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级菜籽油价格-菜籽油市场价格
1.“超市油”与“农村的自榨油”,哪个更好?
2.菜籽油品种概况介绍
3.最近老是听说地沟油,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啊,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啊?要详细资料。
“超市油”与“农村的自榨油”,哪个更好?
我们农村人吃了几十年的自榨油,感觉一点问题都没有,那种香,回味无穷。随着 社会 不断发展,见多识广读书多的人们开始出来对农村人经常吃的自榨油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这不好,那不行。反正农村人的东西,总和脏乱差扯上一点点关系。
以前,农村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懂科学,也没见过因为吃出现啥意外。现在的人吃东西就差手里没有拿一个放大镜了,可是各种病一点都不少。
我从小到大吃的最多的是猪油,因为老家农村有杀年猪的习惯,很多猪油,差不多够吃一年,吃完了还不够再买菜籽油吃。
现在的食用油,肯定是经过严格把关的,不然肯定不会投放市场。至于口感嘛!农村人的自榨油最香,尽管专家们说农村人的自榨油这不好那不好,可农村人对自榨油依旧爱的深切,这一点不可否认。光凭价格,农村人的自榨油都要比超市油贵很多,还供不应求。
我在浙江打工的时候,房东城里的亲戚一直都是托房东给他买农村人的自榨油,年年如此。说实话,经过榨油房的时候,榨油的时候散发出来的那个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闻着就舒坦。
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毫不犹豫,一定选农村人的自榨油。
看了大家的答卷,我觉得有必要交流几句,供参考。
食用植物油。我偏向用正规超市售的大品牌的国产货。不愿用自榨油。道理是:这些品牌用料和工艺都标识准确。有含量表和检测数据。质量比较信得过。
农村的自榨油,有几个小缺点,大家很容易忽视。隐患多。
1,在我们四川。因气侯原因。好多菜籽在收割凉晒时遇阴雨天没全干时就发烧了,发小霉了。农民舍不得。混收在一起。这种菜籽有致癌物。
2,农村集市上多用的小型金属榨油机,这些机器是淘汰品,国家多次出文禁用。但乡下还在用。他致命的缺点是,现炒现榨,一直高温快速。产生很多致癌物,芳香汀。这种香味是肺癌的感染源和致病源。有的将油枯反复榨,这种油鸟黑浓稠。不清亮。杂质多。如果不反复过滤。对 健康 影响大得很。很多人不抽烟却得了肺癌,其原因就是炒菜时闻油烟造成的。
好的榨油方法是冷压初榨。如果农民在家中将菜籽炒熟,冷后用石磨慢慢磨出油来。再多次过滤。这种清亮透明的植物油就是好食用油了。
要到集市上去加工,也最好在家中将菜籽(花生,芝麻等原料)炒熟。冷后请老板用中速出油。只榨一次,油枯绝不复榨。然后将油多次过滤。澄清亮后就可放心食用了。
大家都不要去买散装油。这些“三无”产品,危害大得很。出问题的都是这些劣质油。
真心交流几句,请热爱自榨油的读者不要骂我。谢谢!
