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油价最高的企业是_美国油价单位是什么
1.埃克森美孚的尴尬:曾经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今年亏了24亿美元
2.国际油价 8 年来首次突破 100 美元,将带来哪些影响?
3.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背景!最好是英文的,不过实在没英文的,中文也行啊!
4.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埃克森美孚的尴尬:曾经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今年亏了24亿美元
撰文?/?马晓蕾
编辑?/?温?莎
设计?/?赵昊然
来源?/?Nytimes,作者:Clifford?Krauss
在它135年的历史中,埃克森美孚经历过被排挤、投资失败和灾难性的埃克森瓦尔迪兹漏油,可即便命途多舛,这家石油巨头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艘埃克森美孚钻探船驶离圭亚那。尽管世界***加大了对抗气候变化的力度,但该公司仍在那里和其他国家开更多的石油
但突然间,埃克森开始严重下滑,长期潜伏的短板因疫情的蔓延和能源世界的技术转变而显现出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最赚钱、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然而在今年前9个月却亏损了24亿美元,股价下跌了约35%。8月份,埃克森被踢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由软件公司Salesforce替代。这一变化意味着,大石油公司的接力棒将传给日益壮大的科技行业。
“埃克森是幸存者吗?”爱德华?琼斯(Edward?Jones)的能源分析师Jennifer?Rowland问道。“他们当然是,拥有巨大的全球资产、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技术知识。但真正的问题是,他们还能继续繁荣下去吗?现在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投资者给埃克森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增持埃克森股份的长期股东D.E.Shaw要求该公司削减成本并改善其环保记录。另一个激进主义投资者Engine?No.1也在加州教师退休系统和英格兰教会的支持下推动类似的改革。而在12月9日周三,纽约州主计长托马?帝纳波利(Thomas?P.?DiNapoli)表示,该州226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将出售那些在减排方面行动不够迅速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票。
今年能源需求暴跌,各国***都承诺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当选总统约瑟夫?(Joseph?R.?Biden?Jr)。每家石油公司都在努力。许多公用事业公司、汽车制造商和其他企业都承诺大幅减少或彻底消除温室气体的最大来源——化石燃料,转而主攻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
荷兰壳牌公司(Royal?Dutch?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等欧洲企业已经开始摆脱化石燃料的束缚。但是,埃克森和大多数美国石油公司一样,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入在加倍,对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的投资却相对较少。
就在11月份,埃克森重申,它逐步增加化石燃料的生产。目前,该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横跨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盆地以及圭亚那、巴西和莫桑比克的近海油田生产石油和天然气。
埃克森在自己的战略上很执着,即使它承认之前走错了一步。埃克森表示,它将减记其天然气资产的价值,其中大部分是在2010年前后买下的,减记金额高达200亿美元。为了削减成本,并维持此前近四十年来每年增加的股息,该公司还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裁员约1.4万名员工,占其总人数的15%。
但如果说这场危机足够威胁到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埃克森的高管一直没有承认。"
“尽管目前存在波动和近期的不确定性,但推动我们业务发展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强劲不变。”从2017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达伦?W?伍兹(Darren?W.?Woods)在最近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
埃克森在石油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公司,僵化的企业文化导致其错失了可行的关键性变革。自从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在19世纪末以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后来被因垄断拆解)的名义创立该公司以来,就一直如此。
埃克森美孚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炼油厂。在可预见的未来,化石燃料生产和加工仍将是该公司的支柱
由于洛克菲勒是会计师出身,数字计算深深的刻在了埃克森的DNA里。埃克森高层主要由工程师构成,几乎都是从基层一路晋升到高管职位。整个高层团队都表现出一种决心,就是他们有能力克服每一个可以预见的屏障,比如OPEC石油禁运、战争和制裁。作为经常要在危险或荒凉的地方开展业务的公司,这种信心也许是必要的。
现任CEO伍兹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埃克森28年的老员工,他在说话时与他那些更知名的前任们一样冷静自信。但他是埃克森历任CEO中比较低调的一位,不像李?R?雷蒙德(Lee?R.?Raymond),他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抨击担心气候变化、石油枯竭是杞人忧天;更不像雷克斯?W?蒂勒森(Rex?W.?Tillerson)是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任卿。
虽然这两位都是该行业的主导人物,但他们给伍兹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被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所掩盖。
雷蒙德公开质疑气候变化损害了公司的声誉,蒂勒森则迟迟没有利用页岩钻井的优势,而页岩钻井的确提升了美国的石油工业。他与俄罗斯和伊拉克交易让公司损失惨重。2009年,他以300多亿美元的价格收购XTO公司,以获得压裂技术和珍贵的天然气田,而当时天然气价格正处于高峰。随着此后几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该公司亏损,并在今年11月份撤销了大部分投资。
“达伦?伍兹(Darren?Woods)继承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近年来下了巨大的赌注,却并不成功。”华尔街退休分析师法德尔?盖特(Fadel?Gheit)说,他在1999年美孚与埃克森合并之前是美孚公司的研发工程师。
“埃克森美孚就像一艘大游轮。”他补充道,“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航向。他们可以经受住风暴的考验,但不会走得太远。他们最终不得不转型保持与时俱进。”
雷蒙德拒绝发表评论,蒂勒森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埃克森主要通过伍兹和公司此前的公开声明来回应问题。
