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缅甸为什么会走上军政府道路,结合近现代史谈谈

2.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3.现在屯积些什么,会升值?

4.地板价格走高局势已定

缅甸为什么会走上军政府道路,结合近现代史谈谈

缅甸油价最新行情-缅甸油价最新行情走势图

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运转和走向

关键词: 缅甸 军人政权 产生 运转 走向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背靠中国大西南,是中南半岛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5300万人(2004年),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有4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是其主导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70%多。首都现在为内比都(2006年由仰光迁入),全国有七个省、七个邦和两个直辖市。缅甸资源丰富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缅甸还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1

军人政权是由军队控制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这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军人政体是介于传统政体与现代政体之间的一种过渡政体。军人团体以军事力量或以军事力量相威胁,通过流血或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政体或以议会文官政府以及其他形式的形体而获得政体,并依靠军事力量来维持专制制度。

一、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

军人政体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革命性的军人政权, 另一种是保守性的军人政权2,缅甸军人政权正是后一种形式。议会民主制在缅甸实施的初期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西方式政体吸纳政治参与的程度与社会的实际参与水平发生矛盾;文人政府软弱无力;阶级矛盾,;官僚阶层结党营私,统治集团内讧不断,腐败成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使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几乎无所作为。

缅甸独立初期的政治体制受外来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摇摆性,这与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畸形发展是分不开的,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缅甸独立初期民族资本的贫乏和对国际资本与市场的依赖。另外,独立初期的缅甸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发展极其不平衡,也为缅甸未来的政治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尤其是在缅甸这样一个民族势力严重对立并导致武力冲突不断的国家里,军人政权的情强人统治也就应运而生。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在日军的帮助下于1941年在泰国组建“缅甸独立军”并于1942年初随同日军攻入缅甸。之后日军不履行让缅甸独立的诺言,却准备成立效忠于日军的傀儡政权,于是,昂山将军又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缅甸光复,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于9月重新占领缅甸。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缅甸人民在其继承人德钦努的领导下继续独立运动,1948年英国正式承认独立的缅甸联邦共和国,从此,缅甸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独立以来的缅甸,其政治制度几经变化,1948到1962年基本上实行以吴努为首的资本主义的多党议会制度。1962年,内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内温任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党主席内温和总统吴山友辞职,吴盛伦被选为主席和总统。3

缅甸曾经实行过西方议会民主制度,1948年1月,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且脱离了英联邦,但在政治体制方面,仍然选择了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度。独立前夕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规定,缅甸实行“三权分立”,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联邦政府为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

但是,缅甸的议会民主制从确立之日起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执政集团的内讧,使政府总理吴努头痛不已。1958年9月,吴努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1960年2月吴努再度执政后,缅甸局势继续恶化。1962年3月2日,奈温以防止国家分裂为由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终结了缅甸的议会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军人执政的国家,命名“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缅甸联邦”由于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萧条,国内的活动持续不断,1992年,丹瑞大将接替苏貌执政,1997年改“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二、缅甸军人政权的运行

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缅甸军人的执政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1962年~1974年间的直接统治、1974年~1988年间的间接统治、1988年至今的军人与政党竞争体制。

在政治统治方面,1962年政变成功后,军人直接掌握了,由17名高级军官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奈温最初的考虑并非由军人直接执政,而是建立大众政党体制,但由于当时的政党不愿意与军人合作,于是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所有,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既长期担任军队的最高***,同时履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理)的职权,具有充分的立法、司法和执行的权力。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奈温于1962年 7月4日成立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自动成为该党的第一批正式党员。1964年该党成为缅甸惟一的合法政党。4