我的老家就在山东烟台地区。烟台盛产花生,农村人更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祖祖辈辈吃着自榨花生油,近年来有一些“专家”说农村自榨油不能吃了,罗列出一二三条理由,弄得很多人开始恐慌,那农村自榨油到底还能吃吗?我来分享下自己的感受。以下所说的自榨油是指自己提供花生,到加工厂在自己的监督下完成的加工,区别于商业化的自榨油。
首先来说说超市油,超市油采用的工厂化的榨油过滤系统的确是先进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控,以专业设备、多道工序保证花生油的品质,成品油淡黄透亮,颜值很高,这是工厂化生产的优势。
但是对于原料的甄选,谁能保证在利润的驱使下,工厂会选用颗颗粒大饱满、当年收获的花生?如此大批量的生产制造过程,坏仁、发霉、隔年透油的花生会剔除干净吗?这让我想起了果汁加工领域,优质的果子直接卖,不好的果子用来榨汁,这是正常的逻辑。
再来看看农村的自榨油,农村人会选用当年成熟的花生,而且会进行细致的挑选,保证原料的品质。而且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所谓的自榨油作坊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小作坊和脏乱差,基本也是小型的全套加工设备,有着干净整洁的操作间。自己带着优选的花生,还可以监督整个加工过程,吃着放心。而且烟台地区的百岁老人也很多,没有理由相信天天吃着问题油还可以做到长命百岁。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知名品牌的花生油在原料的筛选方面也会比较严苛,不注重个人 健康 的自榨花生油也会比较随意,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对我个人而言,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两桶自家榨的花生油,炒菜格外香,但平时吃的比较多的还是超市油。对于父母而言,吃的全都是自榨花生油。
我们在做饭的时候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油了,不怕你少葱姜蒜就怕你没油。现在市面上的油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都有。不少人认为农村的自榨油炒出来的菜更香,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农村的自榨油。那超市油和农村油哪个更好?咱们来比较一下。
农村油。在农村里有很多人自己会种花生,之后用来榨花生油,不用再去买油吃了,也会把多余的油用来送礼,很受亲戚朋友的喜欢。可是这都是在农村的小作坊里榨出来的,虽然吃起来味道香,也不会添加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大多数连有关的经营许可证都不一定有,在榨油的过程中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还有那些在油坊买来装油的油桶和榨油的器具,不见得能给你清洗干净。农村自榨油虽好,但是卫生问题值得注意。
超市油。超市的油是经过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食用油,这些正规厂家肯定是经过了国家检验的环境卫生标准,国家在对食用油的把控方面还是非常的严格的,在卫生方面是不用担心的。当然,还是会有很多人担心这所谓的正规油中会不会有很多添加剂。可以告诉你,为了防止食用油的损坏,适当的添加剂还是有的。但是,请放心,添加剂也是有严格标准的,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当然,油也有真假,我们在买油的时候还是多去正规大型的超市去买一些相对大牌的油,那样吃的会更放心。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高了,也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于农村自榨油来说,我感觉还是去超市买好一些,让人吃的更放心。当然,也不是说农村油不能吃,只要能保证油的卫生安全问题,农村油也是很好的。
在我个人看来,肯定是农村里的自榨油要更好一点的,因为农村里的自榨油,多是真正的自榨油, 绝对没有其它油混合在里面的,而超市里的油了,估计多多少少,多要混合一些其它油吧
尤其是那些打着促销名义的低价油了, 因为这些油,就是超市里专门定制的食用油,也是超市里吸引消费者的油, 何况超市在定制食用油的时候,也不会定制那些比较好的食用油,因为那些真正的好油
光是榨油成本,就要超过低价油的销售价格了,所以超市为了自己的利润着想, 也不会,也不敢,定制那些好油的,何况生产油的厂家,在自己榨油的时候,也会为了节约榨油成本,
