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2.中国海油进一步明确了什么的战略目标

3.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4.低迷油市有多凄惨

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应对低油价挑战,推进高质量发展党课_应对低油价行动书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普京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本人都说,现在普京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普京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死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海油进一步明确了什么的战略目标

中国海油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油气增储上产目标不动摇的战略目标。

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需要。中国海油党组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职责,制订实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

公司提出到2025年探明储量翻一番,明确2025年公司国内原油比2018年增长1100万吨的产量目标。2019年,中国海油国内近海探井、三维地震集均创历史新高,油气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原油增量占全国增量的55%。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海油加大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争作国民经济稳增长的“稳定器”

中国海油高度重视低油价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充分准备,以非常规措施协同攻坚。

以“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总原则,通过分解目标任务、出台支持性政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履职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手段,引导全体干部员工把降本提质增效的责任扛在肩上,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

提出,要奋力打赢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稳定增长、运行效率稳步提升、资本回报稳中有进、各类风险平稳受控,保持低成本优势,牢牢把握生存发展主动权。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低迷油市有多凄惨

数个月前就曾报道过,目前1加仑的原油已比同一计量的矿泉水都要便宜许多!而目前,尽管经历了数个月的跌宕起伏,但油市的前景却依然难见丝毫起色。据外媒Business Insider报道,当前原油价格暴跌不仅让全球石油生产商损失巨大,甚至连海盗都已经开始对打劫油轮缺乏兴趣!

上周报道援引船运咨询公司Dryad Maritime 1月份的报告称,2015年,几内亚湾石油运输船只受到的海上攻击较2014年减少约三分之一。

几内亚湾委员会(Gulf of Guinea Commission)执行秘书Florentina Adenike Ukonga上周一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接受访时表示,几年前当油价处于每桶106美元附近时,海盗打劫油轮是有利可图的。但随着原油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油价下降为减少几内亚湾海盗及其他海事犯罪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1加仑的原油已比同一计量的矿泉水都要便宜许多:

几内亚湾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之一,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5%。除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外,几内亚湾目前探明拥有石油储量的国家还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加蓬、刚果(布)等。

随着美国和欧洲寻求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几内亚湾正成为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石油来源地。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康菲石油等全球知名的石油巨头都在几内亚湾拥有石油生产和勘探项目。

此前,几内亚湾的石油运输船一直是西非海盗的抢劫目标。根据国际海事局(IMB)此前的报告,2012年发生在几内亚湾的海盗犯罪甚至超过了索马里海岸。美国海事情报办公室(U.S. Office of N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3年间,几内亚湾海上船只遭遇开火、劫持和登船等增加了25%。但2014年年中油价开始下跌,该地区海盗的数量较2013年下降了18%。

油轮海面“绕圈”只为苦盼买家出现!

海盗们对打劫油轮不感兴趣,而在全球各地的洋面上,油轮却日益出现了“空跑绕圈”的盛况!据外媒报道,如今的油轮已不再追求效率,甚至宁可浪费20天绕行非洲,只为千辛万苦寻找哪怕一个买家!

目前,美国原油供应大量过剩,导致大量原油不得不被储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港的油库或是油轮上。美国原油储存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而现在本应运往欧洲的原油正在掉头。油价目前已经接近超级远期溢价,但是仍然很难找到买家。

根据美国能源署最新的博客文章显示,欧洲馏分油的供应过剩带来了浮动储油和货运的变化,例如前往欧洲的油轮改道环绕非洲一圈以花费更长的时间(40天相比之前的20天)。因为这些原油找不到买家,只能寄希望于油轮在海上航行期间能出现买家。供应越来越多,而需求却在持续下滑。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此前曾称,库欣地区的创纪录原油库存正为能源公司带来物流上的难题。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正面临原油运输延迟的问题,因为库欣地区的油桶太多了,现在搬移油桶都是件难事。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警告投资者,系好安全带,油价很可能会进一步崩跌。2月上旬时Zerohedge曾警告库欣地区原油将超出存储能力。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存储地和为数不多的买家,目前不少能源公司取的策略是让已经启程的油轮走更长的航线,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这些原油找到买家或是找到在岸存储设施。这同样也让这些原油在未来交割期收获一个更好的交割价格以得到回报。

根据的公告,从中东和印度前往欧洲的油轮已经重现调整航线:绕过南非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前往欧洲,而不是走之前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新航线将耗时30-40天的时间,而通过苏伊士运河仅需15-20天。

对于原油市场的参与者而言,更令人感到心灰意冷的是,上述现象很可能并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缓解。据报道,尽管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上周达成石油生产冻结协定,但并未能阻止去年7月以来最为浩大的多头缩减之势。目前来看,油市彻底回暖恐仍还遥遥无期!

华尔街投行高盛表示,沙特与俄罗斯于2月16日达成的这项协议不会重振油价。伊朗表达了对这一协议的支持,但未申明自己是否会限产。随着伊朗达到核协议要求,对该国石油出口的禁令也于上月被解除。

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这项协议不会帮助减少供给,伊朗可能会尽可能多的开石油,以夺回部分市场份额。”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与期权的投机性多头头寸在2月16日止当周减少5.3%,创下七个月来最大降幅。尽管在2月16日止当周,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价格上涨3.9%至每桶29.04美元。

此外,美国超低硫柴油的净空头头寸减少2,712份,达19,445份合约,降幅为12%。同期内柴油期货价格攀升5.3%。纽约商业(Nymex)汽油净多头头寸增加70%至23,943份合约,同期内期货价格上涨8%。

Citi Futures 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师Tim Evans表示,“原油市场其实什么也没发生,产量一点没少。”

据美国石油协会(API)月报数据,美国1月石油产出均值同比下降1.4%,至9200万桶/日,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与此同时,尽管冻产协议是世界上两个最大产油国十多年来首次联合应对油价下跌的行动,但是上月,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几乎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原油的月线图形看,油市当前依然正在经历史上跌幅最大的熊市之一,自从2014年7月以来,油价已累计下跌了逾70%: