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搞一家小型的生物柴油加工厂,你是搞能源的,能告诉我怎么架设这个工厂么?谢谢

2.生物能源的研发状况及前景

3.“地沟油”上餐桌太不道义了,地沟油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4.微藻柴油的发展前景

5.油莎豆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为什么没有广泛种植呢?这么好的东西为啥没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想搞一家小型的生物柴油加工厂,你是搞能源的,能告诉我怎么架设这个工厂么?谢谢

第二代生物柴油_山东二代生物柴油价格

一般的话,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资金方面,建一个日产10吨的左右的,总投资100万元左右。

2、人际关系方面,你要与当地政府有一定有关系,这样证照才好办,政策也好拿。

3、要有成熟的技术配合,真正的能做做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柴油产品(即可当燃料用,又可作化工原料。

4、建厂初期,很多事情要办的。土地,项目论证,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证。

5、建立公司相关证件,公司名称核准,公司验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开户许可证,法人证,公司章程等。

6、要有专人跑这些的。

生物能源的研发状况及前景

。《2020年欧盟能源展望评估报告》指出,到2010年,欧盟能源消费将平均增长0.7%。由于能源消费的基数本来已经很大,因此未来欧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十分巨大。因此,大力开发节约型替代能源便成为欧盟今后一项重要的能源课题。

据悉,欧盟决定全力发展以本地资源为重点的节约型能源,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和生物能源最被看好。

在众多替代能源中,目前最令人青睐的是生物能源。统计表明,2003年欧盟生物能源的产量逾174万吨,而2002年只有137万吨,一年时间就增加了26%左右。

根据欧盟的计划,到2010年生物能源的产量可望增加到1100万吨。

据介绍,所谓生物能源,目前主要是指生物乙醇和生物石油。生物乙醇的原料是秸秆、玉米、甜菜、甘蔗、小麦、大麦等,通过发酵和糖分转化等加工过程,制成酒精。

这种酒精按一定比例可直接与石油相混合,也可与汽油相混合,目前与汽油混合的比例在5%-10%。使用这种混合燃料的发动机可不用做任何改动,不但不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还有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使汽油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生物柴油来自所有含油的植物和动物油脂,专家认为,生物柴油是优质石油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与传统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使用时的燃烧更加充分,同时也更加安全,便于储存。

在同样情况下,使用生物柴油可以节油15%-30%,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可减少45%左右。正因如此,欧盟各个成员国先后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这种法律法规从资金、税收、研发贷款、立项等各个方面提供方便,从而推动了欧盟生物能源的发展。

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摘要: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占世界总能耗的14%,相当于12.57亿吨石油。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35%,相当于11.88亿吨石油。目前全世界仍有25亿人口用生物质能做饭。取暖和照明。但是生物质利用总量还不到其生产总量的1%,由此可见,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改善环境,同时可以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由绿色植物派生的生物质包括:城市垃圾、有机废水、粪便、林业生物质、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以及能源植物等。

多少年来,人类文明发展主要依赖于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对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此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它给人类带来沉痛的教训是:奢侈的资源浪费,过低的能源利用率和不可容忍的环境污染。

人类使用的三大主要能源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这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还将有所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今后将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能源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我国虽已探明煤储量6000亿t,石油70亿t,水力发电6.8亿k但由于1978年以来我国总的能源利用率已超过30%,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产量低和农村能源供应短缺等因素,致使能源供应趋于紧张。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在这方面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年产稻壳3225万t,玉米芯1250万t,甘蔗渣400万t,棉籽壳200万t,糠醛渣30万t,人畜粪便1380万t的条件下,可用微生物作用年产沼气达14.28×108m3,相当于25.94×106t标准煤,从而彻底改变现在农村能源短缺的状况。

我国现在因利用能源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烟尘和SO2年排放量为2857万t,燃烧后的垃圾排放为年均573000万t,因薪柴之用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每年土壤流失50亿t。利用生物生产能源和对其进行利用,不仅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而且还可使目前污染严重的环境状况得以缓解。

数百年来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的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生成的,那么能否种植能源作物,直接从能源作物生产燃料?这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能够生产“石油”的植物。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地球上植物中的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由此可见,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NextPage]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校长欧阳平凯说,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有机化学品和材料来自生物质原料。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车用能源的市场稳定、数量巨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场也非常可观。安徽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的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生产厂,2004年底投产,年产2万吨,效益可观。2005年7月底,记者当企业采访,负责人吴玉熙介绍,“当原油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利润可达5000元,原油超过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接受采访的专家、企业家强调,石油替代产业还有煤化工替代线路。但用一种紧缺能源替代另一种紧缺能源,只能是权宜之计。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产业链长,涉及基础研究、工艺创造、成套设备、运输分销、终端产品设计生产,等等。我国正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接动,能源原材料“内需”强劲,必然呼唤出庞大的的石油替代产业。

如此可见,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在现在科技水平,工业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生物能源是今天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必然道路,而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发展生物替代能源时不我待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一

国际市场油价的曰高一曰,曰前超出每桶70美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一个多世纪来,石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它不仅仅是能源之母,还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我国有能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研究有数十年历史,在生物质能加工转化及相关环保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专家认为,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石油消费仍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标志,巨量进口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进入本世纪,石油价格上涨已让很多平常百姓感到压力。以车用93号汽油为例,目前价格已经从2000年前的1.8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4.4元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教授曰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今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57%。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

