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通胀时代已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专家建议持有三样“硬通货”

2.美民调:83%受访者对经济悲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3.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4.华尔街日报痛批,美国到底怎么了?

高通胀时代已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专家建议持有三样“硬通货”

华尔街汽油价格最新消息_华尔街最新信息

2月26日,中译出版社、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球通胀与应对研讨会暨《全球通胀与衰退》发布会”上,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发表了上述观点。滕泰认为, 通胀的“灰犀牛”已经在美国、英国、印度、巴西、土耳其等诸多国家悄然而至。受“输入型”通胀影响,我国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通胀周期,目前通胀水平虽然相对不高,但潜在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通胀”就已经成为了热点词汇,根据百科的解释,通货膨胀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很多人认为通胀就是普通的物价上涨,但其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 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 受到持续通胀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商品都出现了持续性上涨,比如大宗商品、蔬菜价格、电器等生活必需品。 根据央视 财经 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55元,92号汽油突破“8”元,加满一箱油要多花10元。

事实上,自2021年初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在发文警惕预防通胀来临。去年3月,王石发文表示: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我国同样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输入型通胀。9月份,经济日报发文:在全球通胀大背景下,我国要着力管控输入型通胀风险。10月份,潮起网主编于斌发文直言:本轮全球性通胀将会呈现出长期、反复的波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长时间应对通胀压力准备。前不久,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全球通胀形势在继续恶化。

为何这么多专家学者都在警示通胀来临,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胀会造成什么影响?有句话说得好: 富人怕通缩,穷人怕通胀。 对于富人来说,投资渠道广泛,通胀能够帮他们稀释负债,往往能够赚取更多的财富。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由于收入较为单一,因此只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王孝松给出了解释: 通胀走高会对低收入者有一个更强的杀伤力,富人往往有抵抗通胀的资产,经济能力比较差的群体,工资会被通胀所侵蚀。

不仅如此,随着通胀程度加剧,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经济问题。以两个国家为例,第一个是津巴布韦,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津巴布韦烟草产量暴跌1/3,到了2008年只剩下20%的产量。由于国内产能低下,国外又欠着大量外账,于是当地政府开始疯狂印钞,2008年通胀率直接达到了2.31亿,经济彻底崩溃,纸币还没有卫生纸值钱。第二个是委内瑞拉,有媒体报道,委内瑞拉很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斤牛肉,当地的货币就如同废纸一般,甚至被用来当厕纸。

正确认识到通胀的危害后,就应该进行及时避险。过去20年我国公认的最好对抗通胀的方式就是买房了,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M2为13.5万亿,而2021年10月已经涨到233万亿。有专家计算过,我国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每往房地产投资1块钱人民币,就能拉动8.2元的GDP增长。通过房价的走势也不难发现,许多城市涨幅十分明显,20年时间上涨了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不少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着楼市持续的调控下,当前整体房价涨势远不如过去,特别是“房住不炒”这几年时间里,房价涨幅在持续收缩,意味着投资房产的利润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进入2021年后更是出现了连续下跌的情况,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房价从年初最高点11220元/ 跌至年末9500元/ ,下跌幅度达到15.1%。 由此可见,无脑买房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任泽平曾直言指出: “关于投资,我还是建议大家根据需求来选择,从长期保值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3样硬通货,第一个是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房子,第二个是供给稀缺的贵金属,第三个是大赛道的龙头公司”。 对于任泽平的观点,有人给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供给稀缺的贵金属实际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大赛道的龙头公司更是难以选择,因此不适合刚需,因此后面两样“硬通货”并不适用于普通家庭。

可能有人会说,上文已经提到过当前整体房价已经处于下行的趋势,那么为何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依旧能够投资保值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上文提到的是房价的“平均”走势,也就是许多偏远城市由于泡沫消除而出现了房价下跌,但对于人口持续流入的热点城市来说并没有下跌。第二个原因是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投资房产不能够带来盈利,但是这些热点城市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保值”,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滕泰表示:中国未来的房价普涨阶段已经结束,未来必然走向分化。应区别看待不同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价值,并给出了三类“抗通胀”的城市。

第一类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中心城市: 对于这类城市来说,由于上述城市是国家经济、 科技 、金融、文化、贸易中心,同时充当着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角色,因此对于人口的特殊吸引力难以被取代。即便由于经济下行、金融收缩或其他周期性因素阶段性因素造成房价下跌,长期来看仍然可以涨回。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仍然可以继续持有房产,这不仅可以对抗通货膨胀,而且即使出现经济衰退也能进行抵御。

