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油价下跌原因_莫斯科油价下跌原因
1.这次美国油价下跌跟俄罗斯和苏联有什么关系?
2.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3.俄罗斯经济衰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次美国油价下跌跟俄罗斯和苏联有什么关系?
这是打击俄罗斯经济最好的武器,俄罗斯经济现在基本依靠石油出口维系
根据俄罗斯联邦银行计算,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2%,低至80美元,就会导致俄罗斯财政大出血。
俄罗斯财政预算平衡折合国际油价的数字是动态的,在2008年前后是70至95美元。这几年,由于物价上涨和近似疯狂的十年扩军计划,导致平衡点抬升至114美元,原油价格要维持在114美元/桶,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俄罗斯今年的财政预算就是以2014年初能源产能出口量折算石油价格114美元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油价如果低于这个数,俄罗斯财政将发生赤字,现在的油价已经低于90美元,在80美元附近徘徊。如果油价跌至每桶70至80美元,俄罗斯经济将陷入极端困境,深度衰退,大规模财政赤字,巨额资本外逃……
美国曾操纵油价下跌"玩死"苏联
通过能源价格打击对手,历史上有过成功先例。在冷战末期,美国就曾操纵石油价格下跌"玩死"苏联。
苏联解体主要是内部原因导致,但来自外部的颠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价格是促使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1967年11月,苏共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红场演说中,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苏联这个对外宣称发达社会主义的底气,并非其经济发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产出获得的收益。
1971年初,国际石油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涨到2.95美元一桶,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超美国,至1979年成为第一大产油国。这段时间,苏联因为产能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坚挺,从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苏联红军的强大武力,这个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表面上异常强大,四处对外扩张,与西方国家搞对抗。
1981年,国际油价格继续坚挺,一度高达39美元/桶,这时苏联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完全不把欧佩克的限产措施放在眼里,产量连年增长。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美国在开始实施遏制苏联的战略,一是把苏联引上与美进行军备竞赛的快车道,从经济上消耗苏联国力,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二是通过施压对欧佩克施加压力,促使其增产,使世界石油价格低位运行,切断苏联军备竞赛所需资金来源,从而拖垮苏联经济。
美国的这两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国怂恿下,沙特阿拉伯指责苏联、墨西哥等产油国无限制开采,决定不再捍卫欧佩克价格,迅速提高产量,追回市场份额。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600万桶/日,85年末更达到900万桶/日。其它石油出口国纷纷效仿。这使得苏联在一夜之间损失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几乎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一半。
油价下跌,苏联首先在军控领域屈服。
世界石油产量猛增,爆发了战后国际石油市场最惨烈的价格战,石油价格暴跌,到1986年跌到只有12美元每桶。至1990年一直压在20美元/桶以下。据当时计算,石油价格每桶下跌1美元,苏联每年外汇收入就要减少5-10亿美元。天然气的价格也与石油价格挂钩,因此苏联出口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数十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元贬值使莫斯科收入每年减少大约20亿美元。
是苏联继能源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出口到了中东国家以换取美元。由于油价暴跌,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6%。结果,苏联销售量在1986年减少了20%,莫斯科又失去了20亿美元硬通货。
由于油价下跌,使得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致使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美欧则享用了低油价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红利。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尽管与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但苏联当时已被深深地卷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到了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其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因此,苏联的经济状况直接取决于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的波动,取决于世界对石油和粮食的总体需求态势。
80年代的苏联实质上已经沦落为一个依靠石油换取食物的落后国家,工业体系完全为军工服务,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完全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经济结构失衡,工业技术工艺落后。苏联在80年代初已形成极度的军工经济特征。军品占机器制造业的60%以上,军事支出占国民总产值23%,到80年代末上述指标分别提高到80%和28%。
所有这一切,导致苏联人民在整个80年代饱受生活物资短缺的痛苦。苏联经济接近崩溃、民间怨声载道,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了……