另外,我国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材料,如乙烯、醇类,需求量激升。2004年实际消费量1600多万吨,进口量占40%以上。专家预测,到2010年,此类产品的需要量将上升到3000万吨左右。这些是化工、电子、汽车、纺织、塑料、能源产品等的基础原料。而且,目前这类石油加工品的成套设备均为国外大公司垄断。

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2004年一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我国增加支付金额60亿到80亿美元,相当的2000万待业职工一年的低保费用。2005年8月25曰,纽约油价再创新高,突破67美元。同时,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油价还将继续上升,最终可能达到每桶10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曰前再次预测,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持续大幅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稳定攀升100美元以上。更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将把石油价格不断推升,作为压制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石油是基础能源原材料,由于资源制约因而无法调控价格,对国内市场已经造成很大压力。以安徽为例,3月下旬,安庆市因成品油价格上调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罢运、上访,全市瘫痪。此前,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发生多起。8月1曰,合肥再度发生因油价直接导致的出租车行业罢运事件。即使不考虑国际政治变幻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也成了当务之急。

建设“小康社会”汽车工业发展仍是主流

汽车,被认为是现代小康社会的标志。2000年,我国==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当年,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井喷,同时出现由集团购买为主变个人购车为主的重大转折。安徽奇瑞集团介绍,汽车业界把2000年确定为“中国汽车元年”,认为这是中国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点。

现在的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对汽车工业发展与产品普及有一定影响,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看,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势不可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曰前再次预测,中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3.9亿辆,约为现在的20倍。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之一。记者采访中,专家、教授们一致表示:“发达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支柱。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有关“国家经济发展时期”研究的课题组得出结论,任何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均离不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贡献。过去的100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比得上汽车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轿车的普及以民族意识的改变、国民素质的飞跃式提高,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汽车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全方位的。汽车还是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按公认的数据,以家用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对辅助产业、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可达1:7:11;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其中包括中国。其余6个均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每千人拥有汽车数200-600辆。唯有中国在民族汽车工业方面相对落后,因而同列GDP总值大国,人均则只有6强的二十一分之一。

据国家科技部调研室的一项调查,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两年增幅超过30%。2003年与上年同比,汽车产量增长35.20%,销售量增长34.21%。特别轿车,产量由上年的109.28增长到206.89,增幅达84.7%。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痹积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校长欧阳平凯说,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有机化学品和材料来自生物质原料。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曰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车用能源的市场稳定、数量巨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场也非常可观。安徽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的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生产厂,2004年底投产,年产2万吨,效益可观。2005年7月底,记者当企业采访,负责人吴玉熙介绍,“当原油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利润可达5000元,原油超过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接受采访的专家、企业家强调,石油替代产业还有煤化工替代线路。但用一种紧缺能源替代另一种紧缺能源,只能是权宜之计。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产业链长,涉及基础研究、工艺创造、成套设备、运输分销、终端产品设计生产,等等。我国正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接动,能源原材料“内需”强劲,必然呼唤出庞大的的石油替代产业。

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二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曰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等专家指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预测表明,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将超过50%。”科技难度更大的生物制氢等一旦投入应用,生物能源前景更为广阔。可喜的是,我国生物质能富集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和纯农业区,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发展生物能源不仅经有经济意义,对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很大意义。中国著名农业专家石元春教授等专家强调:发展生物能源要做到“一石四鸟”:其一,生物质能的全面利用,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二,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其三,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的中部、西部贫困农村的地区会形成中国生物能源企业集群,从而促进和谐社会进程;其四,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调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可以考虑生产适应中国能源体系的生物能源汽车产品,在汽车普及化过程中迎头赶上,提升竞争力。

发展生物能源和原材料可以做到“四不”

能源、原材料是国家、社会的支撑体系,战略调整是否会触及社会基础和多方利益,从而引发较大的社会震荡?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进行了大量了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总结为“四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这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新特点,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均强调这一点。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修志龙等表示:我国科学用粮潜力很大,每年陈化粮、饲料用粮约1亿吨左右,加工转化可获得相当5000万吨的原油,同时还有30%继续成为饲料。现状是每年8000万吨粮食直接用作饮料,浪费3000万吨以上的淀粉。利用小麦陈化粮生产燃料酒精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仅小麦麸皮中提取的物质,价值就和小麦差不多。而目前发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原料是分布更为广泛、利用价值更高的植物。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70吨,可生产6吨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长广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转化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另外,我国现在每年仅废弃的作物秸杆、林业弃置物达10亿吨,相当于1亿多吨的燃料汽油。

就发展生物能源、材料的土地资源而言,我国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滩涂等,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物种;淮河以南还有3亿计冬季闲田,用来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相当于“再造大庆”。专家介绍,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研究时间长,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大连理工大学有教授在山东滩涂种植菊芋(洋生姜)数十万亩,长势很好。这种植物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固沙能力还很强。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结合“山川改造”工程,我国可以大量种植生物质能富集的植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发展迅速,籽含油率达50%,现有10万亩,2010年可达1000万亩。