由于军事机关和纯军事方法不适应管理国家,奈温决定采用比较正常的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并从1971年开始了从完全的军人统治向立宪军人统治的过渡。1973年12月,全民公决以高票通过新宪法草案,1974年1月3日,革命委员会正式颁布新宪法,规定缅甸的政体为人民议会一院制,人民议会闭会期间,由国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务委员会主席即为国家总统。1974年3月,已退出现役的奈温被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即总统),山友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盛温任总理,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散,正式将权力移交给人民议会——“还政于民”。但实际上,奈温政府仍是军政权,因为政府最高层的官员多在军队中服过役,军人1974年以后仍全方位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虽然新军人政权一直强调不会长期执政,并于1990年5月在时隔30年之后举行了新一轮大选,但却拒绝交权给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全国民主联盟,并多次软禁该党***。缅甸新军人政权也因此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军政府最近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就是响应“路线图”计划,缓解政治压力。东盟的路线图分三个阶段:(l)迅速释放;(2)军政当局同全国民主联盟和少数民族代表进行对话,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促进“国民和解”;(3)通过东盟、美国、中国和欧盟等对缅甸表示关注的第三势力给予缅甸侧面支持,实现民主化,包括保证全国民主联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宪法。最终实现的时间计划为缅甸作为东盟主席国的2006年。

2003年8月30日上午,缅甸总理钦纽在接见各部门负责人、司令、非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团体协会代表时,就缅甸未来发展政策走向发表讲话,对缅甸民主化作出了具体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重新启动1996年临时中断的国民大会;第二步,召开国民大会,逐步开始各项工作进程,建立一个真实的、有充分秩序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按照国民大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起草新宪法草案;第四步,举行全民公投,通过宪法草案;第五步,举行大选组成议会;第六步,按照新宪法召开议会;第七步,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和议会组成的内阁及权力机构领导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发达的新民主国家。这可以看作是对路线图计划重要环节的具体化。

然而,钦纽只不过是前台干实务的人物。国家军政大权仍掌握在丹瑞大将手上。丹瑞交出总理职位,却保留了国防部长、三军司令和全国最高决策机构“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要职。钦纽之所以被推到前台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为人文质彬彬,素来给人以温和派的印象,对内外可起缓冲的作用。不过,未来的缅甸政治激流不可能容许他长期中庸骑墙。如果他执行的和解任务失败了,钦纽的政治生涯也许就此告终。钦纽上将如今在“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内已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从目前的情况看,他很可能步吴奈温的后尘,届时脱下军装,参加竞选。

在经济领域内,在奈温执政的26年间,缅甸由东南亚自然资源最好、发展水平位居东南亚前列的国家成为了落后的国家之一,1987 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缅甸国内也出现对军人政权不满的声音。曾于1961年~1971年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生前就坚决反对军人政权。从1988年3月开始,缅甸持续爆发大规模的反奈温政府示威游行,奈温被迫辞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职务。

现在,新军人政权放弃了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商贸。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5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在民族问题上,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在国际政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民族构成的复杂,民族压迫现象较为严重,民族间的互不信任、歧视、仇恨、冲突十分严重,各民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新军人政权改变了以往政治高压和军事围剿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政治安抚、经济输血为主,从而使多数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达成了政治和解。

在政党和社会团体方面,1988年9月18日,以苏貌为首的缅甸国防军又一次发动政变,推翻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建立了新军人政权。在政治领域,新军人政权组建了“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改名“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府官员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均由该委员会负责。该机构的主席兼任政府总理,直到2003年8月才单独任命另外的高级军官担任政府总理。新军人政权宣布实行多党制。缅甸政党的数量在1989年 3月达到最高峰的233个,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到1990年5月大选时,只剩下93个政党,目前还有九个合法政党,其中七个是少数民族政党。

缅甸现有第二大党民族团结党,最大民主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少数民族政党掸邦民主联合会;最大群众团体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巩协),系军政府培育扶植的半官方组织,此组织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以抗衡反对派民盟的势力。6

在处理与最大反对派的关系上,军政府施以铁腕对策。1988年,缅甸爆发全国性反对军政府、要求民主的运动。素季积极地参加到了这一民主浪潮之中。 9月27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立,素季出任总书记。她在出任该职后更加活跃,四处演讲宣传,为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做准备。民盟也随之迅速壮大,成为全缅最大的反对党。这一切引发了缅甸军政府的警惕,最终在1989年7月20日以煽动骚乱为罪名对素季实行软禁。

