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92号油价_巴基斯坦油价多少
1.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2.以色列战争会引起油价上涨吗
3.国内油价或大幅下跌,导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因果
5.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家世比家居www.homebi.com为您解答: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原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二)原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原油库存
原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原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原油危机。
各个国家的原油库存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起到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差额的变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美国原油协会(API)、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2.原油库存与油价
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公布后,WTI油价选择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伦敦和新加坡布伦特油的走向,带动油品价格向上或向下波动。原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截至2009年11月末,经合组织国家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7.38亿桶,高出上年同期5100万桶,可供满足OECD国家60天的原油需求,超过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OECD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仍将比较充裕,较高的库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上涨。
(三)美元汇率因素——影响油价的实际高低
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油价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叠创新高,2008 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因而,美元与油价之间存在典型负相关关系,美元疲软将会支撑油价上涨。
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四)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促进油价阶段性调整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
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只可以用来解释中长期的油价上升,短暂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回落也可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显现出来。图4-2显示,1999—2008这十年中总体油价趋势是上涨,其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阶段性回调,一次是2000年美国NASDAQ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短暂下滑导致的需求下降,由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对比变化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对油价的影响。第二次则是2006 年中空闲产能的短暂回升在短时间缓解了市场压力所致。第三次始于2008年中以来的油价深度回调更是与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2010年,世界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国际油价将呈稳步上行趋势。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上行趋势将更加明显。如果爆发新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出现第二次经济衰退,为防止滞胀美元在政策主导下转为强势,那么,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五)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原油资源和控制原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针对原油设施的恐怖袭击、原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目前,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原油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反恐活动“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势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断升级,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在其核问题悬而未决,再加上“恐怖活动”添乱,国际原油的“恐怖溢价”也将日益高涨,并通过投机活动而进一步放大。局部的政治动荡或战争都会刺激油价的上涨。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原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用原油作为取暖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价格发生变化。
(六)国际原油投机因素——加剧油价的短期波动
目前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尤其是某些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大量的投机资本便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动荡。
在低油价时期, 投机基金的规模比较小, 对国际事件在原油期货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上升, 原油期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机基金, 投机基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羊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任何敏感数据的出炉和事件的发生, 如原油库存变化、油田爆炸、地缘政治关系、工人罢工以及气候变化等,在大规模投机基金的作用下,其影响都会骤然放大,加剧油价的波动。
(七)地缘政治因素
石油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对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从目前地缘政治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主要还是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2006年,伊朗核问题危机引起国际石油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中断的担忧,并导致2006年国际油价不断上升。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石油定价权。该组织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对各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生产上限制度,并且每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该组织各成员国将施行减产的政策,以达到维护高油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八)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助长油价波动
近几年,对美元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量的投资基金选择长期投资原油以规避通胀风险。短期内又有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利用各种预期或题材炒作,放大了油价上涨的趋势。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的变化和投机行为互相影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互相推动,使得油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关键价位后出现了类似于“超调”的特征,加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
(九)利率因素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进而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影响油价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了人们准确预测油价的难度。除了供求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而且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单个或者多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油价。从国际石油供需结构格局的变化中可以预见油价将长期在高位波动,而一些随机因素的变动则会引起油价短期的剧烈波动。
以色列战争会引起油价上涨吗
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加沙地带。1948年埃及占领,1967年被以色列夺回。
2005,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和平协议生效,以色列,撤出加沙,法塔赫接管。
2007年6月,哈马斯用武力从法塔赫手中夺得该地的控制权。
随后不断发射火箭袭击以色列居民区和城镇。造成以色列平民不断伤亡。
为了使城镇不再遭受火箭袭击,以色列与09年和今年,出兵进入加沙地带,扫荡哈马斯
事实上,根据巴以协议,以色列用土地换和平,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欢迎。
是哈马斯打断了这一进程,因此,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视哈马斯为捣乱者,完全断绝对哈马斯的支持
目前,哈马斯的支持者只剩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
现在的冲突,实际上是为了拯救巴沙尔采取的围魏救赵之计
其他阿拉伯国家才不傻呢,最多口头上抨击一下以色列,而绝对不会真正支持哈马斯这样的,更不会卷入。哈马斯只会更加孤立
伊朗虽然支持,但是受限于自身实力,将非常有限,最多偷运几枚火箭
由于伊朗已经收到制裁,石油输出已经比较小
因此,这次冲突只要不扩大,对油价影响将很小。
而冲突扩大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国内油价或大幅下跌,导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离不开能源,而在世界上所有的能源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石油储量很少。因此每当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我国都会做好防范。毕竟每年我国要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石油,如果石油安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石油价格在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态势。
导致石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石油的交易单位是美元,这证明美国在石油上的把控力度很大。如今石油价格下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期货市场上原油暴跌,主要有两个标的物,分别为WTI原油和布隆特原油。而WTI原油也就是美国原油,此款原油价格和美国经济挂钩,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因此WTI原油价格暴跌,从而导致整个原油市场发生大的震动,许多国家石油价格因此下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油国与石油消费国在产量规模上没能达成一致,这个原因导致国际油价下跌10%左右。而且俄罗斯为了发展自己国家经济,根本不同意减产。俄罗斯国家经济虽然不是很景气,但是国家国防力量强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因此我国石油价格也逐步降低。
我国原油期货规模如何?