专家分析,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的能源、材料产业,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依然是现有的大化工。因此,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并不会对传统化工工业产生冲击。同时,我国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量较大,传统石油加工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薄弱,现在广东等地不断发生“油荒”已是前兆。因此,传统石化领域对生物能源、原材料普遍看好,中石油公司等国家垄断性石化公司也在力推生物质能利用。

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等强调: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农业、能源、环境”难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可以让这些地区形成新兴产业,让农村地区形成工业化支点。刘教授专门到青海省调查,青海是德国面积的两倍,非常适合种植油菜。现在德国生物柴油年产量140万吨,如果青海能够发展到德国水平,其产业链收益非常可观。我国新疆棉产区面积广大,在棉籽中引入一个产油基因,即可让棉籽产生很高的副效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而且年需求量还要扩大;化石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曰益严重,相比之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污染排放要比化石燃料低50%以上。用生物材料,如聚乳酸等,可制成可降解塑料、绿色涂料和纺织品等。

替代能源:借鉴国外石油代替及生物能源发展经验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三

1907年,汽车发明人福特制造出第一台燃烧纯乙醇的发动机;20世纪30年代,不少国家用醇类燃烧替代石油作为车用能源;中国==战争时期,我方不少汽车就是用乙醇作为燃料。但真正形成替代石油的产业,国外发展历史已约20多年。

根据发展改革委的调查,以美国、巴西为主的燃料乙醇替代石油产业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一,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

“地沟油”上餐桌太不道义了,地沟油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地沟里的餐桌

有关专家所言,在餐馆吃十次饭,就可能有一次会吃到地沟油。

果如是,地沟里倒影出来的是当代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道德肖像。

这显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悲剧。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若供给无良知,需求就无保障。人生而追求的不是一再比低的道德底线,而是在仓廪足之后相互砥砺的廉耻之心。

道德重建需假于长远,方今之计,只能指望政府各部门能守土有责,为自己也为别人,保护好餐桌

揭开“地沟油”黑色利益链

历时四个多月,行程三万多公里,共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浙江宁海警方联合各地警方,涉及14个省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这是我国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并将这条利益链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如果你到过现场,至少一天没有食欲。

一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隐于树林之中,各种餐厨垃圾散落一地,沾满油渍的铁桶排列成排,苍蝇横飞。铁锅中有些发酵的物质冒着气泡,几百米外都能闻到恶臭的气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种铁锅中炼出的油经过数道工序之后,便会堂而皇之地搬上餐桌。

日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共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柳立国、袁一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由此,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个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呈现在公众面前,而那口令人作呕的大锅便是最初的线索。

侥幸的案发

2011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同时亦有居民反映在桃源街道社区的树林里时常飘出恶臭味,怀疑有人在炼地沟油。

核查的任务落在34岁的冯伟峰身上。冯是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之前曾在派出所工作,对于街道社区颇为熟悉。

冯伟峰跟同事钻进树林寻着恶臭味找到一口盛满了深褐色浓稠液体和餐厨废物的大锅,映入眼帘的场景“比现场还恶心”,民警周国亮则形容是“还不如茅厕”。

公安连续在树林蹲了几个晚上,大锅的主人一直未出现,后经排查,找到峁玉华、叶金捧夫妇。峁玉华告诉民警,他们买通饭店保安,掏拾饭店阴沟中的垃圾,放入锅内加热后,用勺子舀出浮在表面的油脂,再以每桶800元的价格卖给安庆人杨洋和徐新学。峁玉华夫妇每月能熬出10桶(每桶200公斤)左右,收入八千元,除了掏餐厨垃圾较为辛苦,并无其他成本。

“我们只是怀疑油的用途和流向,并不能确定流向餐桌。”冯伟峰说。随后,警方找到杨洋、徐新学,两人对油的流向也无法说明,不过杨洋的一位同乡黄长水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48岁的黄长水已在宁波生活五六年,原来靠倒卖废机油赚些差价,也渐渐有了些积蓄。据黄水长交代,他以每桶(200公斤)950元的价格收购地沟油,再以每吨5000多元的价格卖给宁波的化工企业。一般而言,地沟油是指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餐厨垃圾经过简单加工而提炼出的油,可用于化工生产。

不过,警方发现黄长水近期有两笔异常大宗款项入账,汇款人分别来自江苏东海县和山东平阴县。黄长水一句无意中的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来收购的人要检测地沟油的酸价。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而化工企业是不需要检测酸价的,这引起了警方的怀疑:莫非这批油要被加工成食用油?

3月28日,宁海县公安局局长林东听完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的汇报后,当即指示立案侦查,与此同时,黄长水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黄长水向警方交代,江苏和山东的收购者分别姓王和姓李,但并不知道公司名称。警方将黄长水提供的收购者手机号输入百度中,跳出大量收购过期豆油、肯德基油的信息,公司名称为江苏东海县兴隆油脂公司,地址电话一应俱全。

通过调查,山东收购者李树军的电话注册机主为柳立国。百度显示,柳立国发布了大量收购各类油品的信息。但警方当时并未意识到,柳立国才是这起大案真正的主角,并与他们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疑点越来越多。3月31日,洪聚峰和冯伟峰带上一名司机赶赴东海县,准备以福建商人的身份与厂家接触。在东海县石榴镇,冯伟峰吃惊地发现,两个村里竟然有20多个油脂加工厂。洪、冯两人并未惊动嫌疑人,而是先向其他厂家打探消息,不过“穿得太光鲜,不像做油生意的,人家不愿多讲”。但他们也注意到,工厂里有三个大油罐,分别标明是工业油、饲料油和食用油。