第二类是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南通等少数长江三角洲城市: 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在于 科技 文化领先、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能够吸纳优秀的国际人才,未来也是吸引人口流入的热点城市,房价有上升空间,其间房地产不但能够对抗通胀,即便面临周期性的全球经济衰退,同样能够保值增值。

第三类是成都、重庆、西安、合肥、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商业和服务业发达,文化 娱乐 生活丰富,因而未来将继续吸引人口流入,房价相对稳定。特别是其核心区域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房价抗跌性比较强。

美民调:83%受访者对经济悲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今在美国的国内确实面临着物价通膨的严峻挑战,随着俄乌战争所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特别是美国平均汽油价格连续7周上涨,达到了历史的新高阶段,对此美国人也针对其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的现象表示担忧。

根据美国某权威媒体华尔街日报所作出的一份民调显示有高达百分之83的受访民众认为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很差,加上有相当比例的美国家庭人士对自身的经济状况甚是不满,也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几乎不可能提高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如今的美国民众对当下的生活乃至经济发展都呈现出悲观的情绪,不仅如此,对于美国国内长期所陷入的政治分裂,也是加剧美国国内矛盾剧烈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有相当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美国人在最重要的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且这种分歧在未来几年依然还会存续,所以他们对于心目当中所铸造的美国梦并没有表示出充分的自信。

该份调查结果还显示美国的两大党民主党共和党在一系列的文化问题上存在分歧,加剧美国国内的政治势力分化,这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发展形势带来了极多的不稳定性以及严峻的挑战。

如今美国人现在的情绪很差,加上当下的美国高物价通货膨胀所引发的一系列恶劣影响后果,对经济的不满程度已经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极高水平这种悲观的情绪,不仅仅对当下的经济乃至美国国内的政治体制,甚至是美国在国际社会所扮演的世界老大领导地位的角色很有可能因此而发生了动摇,这也是致使众多的美国人对于实现美国梦所产生的强烈质疑感以及信心不足的重要体现。

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拯救计划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

华尔街日报痛批,美国到底怎么了?

上任不过五个月,在全球搞事的动作却从不间断。

先是继续强化对伊朗制裁,挑动中东是非;又是搭起“草台班子”,围堵中俄两个大国。

三路出击,好不痛快。

正当大总统鞭笞寰宇的瘾还没过足,美国后院失火——通胀风险攀升至 历史 高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坐不住了,发文痛骂政府,认为:

早前的一套作死“组合拳”让美国面临一场三十年未有的大通胀。

01

美国通胀爆表

美国通胀最近是涨破天际,数据小幅几乎持平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情况,达到近年来的 历史 新高,全美国上下都陷入了对通胀的焦虑。

其实,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哪一种货币。只要是通胀,皆为对底层有计划的收割。 所以,当下的通胀也不例外。

根据美国劳动部的数据,美国4月份CPI数据达到4.2%,远远超过此前市场3%的悲观预期,也远高于美联储自己作出的2%预期。

5月,通胀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相对于4月的水平,环比增长0.6%。如果对标年度水平,则同比增长5%,增幅为近14年的 历史 最高位。

各种商品的涨价非常迅速;食品、木材、煤气、钢铁、电脑、芯片、住宅等都在涨价。

2020年5月,汽油每加仑1.77美元,2021年5月涨到每加仑3美元, 上涨69% 。木材价格从2020年的332美元,涨到超过1500美元, 涨价4倍多

食品领域也是不遑多让,鸡蛋60个,由7.99美元涨至8.99美元, 涨幅12.5% ;鸡胸肉,由2.89美元一磅涨至4.99美元一磅, 涨幅72.7% ;排骨,由2.29美元一磅涨至4.19美元一磅,涨幅 83%

就连 汽车 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趁着通胀价格平均涨了 16%

通胀也带动美国住房价格以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涨。

标准普尔公司当地时间5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3月标普CoreLogic凯斯-席勒全国房价指数同比上涨 13.2% ,为2005年12月以来最大升幅,2月份涨幅为12%。房屋中位数2020年5月是大约28万美元,现在上升到32万美元。

咖啡、谷物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通胀程度如此之高,就连美联储主席耶伦不得不出面解释说:

但是他又提醒民众:通胀只是暂时的,让民众不要恐慌。

那美国大众怎么会理她?水是你们放出来的,把我们收割一把,物价涨到天上去,结果你没拿出一点办法来,反而告诉我不要慌?