每个国家都知道掌握原油的定价权,就等于掌握住经济的命脉。因此我国在2018年也建立原油期货市场,虽然期货市场已经建立,并且在亚太地区占有大量份额。但是对于整个国际原油市场来说,我国期货市场还非常渺小。所以还需长时间的沉淀我国原油期货市场才能比肩国际顶尖期货市场。也希望这一天可以早点到来,掌握原油价格。
为什么要掌握原油定价权?
因为我国原油运行路线受到其他国家控制,目前除了从巴基斯坦国内用油以外,我国的主要用油路线处于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又常年被欧美国家所控制,因此如果发生战争,我国原油可能会大面积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危害。因此我国想利用原油期货来占据市场,并且掌控原油定价权,使我国不必陷入此类情况。希望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快速发展,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因果
过去廿多年,在阿拉伯世界,所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的现象。到目前为止,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掌权的国家,已经有伊朗、苏丹、阿富汗;正在发动着反对当地政府或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的,有埃及、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及土耳其。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评价也众说纷云。有自由派直指它就是法西斯主义,所以自由主义者应当站在原有政府一边去反对它;也有左翼认为它代表进步的反帝力量,所以应当支持它。
原教旨主义不是铁
有学者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是拒绝西方为代表的现代性。但是拉登不也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吗?伊朗的例子进一步说明问题并非那么简单。虽然在1979年「革命」的初期,霍梅尼政权严厉执行回教教规,但是不久之后就逐渐放宽。政权以回教之名坚决反对,但是今天在伊朗,女性公务员已经占三成(相当于「伊斯兰革命」前);女性戴面纱的规定已经大为放宽;女性可以投票(而且也有女议员)。
伊朗的例子说明,同奉一本可兰经,并不能代表政治上的一致性,因为当代社会已经不是公元七世纪的牧民与行商的社会。资本主义越发展就难以避免吸纳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这又要求女性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同其它民族国家的竞争以至斗争也常常迫使统治者重新解释教规。就连霍梅尼在生时,他的最亲近门徒也一再反对最保守的教士,嘲笑后者不让自己的女儿受教育诚属无知,拒绝利用电视、电台等科技更是可笑。
所以,不仅回教徒不一定是恐怖主义,就连原教旨主义本身,也不必然具有共同的政治属性。在原教旨主义那里,从极右到极左,从亲帝到反帝都有。可以说,社会上有多少个社会集团,就有多少个回教。有属于半封建地主及控制了庙宇及土地的教士的回教,也有经营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的阿拉伯资本家的回教。当然也有广大的穷人、小资产阶级和学生的回教。不同人可以对可兰经各取所需(宗教语言的特点往往是抽象的及道德说教的,所以更容易这样),结果就是有各种政治立场的回教徒。
伊斯兰现代化曲折
像及拉登那样的回教教派当然是阿拉伯及世界人民的敌人。过去廿年,在许多回教国家,这种教派都有长足增加。这种「宗教狂热」本身是有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原因的。虽然二战前后许多家都争取到独立及进行工业化,有一些甚至开始了世俗化及建设了形式上的议会选举,但是这些国家统治阶级由于本身的落后性,而及始终依附于由帝国主义操纵的世界资本主义,所以始终无法实现其完全现代化的承诺。民族独立已经完成了,但构成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的土地革命,却没有一个家能真正完成。即使像阿尔及利亚那样曾经产生过激进左翼政权的国家,八百万农村人口中只有二百万获得一点土地,其余大部份无地或少地农民不是继续留在农村过着赤贫生活,就是逃到城市找那极难找到的工作,而且其农民身份始终被城市居民视为异乡人,乡下佬。反观那些西化的统治精英,口说流利法语,占据了国家统治机器的职位,虽只占人口的百份之一,却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在这种强烈对比下,越来越多破产的农村个体户被貌似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吸引,也就不难明白了。本来,这种教义过去首先吸引地主阶级,但是,由于不少农民对土地改革失望,所以他们开始转向,寻找新出路。而这时教士们向他们解释,他们的苦难来自西化及不敬真神,不读可兰经。经书不是教富人要对穷人慈悲为怀,缴纳济贫税吗?不是教穷人要尊重富人财产吗?如果富人穷人都能遵此训诲,又怎会有社会动荡、贫穷及战争?土地改革之所以行不通,正因为它背离了教义,使穷富之间发生战争。国家之所以危机处处,则是因为统治精英为西方文化所败坏。所以,阿尔及利亚的回教党的纲领就是反对工人罢工,反对土地革命。它虽也反对国家统治者,而且表面上很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它着重的是从宗教及文化上去反对:反对在家说法语(阿国从前是法国殖民地),反对播放西方**与音乐,强迫妇女回到家庭及戴上面纱。在统治精英所推行的现代化走投无路之际,原教旨主义者就靠一种「回到从前」去寻找安慰。