“生产食用油就会有植物残渣,我们蹲了三天并没有发现。”洪聚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了解地沟油从生产到餐桌的证据链条,4月初,宁海公安局向浙江省公安厅汇报后,便开始学习有关油品生产的背景知识和工艺。

与此同时,对山东李树军的调查也在进行中。2011年9月,黄长水在宁海县看守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树军对油质要求较高,说要用于饲料生产,并以每吨5600元的价格先后收购了306桶,是个大客户。

办案人员也对李树军产生了兴趣。黄长水卖给本地化工企业的价格仅为每吨5300元,而李树军收购价高,再加运费每吨成本至少要6000元,还要检测酸价,他到底要用这些油做什么呢?

侦查遇险

有据可查的地沟油事件出现在2000年,辽宁葫芦岛一家商贩用泔水熬出食用油贩卖。此后,武汉、呼和浩特、北京相继出现此类事件,2003年至2005年是地沟油上餐桌的高发期,不少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定,但顽疾难愈。

但公众印象中将地沟油加工为食用油,都是些黑作坊所为,既未成气候,亦没有形成产业链。洪聚峰们当时也并不清楚,他们正向这条黑暗中的产业链越来越近。

侦查发现,李树军打给黄长水的油款,是从山东平阴县某银行打过来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公司)因此进入警方视线,巧的是,该公司老板正是之前警方曾在网络上看到过的柳立国。

格林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一家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的能源企业。事实上,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与地沟油加工为食用油的过程颇为相似。宁波多家生产生物柴油企业给警方介绍了区别二者的诀窍:前者对酸价要求不高,二者生产过程都会有怪味,但后者是很明显的臭味;后者生产需要一种名为白土的吸附剂,用于脱色,前者则不用。

5月底,洪聚峰带着五人组成的专案组,赴格林公司所在地——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格林公司占地15亩,三分之一是钢结构厂房,四周围墙有8个监控探头,门卫较严,陌生人很难进入。专案组成员没有打草惊蛇,而是趁着夜色先在附近侦查。一阵风吹来,民警们耸起了鼻子——是臭味!

可这些刑侦人员并没有兴奋。他们下一步的打算,是查出油的流向。“产品要运出去,原料要运进来,蹲守总会有收获,”洪聚峰说。

警员们借了两辆私家车,分两组轮流蹲守。6月2日凌晨4点半,一辆原料车驶进厂区,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一辆装满油的12吨油罐车驶出了厂区。“跟上去!”洪聚峰指示。

行驶11公里后,在一个丁字路口,一辆银灰色奔腾突然从后来冲了过来,直向洪聚峰所在的汽车。洪聚峰与同车民警李晓明本能地判断:“这辆小汽车是押车的!”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按下了保险锁。柳立国被捕后承认,每次成品油运送都会有一辆小车保护,但那一次,他没有想到跟踪的是公安,以为是环保、质检部门或竞争对手。

两天之后,蹲点人员发现,一辆货车开进格林公司厂区,车上水泥包装袋上写着:高效活性白土。

经过多种侦查,一张格林公司的关系网渐渐明晰。格林公司的注册法人代表是柳立国的外甥于庆鹏,但柳立国实为幕后老板,其姐夫鲁军是生产厂长,油罐车主王波是柳立国的另一外甥,这是一个地道的家族企业。柳立国支付油款均是通过厂内亲属的私人银行卡,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年产值近亿元的公司,每月缴税仅50元。

格林公司的几次转型

在朋友眼中,柳立国颇有才气,聪明过人,虽只有中专毕业,却攻克了不少油脂生产的技术难关。

1997年,22岁的柳立国从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轻工机械专业毕业,进入山东平阴铝厂当技术员。6年之后,柳辞职,成立了济南市昌顺油脂加工厂,干起了油脂生意。因为没有经验,入行半年就亏了30多万,他继续从亲友处借钱,一直坚持到2006年,欠债近200多万。“亏得再多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在看守所里的柳立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6年,生物柴油热了起来。柳立国看准了这个项目,四处找技术,准备投产生物柴油。他先是花10万元从中国科技大学购入设备和技术,效果不理想后,又找到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宁守简请教,最后通过与郑州某研究所共同合作、反复实验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技术。

柳立国说,他主要是从北京收购地沟油做原料,工艺只有两步反应,当时国内尚没有生物柴油的标准,只要客户认同就可以。“就是这个时候,我对地沟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柳立国说。

那时柴油紧俏,不少加油站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柳立国生意日隆,最高时一个月纯利润达二三十万,到2007年时,他已几乎把欠账还清了。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柴油价格下降,市场对生物柴油的需求减少,“后来没有了销路,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不要,还能卖给谁呢?”