公司发言人凯西?诺顿(Casey?Norton)表示,收购XTO除了带来潜在外,还带来了人员和技术,帮助公司在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田取得成功。
在工作的头几年,伍兹遵循蒂勒森制定的广泛战略,通过借贷和大量投资以扩大生产。疫情迫使伍兹改变方向。该公司现在到2025年,在勘探和生产上的支出比原减少三分之一。
然而,埃克森所做的改变虽然绝对值很大,但与欧洲石油公司相比,却只能算得上是“打打补丁”。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未来十年将把低排放业务的投资增加10倍,达到每年50亿美元,同时将油气产量缩减40%。荷兰壳牌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of?France)和其他欧洲公司也在以不同的速度取类似的行动。
在美国,唯一接近“欧式”目标的大型石油公司是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Petroleum)。该公司最近承诺,到2040年其业务活动的碳排放量将达到净零,到2050年其燃料的使用量将达到净零。它正在得克萨斯州建造一座工厂,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将原油推出地面,同时将温室气体永久留在地下。
“我们已经从页岩时代进入了能源转型时代,所以各家公司的战略分歧较大,是现代以来最大的。”能源历史学家、《新版图:能源、气候与大国冲突》(The?New?Map:?Energy,?Climate?and?theClash?of?Nations)作者丹尼尔?叶尔金(Daniel?Yergin)说,“现在最大的争论是,石油峰值是在2020年代还是2030年代或2050年代?”
埃克森的高管们表示,他们已经认识到能源转型的存在和必要性。但他们也宣称,埃克森进入太阳能或风能业务是没有意义的。相反,该公司正在投资突破性技术,其中一个项目是利用藻类生产卡车和飞机的燃料。埃克森多年来一直在谈论这个项目,但尚未开始商业化生产。
二叠纪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之一,埃克森正在那里投资数十亿美元
埃克森的炼油厂有朝一日也可能成为氢气的主要生产者,许多专家认为,氢气可以在减少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公司正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上,其中一个项目是将工业运营中排放的碳引导到一个可以发电的燃料电池中,在产生更多电力的同时减少排放。
伍兹在10月份给员工的致辞中说,“这些领域的突破对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为实现巴黎协议(2016年的全球气候协议)的目标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能源专家表示,埃克森有可能为二氧化碳想出新的用途,比如加强混凝土或制造碳纤维,从而取代钢铁和其他材料。
“如果埃克森和其他主要的石油行业参与者破解了这些难题,整个关于碳氢化合物的讨论就会发生变化。”美国莱斯大学(Rice?University)能源研究中心的高级主任肯尼斯?梅德洛克(Kenneth?B.?Medlock?III)说,“这个过程在前期会很缓慢。想一想风能和太阳能也是如此。”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可以抵消埃克森的一些隐忧,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的。最近几周,油价随着对疫苗的乐观情绪而攀升,埃克森的股价也随之上涨。
埃克森负责研发的副总裁维杰?斯瓦鲁普(Vijay?Swarup)在最近的一次访中表示,该公司明白自己需要降低排放,并正在开发更好的燃料、润滑油和塑料。
“但是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途中,我们还不能停止供应平价的、可大规模应用的能源。”斯瓦鲁普说。
但英国石油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John?Browne)表示,尚不清楚埃克森和其他美国大公司是否会为低碳未来充分转型。
“他们可能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说,‘让我们看看长期会发生什么’。”他说,“如今,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策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 8 年来首次突破 100 美元,将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的世界石油的总体态势是供过于求,欧佩克实施了长达1年多的减产协议才将石油价格提升到50美元以上,之后是由于伊朗被限制了石油输出以及对不稳定局势的预期,石油才缓慢爬升到60-70美元附近,而即便是如此,欧佩克依然是坚持执行减产策略;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武装冲突带来的是短期的恐慌心态,即便俄乌冲突长期化,只要其他产油国放开供应,油价就会快速回落;
称现在的油价上升已经威胁到了美国民众的基本生活,然后底特律本周的油价约合人民币4.5元/L。而3月份伊朗主要地区的汽油价格大概是0.7元人民币/L,就是所谓的水比油贵。所以国际油价超过100美元并不代表全球都在承受8元/L的汽油价格。
言归正传,从长期来看,高油价不符合主要相关国家的利益:
美国即将面临中期选举,高油价不符合美国利益;
高油价有利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破坏了美欧过去多年来推动主要产油国增产保持低油价从而压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局势。短期来说可以以制裁的名义遏制俄罗斯油气的实际交易,但是长期来说由于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封锁俄罗斯。俄罗斯退出减产联盟,配合高油价满负荷生产出口能够补偿俄罗斯的损失。这在历史上就有明确的案例。
原油价格超过60美元,美国的页岩油就有回报期待,更高的原油价格会推动包括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开难度相比中东地区大的石油产区开始出油和投入基础设施扩张产能减少成本。考虑到碳中和未来的预期,远期石油需求衰减的前提下,石油价格过早暴涨并不符合主要产油国的利益。
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背景!最好是英文的,不过实在没英文的,中文也行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其别是石油,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物质和人力)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阿波罗登月”
1959年,美国提出了“奔月”的设想,即“阿波罗登月”。1961年5月,肯尼迪批准了“阿波罗”。
在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出了地球的43天之后,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10年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新返回地面。”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
阿波罗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水星”,即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测试人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这项很快就成功了。1963年5月15日“水星1号”载人发射,飞行了34小时,绕地球21圈,宣告“水星”结束。
第二步,是“双子星座”。这个有二个目的,一是测试人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的生理问题,一是将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对接,从而奠定登月技术的基础。该项实施得也比较顺利。1965年,“双子星座3号”飞船做了变轨实验;同年,“双子星座7号”和“双子星座6号”做了太空会合实验,双子星座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4天,宇航员的身体安然无恙。