从而根据一个合理比例,适当添加一些其它油的, 不过农村里在榨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因为农村里在榨油的时候, 多是每个农民自己准备原材料的,而那些榨油的小作坊
只是负责将原材料榨成油而已,至于其它的问题,他们就不管了, 所以农村里榨好的油,又是很香很纯的油,但这种很香很纯的油,并没有超市里油好吃多少的, 因为超市里的油,多是经过科学手段调配好的油,
而这些科学手段调配好的油,才是真正好吃的油,至于农村里自己榨好的油, 也就是香了一点,纯了一点, 健康 了一点,营养了一点,但在好吃程度上,是远远没有超市里油好的,所以现在农村自己榨油的现象
也是越来越少了, 毕竟辛辛苦苦榨好的油,还没有超市里的低价油好吃了,何况农村里的榨油成本, 每次也要好几十块了,而且这个榨油成本,就足够去超市里,买上二瓶10几块钱的低价油了,
所以现在农村里的榨油现象,那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 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购买那些低价食用油比较好,因为有些食用油,虽然比较好吃,但用的材料确是转基因的
首先直接说答案:超市油更好,或者更准确一些来说,是对人体更有保障。
下面解释具体原因:
1. 从原材料来说,工厂对自己榨油的原料管控有着更好的管理条件与管理意识。就拿我们消耗量很大的花生油来说,花生本身作为油料作物,很容易发霉,然后会长一种叫“黄曲霉菌”的细菌。黄曲霉菌是人类到现在已知细菌中的最强致癌菌。在农村个人保存的花生,这一点很难保证。所以从原材料,工厂的会更有保证。
2. 从加工过程来说,国家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本身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从工厂卫生条件,到工人身体 健康 检查,都有很严格的检查制度,这种严格的监管以及追溯系统,能够保证即使是在发生情况下,可以追溯和追查。农村个体榨油,不管是从卫生,还是从个人 健康 ,都是很难追踪并且保证的。
3. 从产品保存来说,从一个食用油做出来之后,为了防止变坏,食用油需要经过很复杂的脱酸,脱氧处理的过程,并且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所谓的镇定原料,目的是为了防止油在高温高湿这样的条件下也能安全保存。这些都是很复杂的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需要很高的技术手段来控制。很多农村自榨油有时候吃的时候大家会感觉会发酸,其实就是脱酸这些基本处理没有做。
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很重视,这是好事。但是也需要辩证的看东西,不是所有的纯天然/纯农村的就是一定是好的。我们首先第一位的,是要保证这个东西是安全的。
农村自榨油与超市的食用油哪个好。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件事。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与人合伙收购了一个种粮大户的菜籽3万斤,每斤1.2元,转手卖给食用油厂每斤1.8元。其中的猫腻你恐怕猜出八九分了。
农村自榨油优点多多。它非常纯正,不含耐储存的食品添加剂。超市食用油虽然添加剂在正常范围内对人体 健康 无碍,但仍然没有自榨油吃的放心。目前都是低芥酸的油菜种子,自榨油也相当安全了。它的香味醇厚,放少许即香味扑鼻,价格大约比各类调和油高50/100. 油浓,做一道菜所需量少,价格高也划算。
超市油可能是多种成分,如茶油、玉米油、等等。近几年超市经营菜籽油的也很多,价格相对较高。
自榨油是自己榨的油吗?菜籽是你自己种的?你亲手榨的吗?你甚至都没观看过轧制过程,也许批发来超市油卖你,你吃着还觉真香。动动脑子,国家质检部门是为什么设立的,食品生产标准定来是作什么的。自榨自吃自然没说的,销售就有问题,菜籽发霉后榨油 ,如果家人因黄曲霉素致癌你找谁哭去?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当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食用油了,现在超市里面的食用油也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什么金龙鱼油,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等,但是很多人却觉得超市买的油不如农村自家压榨的油好,那么究竟超市桶装油与农村自榨油哪个更好呢?如果问超市营业员的话,他们肯定说:我的油都是正规油,城里人就喜欢吃超市里的正规油,安全 健康 。而问农民们,他们会说:这是家里的自榨油,干净、不掺假、无杂油,自榨油就是香就是好。所以很多消费者就迷糊了,下面我呢就分别讲讲超市桶装油与农村自榨油的不同点吧!