柳立国开始第二次转型。2008年,他开始生产饲料油,从2008年初到2009年下半年,一共卖了不到两千吨,每吨赚500元左右。柳立国介绍说,饲料油是深红色的,与正常油区别很大,有的进了饲料厂,有的做了化工,也有做食用的。

2009年下半年,柳立国花200多万租得一千三百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新设备,准备申请动物源性认证,大力发展饲料油。 但畜牧局没有通过他的申请,“钱都投进去了,怎么办?”就在这种情况下,柳立国打起了用地沟油作食用油的主意,“算是超范围经营吧”。

为此,他注册了新公司,名为博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倚仗自己经营油脂生意人脉,柳立国很快打开了市场。

善于钻研的柳立国将精炼地沟油分为三道工艺:水解;加入白土等脱色去杂;最后通过蒸降低酸价。但因地沟油都使用过,常含有无法去除的辛辣味,柳立国一直没能攻克,为了保证“品质”,只好想了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不再收购四川、湖南等地习惯吃辣地方的地沟油作原料。

2010年,柳立国买了15亩地,注册了格林公司,继续加工生产地沟油,日产能力30吨。柳立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月平均能卖四五百吨,最高时能卖七八百吨,每吨能赚500元左右。

而这些油也随后流入市场。

销售

地沟油产品销往何处,是证据链上最重要的一环。据警方侦查,柳立国的经销商、郑州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的袁一有重大嫌疑。6月下旬,洪聚峰赶赴郑州侦查取证。

袁一是做转手贸易,以每吨8300元左右的价格从柳立国处进货,再批发销往郑州周边县市以及三门峡等地。除了批发,地沟油还会装入40斤的白色油壶桶零售。洪聚峰发现,居然有四星级酒店也会采购此种包装规格的食用油。“正规油的价格都在9000元以上,袁一每销售一吨都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冯伟峰说。

洪聚峰发现,不同阶段的地沟油,在行业内部有不同的叫法。在收购环节叫作“地沟油”,进入精炼阶段称为“毛油”,出厂时名为“红油”,进入粮油终端市场则被冠以“米糠油”或便宜的“棉籽油”。

袁一向警方交代,米糠油是地沟油的代名词,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已被批捕的袁一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市场上只要在这个价位的,基本都是这种油,除此之外,地沟油还广泛用于食用油的勾兑。

有意思的是,袁一雇用的司机朱雪峰如今既是犯罪嫌疑人也是受害者。不明真相的朱雪峰每次都会将油罐中剩余的地沟油装瓶带回家食用,虽然味道有些区别,但朱雪峰还是以为占了便宜,“看新闻才知道这油是怎么做出来的,难受得一天没吃饭”。直到今年6月,朱雪峰才因味道实在不好,不再偷油回家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侦查,一条从掏捞、转卖、生产到销售地沟油的完整产业链条终于浮出水面。7月4日,浙江、山东警方集结60余名警力,展开围捕,当场抓获柳立国等9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地沟油694吨。7月14日,浙江、河南警方在郑州庆丰粮油市场等地抓获销售商袁一等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箱装假冒品牌食用地沟油100余箱、油罐散装食用地沟油30余吨。

从柳立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警方找到了格林公司进出的账目以及上下线信息,与侦查情况基本吻合。柳立国身上还有五家银行的U盾、七张银行卡,资金流转基本都通过这几张私人银行卡完成。柳立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地沟油开不,若全额纳税,数额巨大,而多个账户运作也是为了避税。

通过讯问格林公司员工,警方获知,公司内部管理非常严格,明确规定不能串岗,不能谈论产品。所有对外信息,均由柳立国一个人掌握。一位员工告诉警方自己的悲惨经历:因油罐中地沟油受热发酵,当打开油盖时,被喷溅了一身,其中还有一块卫生巾。

据柳立国供述,他所生产的地沟油95%销往河南某公司和济南千门商贸公司,后者再出售给某知名制药企业,用于药品的细菌培养的营养剂。

“河南这个公司告诉我绝不会进入食用油市场,但我不可能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吧。”柳立国辩解称,他的确承担部分责任,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流向了餐桌。

7月22日,宁海警方把十几条线索提供给各地公安机关,其中涉及四川、贵州、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八个省。

目前,柳立国、袁一等犯罪嫌疑人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已正式批捕。

办案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此次办案过程中,宁海警方共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行程三万多公里,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办案人员准备对格林地沟油进行查封时,却遭到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围堵。“如果这些油不及时处理,随时有流入市场的风险。”一位办案人员说。

如今,看守所里的柳立国开始关注瘦肉精案的审判,他认为该案主犯的量刑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而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了争取立功,他检举了另外十几家地沟油生产企业。“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希望别人引以为戒。”柳立国叹了口气,“这不光是我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微藻柴油的发展前景

如果在我国广阔的沿海和内地水域大规模种植工程高油藻类,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万吨。这并非遥不可及。在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下,国内在海洋微藻制取生物柴油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更宏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透露,我国将有部分城市销售含5%微藻生物柴油的“绿色石油”。但受成本和生产条件制约,这种“绿色石油”大力推广还需时日。

闵恩泽院士算了一笔账:如果推广含5%生物柴油的清洁燃油,以我国石油的使用量计算,生物柴油的需求量是600万吨。这项技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都非常可观。 “在显微镜下,海藻就像一个油葫芦,比油菜籽、花生的含油量高7~8倍,比玉米高十几倍。”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李乃胜介绍,海洋微藻制取生物柴油是国际新能源领域的新方向。

