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卡塔尔油价实际多少_卡塔尔石油储量有多少

油价便宜、政府补贴。根据查询新浪新闻网得知,卡塔尔除了沙子就是石油,油价很便宜;卡塔尔航空的飞机都是租的,很新,维护费用低;政府补贴高,航空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卡塔尔航空便宜的原因为油价便宜、政府补贴。

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卡塔尔目前还不是发达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

随着世界杯的举办,卡塔尔近期可以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很多人会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于卡塔尔的方方面面,但是不查不知道,一查询才发现中东小国卡塔尔竟然是如此的富有。

卡塔尔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6.12万美元,国家的GDP总值是1800亿美元。要知道这个国家全国只有200多万人,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他们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过分。因此,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卡塔尔就是发达国家。

但是实际上卡塔尔并不是发达国家,虽然卡特尔很富有,人均收入也比较高(一般认为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就属于发达国家),但是它的工业、科技发展程度却相对于比较落后,甚至于比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要差一点。

卡塔尔的工业基本就是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工业结构十分简单,没有任何的创新。可以说如果在百年后卡塔尔的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枯竭了,那么这个国家将陷入困难的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现在的时间去发展重工业以及制造业等现代化工业。

卡塔尔的科技发展也要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许多技术性产业都需要依赖别的国家。在卡塔尔这届世界杯上面,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元素,就连主会场都是中国建筑师建造的,当然这也侧面反应我们国家的建造技术已经处于一个了不起的地位。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的标准基本就是从科技、工业、人均收入和社会福利这四个层面。虽然卡塔尔的人均收入不低(2021年为6.12万美元)、社会福利也十分好(医疗免费,据说失业补助达到每月2000美元),但是科技以及工业发展却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它并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发达国家有31个(有些人说是32个,但实际上匈牙利并没有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主要分布在欧洲(有23个国家),然后亚洲有4个,美洲有2个,澳洲有两个。

欧洲的23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亚洲的4个发达国家是日本、以色列、韩国和新加坡;美洲的两个发达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澳洲的两个发达国家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也。

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美国经常会说我们已经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我们自身并不认可这个说法。一方面是出于其它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我们目前的确不符合发达国家标准。

卡塔尔这届世界杯就目前来看举办的还是不错的,特色十足,科技元素满满,尤其开幕式的看点比较多,可能唯一他们自己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作为东道主竟然在首轮比赛0-2输给厄瓜多尔了吧。

这涉及到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对比。简而言之,俄罗斯经济实力不强,所以最容易被拖垮,中东产油国则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至今还没被拖垮,但不可否认已经有很大问题了。

从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来对比是最直观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汇率稳定性,也就直接关联了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

我们可以拿沙特和俄罗斯做对比,选几组数据:

2014年沙特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73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1739亿美元,外债规模为零。

2014年俄罗斯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42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2868亿美元,外债规模6000亿美元。

沙特和俄罗斯的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没有太大的境外留存和境外循环,因此外汇储备基本就是应付进口和债务支出的唯一蓄水池,而石油出口在两国出口结构中都占到了绝大比例,因此石油出口就可以看做是当期现金流。简单对比就能够看到,尽管沙特石油出口规模大于俄罗斯,似乎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应该更大。但是沙特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达到约42个月进口额,而且没有任何外债压力,这使得即便油价下跌,沙特也有足够财力应对政府开支以及弥补国内投资缺口等。

而俄罗斯则相差巨大,即便全额认可官方储备数据,也仅仅相当于约17个月进口额,再加上庞大的外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全额外汇储备,因此一旦油价下跌,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当期收入发生明显萎缩,意味着为外债还本付息以及支付进口开支的现金流立即就会出现紧张,如果石油价格下跌太大,那出现现金流断裂也几乎近在咫尺。当期现金流一旦断裂就意味着债务违约、进口萎缩。须知俄罗斯进口商品中,食品、轻工产品占到了大多数,一旦进口被迫缩减,打击的就是国内民生,那政治格局就有可能受到冲击。种种风险叠加下来,当然会向国际商界透露出崩溃的迹象。

何况俄罗斯对外支付的蓄水池——外汇储备,其官方数据又有极大的泡沫。简单来说4200亿美元里,首先需要扣除120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和450亿美元黄金,因为这两项都不是现金,变现也都很困难,因此很难缓解短期支付危机,需要被扣除掉;其次还需要扣除82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和90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基金,因为这两项基金在绝大部分其他国家里,都不算外汇储备。这些基金有明确的限制用途,不能因为短期支付而损耗,除非修改联邦财务制度(当然俄罗斯是可能做得出来这种事情的,但是“理所应当”和“强行为之”还是差异巨大的)。扣除上述项目,实际上俄罗斯能够动用的外汇储备只有1910亿美元,根本无法支持进口、企业外债支付、国家外债支付这三项巨大的支出。因此其财政摇摇欲坠、国际信用屡次陷入崩溃边缘,也就不奇怪了。

沙特则不同,其7300亿美元(2014年的数值,现在没那么多了)的外汇储备中有1300亿是外国银行存款,其余超过5200亿是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其中以美国国债及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证券为主。也就是说,沙特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现金,或者可以很快变现成现金。自然有着极强的支付能力。国际商界也就不会去担心沙特的对外支付能力和信用情况了。

因此,我们看到,油价一旦下跌,俄罗斯的货币就会出现很大的贬值压力,甚至出现前段时间的卢布大崩溃,进而导致国内民生困难。而沙特尽管财政也在紧缩,但是却似乎并没有非常致命的影响。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可不是因为“选择性宣传”误导,或者无良的媒体无良的政治导向等等,而是真实植根于两国绝然不同的财政实力。

有实力的,就挺得住,没实力的,就只能崩溃。世界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