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特原油价格110美元_布伦特原油现货价多少
1.俄媒:“雷曼时刻”或在美国重演,这一信息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2.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3.为什么物价会涨?
俄媒:“雷曼时刻”或在美国重演,这一信息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首先揭露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国债和信贷成本高企,可能难以承受。短期内,国债利息支付仍可通过扩大新债发行来解决,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高昂的借贷成本是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普遍会减少投资,个人将被迫减少消费,过着吃紧的生活。在过度紧缩的背景下,破产企业和个人的数量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表明了利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抑制通胀,但也会给家庭和企业带来一些痛苦。这些都是低通胀的不幸代价。但未能恢复价格稳定将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全球股指跌至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元指数创下测试以来的最高点,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最高值。债券抛售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加深反转表明,随着货币和信贷政策收紧,经济衰退的预期有所增加。
再者是美元走软对人民币来说是一大利好,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已大大减弱。A股开始暴跌,而当时的重要触发因素是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现在情况并没有逆转,但至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近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有所增加。最直观的就是原油大涨和大宗商品的反弹。有色资源股集体上涨的背景是美元指数暴跌,对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构成直接利好刺激。
要知道的是受避险情绪和恐慌情绪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短期或将继续大幅震荡。预计俄罗斯股市和卢布可能再次大幅波动;欧洲主要股指短期内可能继续下跌;美国股票和美国债券可能会小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可能维持高位。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接近每桶105-110美元。金价可能继续小幅上涨,并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国际铝价仍有上涨空间,涨幅可能在10%左右。
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目前,我国73%的原油是从国外进口的。现阶段,国内油价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上一轮调价后,部分地区92号汽油已首次突破每升9元大关。6月14日24时,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在开启,多家机构预测,届时调价后部分地区95号汽油或将突破每升1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原油价格刷新历史最高价位的脚步正在靠近。据她预测,进入三季度之后,wti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或达到105-13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约为110-140美元/桶。
根据现有国内油价定价规则,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国内油价却并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无限”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为什么物价会涨?
总体来看,引起这次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很复杂,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着重分析引起本轮物价持续上涨的四大因素。
经济持续高增长是形成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的内生因素。我们根据过去30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当经济增速为7.8%左右时,物价总水平约为0;当经济增速为9%时,物价总水平约为3%;当经济增速加快约0.4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则会上升1个百分点。这一经验分析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过快的经济增长一般来说都会形成更大的通胀压力。从周期角度分析,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尽管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经济增长率在一揽子刺激计划下迅速回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1.2%。如果以我们估算的9.4%的潜在增长率来衡量,那么过去五年我国经济一直在潜在增长率之上运行,这无疑积累了巨大的通胀压力。当前我国物价上涨,恰恰就与经济增速较快有很大关系。
流动性过于充裕是形成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的货币因素。我国过于充裕的流动性是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方面,为应对危机,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投放较多,导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过于充裕。由于银行信贷已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我们采用包括银行信贷、表外业务、直接融资以及民间信贷的社会融资总量概念来衡量全社会的流动性,据此估算出2009年与2010年的社会融资总量分别达到15.1万亿元和14.6万亿元。目前,如此巨大的社会融资总量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仍然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不会因为宏观调控措施而骤然消失。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外资或热钱流入我国,加上国内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形成更大规模的流动性。由于我国汇率弹性不足,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如果对冲操作不及时或不完全,全球流动性就很容易转化为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从39.3%上升到113.4%。截止到今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达23.7万亿元。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时就与当期外汇占款增加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必然会对物价产生巨大影响。
输入性通胀持续增强是形成当前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的外部因素。输入性通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目前,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特别是在能源和一些基础性原材料方面对外依存度很高,石油、铜、铁矿石等都超过了50%。粮食总体的进口依存度不高,但个别品种却非常高,如大豆,2010年进口预计占我国新增供应量的78%。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金属矿价格累计分别比去年末上涨了18.8%、13.6%和5.2%,4月上旬布伦特和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分别突破120美元和110美元,2010年下半年以来到今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八个月上升,并达到1990年1月该项指数开始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受美元大幅贬值、全球需求恢复、流动性充裕、西亚北非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输入性通胀的传导渠道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份上涨7.3%,环比上涨0.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输入性通胀有增强的态势。
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是形成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的中长期因素。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类要素成本出现上升趋势,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加之,中国经济曾出于赶超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压低了要素价格,以使中国获得了较长时间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但随着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应逐步纠正原来的价格扭曲,推动要素价格领域的改革。现阶段,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以及资金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中。就劳动力价格看,2010年全国有30个省市上调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一季度山东、广东等12个省市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全国约一半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超过20%。可以想象,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或行业价格,将呈较快的上涨趋势。此外,资源能源价格、甚至资金成本的逐步提高,也都会形成中长期物价上涨的推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