专家指出,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5亿亩。如果用14%的盐碱地培养微藻,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生产的柴油量就可满足全国50%的用油需求。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潘克厚说,微藻资源丰富,不会因收获而破坏生态系统,可大量培养而不占用耕地。另外,它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单位面积年产量是粮食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而且微藻脂类含量在20%至70%,是陆地植物远远达不到的,不仅可生产生物柴油或乙醇,还有望成为生产氢气的新原料。

闵恩泽院士表示,在使用秸秆生产乙醇汽油之后,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是现在最新的“绿色”燃油技术,不过技术虽已成熟,但微藻燃油生产系统的投产还需要时间。他认为,要让普通交通工具都“喝”上微藻生物柴油,还必须跨越三道槛:首先是成本。微藻燃油项目的产业链很长,藻类的培养成本很高,制成品的价格是石油的好多倍;其次,微藻生物柴油项目要投产,规模要很大才能做,而各个研究机构的生产规模都很小;再次,难以找到合适的生产场地。在藻类培养中,藻类的密度只能到1%~2%,如果太密藻类就无法吸收阳光。微藻生长对阳光和水的高要求,决定了需要大型的场地。

微藻是潜力很大的生物能源,但规模和成本是开发微藻的两大瓶颈问题,因此要把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作为一项长远事业,重视方案和路线选择。 由上海市科委立项的微藻制油项目已取得小试阶段性成果。科研人员正加紧研发既能产出柴油,又能减排二氧化碳的微藻制油新技术,并准备将成果率先应用于治理燃煤电厂废气。

主持藻类制油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缪晓玲表示,课题组正在解决品种选择问题。全世界已知的藻类有近3万种,其中含油量高的未必长得快,长得快的又未必适应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科研人员希望从中找到最适宜的品种,让微藻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分,从中提取出油脂,再制备出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与传统石化柴油的性质和成分相似,某些指标如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甚至更好。

为实现微藻柴油产业化,课题组计划开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连续采收、能源消耗低的脱水干燥和微藻制油技术,建立规模化的微藻制油工厂,在大型容器中养殖微藻。按照设想,白天,阳光和工业二氧化碳废气将为微藻创造出适宜的生长条件;夜晚,光合作用停止,但依然可以给微藻“喂食”工业废水,让它们利用废水中的糖制造养分;“榨油”之后的微藻残渣,则可以作为新型生物质能锅炉的燃料。经过这一轮的绿色循环,微藻柴油能做到让汽车的碳排放降为零。

上海交大生物质能研究中心主任罗永浩教授认为,上海有很多大型燃煤电厂,其气体排放组成中有99%是二氧化碳,运用这项技术可使微藻制油在本地循环起来。

据了解,藻类含有大量生物油脂,部分品种含油量达70%。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迅速,最多两周就可以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研究表明,每公顷土地玉米年产油量只有120升,大豆为440升,而藻类可达1.5万至8万升。藻类将是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壳牌、雪佛龙等石油巨头以及正致力于新能源开发的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近两年已投入巨资启动微藻制油研发。微藻制油需国家立项支持

鉴于微藻的重要能源价值以及世界各国对能源微藻研究不断深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立即启动微藻产乙醇、产油技术的研究,对微藻产氢也要注意动态跟踪,作好长远规划。

我国在能源微藻基础研究方面拥有很强的研发力量,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微藻分类、育种和保存技术研究,拥有一大批淡水和海水微藻种质资源。目前我国在微藻大规模养殖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专家建议,利用微藻制取生物柴油,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科学意义,国家对此应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使之上升为国家项目。微藻制油需要国家立项支持,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部委在科技立项时,要向微藻制油倾斜,鼓励相关企业开发微藻制油自动化设备,大力促进微藻制油产业化。 美国从1976年起就启动了微藻能源研究,攻关以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生产高含脂微藻。这一计划虽然因经费精简、藻类制油成本过高于1996年终止,但美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富油的工程小环藻。这种藻类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脂质含量可达到60%以上(比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提高了3~12倍),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2006年,美国两家企业建立了可与1040兆瓦电厂烟道气相连接的商业化系统,成功地利用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大规模光合成培养微藻,并将微藻转化为生物“原油”。2007年,美国宣布由国家能源局支持的微型曼哈顿计划,计划在2010年实现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工业化,各项技术研发全面提速。

2007年,以色列一家公司对外展示了利用海藻吸收二氧化碳,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的技术,每5千克藻类可生产1升燃料。

此外,在微藻制乙醇方面,美国已开发出利用微藻替代糖来发酵生产乙醇的专利;日本两家公司联合开发出了利用微藻将二氧化碳转换成燃料乙醇的新技术,计划在2010年研制出有关设备,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油莎豆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为什么没有广泛种植呢?这么好的东西为啥没有多少人知道呢?

油莎豆又名油莎草、铁荸荠,原产于北非和地中海地区,地下长圆形的根状茎可生食、加工;是一种产量很高的油料作物,果实含油率27%左右;是利用价值很高的草本粮、油兼用作物。 油莎豆叶子针形细而长,株高20公分至1米左右,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下结果。油莎豆叶子细长有韧性,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油莎豆种植前景如何?适合什么地方种植?