在缅甸的影响并没有因其被软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缅大选,民盟大获全胜,赢得了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但军政府对此不予承认。这样,民盟在缅甸争取民主的努力日益具体化为两点:要求军政府释放素季;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将政权归还给民盟。而西方各国也以这两个问题指责缅甸政府侵权,对其实行制裁,施加更大的压力。

军政府于1990年举行了大选,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回响,她于1995年7月被释放。7她被多次阻止会见她的政党支持者,并在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后被释放。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经历一段时间的关押和9月的一次手术之后,她继续在仰光遭到软禁直到如今。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在缅甸看望了缅甸民主派领袖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促使双方展开会谈。,成了缅甸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

三、关于缅甸军人政权未来走向的预测

军人政权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成熟的体现,缅甸军人政权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利弊共生、优劣互见的政治形式。从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它有压制民主、加剧对抗、专制没落的弊端,同时有强调秩序、整肃社会、集中权力和发展经济的特定优势。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军人政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对于政治参与的限制,对于超过政党进行政治动员的尝试,对于阶级合作的鼓吹以及对于行政效率和政府廉洁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或推后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爆发,赢得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宝贵时间。尽管军人政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军政府集权政体的长期存在和延续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权力失衡,其专制集权的性质是与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的历史潮流相背离的,民主化的趋势不可抗拒。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与挑战,外来的缅甸军政府可能走向何处呢?我的预测是缅甸军政府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己的“新政”。

首先,缅甸军政府会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争取更大的民意来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的首要条件是国际的和平和国内政局的稳定。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缅甸当前最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内环境。经济发展对政局稳定的反作用。几十年来国际上的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平衡的经济发展,才能稳定政局。经济发展对维护政局具有积极的作用。8

缅甸爆发“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价大幅度上涨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军人长期统治导致的社会压力需要释放以及军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忽视。因此,目前缅甸局势虽已基本稳定,但是的根源并未消除。另一方面缅甸这次的所谓“袈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媒体炒作起来的,缅甸局势并未恶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参加游行的僧侣最多时也只有全缅僧侣总数的1/20,游行只发生在仰光、曼德勒、实兑、帕科库等少数大中城市,而且以往缅甸历次反军人统治运动的主力之一——大学生并未加入其中,缅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数民族也没有与运动形成呼应,军人、警察、公务员以及军政府扶持的最大社团——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仍然忠于军政府。此外,目前缅甸多数民众已厌倦政治斗争,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领域。只要军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军人统治的危机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得那样严重。

其次,缅甸军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可能会主动机智地与各大政治力量尽快达成妥协或共识,以便是自己在未来的国内政治格局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新军人政权一直在按自己的步骤推进2003年8月制定“七步走民主路线图”。该“路线图”主要包括:重新召开1996年以来处于休会状态的国民大会;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和政府以及其他中央机关,将***民把缅甸建设成一个现代、发达和民主的国家。就在开始出现抗议游行的9月3日,缅甸政府宣布历时14年之久的制宪国民大会胜利结束,将组织一个班子按照大会制定的新宪法原则起草宪法全文。根据新宪法的原则,军队在各级议会中必须拥有25 %非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名额,三军总司令是缅甸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在国家陷入危机时可以接管。这些原则已得到参加国民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及其他阶层代表的认可,这表明暂时没有一支力量可以取代军人来管理这个国家。

再次,缅甸军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可能会对最大反对派民主联盟作一些低姿态让步。由于爆发的“袈裟革命”导致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军人政权极有可能在与反对党民盟领袖举行对话的同时,仍按原计划在2008年进行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在2009年举行新的大选。但无论如何,军人不会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主导缅甸政局的发展。

2001年9月底,91岁的奈温病情严重。军政府最高领导层为了防止在奈温过世后对局势失控、谈判夭折、军队分裂,所以加快了谈判的进程。这才是5月6日素季获释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而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与教训后,民盟也意识到必须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妥协,以渐进方式实现缅甸民主。所以,在谈判中,民盟及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作出了让步:民盟同意放弃要求军政府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意与军政府组成3年到5年期的联合过渡政府,并根据在此期间通过的新宪法举行大选。一旦民盟在大选中获胜,保证不会运用法律追究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本人亦不在新政府中任职。

