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2.海底石油的相关信息

3.富含石油的海湾是什么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俄罗斯石油港口_俄罗斯海湾石油价格多少

世界的油气地缘中心,经历了从墨西哥湾到波斯湾以及现今环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对波斯湾地区的挑战。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中东的波斯湾、环里海大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三大产油区以及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格局。上述三个地区消费世界近80%的石油,据世界组织预测,到2030年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将达到163亿吨。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为:石油占35.3%,煤占24%,天然气占21%,核能占6.5%,水力占2.1%,太阳能、风能及地热占0.5%。发达国家,生物再生能源占10%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石油仍将是一次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至2015年天然气将成为第二大能源产品,煤是第三大燃料。目前乃至2030年,这三种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

俄罗斯石油总储量约44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0,天然气储量为127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其中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占全国的60%,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40%,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和7%。俄罗斯出口的燃料超过4.8亿标准吨,占世界一次能源载体出口总量的12%,2003年则超过20%。俄罗斯经济增长或衰退与其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息息相关。

石油天然气既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石油天然气资源能给出口国带来巨大的利润;另一方面,拥有并经营这些资源已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石油安全问题、石油供需、油市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成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停滞不前都与石油供应及价格波动直接相关。美俄两个大国为此都采取了相应的策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无外乎是为了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一是经济发展需要石油,二是把石油作为战略来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俄罗斯更是制定了“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石油战略,逐步确立了其能源大国的地位。俄罗斯担心,“其如此高的能源出口将导致自身对世界能源市场的高度依赖,会对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一再强调俄罗斯发展经济不单纯是为了扩大能源出口,利用现有能源的收入去优化未来的俄罗斯经济结构,是俄长期优先发展方向”。此外,“强调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特殊作用;俄罗斯的目标将准备改变世界能源体系”。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将挑战欧佩克,最终达到垄断世界能源的目的。

欧佩克成员国遭到美国的打击和以俄罗斯为主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挑战。欧佩克成员除委内瑞拉外,全是家,其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8.7%。家2003年的石油产量为24.0697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1%,但遗憾的是伊斯兰石油输出国大部分集中在敏感的中东地区,这就为俄罗斯挑战欧佩克创造了可能。当今世界依次出现了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格局。这三个地区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但其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2%,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的2/3,自身消费量却不到10%。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构成的严重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伊拉克战后,美国仍难主导海湾能源供应,为俄罗斯挑战波斯湾地区带来了契机。俄罗斯非常想在世界能源市场上起特殊作用,担心如此高的能源出口会对世界能源市场高度依赖,将会对俄罗斯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为此,俄罗斯一直把能源作为政治武器,为其经济服务。为防止变成单纯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极力利用现在出口能源的收入去优化未来的俄罗斯经济结构。俄罗斯准备为建立世界能源安全体系作出贡献。俄罗斯不仅想出口石油而且还极力想在出口石油的同时附加出口石油加工产品。

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本质就是“国家利益至上主义”,即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大力推行能源外交,以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能源攻势、奋力角逐,并制定了长期能源战略:与欧盟签署战略性能源协议,旨在扩大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参与独联体国家油气企业的私有化。参与里海国家油气合作的实质是控制独联体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开发权与定价权。与美国建立长期的石油供应关系,企图取代沙特占领美国市场,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并与中日韩建立新的能源伙伴关系。俄罗斯利用手中丰富的油气资源,欲面向亚太占领能源市场,进而有意取代欧佩克。俄罗斯把能源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视石油、天然气为“能源外交”的资本。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对能源的需求都在上升。因此,能源外交无论对于全面振兴俄罗斯经济,还是提高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支柱之一,产值约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俄罗斯也希望通过对外能源合作大规模吸引外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奉行遏俄战略,俄罗斯战略空间收缩,在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事务中备受西方挤压。因此,如何利用手中的能源,改善各方与俄的关系,成了俄罗斯外交当前的重点。“9·11”事件后,随着俄美关系升温,两国在能源领域加快了合作的步伐。中东动荡的局势促使美国开始加紧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美国选择了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政策。俄罗斯不仅要借此占领一份市场,同时也欲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确立与美国的“新战略伙伴关系”。