首先本人觉得这个问题吧,就跟肉鸡和土鸡哪个好一样。其实那些饲料肉鸡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与散养鸡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同样属鸡,其维生素与蛋白质肯定都有,这本就是很正常的,可在这些营养学家口中就如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不断!但他们说来说去却说不出家养鸡与饲料肉鸡的口味差距是如何来的,只能说是家养鸡运动量大造成的。
好啦,回到我们的食用油上面来,很多人都会觉得农村自己压榨的油会更加好吃,更加浓缩,更有营养!那么农民的自榨油到底好在哪里,像一些浙江人农村人主要食用油都是油菜籽油,油菜都是自家种植的,一般情况下油菜是不用打农药的,油菜籽收获后一般先晒干,留作家里打油的油菜籽还要清洗过再晒干,然后远到农村油厂去加工。加工好的菜籽油还要经过脱磷和过虑,基本没有杂质和油渍,这种自榨油存放时间长,所以我也是要夸赞一句:用这种菜籽油炒菜就是一个香字啊。
不过超市的桶装油也不赖,它们都是大油厂里面生产的,安全和质量方面绝对有保障,而且每一关都是经过各种筛选,消毒,各项卫生指标都是符合国家的标准的,所以吃起来非常的放心,没有什么食品卫生上面的担忧。然后超市的桶装油看上去也非常清纯,最重要的是价格要比菜籽油便宜,我差不多了解了一下,农村的自榨油是10元/斤,而超市买的正宗鲁花牌纯正花生油5公斤,售价是69.90元,金龙鱼特香花生油5公斤,售价是69.80元,两种花生油都不到7元钱一斤,比农村菜籽油足足便3块钱。从价格上来说,超市买的正规花生油没有农村自榨油好,否则不会卖的这么便宜,大家想,做生意是为了挣钱,赔本的卖买谁都不会做。
其实我觉得拿超市的油对比农家自榨油,其实就是一个各种工序,原料的“大杂烩”油和一个“原汁原味”的压榨油之间的对比!就从超市油从大豆、花生、油菜的釆购开始,直到完全上架销售,这其中得经过几十上百道手续,而原料来源更是不知道有几千几万,所以也就是“大杂烩”,其口味更是说不上纯正了,因为他们的来源地本就是千万处混合而成的。而农民的自榨油就完全不同了,农民收割之后,自己拿到榨油厂直到完全榨成油,只经过了榨油厂这一道程序,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人插手其中,这就保证了农民自榨油的“纯汁纯味”,但是卫生方面是无法保证的。
总之啊,本人认为超市桶装油和农村自榨油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劣势,看大家的喜好吧,你要觉得想要吃的放心,你就选超市桶装油嘛,要是想要吃点更纯正的,那就选择压榨油嘛!
说起农村特产的“自榨油”和“超市油”,哪个更好?人们往往持有两种不同意见。
在大城市生活与农村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感觉肯定“超市油”好一点。与农村“自榨油”相比,“超市油”具有干净卫生,营养配比均衡等特点。他们往往认为“农村自榨油”是三无产品,绝对的“吃不得”。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或者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城市人,当然感觉“自产自销”的“自榨油”更好了。“菜籽”从栽培,收割,再到自手送到“榨油加工站”,“全程”监督“榨油”工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绝对的绿色产品。自己的“自榨油”更是受到“大城市亲戚”的无比“青睐”,逢年过节能收到一瓶来自农村的“自榨油”礼品而倍感高兴。
菜籽油品种概况介绍
(一)菜籽油的用途
菜籽油俗称菜油(以下通称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以下简称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色泽金黄或棕黄。菜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油,和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
菜籽含油率高,可达35%-45%,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食用。
菜油除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以制造人造奶油等食品,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菜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业中。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替代品。
(二)菜油的生产过程
菜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浸出法是用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取油方式。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菜籽经过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流程后,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毛油,毛油不能直接食用。菜油加工时,一般先压榨取油,然后将压榨后的饼粕通过浸出再取油。菜籽毛油经脱胶、脱脂、脱杂合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油,四级菜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一般企业加工的精炼油主要是一级油,一级油主要通过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少数企业的精炼油达不到一级标准,成为二级和三级菜油,二、三级油在现货市场上数量很少。
(三)菜油的贸易和储藏
菜油的贸易和储藏以四级油为主,实行散装、散运和罐储的形式。四级菜油贸易量占菜油现货贸易量的80%以上,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菜油也都是四级油。四级菜油既可以以散油的形式为居民直接消费,也可以精炼成一级菜油(原国标色拉油)以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同时,四级菜油价格也是现货市场的基准价格。
菜油不适合长期储藏,对温度在储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升高,影响油品的质量,因此国储菜油规定两年内必须轮换一遍。现货中菜油储藏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最近老是听说地沟油,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啊,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啊?要详细资料。