民盟同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军队可在议会中拥有25%的席位,三军总司令有权任命其继任者和指定参加议会的军队代表,总统与三军总司令级别平等,在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三军总司令直接领导国家安全事务。 为了使谈判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军政府从2001年5月开始与其他合法政党会谈,并成立了包括奈温在内的54人政治协商委员会。9

军政府原计划在2002年3月份结束与民盟的谈判,此后组建过渡政府,待新宪法制定完毕后举行新的大选。这也就是说,缅甸军政府考虑在2005-2007年间完成向民选政府的过渡。如果这一计划能够按部就班地得到实现,苦苦追寻民主多年的缅甸将最终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最后,缅甸军政府内部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尤其是对民盟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军政府还要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防止发生内讧给反对派机会可趁。已故奈温将军,从2000年10月开始极力推动军政府与民盟谈判,但后来双方的谈判似乎又陷入僵局,民盟与军政府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又有所抬头。但当时随着奈温年岁渐高,军队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露痕迹。所幸内温去世后军政府内部没有发生大的震荡。

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不复存在。

然而目前来看,全球石油供需大体上仍然是平衡的。那么,为何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油价一涨再涨呢?其实,油价的上升,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而非经济需求使然。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渲染和操控,对它国石油资源的抢占,以及产油地区的安全形势,是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症结所在。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大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也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油价高位震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军事扩张息息相关。

一是利用美元、黄金和石油的比价关系,疯狂套利,操纵原油期货价格。每次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都能看到美国的资本黑手,比如,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低迷,石油价格大涨,严重背离了供需原理,期货市场根本不受美国政府监管,美国政府表面上打击投机炒作,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联动。

二是通过战争和其它手段渗透抢占石油资源。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致使盛产石油的国家战乱不断,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美国的反恐战争,也直接影响市场的预期。伊朗作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大国,不仅受到美国经济制裁,还受到战争威胁。无论伊拉克战争还是潜在的对伊朗的战争,无不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恐慌,造成油价动荡不定。美国还通过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进行军事和经济渗透,通过参加石油开发等手段,竭力占有中亚及里海的石油资源。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已获得里海16%的石油资源,加上美英合资企业,两国已控制里海27%的石油资源。美国还对非洲发动能源攻势,目前非洲石油已经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美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操控全球70%的石油资源及石油运输通道。对此,俄罗斯做出果断反击。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将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主要股份出售给ExxonMobil公司。欲将俄罗斯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出让给的外国公司,实际上是一家美国公司。岂能轻易让其得逞?正如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说,霍氏想出卖石油,这对克里姆林宫简直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目前,俄罗斯和美国在叙利亚的对峙,美国与中国在南海、东海和缅甸的角逐,都是为了石油资源。

三通过美国的原油库存变化,影响国际油价的市场预期,对国际油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遇到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根据自身需要,或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期达到抑制油价的作用。或国际油价越是上涨,则越是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不断增大世界石油供给的压力。

四是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也主要操控在美国手中。世界产油储量前十名的沙特、科威特、加拿大、阿联酋、利比亚都被美国控制,国际市场上石油直接以美元定价,因而美元不断贬值也导致油价不断上升。据计算,美元贬值10%,就会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上涨7.5%。美国在控制美元和石油定价权上同样实行“单边主义”,以图保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评论指出,美国把石油作为经济武器,其目标主要对准中国,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在屯积些什么,会升值?

你已经说到了一些,我的看法是帆布这类轻工业品可能会渐走高。从目前的情况看,钢铁的市场需求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周期,市场的产能、需求预估较稳定,而中国钢材内需已经减弱了一些,这就证明国内钢铁市场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会大一些。国际市场的钢铁需求虽然大,但对中国钢铁出口的限制会带来一些影响。目前国内钢铁价格由于原材料的问题再次走高,这可能是短期刺激造成的,另外也和原料的产能有所关系。但是随着市场进一步的调整、政策影响等等因素,下游的产业需求很可能缩水,另外钢价走高对于出口弊大于利,参考人民币的走势,更能证明这点。目前看空的一派是很有力的。并且,业内人士说钢铁随时会出现拐点,所以这个市场进入不是一个良好选择,更何况是未操盘过该市场的新手。请注意是:未来某个阶段可能会短期的高扬,但是仅仅是短期的一个表现,也是因为受到某因素的强烈刺激导致。长期市场我的观点还是比较看空。未来钢铁的下游,民用钢铁制品需求可能会有所增长,但这种力受到一些大型制造业需求减少的抵消,同时减少的需求部分,可能会大大多于增长部分。