海底石油的相关信息

关于石油的生成,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人们普遍认为石油是过去地质时期里,由生物遗体经过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形成石油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生物遗体;二是要有储集石油的地层和保护石油不跑掉的盖层;三是还要有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地质构造。一些石油地质学家认为,大陆架海底通常是厚度很大的中生代和第三纪与第三纪以后的海相沉积,这种地质构造是石油生成与储蓄的良好的场所。大陆架与近海紧相连,近海有着大量的藻类,鱼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这些都是形成石油的原料。当这些生物迅速被河流带来的沉积物掩埋后,这些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里,再加上厚的岩石的压力,高温及细菌作用,便开始分解。再经过长期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在浅海,特别是在岛屿岬角阻隔的海湾中,水域处于平静的半封闭状态,最利于有机物的堆积,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这就为石油的储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石油储集在砂岩的孔隙中,就好像水充满在海绵里一样,不致石油流失而长期缓慢地沉降在大陆架浅海区。那些沉降幅度大、沉降地层厚的盆地,往往是形成石油最有利的地区。在这些大型沉积盆地中,因受挤压而突出的一些构造,又往往是储积石油最多的地方。因此在海上找石油,就要找那些既有生油地层和储油地层,又有很好的盖层保护的储油构造地区。

浩瀚的海洋中,上有几百米、几千米的水层,下有几千米厚的岩石层,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怎样才能找到石油呢?在实践中,人们创造了独特的找油办法,一般有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办法。其中物理勘探是普遍采用的办法。海上石油物理勘探一般是在海洋调查船上装备特别的仪器设备,来发现有利于石油聚集的地层和构造。最常用的办法是采用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的方法,就是在海水中用炸药爆炸或用压缩空气,电火花瞬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人工地震波,利用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的原理,来寻找对石油储积有利的地层和构造。所谓重力勘探就是使用重力仪测定海底岩石的重力值,以求得岩石的密度、地质年代和深度。通过对海区重力场的观测来了解沉积岩的厚度和基岩起伏情况,划分所测地区的构造单元,研究隆起的性质,从而来固定油气区。所谓磁力勘探是通过置放在调查船或调查专用飞机上的磁力仪,来测定船舶或飞机经过海区磁力强度大小,以确定海底下磁性基底上沉积的厚度、地质构造,从而寻找石油和天然气。上述的这些方法只能间接地确定海洋石油在海洋中的位置,究竟海底是否有石油,储量有多大,还必须通过海上钻探这种直接的方法才能证实。因此,海上钻探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钻探打井所取得的岩心样品来确切掌握海底油气资源的情况。在海上钻井比在陆地上钻井要困难得多。首先是因为海面动荡不定,要保持钻井稳定,就要建造一个高于海面的工作台或者钻井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开展钻探活动。海上钻井平台一般有固定式钻井平台和活动式钻井平台。当然也有的国家制造了钻井船,把钻井设备安装在船上进行钻井作业。世界上在海洋里钻井数量最多的是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等国也为数不少。1965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近岸海域用卡斯-1号钻井装置在世界海洋上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为193米。后来,深水石油钻井的数量越来越多,技术装备也越来越先进。世界上钻井水深大于1000米的钻井船有18艘,其中,最大钻井水深为2600米,最大钻井深度为1000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海上石油钻探将向深海发展。

随着海上油气业生产的发展,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固定式生产平台形成了现代海上油田的基本特征。这种平台大都是钢质桩基平台,一般由上部结构、导管架、钢桩三个部分组成。上部结构一般由一个或几个组块组成,组块是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及动力设备的大本营。上部结构安装在导管架顶部,通过桩腿连接构件和水泥浆与导管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导管架旋转在海底,浸泡在水中。导管架以下部分是钢柱,钢柱全部打入大陆架上通过桩壁与土壤的摩擦力和桩尖提供的承载力,支撑整个平台以及所受到的自然环境荷载,如风力、波浪力、冰力、流力、地震力等。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钢制石油平台,我国也于1966年在渤海建成了一座现代化钻井平台。

为配合开采海上石油、天然气,很多国家在油气储藏和运输方面也建设了相应的配套装置。1988年5月,日本在长崎附近的上五岛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耗资1900兆亿日元,建造了5艘巨型储油船。

富含石油的海湾是什么

基尔库克,属于伊拉克北部地区, 最早,最多的地区是中东波斯湾

最新

当然从全球石油供应格局看,随着其他地区新发现和新开采油田的出现,随着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湾地区石油产量在全球的比重近30年来有所下降。近几年,在新增加的原油供应中,俄罗斯增长迅速,最近3年其产量增加了25%,成为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另外,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中亚和外高国家石油的生产和出口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中。西非地区石油产量的增加也颇引人注目,预计到2006年,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将超过英国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