一、油莎豆种植前景如何?

1、油莎豆用来榨油,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结冻,营养价值较高,可作菜肴的调料油,是目前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油莎豆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不含胆固醇,是优质的不干性食用油,可用于高温煎炸食品。

油莎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亚油酸,其中蛋白质8%~10%,亚油酸29%,极具抗氧化性。

油莎豆除可用于榨食用油外,还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我国生产生物柴油的能源树有许多种,如麻疯树、元枫果、黄连木、乌桕、文冠果等。但油莎豆与这些生物能源树相比,能源树从栽培到进入盛果期一般需要6年,而油莎豆则是春(夏)种秋收,周期短,见效快。另外,油莎豆的叶子细长有韧性,还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

2、油莎豆,经济产出率很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地上长草,高可达100~120厘米,须根系,呈株丛生长,叶片扁而厚,细长呈剑状。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地下结果,油莎豆的地下茎顶端膨大为椭圆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结果数在100~300粒之间,春播亩产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达750公斤,干果可生食、炒食,饼粕可提取淀粉、熬糖、制酒等。

油莎豆成熟后,干物质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即可,年年有收。除去各种成本,每亩纯收入1500~1700元。国内的油莎豆大部分内销,一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其果实大多作为生物能源、食用油及休闲食品的原料来源;叶子多用于生产饲料。目前,油莎豆作为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可以加工成什么出售?

1.油莎豆食用油

提取加工步骤是:干净的油莎豆?破碎?软化?轧胚-低温浸出?毛油?精炼?成品油?包装。油莎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成分。所以,油莎豆油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的功效。

2.油莎豆植物蛋白饮料

加工步骤:油莎豆洗净?蒸汽或碱液脱皮?热水浸泡?用磨浆机浸磨?目筛过筛?加热?冷却?加入生物酶进行反应?加热灭酶?目筛过筛。在制成的油莎豆汁中,加入脱脂奶粉、白砂糖、品质改良剂、复合乳化剂和复合乳化稳定剂进行调配;采用真空脱气,以除去氧气,同时加入抗氧化剂;经调配脱气后的果汁分别在10~20兆帕和20~50兆帕压力下进行两次均质处理;巴氏杀菌后灌装密封再经高温杀菌,冷却后,即为乳白色油莎豆植物蛋白饮料。制成的油莎豆植物蛋白饮料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糖类、淀粉,17种氨基酸,以及钙、铁、锌、硒、维生素。

3.其他产品

油莎豆还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酱油和醋,也可用来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分解发酵等流程,100公斤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公斤,熬糖30~34公斤,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公斤,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

三、适合什么地方种植?

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滩、丘陵、岗地、林间等均可种植,抗旱耐涝,易种易管,可单种,也可以与其它作物套种(如茶林、果园、瓜地等)。油沙豆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干果重1.8~2.0g,含有大量的糖分,其播种、管理、收获、贮藏与花生相似,喜光、好气、耐早、抗盐碱,最好种植在黄沙土壤上,产量更高,根系发达,生长快,分孽多,每穴结果200~300粒。春季播种,每亩用种8~10kg,播期4~6月,株距30cm,行距50cm,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病虫害很少,不用打药。

油莎豆种植前景

油莎豆油品质优于菜籽油,堪比橄榄油,营养价值极高。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

油莎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亚油酸,其中蛋白质8-10%,亚麻油酸20%左右,亚油酸29%,总油酸高达90%以上。

近几十年来,反式脂肪(人造氢化油)广泛被应用在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上,人们渐渐发现反式脂肪给身心带来的极大危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大量出现。禁止反式脂肪(人造氢化油)在食品上应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政府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和限量使用在食品上。当前找到一种能替代人造氢化油的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油莎豆富含的油脂,大部分为油酸、亚油酸,并含有大量VE、Vc,不含胆固醇,极具抗氧化性,是优质的不干性食用油,适宜所有人群食用,而且可用于高温油炸食品,是反式脂肪(人选氢化油)唯一的优质替代品,应用在食品上,将还人民大众一个健康身体。

油莎豆备受关注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石油危机。由石油危机带来的整个能源危机日益加深。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美国主要用大豆油生产柴油,欧洲国家主要用菜籽油生产柴油。我国有13亿人口,农业相对薄弱,所以,中国解决能源危机绝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与农民争夺粮食资源。

一方面是食用油消费量日益高涨,一方面是产业对外依存度高,油瓶子被外国人拿捏着。尽管我省是油料大省,油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但并没有改变食用油不能自给的窘境,更遑论发展与粮争地的生物油产业。随着油莎豆机械化收获瓶颈的突破,油莎豆产业化之路柳暗花明,为油料大省的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油莎豆种植项目提醒

油莎豆易种好管,但收割极其困难,这是制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油莎豆块茎较少,千粒重在260至650克左右,播种(点播)一亩需要用工3人,而收割一亩则需用工30个,按每工30元计算,其开支几乎占每亩生产成本的70%以上,大面积种植成本问题更为突出。

油莎豆种植项目优势

油莎豆叶子针形细而长,株高1米左右,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下结实。果实椭圆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出油率一般为25%左右,被冠以“地下核桃”之称。

油莎豆易种好管,耐旱、耐涝、耐瘠薄,适宜于在河滩、荒地、荒山、荒坡种植。经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新疆等地试种,一般亩产750至1000公斤,在瘠薄土地种植,也可产300至500公斤。种一亩油莎豆,等于种3亩油菜,2亩左右的花生,每亩可榨出品质优良、可降低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上等食用保健油150至200公斤,产饼粕400至700公斤。

发展油莎豆对于有效补充国内食用油资源,缓解我国食用油供求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油莎豆也可作生物柴油使用。目前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生物柴油的原料成本高己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的瓶颈。采用廉价原料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

除油莎豆外,我国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还有许多能源树,如麻疯树、元枫果、黄连木、乌桕、文冠果等等,它们的果实都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油莎豆和这些生物能源树比较,其共性是:适应性广,再生力和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耐寒冷、耐瘠薄、耐盐碱、耐旱涝、易种好管,能有效的利用荒漠化土地;果实产油率相近。其特性是:生物能源树从栽培到进入盛果期需6年,而油莎豆则是春(夏)种秋收,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它成为生物柴油原料的首选。

油莎豆种植效益估算

油莎豆具有一般油料作物所不具备的天然优点,产出率很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地上长草,高可达100—120厘米,须根系,分蘖力强,呈株丛生长,叶片扁而厚,细长呈剑状。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

地下结果,油莎豆的地下茎顶端膨大为椭圆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结果数在100—300粒之间,每蔸鲜果重0.1—0.4斤。春播亩产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达750公斤,可生食、炒食,可榨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饼粕400——700公斤,饼粕可提取淀粉、加工食品、是熬糖、做酒和饲料。

生育期短,约110—120天,从3月初到7月都可播种,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劳力。

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尤其是幼林果园,既可肥地改土、复盘遮荫、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前期收入,一举多得。

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投资产出比为1:8.3。经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试种,一般亩产750至1000公斤,在瘠薄土地种植,也可产300至500公斤。种一亩油莎豆,等于种3亩油菜,2亩左右的花生,每亩可榨出品质优良、可降低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上等食用保健油150至200公斤,产饼粕400至700公斤。

油莎豆还具有生产期短、播种期长的特点,可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劳力。油莎豆作为油料植物时,一年生栽培,全生长期仅135天,能大田播种,也可在果园、林地套种、间种、轮作,是安排年度种植计划和调剂茬口的优良油料植物品种。

油莎豆成熟后,干物质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且具有休眠期。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既可。真可谓“一劳永逸”,年年有收。

不仅产量高,价格也高,综合算账,效益高出一大截。我国的油莎豆种子市场价格多为30至50元/公斤,果实为10至20元/公斤,除去各种成本,农民每亩纯收入1500至1700元;国内的油莎豆大部分内销,一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其果实多用于制作生物能源、食用油及休闲食品,叶多用于生产饲料。目前,油莎豆作为生物柴油的优质农作物原料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油莎豆种植条件

油莎豆对土壤要求非常低,可充分利用河滩、废弃荒地等广泛种植。不与大田作物争良田,可有效缓解我国乃至世界土地资源日趋减少的资源危机,还能达到改良土壤,降低盐碱,固沙、防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保持生态植被,调节改善局域气候。

油莎豆种植方法

1、地上长草,高可达100—120厘米, 须根系, 分蘖力强,呈株丛生长,叶片扁而厚,细长呈剑状。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

2、地下结果,油莎豆的地下茎顶端膨大为椭圆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结果数在100—300粒之间,每蔸鲜果重0.1—0.4斤,春播亩产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达750公斤,可生食、炒食,可榨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饼粕400——700公斤,饼粕可提取淀粉、加工食品、是熬糖、做酒和饲料。

3 、适应性广,喜阳光、耐高温、管理粗放、抗旱耐涝、易种好管、很少发生病虫害。由于其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几乎在各种土壤和条件下都可以生长。油莎豆系由野生驯化而变为家种,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喷施农药。

4、生育期短,约110—120天,从3月初到7月都可播种,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劳力。

5、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尤其是幼林果园,既可肥地改土、复盘遮荫、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前期收入,一举多得。

6、油莎豆成熟后,干物质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且具有休眠期。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既可。真可谓“一劳永逸”,年年有收。

油莎豆加工利用

油莎豆食用油:

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含80.4%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成份,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预防心血管等疾病有不可替代功效。

油莎豆植物蛋白饮料:

是高钙、高硒植物原料加工产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糖类、淀粉,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富含钙、铁、锌、硒、维生素E、维生素D3、维生素B1、B2、B6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被美国航天局等官方机构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食品”。

其他产品:

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分解发酵等流程,100千克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

油莎豆适合什么地种植

一、要选好地域,就是尽量考虑到与油莎豆原产地近似的地域种植油莎豆,如果想当然到海南去种植油莎豆,结果就不会理想。

二、要选好土壤,就是尽量选择砂质土壤种植油莎豆,不要认为啥地方都可以种植,像撂僵地、粘土地、红壤等就不适合油莎豆的种植。

三、要掌握种植技术,就是要努力学习了解油莎豆的特性,参照类似的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进行改进,从而完善掌握油莎豆的种植技术。

四、要有收获机,就是要提前考虑如何收获,一亩地人工收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