第三步,是“土星”,即制造能将载人飞船送出地球进入月球轨道的大动力火箭,最终完成登月。1965年4月,在冯·布朗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5号”火箭,它总长85米,竖起来有30层楼那么高,其第一级推力达3 500吨。“土星5号”是“阿波罗”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的出现标志着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超过了苏联。“阿波罗”终于可以实施了。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指令舱是飞船的核心部分,而且最终由它将宇航员送回地球;服务舱主要装燃料和宇航员的生活资料,包括氧气、食物和水;登月舱在登月时与母舱分离,宇航员由此登月。
在美国宇航局组织下,动员了2万多家厂商,12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所,400多万人参加,开发项目1 300多个,共耗资250亿美元,历时9年,整个系统共使用300多万个零部件。1967年,因火箭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969年7月21日4时17分40秒,“阿波罗”在月面上“静海”西南部安全降落。阿姆斯特朗率先走出登月舱,一步一步走下了阶梯,在月球上留下了我们地球人的第一个脚印,他兴奋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奥尔德林紧跟其后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球上微弱的引力下一跳一跳地走动,“这是一个荒凉冷寂的世界,没有生命,没有一些绿色,故乡地球像一个明亮的圆盘悬托在月球上林立的高山丛中。”他们俩将一块特制的金属牌竖立在月球地面上,并默念:“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和平而来。”金属牌下放置了5位遇难宇航员的金质像章。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两个半小时,并将月球的电视照片送回地球,安放了3种科学实验仪器,集了约五十千克月球上的石块和土壤标本。按,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驾驶“登月舱”离开了月球,与在空中等候的柯林斯驾驶的“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会合,并开始返回地球。24日,指令舱重新进入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登月成功了。
自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之后,美国又相继进行了6次登月飞行(阿波罗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除了13号外,其他都获得了成功。前后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较久的停留(总计302小时),利用“月球车”进行较远的探索,并搜集了365.9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12年12月,“阿波罗17号”执行了该中最后一次飞行。此后,人类又向着新目标迈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此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处于转折时期。由于越南战争耗资巨大,加上长期赤字财政的后果开始显露,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美元危机由此出现。11年,美国出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不少国家的将大量的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西方金融市场的投机商们乘机兴风作浪,抛出美元,购进黄金和正在升值的西德马克。11年8月,为应付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所引起的美元危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挽救对外收支的困难局面,以及为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尼克松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并且对工业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这等于使作为外汇的美元贬值。当年12月,通过华盛顿货币协定,美元正式贬值7.8%,美国官方维持的黄金比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每盎司38美元。1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4~1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便宜的石油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旦油价大幅度上涨,就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乃至引发经济危机。
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接着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先后被卷入。从1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首先,与战后曾经出现过的危机或经济衰退相比,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其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下降最甚,下降幅度达到32%。其次,股市跌幅大,企业破产严重。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4年12月,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英国的股市下跌更为严重,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甚至超过了30年代大危机的幅度。第三,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危机最严重的1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 448万人,特别引人注意的是,1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第四,危机造成了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且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西方国家除联邦德国外,都因为石油付款大增而产生国际收支逆差,逆差的总额共达39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日本,也出现了52亿美元的逆差。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5年减少了6%。
然而,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除了有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是指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一方面,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0年代的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进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本来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应该是刺激经济增长、治愈萧条和衰退的“良方”,然而到了70年代这一“良方”失灵了。在危机期间,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大提高,其中英国为最,达到24%。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即使通胀率比较低的德国,消费物价的上升指数也达到5.1%。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