苏联人排队领取面包,生活物资短缺令民众怨声载道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面对油价攻势毫无还手之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政治动荡,工业、经济结构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倒是过去10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帮助在克林姆林宫站稳了脚跟。在2012年提出十年强军计划,仅2年时间,俄罗斯军费开支就跃居世界第三,军力迅速恢复。过去两年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使得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于是我们现在看到历史重演了。
美国认为仅仅通过鼓励沙特扩大石油开采量就能把油价打压到85美元,这价格对俄罗斯相当有杀伤力。为什么沙特乐意按照美国的战略指示行事?因为低油价能帮助沙特挤垮死敌伊朗,一般认为伊朗油价需要超过100美元以上,才够维持其预算的平衡,而沙特的总体出口成本只需60美元。
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苏联属于发达国家。
虽然苏联在二战后是一个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却在二战后经济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基础太弱了。
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当时沙俄的基础上建立,当时本身国家基础很差,沙俄是当时欧洲最穷,最落后的国家,因此,可以说一贫如洗。而且,此后历经内战、二战,国家更是被打成了废墟,这就使得苏联基础很差。
2、经济结构失衡。
一个发达国家,最基础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以评判国家发展,居民发展指数。虽然苏联当年为超级大国,但是却明显的头重脚轻。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落后,所以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很差。
3、只有军事发达。
在苏联时代,除了重点地区,如俄罗斯欧洲部分,还有乌克兰部分地区比较发达外。整个大部分还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苏联是勒紧裤腰带来援助其他弱小亚非拉国家。国内生产得不到改善,除了军事领域大量的投资外,很少有资金投入其他的部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300万人之多。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俄罗斯经济衰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全球自然资源越来越便宜,劳动力越来越珍贵。是造成俄罗斯经济衰退的最主要原因。
俄罗斯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分之一。不仅如此,俄罗斯人口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 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专区人口的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01人。人口分布不均,致使人力资源的分布出现严重失衡,对俄罗斯地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而世界却发生着与俄罗斯“对着干”的事情。俄罗斯拥有优势的资源在越来越便宜,俄罗斯缺少的人力却越来越昂贵。
虽然本次,世界上演一路暴跌的好戏。但长期来看,油价走弱并非偶然事件。其实,背后根本因素是石油资源其实越来越丰富,而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面临枯竭。
如果没有新的储量发现,按当前开采速度,石油会在54年后枯竭,但是这个数据完全不靠谱啊。在1980年的时候,有预言说石油资源会在32年后枯竭(也就是2012年),结果呢,石油产量还是很充足,连沙特等石油产油大国都舍不得减产。
虽然石油开采量不断增加,但石油探明储量的增加速度总体却快于开采速度。而且,如“页岩油气、太阳能”等石油替代能源也在加速开发,未来会进一步打击油价的上升。油价的趋势是越来越便宜。
所以,真相是长期来看,全球自然资源的价格几乎都是下降的。相比之下,随着各国工资和收入水平的上涨,人力资源的价格则在不断上升。未来,人力劳动力最值钱。
也就是说,全球自然资源越来越便宜,劳动力越来越珍贵。这才是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最大危机。
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俄罗斯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也就是念过大学),这个比例居世界首位。所以俄罗斯的最大问题不是人口素质,而是人口规模不够,人口密度太小。
自20世纪初至今,俄罗斯先后爆发过4次以数量急剧萎缩为标志的人口危机。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14—1922年,起因是“一战”和国内战争,人口 损失超过200万。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32—1933年的大饥荒时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错误决策导致成千上万人非正常死亡。第三次人口危发生在“二战期 间”(1941—1945年),由苏德战争引发的。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却付出了2700万人口的高昂代价。
目前正在发生的这场俄罗斯人口危机是俄罗斯第四次人口危机,发生在苏联解体以后,持续时间较上述三次危机都要长,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这次俄罗斯人口危机最重要的表现就依然是人口锐减。20多年来,俄罗斯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这其中还包括每年数十万的外来移民。有人玩笑说,俄罗斯人口的减少速度相当于几天就打一场“第二次车臣战争”。
近年来俄罗斯人口老龄化风险加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2年超过劳动适龄阶段的人口在俄罗斯国民总数的比例为21%,而到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罗斯一些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越来越稀缺和珍贵,自然资源反而相对越来越便宜。自然资源增加值占人类创造财富的比例在过去60年来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不到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