黄金的波动不会非常大,而且不出国的情况下,投资的必要不是很大,而且这块需要占用资金相对收益而言有些多了。煤炭目前在高位,受政策因素干扰较大,并且一些大的炒家手中资源较多,市场不可控因素太强,对于小炒家风险就比较大。

轻工业品这些产品我比较看好,是因为部分轻工业品和农产品在产业链上非常接近。受到农产品的影响较大,农产品走高将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原料价格的上涨,去年的雪灾还会造成部分产能的释放,下半年可能会有较多的变化。另外,现在农产品的功用开发较多,转化工业产品的功用逐渐被开发,原有工业原料的匮乏导致这部分需求逐渐上升,但农业本身产能很有限,受到人口需求、产能暂时收缩、加工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暂时供需关系不会改变,市场波动还会持续。选择轻工业品的理由就是接近农产品,但其不会被农产品市场波动影响太多,同时风险较之更低。

一旦伊朗问题不能妥善解决,那么石油问题将会影响非常多的行业。这些力很难在宏观环境之中对冲抵消,但是此消彼涨,受到影响的行业会促成其它行业发展。例如,石油的短缺造成塑料产业的疲软,工业塑料价格上扬,作用抵消在工业品生产之中,可能还会和其它原料产生对冲的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产业链较长,其中产业需求因素复杂,所以缓冲的效果很好。但是民用塑料行业将很难产生这样的抵消,产业链的构成单一,加之市场敏感。所以替代品可能会大行其道,那么,陶瓷制品、棉布制品、民用钢铁制品等等会有新的契机。考虑陶瓷制品的原料特殊性、钢铁市场的几块需求力可能会对冲,那么棉布产业可能是较为稳定的一块,另外,其受到农业影响大,出现走高的趋势非常有可能。还有一些可能产生的下游的需求,现在不便说,也不太好说。

从囤积条件来说,棉布等轻工业品也很有利。化肥的上涨、物价的上涨,会导致农产品上涨,棉花的价格一旦有波动,那么棉布、帆布会有大幅波动。这部分的产业链较短,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看都比较有利,同时影响力度会比较大。如果你考虑囤积,并且考虑到更加接近上游的话,棉花等也是好选择。其实并不仅仅可以囤积,期货、期权,如果熟悉的话都可考虑。

建议如果投资的话,可以进行长持。持有时候,预先选择一个时间周期,自己设定一个交易期限。到期看价,如果符合你的预期目标就售,如果未符合,就根据市场形势、资金压力等等选择继续持有或割掉。同时应该选择一些关键的宏观因素作为分析参考的依据,例如时事、宏观市场、境外市场、内需等等。

以上言论均是一家之言,欢迎探讨。关于以上内容,不涉及具体的数据资料,未考虑政策的变化因素,不作投资依据。

地板价格走高局势已定

装修处于淡季的情况下,地板价格也没有一点下降的苗头,相反,由于秋季装修旺季的来临,一些品种的实木地板出现了持续旺盛的涨价势头。国内地板市场笼罩着一股紧张气氛,业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讨论,究竟是什么主导了这场价格风波?这背后是否有一些难以言传的人为因素?和家观察员为此走访了上海市各大建材市场,并采访了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宏刚,他表示:地板市场决无黑手。