02

通胀恐慌席卷美国

全面且快速的涨价,对于 社会 稳定冲击势必不小。

美国人对通胀的预期不断变高,等到预期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通胀恐慌。

美国的现状就是处于通胀恐慌的边缘,金融稳定甚至 社会 稳定都面临一场大考。

很多人把通胀这笔账算到的头上,像华尔街日报这类媒体开始轮番攻击的经济政策;同时美国国会也不乏批判的声音,不少参议员非常严厉的批评了的经济刺激计划。

他们认为 这一份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会毁掉美国,在整体债务接近30万亿的时候,政府进行大规模财政扩张,只会进一步的加剧美国的债务负担,并损害美元信用。

这类批评声音很大程度代表了美国民众的心声。

而且,美国官方5月的通胀数据是同比增长5%。但实际上,这一数据还是被修正过的,如果以1980年(美国滞涨时代)的物价为基数,经过重新测算, 现在的真实通胀率应该是13%以上,远远超过公布的数据水平。

如此高的通胀水平,换做是谁都要慌。

03

背后真正的原因是?

政府的1.9万亿纾困计划和2.3万亿的基建计划,规模确实吓人。但要完全把屎盆子扣到头上又太冤枉。他一系列的支出计划,只是通胀的催化剂,而美国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是多元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

一个是短期原因—— 疫情造成的经济萧条和物流阻碍。

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原材料和商品的缺乏,短期的稀缺性抬高商品价格。并且,美国的就业没有完全恢复,5月7日,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新增非农就业仅26.6万人,远低于之前华尔街几大投行预测的90万+;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还在上升,从3月的6%上升到6.1%,高于市场预计的5.8%。

因为这次的1.9万亿是财政刺激,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结果导致40%的民众,在家收到的钱居然比上班还多——那何必去上班?还不如在家炒炒股玩玩 游戏 得了,导致美国就业尽管在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后,仍然起不来。

就业没恢复,经济萧条,商品供给就起不来,没有足够的商品供应,叠加放水影响,通胀自然来得凶猛。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货币超发。

如果说通胀是一场疾病的话,那货币国家化就是病因,各种商品涨价是病灶。 病因不会变,但发病的具体表现会根据环境而改变。

有的时候我是比特币大涨,有的时候是石油大涨,有的时候是商品大涨。

所有外在表现的内核均是一致。

现代货币实质上是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其发行锚定物为国家信用。这便决定了国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多发或者少发货币,发行权与分配权都高度集中。

普通人所理解的通胀是政府多印钱,导致钱不值钱。

其实,一个国家新货币发行过程中,最先得到货币的那批人根本不用承受通胀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可以把先拿到的货币投入到不动产和金融资产当中,坐等资产升值。当他们把钱使用过一遍,货币才会流入市场,到底层人手上已经不知道是经过了几手的钱了。

货币发行最开始由央行定向投放,银行和金融机构是货币的一级市场,他们首先从国家央行手里承接到新发行的货币,然后他们再把货币投放到二级市场,也就是借给做实业的经济体或者其他用来做其他投资。

金融机构拿到钱,自然是投放到金融市场、控制优质公司的股权或者不动产市场;下发到实体的钱,则投放到符合政府经济政策大方向的大型企业。

这些承包国家建设和经济刺激计划的企业是货币二级市场当中最先拿到货币的主体,之后他们再把手里的工程层层外包给下游承包商。

承包商在实际的建设开发中带动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体经济。

最后, 普通的打工者通过劳动回报把钱拿到手的时候,通胀到来,金融资产、不动产、物价已经上涨。

资金越往下游流动,所剩价值就越少。等到底层人拿到手,必然得不到多少,但这时他们面对的是早已经被炒高的资产价格。同时,由于货币超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在上涨,原本的钱变毛,拿到手里的钱也不值钱。

于是乎通过如此手段,顶层便完成对底层最后拿到超发出来货币人群的收割。

尽管上面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下面的人也不都是傻瓜。财富的分化, 社会 的割裂,正让美国走向“危局”。

04

尾声

美国现在的现状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毫无底线地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导致陷入“两难局面” ——要么任由通胀发酵,全世界通胀被点燃,打击美元信用,世界人民抛弃美元;要么加息抵御通胀,造成美元回流,收割其他国家,打击美元信用,世界人民抛弃美元。

无论美联储和政府怎么选,这次都是对美元信用的巨大考验,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美元霸权已处于行将瓦解的边缘。

并且,美国国内也面临几十年未遇的大通胀,普通民众的情绪随时可能被点燃,动摇美国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也难怪华尔街日报要斥责政府在进行最极端的财政和货币实验。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美国靠着美元霸权超发货币剪羊毛,也必然因为超发货币而结束美元霸权。

这一天,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