其它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这一过程。原教旨主义可说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但包括其它阶层的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强烈而又思想混乱的抗议;抗议他们既未能成功摆脱帝国主义的间接操纵,又未能成功使国家现代化、却又只知残民自肥。伊朗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埃及总统萨达特因展开与美国及以色列的和平谈判而被激进回教徒剌杀,阿富汗从1973年帝制被推翻之后的长达卅年的内战与,都同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
没有出路的青年学生拥抱原教旨主义
但原教旨主义的最主要政治力量来自青年学生。这里有两方面因素。第一,是因为青年学生在衰败的资本主义与半封建主义的混合经济中,地位最不稳固,前途至为暗淡。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许多回教国家都大力发展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新一代的高中及大专学生。从前大学生大多来自西方精英阶层;但是,过去几十年越来越多城市小资产阶级、小地主的子弟有了机会晋升大学。这些子弟较少西化,较多保存传统宗教信仰及习惯,而且往往因为受到西化精英的排挤而更自觉地强化原来的「传统」身份。连一些女大学生也以戴面纱为荣。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却不容易找到较好工作。在阿尔及利亚,由于好工作往往被说法语的上层阶层所垄断,原教旨主义成为不少只说阿拉伯语的中下层学生的斗争旗帜。贬法语而扬阿拉伯语,不仅是宗教问题,而且首先是经济利益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大批没能升上大学的中学生。他们更陷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界。但是,成为原教旨主义温床的,首先得数近二十年如雨后春笋般的宗教学校。许多回教国家都无法为人民提供起码的基本设施。在巴基斯坦,在1982至1992年的十一年间,人口增加了33%,但基本设施只增加6.9%。外资的涌入使农村破产加速。许多人都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时候,许多原教旨主义者借着财雄势大(许多人都有从事毒品买卖),在巴国及其它回教国家建立了许多宗教学校。在巴国,这种趋势还得到当年统治者齐亚将军的赞助,为的是拿原教旨主义者来反对左翼。1971年巴基斯坦只有900间宗教学校,但是到了齐亚将军统治末年,便已增至8000间,还有另外25000间没注册。这些宗教学校成为穷人子弟受教育的唯一机会,而且学校还往往提供住宿饮食,所以极受他们欢迎。这些学校教士往往以极严厉校规整治学生,包括以铁链锁住犯规学生,长年禁止外出,没完没了的诵经。许多学生一直到成年都不让见到女性,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多大害处实在不难了解。事实上,阿富汗的一词,原意即为宗教学生。而许多人都是从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毕业的。这种封闭而野蛮的教育方式培育了一大批狂热、专横、缺乏独立思想的宗教信徒,他们对这个世界,对妇女以至对人类,仇恨心理可能比爱护心理更强烈。
美苏与伊斯兰世界
不过,如果没有英美帝国主义的插手培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的恐怖主义倾向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在战后印度尼西亚,美国中情局一直与右翼军人合作培植的回教党。回教党在1965年的政变中帮助了苏哈图屠杀了一百万***人及其支持者。在埃及、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也都是这样。拉登本人更是美国中情局刻意培植来抵抗入侵阿富汗的苏军。(请参阅同期有关此题目的文章)
但是如果没有苏联***及其一众中东***的叛卖,以及此一叛卖所最后导致的苏联的自我崩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不会在九十年代迅速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左派在中东(以及世界各地)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连一些中高层军官也因此亲苏左倾(最著名例子是埃及的纳塞尔),甚至想模仿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本来呢,斯大林本人不见得真心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帝。其实,他自己也是以色列的「教父」,因为他有份支持成立以色列国,尽管这违反了阿拉伯人民意愿。但是,在冷战时期,苏联毕竟好像代表了反帝的最重要力量,所以不少阿拉伯人似乎愿意忘记斯大林的罪恶。可是,斯大林死后及其往后几十年,苏联官僚统治者那种自私自利、不惜拿各国人民的利益作为同美国讨价还价的棋子的阴险做法,只有变本加厉,而无真正减少。早在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中,当埃及人民奋勇反击英、法、以侵略之时,苏联代表却与美国代表在联合国一起投票要「双方」停火,却不包括要以色列撤出占领区。这种背叛使整个中东都爆发群众示威,「苏联佬出卖了我们!」的口号响彻云霄。往后几十年,「苏联佬」依旧固我,而且越加傲慢,竟至于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诚然,后来的亲苏政权进行过一些进步改革,但是功不补患。廿世纪历史早证明,用枪杆子是建设不起社会主义的。所以,苏联在阿富汗的一败涂地,实际上也预兆了苏联自己的命运。连苏联自己也日益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且日益亲美。难怪以苏为代表的那种「社会主义」左派,虽然在中东火红过一段时期,到了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苏联崩溃之后,就更加信誉扫地。而中、俄两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都不去阻止美帝攻击伊拉克(中国代表在安理会中只投弃权票,不投反对票),就足以令到阿拉伯人民心寒了。一方面,整个回教世界,从中东到印度尼西亚,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都陷入巨大社会及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原来吸引过无数热血青年的社会主义左派(斯毛版本),却又丧失了吸引力了,这种思想真空遂使「回到从前的教义」反而成为「新出路」。
