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贬值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

2.为什么媒体不用「公民」替代「老百姓」?

人民币贬值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

中国油价知乎_我国平民投资油价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人们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那么人民币贬值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会产生那些影响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民币贬值。即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用专业的话讲就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弱,或者说钱值钱。

比如现在6.8018人民币可换1美元,如果贬值率为50%,则贬值后1美元可换13.6036元人民币,或者说6.8018人民币只能换0.5美元;如果反映到生活中,现在1元钱的东西,贬值后要花2元才能买到。

人民币的变化对普通百姓的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旅游和留学。当人民币贬值,意味着手中的人民币不值钱了,老百姓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多的钱。

2.股市的股民。人民币与A股的走势多数高度相关。如果人民币贬值,很多人都会考虑把钱换成美元,这样可能导致A股快速下跌。这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会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业(含房地产)的相关板块走弱,以至拖累整体大盘面下跌,股民受损。在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将导致热钱流出,A股所处的资本市场迅速趋紧,导致股民受损。

3.造成经济的压力。人民币贬值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没有原来那么值钱,购买同等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钱了。比如原先1000元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而现在需要1500元才能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

4.物价上涨。不管是去海外购物,还是国内 “海淘”消费者同样的货品都要花更多的钱。特别是部分海淘消费者,经常专门购买奶粉或化妆品的开支将大幅增长。比如,一些新生儿家长每月要花500美元的奶粉钱,一个月之前还是3500元人民币,而现在由于人民币贬值,还要额外再增加一二百元钱,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5.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贬值会使出口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的就业压力。

6.投资成本增加。人民币贬值时,老百姓为了抵御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则会增加投资,比如,购买基金、股票、银行存款等理财产品。

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最受影响的群体是留学生、海淘、境外旅游等这些人,像这样的群体,应该早些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必太在意人民币贬值,汇率波动对生活影响不大,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为什么媒体不用「公民」替代「老百姓」?

在很多情况下「老百姓」是比「纳税人」和「公民」更贴切的。不能盲目地、不看情况地随意替换。除此之外,在三者能自由替换的情况下,为何大多数媒体不爱用「公民」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媒体到底多不爱在国内新闻中用「公民」二字: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老百姓」,前30条全部都是国内新闻。我又往后翻了翻,在第41条的时候看到了「希腊危机:希腊老百姓如何藏钱?」。

我又搜索了一下「公民」,三十条中居然只有两条是国内新闻,11条是以「中国公民在XX国」开头的,剩下的都是国外新闻。难道中国居民只有在国外的时候才是公民?老百姓,字面意思是一百个姓氏,引申为普通人/平民,和官员/政府是对立的。在历年你/我/他国的宣传中,百姓是作为政府同情、怜爱的弱小的存在。政府出台新政策了?老百姓拍手叫好。油价又涨了?老百姓表示影响不大。股市崩盘了?政府救老百姓来啦!现代意义的、基于平等原则的公民和居民/老百姓是不同的。公民是拥有公民自由,是有包括人参自由、黄芪自由、党参自.......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集会自由、宗教自由等权利的。政府为公民服务,公民投政府的票,这是天经地义。公民不需要对政府感恩戴德,而是政府的讨好对象。你不讨好公民,公民就把你搞下台。强调公民概念,会导致(已被举报,已删除敏感言论)的。所以媒体在这方面,是不敢(已被举报,已删除敏感言论)。纳税人这个概念,强调的则是政府资金的来源。也就是说,政府花的钱不是爷爷好心自掏腰包为民着想去花的,而是纳税人给的。政府用公款办公事,纳税人是不需要感谢他的。官员是吃那纳税人的饭,给纳税人服务的。同理,强调纳税人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