地沟油及其分类 地沟油摇身变成食用油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 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执法人员检查时,使用食用油酸败快速检测试纸,对比所检测油的过氧化值、酸价是否超标,一旦超标就能确定是问题油。 “地沟油”四大流向 1.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2.酒楼→收集者→酒楼、餐馆(低价购买)→顾客餐桌 3.养殖场(牲畜的饲料) 4. 工厂和学校食堂 地沟油可生产生物柴油 “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一件令人伤透脑筋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如何“变废为宝”呢?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从废弃的动植物油中成功提炼出了生物柴油,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 2000年,福建漳州籍的民营企业家叶活动到奥地利考察,欧洲正在推广的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生物柴油的做法让他大开眼界。回国后,他们于2001年创办了研发型生产企业——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组织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如今企业已形成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 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表明,福建卓越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了0号柴油内燃机燃料的性能要求,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上海内燃机科研所的专家指出,这种生物柴油含硫数值比0号化石柴油低得多,16烷值比化石柴油更高,不含芳烃和重金属,含氧值11%能保证燃烧充分,几乎没有污染。“地沟油”是品质较差的动植物油,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每年从餐饮业中产生的“地沟油”有2600多万吨。此外我国每年差不多有8000万吨至9000万吨的棉籽油、菜籽油、猪油等油脂找不到销路。全国每年废弃或闲置的动植物油总计在1亿吨左右,以目前1吨动植物油约提炼800公斤生物柴油计算,可生成8000多万吨生物柴油。 “地沟油”变生物柴油,产业化后的市场前景广阔。收购一吨“地沟油”需要2300元,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直接成本为每吨3600元,产品市场售价为每吨4400元,每吨售价比化石柴油便宜1000多元。 [1] 据专家介绍,地沟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这两项关键技术可以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有良好的环保性,柴油车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 在目前石油价格高涨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生物柴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2002到2005年短短三、四年间,中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已迅速增加到6万吨。在技术上,我国在用隔油池垃圾为主的高凝点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以及用野生树木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等方面已经具备系统创新的优势,但是生物柴油原料的收集问题,尤其是地沟油的处理仍阻碍着产业的发展。 地沟油是家庭或饭店、宾馆等洗刷餐具过程中随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种油脂、食品残渣(包括米饭、面条、各种菜叶、辣椒、花椒等)以及木筷等形成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这些物质经过生物发酵,形成一种褐色、粘稠、具有恶臭的粥状体。据专家介绍,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隔油池垃圾也是一种资源,但是对这种结构复杂的体系,世界各国目前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相反,目前,一些不法商贩却将隔油池垃圾简单加工成食用油,再流通到市场上直接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人员在研究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课题过程中,发现如何从隔油池垃圾中提炼出废弃油脂是阻碍课题发展的一个难关。隔油池垃圾是以面食以及不明絮状物为主体构成的连续相。在这个连续相中,不同食物对于油脂的吸收情况也不同:面食类物质的吸附规律可以总结为“吸油不吸水,吸水不吸油”。油炸食物如油条、猪肉等进入水体后不再吸收水分;面条等经过水煮形成的面食熟食,不再吸油,油脂只是黏结在面食的表面;馒头、饼、米粒等不经过水煮形成的熟食,或者经过水煮的面食经凉晒脱水后,进入隔油池中由水与油脂形成的混合体系后,动物性油脂将吸收了水分与植物油的面食与其他物质黏结在一起。辣椒、菜叶、木制品、花椒、瓜子等物质如经过油品炸制,则不易吸水;若没有经过炸制,则易于吸水,吸水的速度大于吸收植物油的速度,这些对油、水分别形成饱和吸附或对水与植物油共同形成饱和吸附的物质,悬浮在面食与油脂构成的混合体系中,并被油脂黏结在一起;性质不明的胶状物对水分与油脂形成饱和吸附。当胶体破坏后,固型物中约50%可沉入水中,且基本不含油。这种以油脂为黏合剂将水、胶质和固型物(主要是面食)联系在一起构成的连续相,分离非常困难。 经过对地沟油特性的研究,技术人员在模糊数学与生物化学指导下,开发出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隔油池垃圾处理装置。在不做任何预处理、不进行任何分离、不人为输入能源、不破坏胶体的情况下,依靠新型分离材料实现固液分离,在这一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气味,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冀博士指出,传统的分离技术需要破坏胶状体,逐步分离出液固物系中的各种物质。由于隔油池垃圾包括固、液、胶状三系,各系又分别包括水、油,亲水、亲油等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时很难做到充分破坏,离心、过滤等常规手段都难起作用。而新方法直接进行物系与物系、不同相之间的分离。