70年代的“滞胀”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固定资本投资不振,生产停滞严重。这一切又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15年危机过去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仍在1 700万人以上。在西欧,失业的人口甚至还不断增加,15年西欧失业人口为520万,而到了18年则增加到710万人。大量的失业加剧了西方社会的不稳定。
里根的“经济复兴”及其实施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该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的推出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经济复兴”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根据“里根经济学”所制订的“经济复兴”,里根把1982年度预算砍去414亿美元,1986年度砍去958亿美元。砍去预算后,被削减的项目涉及范围很广,从失业补助金到铁路、邮政的津贴等,不一而足。但是里根并没有削减国防开支。为了与苏联争霸,里根甚至增加了军费,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制订和推行“星球大战”。在大砍预算的同时,里根推出减税和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减少行政规章等方案,1981年7月,里根的减税方案在国会通过,联邦税收在1982年度就将减少539亿美元,而到1985年度就将减少1 000亿美元以上。作为放松管制、减少规章限制的第一步,里根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
里根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未如里根所认为的那样能够迅速解决美国的经济衰退。在里根上台后的第一二年,美国的经济依然在衰退之中而没有回升,财政赤字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失业率高达9.8%,创战后最高纪录。然而,转机还是出现了。1983年美国的经济开始大幅度回升,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2%,年达7%。虽然1985年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又降了下来,只有3%,但是直到1989年里根将要离任时,美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停止。在1989年1月的经济报告中,里根宣称:“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了。历史潮流向我们走来,而一些怀疑论者曾认为这种潮流远离了西方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事业自由的理想,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通过减少税收和减少官僚的干预,我们调动了普通美国人的创造力,预示了一个空前的和平繁荣时期的到来。”
虽然里根运用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政策促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而出现巨大的回升,但是,里根却没有能够削减联邦的财政赤字。由于赤字居高不下,不得不大举借债,美国国债的总额由此而飚升。里根曾严厉地批评过他的前任实行高赤字,并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可是,里根没有料到,因为减税和不断地扩大军费开支,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增加最大的,恰恰是在他的执政年代。卡特时期的美国国债为9 000多亿美元,可是到里根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国债已突破了2万亿美元。这是对“里根经济学”的一个讽刺,也给里根后的美国经济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就解决美国经济的“滞胀”而言,“里根经济学”还是有其正面作用的。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及其原因
20世纪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微观层面的含义,这就是全世界的公司企业不论大小都从90年代起走向充分利用因特网发展业务,加强联系,扩大市场。网络经济逐渐形成规模。自从便捷的浏览器在电脑上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因特网便对世界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特网不仅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买卖关系更为有效、更为广泛、更为快速地联系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特网能在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各地的公司企业相互联系起来。这种崭新的企业与客户、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某种具有超级效率的现代电子化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这种因高新科技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必然促使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公司企业尽快地上网,成为电子网络世界市场中的一员。由因特网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网络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经济不仅提高公司企业的效率,而且加强了世界市场的深层次整合,建立起更加广泛的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
世界经济网络化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在宏观层面上,这就是世界经济在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方面越来越相互依赖而构成网络。在这个世界经济的网络中,信贷资本的筹集、发放和使用日益集中化,世界金融市场对全球性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大;知识结构与专家系统的作用即今天我们经常谈论的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者阶层日益发展。世界经济这一层面的网络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也加速了生产、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即生产转移至成本最低的地区,企业的各部分业务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基地上,而对企业的协调则集中到全球的国际性大都市,这些大都市正在发展成极其专门化的服务中心。