凤耳铜香炉,径17厘米,成交价1495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8年6月 19世纪嵌银丝铜香炉,径79.3厘米,成交价322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8年9月 17/18世纪洒金龙耳铜香炉,高23.5厘米,成交价4025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2月 一对鎏金铜香炉,长32厘米,成交价1127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3月 18世纪长方耳铜香炉,高38.1厘米,成交价34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3月 18世纪洒金龙耳铜三足炉,高18.4厘米,成交价172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6月 18世纪嵌银丝“石叟赏玩”铭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69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9月 18世纪洒金铜炉,径18.4厘米,成交价4312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9月 明一组五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9.7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9月 明一组六个铜香炉,最大的径24.1厘米,成交价51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11月 16/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厘米,成交价138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11月 18世纪洒金“玉堂清玩”铭铜香炉,径16厘米,成交价6325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0年9月 明一组六个洒金铜香炉,最大的径26.7厘米,成交价191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0年9月 明一组六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5.2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18世纪铜方鼎,长39.4厘米,成交价480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18世纪洒金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312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世纪洒金铜香炉,径13.3厘米,成交价94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8世纪冲天耳铜三足炉,径18厘米,成交价84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10月 19世纪洒金铜三足炉,径34.9厘米,成交价456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2年9月 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8厘米,成交价3760英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