分离过程中,胶状体起到过滤介质的作用;分离结束后,胶状体则已被自然破坏。 首先在地沟油中加入破胶剂,迅速破坏胶体,降低隔油池垃圾黏度,废油浮到表面。地沟油分成3层,上层为油品,中层为细小颗粒的淀粉、蛋白质与油品组成的混合颗粒,面食颗粒与一些蔬菜残渣沉入水底,面食颗粒与蔬菜残渣中不含油。这是由于破胶剂与水、废油在面食中进行竞争吸附,破胶剂与面食是强吸附,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水与油品。为测试破胶剂对油品、水与面食吸附的影响,采用先将分离出的面食真空干燥,然后将油品、水加入,发现在破胶剂存在的情况下,水的吸附减弱,面食不吸附油品。这说明破胶剂改变了油脂与水在面食中饱和吸附的比例与方式,降低了水、油脂与面食的相互作用。同时,破胶剂中含有的变性蛋白质可以吸附隔油池垃圾中的蛋白质,使蛋白质迅速凝聚,从而达到分离隔油池垃圾的目的。分离过程产生的水,经过实验室的小试,可以用来浇灌蔬菜;固形残渣经过进一步发酵可作为肥料,也可热解成燃料油;油品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破胶剂可以经过回收再次利用。 实验室开发的破胶分离隔油池垃圾的机械,包括破胶剂的回收系统、隔油池含油垃圾抽取系统、破胶剂和水及地沟油分离系统、破胶分离系统、废水排放系统、残渣压缩包装系统等几部分。目前,这种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单机每天7吨油/天,相当于一天处理20吨隔油池垃圾,油品分离率达到98%,已经达到实用阶段。 [2] 大量地沟油流回了餐桌 “泔水油”的收集 在多数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农夫模样的人骑着一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街头慢慢前行,一路淋漓不尽的泔水和一股股不断散发出的馊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1小时以前或许还堆 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积在的某个餐馆里。这位农夫每天晚饭后都会骑车赶到这里,然后将泔水集中运走。在这些餐馆厨房里,掀开废水井盖,就会看到里面漂浮着一些粘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和饭渣混合物。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地沟油”。而这位农夫来此的目的就是收集这些废弃油脂。他用大勺一点点地把地沟油掏出来,再混入装泔水的黑铁桶里运走。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仅北京市就大概有宾馆、饭店和食堂近5万家,每天产生的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的地沟油中,有50%会被私人捞走。每到晚饭时间,大部分的餐馆饭店门前就会停着这样的泔水车。这些泔水会被运到郊区某处民居,泔水和地沟油被混在一个大锅里,锅底下是熊熊燃烧的火苗,农夫用大勺将飘浮在上面的油脂一点点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他们提炼出来的油会有人专门来收购,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转手卖出去。据知情人介绍,仅在北京地区,像这种“炼油”的农户有上千家。 “黑油”的加工过程 在北京大兴区旧宫附近,有一处被认为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600平方米的院落中摆放着上百只庞大的油桶,里面装满了从各处收购来的地沟油和泔水油。据该家老板介绍,从他爷爷那辈起他家就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仅仅是地沟油,他一天就能发出四五十吨。在北京做这行生意的,数量最多的就是他家。在那些肮脏破旧的油桶中,有一个桶里装着的是清亮透明很像食用色拉油的液体,那是他们自己“精心加工”的准备卖给粮油市场供人食用的“成品油”。这种“成品油”闻不出任何的异味,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这种清澈而无异味的液体竟然就来源于那些污秽肮脏的下水道。 大连开发区翠竹山城火锅后身的小区路上 进入大院里,只见四周荒草丛生,一片杂乱,院中几条狼狗见到陌生人到来不停地狂叫,这里就是加工车间。在那里,记者目睹了他们加工提炼“成品油”的全部过程。第一步是脱色,他们将大量的泔水油和地沟油倒入过滤机,接着加入一种“白土”产生化学反应,原本的褐红色液体转眼间就变得清澈透明。而在这个步骤里,据他们讲,油的酸价(酸价是衡量油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酸价越低表明油越好)还会被大大降低。经过这样的“处理”后,那些油很容易逃脱卫生部门的检查;第二步就是水洗,他们把那些经过脱色的油倒进一个大水池后不停搅拌,并去除杂质,再进一步脱色;而最后的一步是真空,就是把油放进一个真空罐加温后”去除异味。 据这位老板讲,在他的车间里,总共有两套这样的加工设备,是他自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研制出来的,方便好用。他们每天都这样不断地加工,而且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这里拉油。十几年了,一直销量都不错。 地沟油加工成“链条” 据知情者介绍,“地沟油”加工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一条龙”式的链条,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人乐此不疲。这种以饮食垃圾炼油的行业是个暴利的行业。 据一位收泔水的人介绍,他们平均每3天就能生产1桶(约180公斤)泔水油或地沟油,每桶平均价格都在580至600元。那么按此推算,他们每月能赚到6000元,如此暴利,那些不法商贩怎能不“趋之若鹜”呢! 而对于那种集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油贩子来说,利润更是极度丰厚。据前边所提到的那位大兴区的老板介绍,他们收购的地沟油每吨是3400元,加工后的“成品油”就可以卖到每吨5000元。去除各种成本后,纯利润每吨在1000元左右。 另据了解,那些找油贩子收油的人把油运回去以后,为了更好地掩人耳目,蒙混过关,还会往那些油里勾兑入大约1/3的色拉油和1/3的棕榈油,就这样,这些混合物被装入小瓶,随着那些“正品油”混进粮油市场,流向人们的餐桌。 [3] 我国每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 10顿饭有1顿就会吃到地沟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记者这样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 掏油每月能赚上万元 地沟油生产形成了产业链 在调研的过程中,何东平与他的学生们了解到,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人民币左右。