世界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如此网络化的发展,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在世界经济不断网络化的同时,世界经济数字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世界经济的数字化就是目前已很为世界各国政界、科技界、经济界所关注的“数字地球”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数字地球”实际上是人类认识地球的新阶段。通过功能强大的电脑网络、完整高效的卫星遥感技术、超高能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在新的世纪里,人类能够融汇全球的各种自然与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兼容从宇宙空间和地球深部测得的地球生物、化学、物理等数据,建立起新的巨型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的地球之外再建造一个“数字地球”。在“数字地球”的建立过程中,世界经济就会不断地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并且为“数字地球”而推动。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新的世纪里美国将通过“数字地球”继续占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推动经济不断发展。随着“数字地球”的建成,世界经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化经济,因为有了“数字地球”,任何的经济决策、经济行为都将与联网电脑屏幕上的世界各地三维形象和各种数据相关联,世界经济的发展将因此而更为科学、更为快速、更为有效。
世界经济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市场的整合因此不断加深,世界经济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地扩大,这一切对处于世界经济核心地区的美国与欧盟的影响巨大。美国的“新经济”与欧洲联盟的欧元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环境中产生的。
到2000年3月,一个新的纪录在美国经济史上产生,这就是美国经济连续107个月保持增长。美国经济在20世纪最后10年内的持续增长为美国最终平衡财政预算,解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难以解决的巨额财政赤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1998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年收入增长了3.5%,达到了38 88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虽然美国黑人中等收入家庭没有在同期增加年收入,依然为25 400美元,但是拉丁裔美国家庭的年收入却有很大的增长,即从19年的27 043美元增长至1998年的28 330美元,增幅达4.8%。此外,美国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6 530美元的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也因为美国经济连续几年的增长而有所减少,这些家庭占全部美国家庭的比例从19年的13.3%下降到1998年的12.7%。尽管如此,美国的贫富悬殊却依然存在。根据美国统计局最新的权威调查报告,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力度很大,但是美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却没有改观。统计数字表明,在美国社会顶层的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而到1998年,即在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7个年头之后,这一数字也增长到49.2%。然而居于美国社会底层的20%的蓝领工人则似乎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没有改变,依然为3.6%。实际上,上述的数字在相当程度上表明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在拉大。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Oct 9th,1999.
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众所周知,每当面临油价疲软时,欧佩克将开始一轮减产,使油价上涨。但是,今年油价继续下跌。欧佩克会议不仅没有说减产,而且即使在美国的压力下,必须增加产量。我们必须知道,美国现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油价下跌也对美国不利。美国为什么要压低油价?
1、增加产量前打垮前苏联。事实上,无论是压制油价还是提高油价,经济目的都是第二,关键是要看美国的战略目标。在美苏霸权时期,美国迫使欧佩克增加产量,让石油价格下跌。目的是镇压前苏联。值得注意的是,前苏联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其外贸收入基本上来自石油出口。这种经济上的独特性非常脆弱,美国的目标是前苏联的弱点。
1985年,美国里根迫使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并实施“反向石油冲击”战略,该战略显着提高了产量并压低了油价,拖累了苏联经济。石油价格战已成为苏联最终瓦解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这个时候,美国大力推动欧佩克的产量大幅增加,其战略目标是针对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
2、战略目标超出了经济目标。几天前,美国声称退出伊朗核协议,并以更严格的方式对伊朗实施制裁,以获得伊朗的“更高程度”合作。石油是对伊朗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持。此外,伊朗恢复经济运转时间尚短,其增产能力仍然有限。低油价将影响伊朗经济乃至政治稳定。美国的另一个“敌人”是委内瑞拉,它也是一个单一的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低油价不仅导致其经济崩溃,而且还导致政治上的崩溃。此外,美俄关系“看起来很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仍然难以彻底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3、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全球石油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非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崛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巴西等石油产量出现反弹。俄罗斯的产量继续保持强劲,并且在苏联时代继续恢复其记录,份额超过全球12%。其次,页岩油气革命使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水平钻井”和“高压裂缝”等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已降至前两年的一半左右。
最后,随着页岩油革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石油美元的霸权,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控制。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已联合起来,但他们希望降低石油价格并提高石油价格,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沙特阿拉伯不仅会减产,而且还会增加产量。谁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国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