不过,原教旨主义将比苏联式社会主义更快破产。毕竟,原教旨主义在反对甚么上还比较清楚,但是在支持甚么政治、经济立场上就非常混乱模糊。这本是很自然的,因为一部可兰经无法为当代社会提供甚么认真的指导。所以,在伊斯兰的共同旗帜下,事实上存在各种矛盾以至敌对解释及派系。而不论哪一派,都没能在依附性的落后资本主义之外寻找新出路。即使已经完成「伊斯兰革命」的国家伊朗,情况也不能令人萌生敬意。
越革命越依附帝国主义
伊朗在「革命」廿年多后的今天,仍然是一个依附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左翼及***给教士们摧残净尽了;在当年杀了100多个「性犯罪者」(包括同性恋者)之后,人民的生活习惯也「净化」了许多了。但教士们也终于承认,毕竟市场经济是最好的调节器。换言之,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还是纹风不动。而伊朗经济结果怎样呢?它还是陷入了一切发展中国家所陷入的那样的死胡同:既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之欠发展。国家仍要依赖石油作为主要的换汇商品,但是油价的持续下滑使换汇日益困难,因而也使入口先进设备日益困难。基本生活品物价飞涨,外债高达三百亿美元。为了偿债,统治者接受世界货币基金会的贷款,但要以实行私有化、开放市场给外资为代价。政治上高喊反帝多年,但回过头来还得在经济上向帝国主义出让经济主权。这就是为甚么前几年伊朗发生了人民骚乱及学生示威。阿富汗即使没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它那套更荒唐的原教旨主义同样不能在依附性的落后资本主义之外找到新出路。
这当然不是说,原教旨主义会很快消失。只要真正的出路还没有找到,各种非理性的「激进」思想就会始终具有吸引力。(许由)
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巴基斯坦和伊朗既是邻国,又是波斯湾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以后,巴基斯坦与伊朗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两国关系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但是随着1979年伊朗原有政权的颠覆,巴伊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再加上两国在阿富汗有利益冲突,使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今天铭苏先生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两国关系发生转变的具体历程和原因:
一、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蜜月期
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建国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由于领土争端问题爆发了三次战争,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实力比印度弱,所以巴基斯坦就需要加强同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以便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援助。
同为家的伊朗,在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伊朗之所以积极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方面伊朗作为波斯人与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二来伊朗也面临北部苏联的威胁,这使伊朗加强了同为伊斯兰兄弟邻国的巴基斯坦合作。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友好条约》,1956年两国成立了边界委员会,共同勘测边界,并签署了两国边界划分协定。
伊朗和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两国都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盟友关系。二战后,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南下,美国同巴基斯坦建了密切的盟友关系,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同样,在中东地区美国扶持伊朗巴列维王朝,使伊朗和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由于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在7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增长,伊朗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益,经济实力增强后,通过购买西方国家先进武器装备,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而巴基斯坦由于在第三印巴战争中被印度肢解,自身实力大幅削弱,这一时期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伊朗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实力削弱,那么印度和苏联就会威胁到伊朗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巴基斯坦也是为了减少印度和苏联对自身的威胁。