现象:四种地板价格持续走高

实木地板的涨价苗头从2005年初就已见端倪,今年3月份以来,市场上各个品牌的实木地板再度涨价,上涨幅度超过30%,这次涨价是去年涨价的一个延续。

我国的实木地板原材料大多从东南亚和南美进口,前者占一大半,去年底的海啸过后,由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灾后重建需要大量木材,板材供应紧张,加上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导致海洋船运木材价格大幅上升,实木地板价格的上涨空间仍然相当大。原材料短缺自然是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春秋两季是装修旺季,地板需求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实木地板的涨价已成定局,对整个地板业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实木复合地板涨幅虽不明显,但随着地板行业的整体价格上扬也在一路水涨船高。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刚刚下发《通知》,确认实木复合地板也属于实木地板,应该按照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消费税征收办法,征收5%的消费税。虽然在去年,实木复合地板的价格基本是稳定的,没有什么波动,但随着成本的上浮,厂家上调出厂价格已是势在必行。实木复合地板的涨价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强化木地板的价格一向稳定,然而从今年7、8月份开始价格出现明显上扬,不少品牌的产品价格每平方米上涨3元至8元不等。对于原本价格多集中在60元/平米—180元/平米的强化木地板来说,这种上涨势头让人吃惊。据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强化地板的累计涨幅已超过15%。

竹地板是我国特有的地板产品,由于其天然的材质和独特的外观,在欧美市场卖得风生水起。但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使用率却比较低,竹地板的市场春天并没有来临。原材料整体供不应求,在维护成本方面也显得比较吃力。

辟谣:地板市场并不存在黑手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涨价风潮,近期有人抛出这样的言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借地板原料短缺,从今年9月开始,每天从江苏某地主动向全国各地的竞争对手发送自己本应保密的价格信息,积极联合其他基材商有意集体抬高基材价格,从而造成整个行业出现价格波动。

这种言论带有某种神秘的传奇色彩,渐渐被许多人接受和传播,使得原本波涛汹涌的地板市场更显得云山雾罩。和家观察员就此问题咨询了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宏刚,他明确表示:不存在黑手,一切现象都应归结为市场因素。李秘书长认为,是市场自身的运作规律导致了价格波动。

我国地板原材料大多从国外进口,随着全球木材资源严重短缺,出现了基材供不应求的状况。许多大品牌虽然有稳定价格、保护市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但迫于价格压力,也不得不随之而动。宏耐地板负责人向和家观察员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该品牌的强化地板还没有调整过价格,但是并不排除在市场压力过大的时候适当调整的可能性。“据我近来向工厂了解的情况看,我们8mm规格地板成本大约上涨3—5元/平方米,12mm规格地板的成本上涨也在6—8元/平方米。”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木材原料主要依靠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进口,而巴西、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实木地板原材料输出国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压力,纷纷开始禁止或限制生产和出口珍贵木材,使得原材料供应越来越紧张,导致价格呈上扬趋势。可见原材料的紧缺与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紧密相关。在生存问题日益严峻的时候,人们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来弥补环境方面的过失。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上涨使海洋船运价格上升、国内治理超限超载等因素也使木材的运费大幅提高。此外,关税调整、物价普遍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木地板涨价。

可见,制约地板原料供应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客观的市场行情,并不是简单的人力所为,个人或单个的企业是难以撼动整个行业的。时下流传的“黑手”一说只能表明人心惶惶是地板涨价的副产品。

预测:年底还有20元的上涨空间

总的来说,国家对于木地板行业加征消费税的政策实际上是对资源利用的一种“导向信号”。在木材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板的价格上扬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会导致一些种类的地板(尤其是实木地板)渐渐成为少部分“有钱阶层”的消耗品。

一位地板经销商说:“价格上涨后,销量同比去年下滑30%。”业内人士分析,“十一”后地板调完价,至2006年年底,实木地板每平方米还有20元左右的上涨空间。

我们不会放弃木地板妙趣天成的特质,然而未来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实木地板的消费群体会继续缩小。地板的价格将越来越高,但是只要它还在我们可以预测的范围之内,就不是无理取闹。市场自有它的运作规律,肆意猜测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重心理恐慌。我们应当冷静看待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如加强复合地板和竹地板的市场影响力,开展多方面的策略性营销,使其在合适的范围内取代一部分实木地板的需求。面对行业大洗牌,只有认清现状,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