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有人告诉学生们,在这一行,就是打杂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资。 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一家餐馆,老板称每天有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厨垃圾大概有两大桶,然后由环卫工人每日统一运送处理。武汉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环卫工人从未运送过这家餐馆的餐厨垃圾。像这类不愿主动“上交”餐厨垃圾的餐馆,似乎并不在少数。作为业内人士,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业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炜就曾表示:“不少餐饮店的餐厨废油的收购权都已经承包给专人,收购方和餐饮企业间建立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外人不得插足。”据报道,某大型酒店,一年仅卖餐厨垃圾,就能赚200万元。 据何东平测算:每1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食品垃圾,经过提炼可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售价仅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 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每吨成本大约1000元,每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百分之两百。暴利的驱使,地沟油交易火爆便不难理解。 [4] 废弃油脂利用是政府的责任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油掺油,神仙愁。”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贩通常还会把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较少,更是难以检测。 何东平教授从事地沟油的研究已经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同时承担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课题——“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检测鉴别地沟油的有效手段。 身为一名从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东平却始终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他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每1万人每天可以产生1吨食品垃圾,而这些食品垃圾在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加工流程后,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市场出售时,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么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元~20亿元。 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因此何东平的设想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5] 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 肛肠专家解释,“地沟油”确实是人们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对人们的肠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力。 1、“地沟油”会导致消化不良: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利益+黑心=地沟油 2、“地沟油”会导致腹泻:“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3、“地沟油”会引发强烈腹痛:“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所有的“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4、“地沟油”可导致胃癌、肠癌: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沟油”是对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泔水、残菜剩饭等)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油。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肛肠专家提醒广大的消费者,一旦在饭店、大排挡或是小摊贩处进食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到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对您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地沟油的鉴别 鉴别:“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颜色对比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地沟油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快速准确地检测: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紧急通知 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 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办食〔2010〕25号)。《紧急通知》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请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应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务于4月底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6]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