伊朗作为当时的地区大国,积极参与调解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对印度和阿富汗进行经济援助,这个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上伊朗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两国的关系却依然非常密切。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巴伊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进入八十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伊朗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家。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政权深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教义影响,巴基斯坦伊斯兰化过程中瓦哈比教义特征引发了国内什叶派的不满,从而加深了教派冲突。伊朗作为什叶派为主的国家,自然对巴基斯坦不满。而且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等国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这也使巴伊关系恶化。
八十年代发生的两件大事对巴伊关系产生了影响,一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二是两伊战争。
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因为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会影响巴伊两国的国家安全。但是两国在是否直接同纳吉布政权谈判以及苏联撤军条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伊朗八十年代与邻国伊拉克进行了8年的战争,这牵制了伊朗大量的精力,使伊朗对外活动处于低谷。而巴基斯坦被西方国家当作抵抗苏联南下的屏障,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的物资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时也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援助。这一时期,尽管巴基斯坦和伊朗存在分歧,但是还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90年代,伊朗调整了对南亚过国家的政策,开始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国防基础要比巴基斯坦雄厚,伊朗同印度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伊朗在尊重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利益关切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印度的政治、经济合作,这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事实证明,伊朗同印度的合作为伊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后印度变成了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
伊朗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分歧也比较严重。伊朗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时期就支持阿境内的什叶派武装,在苏联撤军以后,阿富汗逊尼派的普什图人掌握,沙特和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政权,引发伊朗的担忧。美国和沙特在阿富汗实力的壮大会危及自己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阿富汗境内的什叶派力量加强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在希克马蒂亚尔竞选失败以后,巴基斯坦开始支持武装,这也引起伊朗的不满。
这一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了,两国教派冲突、阿富汗问题、伊朗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巴基斯坦同沙特和美国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导致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不再是密切的盟友关系,两国变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不过,近期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伊朗的处境非常不好,这也使伊朗不得不加强同周边邻国的合作,以化解美国的制裁。美国在反恐和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南亚战略中的地位已经下降,美国削减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加大对印度的扶持,这也使巴基斯坦对美国不满。伊朗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还是有合作的现实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